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临时政府珍档孙中山废满清官职恶称
篇首语:这个世界有两个我,一个假装快乐,一个真心难过。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南京临时政府珍档孙中山废满清官职恶称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南京临时政府珍档孙中山废满清官职恶称
孙中山领导的南京临时政府处处体现平等思想,“革除满清官厅恶称”是具代表性的。近日公布的南京临时政府遗存珍档显示,孙中山签发临时大总统令,要求官员之间禁止称呼“大人”“老爷”,要求或用官职相称,或用“先生”“君”相称。
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近日公布的南京临时政府档案中有数件珍贵的临时大总统令,涉及改革吏治、约束士兵等内容。其中,于中华民国元年(1912年)2月29日签发的临时大总统令,主要是为了“革除满清官厅恶称”。
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史料编辑部主任郭必强介绍,封建王朝奉行皇权思想,皇帝以下官员层级分明,人与人之间严重不平等,处于底层的民众不但在经济上遭受剥削,精神上、思想上也被统治阶级所奴役。这从对于官员、地主的称呼上就可以看出。出身平民的孙中山先生对此深有感触,因此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先生为整顿吏治着实下了一番工夫,其中规范官员的称呼就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举措。
记者看到,这份签发给内务部总次长的大总统令主要内容为:“官厅为治事之机关,职员乃人民之公仆,本非特殊之阶级,何取非分之名。查前清官厅视官等之高下,有大人、老爷等名称,受之者增惭,施之者失体,义无取焉。光复以后,闻中央各地方官厅,漫不加察,仍沿旧称,殊为共和政体之玷。嗣后各官厅人员相称,咸以官职;民间普通称呼,则曰先生,曰君,不得再沿前清官厅恶称。”
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史料编辑部副主任孙武表示,对于当时的社会来说,革除官厅恶称无疑是一股清风,此举时刻提醒官员一定要秉持平等思想,人与人之间本无贵贱之分,只是分工有所不同而已。中山先生的这一举措在当时确实起了非常好的示范作用,临时政府虽然时间不长,但该做法还是被延续下来,对推进平等思想深入人心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关参考
针对清末仕途极度腐败的现状,孙中山在南京临时政府期间签发了“慎重用人”的临时大总统令。近日公布的南京临时政府档案显示,中山先生整顿吏治的心意非常坚决,要求在选用官员时,一定要“悉心考察,慎重铨选”。中
针对清末仕途极度腐败的现状,孙中山在南京临时政府期间签发了“慎重用人”的临时大总统令。近日公布的南京临时政府档案显示,中山先生整顿吏治的心意非常坚决,要求在选用官员时,一定要“悉心考察,慎重铨选”。中
孙中山究竟在推翻满清方面有何作为? 看到有人说国父这么多年除了创建同盟会外,一出事就跑路,辛亥革命纯粹是靠名气捡了便宜。现将武昌起义前孙中山领导的十次武装起义贴出来,国父为唤醒民众所做甚
喜欢看《甄嬛传》的朋友都熟知,大清为维护边疆稳定经常使出“和亲”等手段。很多年少的公主,都被远送边疆,成为了维护政治的工具。那么,满清政府与边疆的关系究竟如何?今天,小编为您揭晓满清与蒙古的关系。清朝
其实民国在英语里面也是rupblic共和的意思,为何当时国号叫中华民国,不叫中华共和国?有人能具体说一下吗?相信您一定听说过,孙中山先生推翻了满清政府,结束了中国五千年的专制政体,建立了亚洲第一个『民
作者:蘑菇雅说在辛亥革命中,两个人物的影响力不言而喻,一位是清末枭雄袁世凯,一位是革命先驱孙中山,两人可谓是水火不容。今天我们以这两个人物作为主角,逐渐揭开辛亥革命的面纱,一探历史书上所写的「”革命的
说到晚清其实大家也知道的还是有非常多的故事,真的太惨了,清政府真的丢人,但是其实老百姓却不丢人,话说啊这个洋人完全就是不怕满清政府的,但是却非常的害怕当时的老百姓,那么有的人问了,这到底是为什么呢?为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简称《临时约法》,孙中山曾经为之发动过两次护法运动,所以有人误以为,这份约法是孙中山亲自主持制订的,而且充分反映了其革命思想。事实上,并非如此。孙中山不仅没有亲自主持制
历史秘闻 临时约法并非孙中山主持制订 孙中山对临时约法的批评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简称《临时约法》,孙中山曾经为之发动过两次护法运动,所以有人误以为,这份约法是孙中山亲自主持制订的,而且充分反映了其革命思想。事实上,并非如此。孙中山不仅没有亲自主持制
广州起义前孙中山和洪门领袖合影黄湘(左四)马湘(左六)在清代洪门举行过多次大规模起义满清对洪门实施了严厉的镇压政策。为了生存洪门便利用各种名目进行活动如天地会、三合会、三点会、小刀会、致公堂等等、后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