宋代状元郎的驸马梦告吹之后状元头衔也丢了
Posted
篇首语:莫问天涯路几重,轻衫侧帽且从容。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宋代状元郎的驸马梦告吹之后状元头衔也丢了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宋代状元郎的驸马梦告吹之后状元头衔也丢了
中国古代帝王女婿的称谓。又称帝婿、主婿、国婿等。因驸马都尉得名。汉武帝时始置驸(副)马都尉,驸,即副。驸马都尉,掌副车之马。到三国时期,魏国的何晏,以帝婿的身份授官驸马都尉,以后又有晋代杜预娶晋宣帝之女安陆公主,王济娶司马昭(文帝)之女常山公主,都授驸马都尉。魏晋以后,帝婿照例都加驸马都尉称号,简称驸马,非实官。以后驸马即用以称帝婿。清代称额驸。
宋代自开国起,驸马多在功臣子弟、武将或外戚中挑选,根本不在进士里头打主意。陈世美中状元招驸马的故事是子虚乌有。
只是到了南宋理宗宝祐六年(1258年),在靠献媚取宠而位至右丞相的丁大全的极力撺掇下,理宗才决定改变祖制,待来年殿试过后,为心爱的女儿选个状元驸马。宋理宗在位近四十年,没有儿子,他最宠爱的贾贵妃生一女,即瑞国公主。贾似道是这位公主的舅舅。
丁大全出这个点子是意有所属的。当时,有个来自太平州(治所在今安徽当涂),准备参加次年省试的举子周震炎,千方百计讨好他,很得他的欢心,而周震炎又未婚,相貌也算得英俊,因此他想给周点个状元,再给他弄个驸马,这样,既可以给周一点甜头,又可以好好地利用他一下,将来自己成了皇帝女婿的大恩人,地位就更稳固了。
次年,即开庆元年(1259年),丁大全先是采用种种手段让周震炎通过了省试,接着是偷出殿试题,让周预先拟好殿试稿,考过之后,则极力赞扬周的殿试文章,果然顺利地让周当上了状元。周的籍贯―太平州,丁大全也利用起来,大造“太平状元”之论,使得理宗很是高兴,觉得这是好兆头。于是,上年商议过的选状元做驸马的事,也就成了定局。
要选状元驸马,公主是知道的,她自然要设法了解这个未来丈夫的各方面情形,特别是想在未成事实之前一睹这位状元公的风采。在周震炎照惯例代表全体新进士进宫谢恩那天,这位公主就特地躲在屏风后面窥看。
耳闻不如一见。这一窥看不打紧,回后宫之后,公主的嘴就高高地噘起来了,一脸的不高兴。原来,这周状元已年近而立,属于成熟型的帅哥,而公主才十五六岁,年龄几乎相差一倍,而且状元公的身材、长相、风貌都不是公主喜欢的类型。这倒是丁大全没有意料到的。他始终是按照自己的审美喜好选的,以为自己这个老头子觉得美的,小女孩也一定觉得美。对审美心理缺乏了解的他,从来没有想过事先研究一下公主喜欢哪一型的美男。
理宗是个没主见的人,加之爱女心切,当然就不好勉强,招状元驸马之事就这样悄悄作罢了。
周震炎当驸马的美梦破灭了.更糟的是,这年十月,丁大全因罪恶贯盈,终于被人弹劫而罢职,周状元不免被人指为谄附权奸,也受到了颇重的处罚。状元头衔被褫夺,降为最末一名,死于贬官途中。
第二年,又另选杨太后的侄孙杨镇作驸马,公主这才满意。附马仍然是外戚。
周震炎差点到手的驸马告吹了,整个宋代其他117名状元也没有一个当驸马的。
相关参考
宋代时相扑流行,赵匡胤“比武定状元”显得也在情理之中。话说古代科举考试,谁能中状元,考的当然是诗书文章,书生们日夜苦读圣贤书,勤练文章,为的就是能在乡试、省试甚至殿试上一展身手,争取“一举成名天下闻”
赵匡胤(资料图片)宋代时相扑流行,赵匡胤“比武定状元”显得也在情理之中。(图王弘力)史上话说古代科举考试,谁能中状元,考的当然是诗书文章,书生们日夜苦读圣贤书,勤练文章,为的就是能在乡试、省试甚至殿试
历史人物 中国史上唯一可以考察的状元驸马郑颢,为何拒绝娶公主
也许是受到影视剧和各种文学作品的影响,大家会认为古代年轻的小伙考上状元之后,迎娶公主是天经地义的事情。但实际上,在中国可以考证的状元的名单中,只出现了一位“状元驸马”,他就是唐朝的郑颢。>>郑颢并不是
俗话说,文无第一,武无第二,但在古代的科举考试中,不管是遇到什么情况,每次只能选出一位状元,绝不可能出现并列第一的情况。能够考中状元者,不仅具备过人的才华,也有运气的成份存在。令人惊讶的是,古代曾有这
俗话说,文无第一,武无第二,但在古代的科举考试中,不管是遇到什么情况,每次只能选出一位状元,绝不可能出现并列第一的情况。能够考中状元者,不仅具备过人的才华,也有运气的成份存在。令人惊讶的是,古代曾有这
明代的郭翀(读chōng)因为颜值低,丢了状元,让这位老兄郁闷了好多年。其实,历史上眼看状元就要到手却失之交臂的例子还有一些,最值得深思的当属北宋超级学霸王安石的故事。王安石名列唐宋八大家,文章、功业
明代的郭翀(读chōng)因为颜值低,丢了状元,让这位老兄郁闷了好多年。其实,历史上眼看状元就要到手却失之交臂的例子还有一些,最值得深思的当属北宋超级学霸王安石的故事。王安石名列唐宋八大家,文章、功业
话说古代科举考试,谁能中状元,考的当然是诗书文章,书生们日夜苦读圣贤书,勤练文章,为的就是能在乡试、省试甚至殿试上一展身手,争取“一举成名天下闻”。至于展的什么身手,当然是锦绣文章。然而,历史那么长,
话说古代科举考试,谁能中状元,考的当然是诗书文章,书生们日夜苦读圣贤书,勤练文章,为的就是能在乡试、省试甚至殿试上一展身手,争取“一举成名天下闻”。至于展的什么身手,当然是锦绣文章。然而,历史那么长,
话说古代科举考试,谁能中状元,考的当然是诗书文章,书生们日夜苦读圣贤书,勤练文章,为的就是能在乡试、省试甚至殿试上一展身手,争取“一举成名天下闻”。至于展的什么身手,当然是锦绣文章。然而,历史那么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