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为什么不称帝
Posted 皇帝
篇首语:天赋如同自然花木,要用学习来修剪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曹操为什么不称帝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本文目录
曹操为什么不称帝
曹操是一个志向远大、雄心勃勃的人,年轻时即打算建功立业有所作为,然而生逢乱世、朝政废弛,才华得不到发挥,因而走上了军阀争战的道路,他的目标很明确,就是要统一天下,安邦定国,其他的都是手段,只要有利于他实现这个目的,什么方法都可以用,选择“挟天子以令诸侯”是他非常高明的手段,这一选择让他在军阀混战中处于极大的优势,他的这种实用主义还表现在用人上,他的用人原则是不问出身,唯才是举,荀攸等人正是因此而被招到他的麾下,帮助他奠定了霸王功业。
这种讲究实际、不务虚表的作风在是否称帝的问题上得到了极致的体现,曹操平定北方之后一步步剥夺了汉献帝的权力,直到完全成为他的傀儡,成为他发号施令的道具。
建安十八年(公元213年),曹操以荀之死为代价受封魏公及九锡,并把全国合并为九州,最大的冀州归他管辖,魏郡也是最大的郡,建安二十二年(公元217年)曹操逼迫献帝诏令他设置只有天子才可使用的旌旗,头戴悬垂有十二根玉串的礼帽,乘坐专门的金银车,套六马,至此,曹操既把持了朝廷的一切大权,也具备了身为天子才能有的装束礼仪,此时,陈群、桓阶、夏侯敦等人都劝曹操称帝,然而曹操不为所动,坚持不做皇帝。
其实此时的曹操称不称帝只是一个名号的问题,天子的诏令由他口授,官员的任命由他授意,朝廷的政策由他决定,他是以丞相的名义做皇帝的事,曹操已经成为事实上的皇帝,何必去计较“皇帝”这个称号呢?
汉献帝刘协倒有“皇帝”的名号,可又有什么用呢?曹操在《述志令》中说:“身为宰相,人臣之贵已极,意望已过矣!”意思是自己做到宰相已经非常尊贵,已经非常满足了,成为事实上的皇帝,曹操当然满足了,已经享受到了皇帝的各种待遇,也就没有必要去公然登基称帝了,那样反而会让刘备、孙权抓住把柄,陷于被动,实在是没有必要!如果一定要这个皇帝的名号,那就让自己的儿子去做吧,所以曹操说:“若天命在吾,吾为周文王矣!”后来的历史也证明,曹操的确是为自己的儿子称帝做好了准备。
他让曹操说出真实想法 曹操为什么至死不称帝
219年,曹操在摩陂(今河南省襄城县境内)建行宫,指挥反击关羽的襄樊战役。其间,夏侯惇经常和曹操同乘一辆车巡察,而且还能随便出入曹操的卧房。整个魏国,没有第二个大将和曹操如此亲近。有一次,曹操就直接说自己和夏侯惇是朋友而不是君臣。当时,曹军诸将都接受的是魏国的官职封号,只有夏侯惇是汉官。这样说来,曹操是魏王,汉丞相,和诸将是君臣关系,和夏侯惇是同僚关系。君臣关系是不平等的,因此臣和君是不能成为朋友的。曹操不让夏侯惇受魏官,很可能不想失去他这个几乎是唯一的朋友。
可是,低调而理智的夏侯惇很明白,曹操已经不是陈留起兵时和自己并肩战斗的战士了,已是实际上的君了,自己必须正视和尊重这一现实。再说,做为曹操的同族部曲,他认为自己更应该拥护曹操的地位。
所以,他就给曹操上疏,“自陈不当不臣之礼”曹操批示说:“吾闻太上师臣,其次友臣。夫臣者,贵德之人也,区区之魏,而臣足以屈君乎?”曹操的意思一言以蔽之:我和你本来是朋友,让你做魏国的臣,让你受委屈。
还有一件事,也可以说明夏侯惇与曹操的亲密关系。孙权上书称臣,顺便拍曹操马屁说:“你该做天子了。”应该说,孙权说出了曹操的心里话。可是,一些事情是心里想想而不能说出来的。打着“匡扶汉室”的旗号,号令天下,到头来自己做皇帝,曹操害怕被天下人的口水淹没。所以,他认为孙权劝在是害他,就说:“孙权这个小家伙,是想把我放在火炉上烤呢!”孙权拍马屁拍到了驴蹄上。
这时,夏侯惇站出来说:“天下人都知道汉朝的运数已尽,就应该有另外一个朝代来代替。从古以来,能为民除害且能被百姓归顺的人,就是百姓的主人。现在你征战三十年,功德显着,就应该顺应民意称帝,还犹豫什么呢?”
看看人家夏侯惇,说话多直接啊。用个贬义词的话,那叫“露骨”。他甚至暗示曹操三十年来一直就想称帝。
这可不得了!
可是,曹操知道夏侯惇这哥们是为他好,就难得地说了句心里话:如果上天真让我做皇帝,那我就做周文王吧。周文王伐纣,打下了天下,但是自己没称王,他的儿子坐享其成,登上王位,是为周武王。
曹操在夏侯惇面前毫不隐瞒自己的真实想法:我这么大年纪了,该退休了,就算了,还是让我儿子来做皇帝吧。
从中,我们可以看出,曹操对夏侯惇的信任,是“同志的信任”。
相关参考
曹操,司马昭都是很有能力的人,都窥视着皇位。不仅是他们,所拥用大权者无一不向权力的巅峰看齐,毫无疑问权力的吸引力是何其大。曹操一生打下来的魏国、司马昭辛苦打下来的西晋,当之无愧的说是开国皇帝,临死前却
曹操不喜奢华曹操是三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一位大权在握的领导者的生活却是俭朴的。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他到底是如何节俭的呢?曹操当了魏王后,吸取历朝亡国的教训反复强调节俭。他规定后宫嫔妃与丫环
众观三国历史曹操是绝对不信任司马懿的,这点毋庸置疑,从曹操不重用司马懿这点上就可以看出。曹操早以看出司马懿不甘屈于人臣的野心,但曹操为何没有杀了司马懿呢?曹操想杀的人很多,司马懿就是其中一个。他不愿意
小编知道读者都很感兴趣曹操的故事,今天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曹魏政权的创建者是曹操,但是其最终的继承人确实司马懿,曹操在早期几乎是把控了东汉朝廷,而在曹魏后期,司马懿又架空了曹魏的政权
曹操和刘备在历史上都是一直充满着争议的两个人物。到底谁好谁坏,争议很大,双方都有很多粉丝。其实一件事物抑或一个人,都会有两面性。你认同曹操,看他的优点就多于缺点,这是可以理解的,同样,你认同刘备,你就
三国时期,曹操为了实现统一世界的心愿,向他的死仇人袁绍提议了官渡之战。正本从其时双方所具有的综合实力来看,袁绍获胜的或者性更高一些。然则实际究竟,倒是曹操取得了胜利。不外此战事后,袁绍奋起还击,愣是打
三国时期,曹操为了实现统一世界的心愿,向他的死仇人袁绍提议了官渡之战。正本从其时双方所具有的综合实力来看,袁绍获胜的或者性更高一些。然则实际究竟,倒是曹操取得了胜利。不外此战事后,袁绍奋起还击,愣是打
东汉末年,正逢乱世,各路英雄英雄大显身手,贪图金瓯无缺。俗话说得好“英雄忧伤丽人关”三国时期就有好多英雄一怒为朱颜。首当其冲的就是倾心于貂蝉的吕布。要知道其时的吕布在三国中身手了得,在虎门关与刘备、关
历史人物 曹操出征时夏侯惇驻守差点全军覆没,曹操不罚反赏是什么操作
今天小编为大家带来夏侯惇犯错曹操为何还升他的官?希望对你们能有所帮助。曹操的爷爷曹腾是个大宦官,有权又有钱,但没有儿子。就从夏侯家领了一个孩子,取名曹嵩,当儿子养育。因此,曹操和夏侯惇、夏侯渊,有血缘
《草船借箭》是我国古典名著《三国演义》中的一个故事,主要描述周瑜为陷害诸葛亮,要诸葛亮在十天之内造好十万支箭。诸葛亮用计向曹操“借箭”,挫败了周瑜的暗算,表现了诸葛亮有胆有识,才智过人。但正史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