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知识 多少爱毁于道德

Posted 道德

篇首语:拳不离手,曲不离口。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心理学知识 多少爱毁于道德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心理学知识 多少爱毁于道德

也许半个世纪过去后,后人会这样定义我们这个年代:这是一个出轨的年代。出轨和婚外性如此大规模地发生,它的氾滥是让很多人至今都无法接受的。婚姻从未像今天如此强烈地被渴望着,也如此强烈地被质疑着。但我相信,再过十年乃至二十年,这股强迫性的结婚和强迫性的离婚的浪潮终将会过去,因为它的产生有其历史原因和文化背景。

在出轨和婚外性的闹剧中,我们会看到有趣的现象,挑拣完少部分中立客观的观点外,余下的评论多是情绪非常卷入的,论点也非常集中:痛骂负心汉,心疼原配妻,围攻恶小三。在这场全民大批判的过程中,我们能确定的就是一种感受:无力感。我们无论哀叹世风日下,还是痛恨男人劣根,是鄙视“三儿”们的汹涌席卷,甚至人肉诅咒,这些都无法解决这三个字。这三个字如果衍生为一句话,那就是:靠什么,维系、保持乃至发展、提升我们的爱?

中国人对待婚姻的态度:道德可以杀人!


在包公的年代,答案当然是伦理纲常,小名叫做责任。在他的那个年代,有两种杀人行为是可以豁免的,一种是老子杀儿子;一种是老公杀奸夫淫妇,如果男人有了婚外情呢?用包公的狗头铡。陈世美就是这么死的。现在已经很少有人说陈世美和秦香莲了,但他们的确代表中国人对待婚姻的态度,那就是道德可以杀人。心理学研究发现,人类的道德是分不同层次——

第一层道德就是对与错,对应情绪是恐惧。现实中就是法律,我们只需要遵守,不需要问为什么。很多人在婚姻中对犯错有一种天然的恐惧,这种恐惧可以追溯到一个小孩子不小心把妈妈的戒指弄丢以后的恐惧感——天要塌,地要斜的恐惧。有的人在出轨以后,会恐惧到阳痿,恐惧到彻夜难眠,就是一种对于被惩罚的恐惧,其实这种恐惧和现实中实际要遭受的并无相关,只是因为它来自孩提时代的体验,所以是非理性的濒死感。

第二层道德是好与坏,对应的情绪是内疚和负罪感。这就不只涉及到你的行为是不是犯规,而且还要告诉你为什么——你让别人受伤害了,或者说,你让弱者受伤害了——你是不能让弱者受伤害的。我曾看到一个爸爸当众打孩子,边打边说:“老子天天累得像狗一样,回到家还要去家长会当孙子受气,你为什么不体谅体谅你爹辛苦?”这就是同时给孩子输入两个信息:你如果做错了(以大人的标准),就要受惩罚,此其一;其二,你做错了,不止要受到惩罚,而且还要作为容器接受爸爸我受到的老板的气,如果你拒绝接受,你就不是人。很多中国人都生活在内疚感里,他们一生的任务就是不让任何人因为他而受苦,如果稍微好一些就把名单缩小到亲密关系中,但这样就造成了一个后果,那就是他要么将别人置于自己之上:宁可天下人负我,不可我负天下人;或者逼急了,反其道而行之:宁可我负天下人,不可天下人负我——将自己置于他人之上。

无论哪种行为,当事人都会沉浸在强烈的内疚感中,他们会有一种拯救者或者被拯救的情结,似乎他们的一举一动都会关涉到其他人的一生。很多人都会这么劝说想死的人,你死了,你的父母怎么办?或者对离婚的人说,你离婚了,孩子怎么办?很多人都会说,为了孩子,为了父母,为了可怜的对方,为了所有可怜的人需要我照顾的人,我就忍了吧。这么做也可以维系情感,但代价是这个关系是苦涩的。因为任何人都无法反抗一个自然规律,那就是能量守恒定律,也就是说收支要平衡,饿要吃,渴要喝,没有收获,任何付出都难以为继,只能以量充质,以次掺好。人的需要如同弹簧,如果过分压抑,会有两个后果,一个是遭到强烈反弹;一个是把弹簧压成铁丝——崩溃了。

我们这个社会中的大多数人都在这个层面上纠结。无论是出轨者还是被出轨者,其实都在动用同一个思维逻辑。出轨者的逻辑是试图通过到外面喘口气,然后让自己可以更好地忍受让人窒息的生活,而被出轨者则试图忘记自己是会呼吸的,来更好地忍受让人痛苦的生活。两者的思想资源都是别人的感受大于自己的感受,甚至无法区分别人的感受和自己的感受。

在我们幼小的时候,我们的感受是由父母定义的,比如老人永远都觉得孩子穿得太少,而爸爸总觉得孩子穿得太多,而孩子如果说我不想穿那么多,或者我想穿那么多的时候,父母加以否定:“不,你会觉得冷。”或“不,这么热的天……”如果我们的感受长期被父母的感受所覆蓋,我们就很难和父母分化,也就无法真正探索自己的冷热。在情感中,我们会看到很多80后的离婚不是因为彼此,而是因为彼此的父母不对付,或者要维护自己的父母,当他们为父母而战的时候,会比为自己而战还要“狂野”。

分化意味着,我们可以区分什么是父母的感受,什么是我自己的感受,进而,我们需要分出层次,也要解决一个关键的问题:我到底是要为自己负责,还是要为别人负责?在中国,很多人都是为别人负责,而非为自己负责,大家说的最多的一句话:我无所谓,但我不能伤害我的父母,我的孩子,我的家人……没有人想想,为什么“我”是不重要的。

当一个妈妈不能为自己的感受负责的时候,她就会成为一个压抑的毫无快乐的妈妈,虽然她履行妈妈的义务,但内心的另一个渴望——成为女人的愿望,一直没有得到实现,这个时候,她会有两个选择,一个选择是把对做女人的渴望压抑掉,转而通过亲子关系得到补偿;要么是选择让自己所有的需要都封死,成为一个“橡皮人”,一旦没有需要,也就没有感受,没有感受也就没有痛苦,没有痛苦,就可以将就过下去。

这样的话,孩子就会发现两个痛苦,一种是被妈妈太多的需要包裹的痛苦,他发现他必须成为妈妈空虚的填充,他必须要让一个孤独寂寞的妈妈开心,否则她就活不下去;一种是他会生活在一片沙漠之中,他必须努力到外面找水源,要么拯救妈妈,要么拯救自己。但无论如何,当我们用道德这样的正能量词汇的时候,就会否认人性中的恨、厌恶等等黑暗的情绪,比如一个妈妈会不会恨自己的孩子?一个孩子会不会恨自己的妈妈?在一个充满道德仁义的家庭里,这些情绪是不会被允许表达的。

于是一个非常意识形态的女人往往会找一个对意识形态充满愤怒的男人,让这个男人实现她压抑的愿望,同时闯祸了,又由这个男人来承担。这就是我眼中的马伊琍式的女人和文章这样的男人的故事。也许他们根本不是这个故事的版本,但我想说的是他们已经成为我们眼中的符号,我们在这里探讨的是符号的意义。

道德属于女人的世界,女人的世界是需要永恒的安全的稳定和坚持的,是崇尚奉献的、包容的、支持的和安抚的,这些都在于我们符合道德的时候,一旦不符合道德,道德就会变成另外一个模样:仇恨的、冷酷的、纠缠的和厌恶的……因为道德是有其边界的,一旦超出边界,就像是牛顿定律超出某个范围就失去了功效一样。而男性的道德是什么?是追求冒险的、刺激的、探索的、兴奋的,是崇尚自我、自主、自发、自尊的,是要有攻击性和弹性的,是视野更宽广的,更宏观的,也是更深刻的。所以男性视角的道德是无常的、变化的和流动的。但它有一个核心,就是追求需求的多层次和多元的满足。

当下的中国,女性视角的道德处于顶峰,所以男人往往要到婚后才开始追求自由和自我,中国的男人在文化中就缺乏一个上行通道,当一个男人在事业上发展到一定程度,他就开始产生了自我实现的愿望,但往往他们缺乏一个足够好的时空让他们去探索,中国现在法治昌明,所以每天都有很多贪官出现,这些贪官在当初上任的时候,多是精力充沛,能力卓越的,但为什么最后却成为所谓的“道德败坏”的典型?也许因为他们缺乏足够的上升空间,所以就干脆在情感层面不断的叛逃。

>>>>>推荐阅读:马伊琍:有人总拿从未相信过的东西开玩笑

相关参考

心理学知识 无论你的工资多少,做一个快乐的人最重要

“钱不在多,够用就行;职不在高,有事即可”物质不是生活的唯一性!我们的生活是由时间生活和物质生活组成的。如果单从物质生活出发,不过是过著类似动物的生活。眼下的世界充满新鲜诱惑,很多人为了钱财而把自己定

心理学知识 总想着未来

除非你清楚自己所在的位置,否则地图根本没有任何价值。确定自己的时空位置可以为你的行动提供参照点:还要付出多少努力?要朝哪个方向前进?客观地评估自己当前的现实情况有助于减少混乱,避免出现偏差。无论是在你

心理学知识 如果合适就结婚吧

年轻时,很容易被“我们很相爱”感动,慢慢经历了一些事情,对于相爱这事儿多少存了一点疑心。如今,倘若一对男女决定在一起,我更希望听到他们自信满满地说,我们在一起,真的很合适。不久前,遇到大学同学。他曾与

心理学知识 上床,要有底线

昨骂陈冠希,今骂李宗瑞。明星与富少,着实乱得不堪!不过此二人多少还算是对社会有点“贡献”:至少帮大家了解面具下的人性。此后娱乐圈里再无传说,不论你怎样的君子淑女,都有脱衣的那一刻。不过还真别以为此等“

心理学知识 不是爱情,却与爱情有关

一晃,大学毕业都快10年了,但时常有校园里的片段在眼前闪现,虽说不都是爱情,但多少与爱情有关。记得那些年一直在恋着高中时认识的一个女生。大学校园里也有蛮多漂亮女生,但日夜惦念著的只有不在眼前的那位姑娘

心理学知识 你要为40岁以后的相貌负责

以貌取人是很多人不齿的做事准则,但林肯的行为却道出了“相由心生”的道理。站在科学的角度看,“相由心生”的说法到底有多少科学依据?一次,林肯亲自面试一位应聘者,却没有录用那个人。幕僚问他原因,他竟然堂而

心理学知识 我们一面渴望幸福,一面又害怕幸福

我们中有多少人体验过,早晨醒来时注意到尽管有各种各样的问题、困难和忧虑,我们还是感觉很美妙,感到活着是很快活的?而过一会儿,就受不了了,嚼著必须做点什么。因此,我们又设法将自己抛回到苦难的状态中。又或

心理学知识 你的使命就是尽情地绽放自己

我们常常会说,我们的生活需要的一个人生的目标。但又有多少人真正将这个目标进行到底,很多人说这话不过是自欺欺人罢了。但是可以肯定的是每个人都有天赋,都有着自己在人世间的使命。然而很多人却不知道该怎样往前

心理学知识 他也许根本没在听你说话

有多少次我们都说:「我说过这些,但你根本就不理睬我!现在他/她/他们/脱口秀主持人说完全相同的事情,你就信了吗?」为什么身边的人跟我们讲诉重要的事情时,我们总会不经意的忽略呢?□?因为熟悉所以轻视:我

心理学知识 揭秘那些会让男人恐慌的事情

当众受辱就像世足杯决赛齐达内不顾一切地头撞马特拉齐一样,男人无论如何也要保护他们自己、家庭、家族的形象和名誉,最刺激他们神经的莫过于损毁自己的名声,它甚至能让最强壮的男人精神崩溃,这是用多少金钱也无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