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朝 叔孙通制定朝仪

Posted 刘邦

篇首语:鸟欲高飞先振翅,人求上进先读书。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汉朝 叔孙通制定朝仪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汉朝 叔孙通制定朝仪

叔孙通制定朝仪

垓下之战,项羽兵败自刎,历时五年的楚汉战争到此结束。刘邦在各路诸侯的拥戴下,即位做了皇帝。他就是后来的汉高祖。

一天,这位亭长出身的天子在洛阳的南宫宴请群臣。那时,汉王朝刚刚创立,还没订立规章制度。一些跟随刘邦南征北战的哥们相见,彼此寒暄一番,然后各找去处,或立或坐,或说或笑,不受任何约束。

宴会开始后,高祖满面堆笑,频频举杯;群臣开怀畅饮,气氛十分热烈。酒至半酣,高祖乘兴对大家说:“今天,弟兄们欢聚一堂,请大家不用顾忌,说说我是怎样得天下的,项羽又是怎样失天下的呢?”

大臣王陵说道:“皇上派将士攻下了城池,就会赏给他的封地,因此大家愿意为您效命;项羽对有才能的人猜疑、妒忌,打了胜仗,也不给予奖励,因此他一败涂地,终至失去了天下。”

刘邦听了,不觉哈哈大笑。他说:“你们只看到了表面现象,其实,成功与失败的根本原因就是用人。运筹帷幄,决胜于千里之外,我不如张良;率领百万之众,攻城略地,我不如韩信;筹措军粮,安抚百姓,我不如萧何。这三位都是当代英杰。我能够依靠他们,因此我才能得到天下。可项羽就不一样了,他手下只有一个范增,项羽又不听他的,后来被我用离间计气走了范增,因此才被我打败。”

大家听了,一个个心悦诚服,连连点头称是,对刘邦佩服得五体投地。

刘邦麾下有个名叫娄敬的人,屡次求见,要向他提议建都关中,说是现在与东周时的情况不同,若建都洛阳,定然带来诸多不利。

刘邦征求了张良的意见。张良详细阐明了建都关中的有利条件:地势险要,物产丰富,人心归汉;进可以攻,退可以守,是建立万世基业的好地方。

听了张良的话,刘邦大喜,很快便把都城迁到了长安。为了表彰娄敬的进谏之功,还封他为奉春君,赐以国姓。

定都长安以后,刘邦开始给大家论功行赏。就为这件事情,朝廷上闹得不可开交,争吵了一年多还定不下来。按照刘邦的想法,萧何的功劳最大,得封他做个酂(cuó)侯。诏令还没有下来,群情便激动起来。特别是那些出生入死、鏖战疆场的武将们,很是不服。他们说:“我们冲锋陷阵,血染征袍,多的身经百战,少的也有几十。可那萧何从未上过战场,没有汗马功劳,难道光凭舞文弄墨,就能够夺取江山吗?”

刘邦见大家吵吵嚷嚷,心里十分恼怒,就提高嗓门问道:“你们见过狩猎的场面吗?”还没等大伙儿回答,刘邦便接着说:“打猎的时候,追捕野兽的是猎狗,发号施令的却是人。你们怎么能跟萧何相提并论呢?”

武将当中,有很多是刘邦贫贱时的好友,有些是参加过沛、丰起义的老兵,一听这位发迹的大哥把自己比做猎狗,就更加忿忿不平了。他们大吵大嚷,满口污言秽语,就像一群无赖。有的人还拔出剑来,在宫殿的圆柱上乱砍乱砸,闹得乌烟瘴气,简直不成体统。好在刘邦出身微贱,做了皇帝以后,对秦朝那一套礼仪制度并不十分看重。可从今天的情形看来,那些人也太不讲规矩了。心想:这样下去,作为皇帝的威严,就将荡然无存了。

这一切,都被谋士叔孙通看在眼里。

叔孙通本是秦朝的博士,早先投在项梁帐下,后来归附刘邦。他深知这位主人一向小视儒生,便摘下头巾,脱去长袍,打扮成刘邦同乡人的模样,从而得到了刘邦的信任。这会儿刘邦做了皇帝,他便趁机进谏说:“读书人不能帮助陛下攻城略地,却能够帮助陛下治理天下。我愿意受命到鲁国去,与那里的儒生联系,制定一套上朝的仪式,以规范君臣之间的关系,整顿朝廷的秩序。”

刘邦听了有些犹豫。他平时讨厌儒家的那一套烦琐礼仪,觉得学起来有些别扭,便问道:“这些礼仪学起来很困难吗?”

叔孙通说:“三皇、五帝,都有自己的礼仪制度,到了夏、商、周三代的时候,由于时势变化,各种礼仪制度也有所增减。我打算参照古代和秦时的一些做法,制定出一套适合现在情况的上朝仪式,决不会让陛下感到不方便。”

叔孙通到了鲁国,招聘了30多位儒生,请他们献计献策,一起来制定朝仪。其中有关行走、站立、下跪、叩头、举杯、上寿以及如何迎送皇上等,都有严格的规定。刘邦看后,下令所有文武大臣都得听从叔孙通的指挥,到城外去排练上朝的礼仪。就这样忙碌了一个多月,大家都觉得可以正式实行了,才请刘邦去参观指导。刘邦看了,满意地说:“这很好,既简单,又庄严,我完全可以学会。”

高帝七年(公元前200年),萧何已经修好了长乐宫。十月的一个清晨,刘邦第一次在长乐宫接受群臣的朝贺。仪式隆重,气氛肃穆,一改往日混乱、嘈杂的局面。刘邦端坐在面南的宝座上,依次接受各级文武大臣的朝拜。

这时,他有些得意忘形起来,像一个乞丐偶然拾到了一块白花花的银子一样,竟当着众多大臣的面,情不自禁地说:“我今天才知道做皇帝的尊贵啊!”

朝拜仪式结束后,刘邦拜叔孙通为朝奉,专管朝廷的礼仪。还赏赐给他许多黄金。

自从叔孙通制定朝仪以后,皇帝不仅在实质上,而且在形式上都有了至高无上的权威。这套礼仪制度,在中国封建社会里一直实行了2000多年。直至清帝国灭亡后,才被丢进了历史的垃圾堆。

相关参考

历史百科 叔孙通定朝仪

刘邦做皇帝以后,废除秦朝烦琐的礼仪,讲究简易。但这样一来,群臣们往往在皇帝面前放纵饮酒,喝醉了,就吹嘘自己的战功,大声呼叫,甚至拔出刀剑砍屋柱。高祖很担心。主管礼仪的叔孙通便乘机向高祖说:“儒生,使用

历史人物 汉朝人物叔孙通简介

汉代人物中文名:叔孙通别号:叔孙何国籍:中国(汉代)民族:汉族出生地:薛县死日期:约前194年职业:待诏博士重要造诣:制订汉代的宫庭礼节封号:稷嗣君史乘纪录:刘敬叔孙通传记(历史lishixinzhi

历史人物 叔孙通简介 叔孙通人怎么样

叔孙通别名叔孙何,生于薛县,是秦末汉初人物,在秦朝时为待诏博士。秦亡之际投靠项羽,后来又转投刘邦,西汉成立后进行举荐人才和制定礼仪工作,深得刘邦器重和信任,也得到了各代名家的赞誉。叔孙通>叔孙通简介>

历史人物 叔孙通的主要事迹 叔孙通的人物生平 叔孙通的人物简介

  中文名:叔孙通  所处时代:汉朝  民族:汉  别名:叔孙何  职业:待诏博士  出生地:薛县www.cha138.com  主要成就:制订汉朝的宫廷礼仪封号:稷嗣君史书记载:刘敬叔孙通列传叔孙通

汉朝历史 叔孙通改朝换代始终走红

  权力不是永恒的,它会随着历史的变迁,朝代的更替而变化。皇帝做得昏庸的有朝一日会被推翻,但身为臣子。只要能够善窥上意会阿谀奉承,不仅能历事几朝,还能独善其身。>>  叔孙通是西汉开国初期一位引人注目

叔孙通的如何在乱世里成了不倒翁,历经秦楚汉,成了汉朝儒宗

一,叔孙通为什么要跑秦始皇帝在沙丘驾崩后,秦二世继位,他当位的头一年,就爆发了陈胜吴广领导的农民大起义,六国贵族趁机而起,力图恢复昔日荣光。其他山林侠盗,江湖豪杰也纷纷投入到反秦行列中来,天下立刻大乱

历史秘闻 叔孙通的如何在乱世里成了不倒翁,历经秦楚汉,成了汉朝儒宗

一,叔孙通为什么要跑秦始皇帝在沙丘驾崩后,秦二世继位,他当位的头一年,就爆发了陈胜吴广领导的农民大起义,六国贵族趁机而起,力图恢复昔日荣光。其他山林侠盗,江湖豪杰也纷纷投入到反秦行列中来,天下立刻大乱

汉朝历史 汉武帝时期死罪就有一万多种

  古代确非法治社会,但制定法律却是历代皇帝治理国家的重要手段之一。以汉朝为例,法令之多,可谓汗牛充栋。萧何作九章,韩信订军法,叔孙通制仪法。到汉武帝时,“律令凡三百五十九章,死罪就有一万多种。法律文

汉朝历史 汉武帝时期死罪就有一万多种

  古代确非法治社会,但制定法律却是历代皇帝治理国家的重要手段之一。以汉朝为例,法令之多,可谓汗牛充栋。萧何作九章,韩信订军法,叔孙通制仪法。到汉武帝时,“律令凡三百五十九章,死罪就有一万多种。法律文

封王封臣,制定朝仪

  封王封功臣>  汉六年(前201年),刘邦登上皇帝宝座以后,决定论功封赏。但是文臣武将整日争功吵闹,甚至拔剑击柱,一年多争执不下。刘邦想封他认为功劳最大的萧何为侯,食邑八千户。这引起了将领们的不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