叔孙通的如何在乱世里成了不倒翁,历经秦楚汉,成了汉朝儒宗

Posted 博士

篇首语:好人的天生欲望是知识。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叔孙通的如何在乱世里成了不倒翁,历经秦楚汉,成了汉朝儒宗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叔孙通的如何在乱世里成了不倒翁,历经秦楚汉,成了汉朝儒宗

一,叔孙通为什么要跑 秦始皇帝在沙丘驾崩后,秦二世继位,他当位的头一年,就爆发了陈胜吴广领导的农民大起义,六国贵族趁机而起,力图恢复昔日荣光。其他山林侠盗,江湖豪杰也纷纷投入到反秦行列中来,天下立刻大乱,能者占地为王,不可胜数。 秦朝末年的农民战争形势图 秦二世任用赵高,不料赵高有篡位之心,架空丞相李斯,隔断内外消息,当周文的大军抵达函谷关外时,消息再也捂不住了。秦二世认为这么久了,还没把毛贼捕捉完毕,斥责了赵高,李斯后,召来身边的博士,想听听他们对时局的看法: 陈胜起山东,使者以闻,二世召博士诸儒生问曰:「 ”楚戍卒攻蕲入陈,于公如何?"《史记-刘敬叔孙通列传》 这时的秦二世还是清楚关外的情况的,起义军已经在陈县扎营建都,陈胜做了陈王,号为"张楚"。他说,这件事,你们认为怎么办? 皇上都问了,博士和儒生必然要回答,他们三十个人中的大多数异口同声地回答,皇上,这不用说,对这些敢造反的家伙,马上派兵去坑杀算了。 ”博士诸生三十余人前曰:「 ”人臣无将,将必诛,愿陛下急发兵击之。”《史记-刘敬叔孙通列传》 这话是对的,他们确实造反了,不发兵去镇压下去,肯定要变天。但秦二世听后,脸上无光,变了脸色,朕才继位不到一年,就有人造反,这不是打朕的脸么?你们说隐约点要死人啦!偏说是"造反"。皇帝的脸色十分难看,整个朝堂无声得落针有音,紧张的沾上火星就要燃烧起来。 西安秦二世皇帝的皇陵旧址 叔孙通博士,他在秦始皇手下干了几年,混得还是个待诏博士,因为和平时升迁难,转正也难。但他早就知晓朝廷的规矩,这时,他出班奏道:皇上,这些人说的都不对,有你的英明领导,又有完备的法令制度,谅他们也不敢乱来,这些家伙真是吃饱撑的,让郡守县令亭长抓住他们,教育教育不就完了,用不着挂在心上,不用忧国忧民,天下很安定的。 叔孙通前曰:「 ”诸生言皆非也。夫天下合为一家,毁郡县城,铄其兵,示天下不复用。且明主在其上,法令具于下,使人人奉职,四方辐辏,安敢有反者!此特群盗鼠窃狗盗耳,何足置之齿牙间。郡守尉今捕论,何足忧。”《史记-刘敬叔孙通列传》 这话说得好听,真是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皆大欢喜呀!秦二世很高兴,把说造反的论罪,之后奖励了叔孙通博士一堆衣服。再转正成博士了,不用再待诏侯补了。 说真话的论罪关押,说假话的得到奖赏升职,这样的朝廷能长得了吗? 刘邦故里 叔孙通博士回到宿舍后,挨了同舍友的奚落,但他不计较,他说了几句:不说假话,我早就进牢房了。连夜收拾东西,趁着黑色逃之夭夭。 二,至于逃向哪里?他还纠结了一番,出了关,才不知道要朝何处去。 所谓"良禽择木而栖,良臣择主而事"。投靠哪里先要学学好鸟如凤凰站高枝,不学麻雀巢房檐。他对于在会稽闹出大波浪的项梁心向往之。更兼项梁立了楚怀王孙熊心,这是一面号令大旗,对于聚合人心很重要,有了人心,不怕干不成事。叔孙通博士准备投奔项梁。到了薜县老家,才知道薜县已经是项梁手中的地方了。因此赶紧报名加入,成了项梁的幕宾。 乃亡去,之薛,薛已降楚矣。及项梁之薛,叔孙通从之。《史记-刘敬叔孙通列传》 项梁很自负,有刘邦,项羽,莆将军等人在外征战,战绩不凡,竟然杀了当朝丞相李斯的儿子,三川守李由,又连续两次打败秦兵,项梁骄傲起来,不听人劝,被章邯杀得大败。吓得楚王迁都。项梁一死,叔孙通到楚怀王手下工作。项羽夺权后,又跟着项羽跑。刘邦杀到彭城后,他投降刘邦。不再走了。他认定刘邦是良木,是贤主,前途有望。 古代战争之中的骑兵在战斗 败于定陶,从怀王,怀王为义帝,徙长沙,叔孙通留事项王。汉二年,汉王从五诸侯入彭城,叔孙通降汉王。汉王败而西,因竟从汉。《史记-刘敬叔孙通列传》 叔孙通一路走过秦朝,楚汉,止于汉朝历三个政权,六个君主,比后来的官场不倒翁冯道还要多两个主子,实在奇葩,而更奇葩的是,他成了汉家儒宗。 三,叔孙通反正跟上汉王不走了。他认定汉王是根"好木",坚决一条胡同走到黑。 汉王讨厌读书人穿宽袍大袖的儒衣,叔孙通博士也马上脱掉,来了个"儒服楚制",几乎是"胡服骑射"的翻版。连汉王发明的"刘氏冠″,他也尝试并向诸生推广,因此,汉王很满意。满意的原因还在于叔孙通博士向汉王推荐了作战厉害的兵弁。惹得跟他一起的诸生很不高兴。叔孙老师说,你们会冲锋打仗吗?现在打仗靠勇士,你们手无缚鸡之力,嘴巴臭,闭嘴!和平了会有工作做不完: 叔孙通的朝仪演示图 叔孙通闻之,乃谓曰:「 ”汉王方蒙矢石争天下,诸生宁能斗乎?故先言斩将搴旗之士。诸生且待我,我不忘矣。”《史记-刘敬叔孙通列传》 汉王拜叔孙通为博士,号稷嗣君。这是孙叔通博荐人有功。不是汉王随便给的。 四,三年反秦,四年抗楚,争权天下尘埃落定。汉王当上皇帝了。 但问题也是层出不穷。这些沛县集団的莽汉们,前脚上还沾着泥巴,后脚就进了殿堂。他们在厅堂内喝酒,争功,讨封,甚至拨剑乱砍,把个朝堂变成了菜市场,让皇帝烦透了。他找来叔孙通,要他赶紧想办法来约束这些有功之人。 叔孙通是见过秦始皇的朝堂的,待诏博士也是博士。他一口答应下来。把自己的原班人马和从齐鲁"礼仪之邦"的子弟三十余人,合拢一块儿,训练了几个月,要赶在十月元日朝会前接受皇帝的检阅和验收。 这中间的细节繁复,省略过去。只看皇帝的感慨就知道结果了: 于是高帝曰:「 ”吾乃今日知为皇帝之贵也。”乃拜叔孙通为太常,赐金五百斤。《史记-刘敬叔孙通列传》 叔孙通把五百斤金分给自己的学生们,立刻得到好评,先生厉害,知晓当世之要务。 这次汉仪礼的草创,是收撷了夏商周秦的浮光掠影里的星星点点,"杂糅"而成的。谁也不清楚古人的演练倒底如何。叔孙通知道这帮人沛县集团的战友们知识浅,粗鲁耿直,复杂了他们一定适应不了,也就不愿意干,他的计划就会因此落空,他当然不愿劳而无功,所以尽量简单易行,人人都能够学习体会从而敬畏。他们操练了几个月,赶在十月一日之前练成了。就等十月初一的盛典朝会的检阅了。 五,秦朝汉朝的"国庆节" 汉初,因刘邦十月至霸上仍袭秦历以十月为岁首。岁首是诸侯朝见天子的月份。 我们知道,中国文明几千年,文化流传源远流长。秦汉两朝是中国的具有巨大意义的两个朝代,对中国的大一统作出了巨大的贡献。秦汉的都城都在关中,那他们的国庆节又该定在什么时间呢?笔者是这么认为的:十月一日。 从历法上说,夏朝以一月为夏正(元月);商朝代替夏朝,以头年的十二月为商正(元月);周朝以十一月为周正(元月);秦变周,秦正则以十月为秦正(元月)。汉承秦制,全盘接过秦朝的制度仪礼,继承下来。所以,汉朝建立后的"国庆节"是十月一日。也就是每年盛大的朝会,均在十月。何况,十月又是丰收之月,丰收后的诸侯们祭祀天地四方,列祖列宗,向中央朝廷述职纳贡,以尽藩臣之礼。 十月一日,这天是秦朝汉朝的"国庆"。这个月是朝贡月。 会十月,长乐宫成,诸侯群臣皆朝十月。《史记-刘敬叔孙通列传》 这一天,代表皇权至高无上的长乐宫建造落成。大汉皇帝刘邦朝会全国各地诸侯的盛典在这里举行。 君王大典礼仪式 叔孙通博士制作的汉朝礼仪接受检验。其中的细节省略,让皇帝的感慨来概括: 于是高帝曰:"吾乃今日知为皇帝之贵也。"乃拜叔孙通为太常,赐金五百斤。《史记-刘敬叔孙通列传》 说明皇帝非常满意。不然不会发出自心底的感慨,不会给叔孙通加官升职,又赐半数千金了。 六,叔孙通博士在汉朝建国后的贡献:保太子刘盈和完善汉仪。 汉九年,汉高祖选定叔孙通博士为皇太子刘盈的主讲老师,张良为辅助老师。三年后,汉高祖想换太子了,要立三子赵王刘如意为太子。引起全朝反对。作为太子的老师,一旦学生被抛弃,做老师就有不称职不称位的责任。所以,叔孙通老师以头抢地,对皇帝说: 今太子仁孝,天下皆闻之,吕后与陛下攻苦食啖,岂可背哉?陛下必欲废谪而立少,臣愿先伏诛,以颈血污地。《史记-刘敬叔孙通列传》 态度非常坚决。保太子重要!如果太子被废,叔孙通博士的既得利益也就随之烟飞云散。 现线代汉服婚礼新风尚,庄重典雅 但凡这件事一有成败,这个朝堂的人众必将被重新洗牌。所以保持既成事实和稳定,才是大多数人反对刘邦的决定的原因。而刘邦的决定,从国家大计而言,是没有错的。刘盈继位后,感谢老师的帮忙扶持,让他重回太常位置上,安心制定汉家宗庙仪法。成了汉家儒宗。 引用评论: (礼仪)至于高祖,光有四海,叔孙通颇能有所损益。大抵袭秦故。《史记-礼书第一》 叔孙通定礼仪,为汉仪之大宗。《史记-太史公自序第七十》 叔孙通博士能够及时调准自己的做事方式,在不影响目标的前提下,从容而行,不与外界强争。随波逐流,时刻保持清醒,能以中庸之材,历秦,楚,汉而始终不倒,为人处世的态度不能不说是个奇迹。叔孙通博士的经历,一生中的低调隐忍与他的追求执着密切相关,他因此成了汉朝的仪礼的集大成者,后人言汉仪,必然要谈到叔孙通博士。

相关参考

历史人物 叔孙通的主要事迹 叔孙通的人物生平 叔孙通的人物简介

  中文名:叔孙通  所处时代:汉朝  民族:汉  别名:叔孙何  职业:待诏博士  出生地:薛县www.cha138.com  主要成就:制订汉朝的宫廷礼仪封号:稷嗣君史书记载:刘敬叔孙通列传叔孙通

被秦二世封为博士的叔孙通,为何一生跳槽七次

小编知道读者都很感兴趣叔孙通的故事,今天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秦末汉初的时候,有一位叫叔孙通的儒生博士,一生侍奉7位君主!他深谙帝王之心,阿谀奉承,能讨得各个君主欢心,擅长见风使舵、溜

历史人物 此人善于投机,历经5朝都担任宰相,被称为乱世不倒翁

不论在职场,还是在官场,想要生存,都有一定的法则。今天我们要来讲的就是一个关于官场教科书的故事。这个人历经了五朝十一代君主,一直位居宰相要职,被称为“乱世不倒翁”,他就是冯道。>>冯道出生于一个小康家

乱世不倒翁冯道 历经四朝八姓十一帝的超级宰相

辅佐了4朝8姓11位皇帝的官场不倒翁冯道,是古往今来争议最大的宰相,他被司马光称为奸臣之尤,也被欧阳修骂作没有廉耻,当代文史大家范文澜对其亦颇有微词。但不贪污受贿、不乘人之危搞女人的冯道,也从不乏力挺

乱世不倒翁冯道 历经四朝八姓十一帝的超级宰相

辅佐了4朝8姓11位皇帝的官场不倒翁冯道,是古往今来争议最大的宰相,他被司马光称为奸臣之尤,也被欧阳修骂作没有廉耻,当代文史大家范文澜对其亦颇有微词。但不贪污受贿、不乘人之危搞女人的冯道,也从不乏力挺者,...

叔孙通的生平简介 叔孙通为何能影响中国两千多年?

  秦末汉初时期,刘邦与项羽争霸,最终刘邦胜出,夺得天下。很多人都说项羽之所以败给刘邦,是因为他不会笼络人心,而这笼络人心则恰恰是刘邦的长项。  就拿他手底下的叔孙通来说吧,叔孙通这个人可以说是令世人

揭秘汉代儒宗叔孙通的礼制制定于什么时候?

叔孙通的礼制制定于汉高祖年。其礼制简单得体、严谨,体现了尊卑有序的君主关系,凸显了皇帝的威严和尊贵,深得刘邦心意。叔孙通不仅制订了朝仪,汉惠帝年间还多次制宗庙仪法和多种法制,被尊称为汉代儒宗。汉高祖五

汉朝 叔孙通制定朝仪

叔孙通制定朝仪垓下之战,项羽兵败自刎,历时五年的楚汉战争到此结束。刘邦在各路诸侯的拥戴下,即位做了皇帝。他就是后来的汉高祖。一天,这位亭长出身的天子在洛阳的南宫宴请群臣。那时,汉王朝刚刚创立,还没订立

李先念历经三代领导人而不倒的背后隐情

纵观李先念的一生,人们会发现一个耐人寻味的事实:建国后连续5届担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的李先念,是中共党内为数不多的在数次政治风浪中一直保持高位的领导人之一。经历了毛泽东、邓小平和江泽民三代领导人交替与

历史秘闻 李先念历经三代领导人而不倒的背后隐情

纵观李先念的一生,人们会发现一个耐人寻味的事实:建国后连续5届担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的李先念,是中共党内为数不多的在数次政治风浪中一直保持高位的领导人之一。经历了毛泽东、邓小平和江泽民三代领导人交替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