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知识 上班发牢骚消极情绪影响健康
Posted 知
篇首语:那些惊艳了你时光的人,不一定能温柔你的岁月。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心理学知识 上班发牢骚消极情绪影响健康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心理学知识 上班发牢骚消极情绪影响健康
“总有加不完的班,永远有干不完的事,还让不让人活了?”
“一个人当两个人用,怎么不发两倍的工资?”
“天天都开会,烦不烦?”
……
在职场上,我们几乎每天都能听到这样的牢骚。它们像一种看不见的“病毒”,在不知不觉中蔓延,形成一个个可怕的负能量“黑洞”,吞噬着我们的职业理想、工作热情、人生目标,甚至影响我们职业生涯的发展。
九成人天天发牢骚
人在职场,难免会有这样那样的不如意,于是牢骚便油然而生。
14年前,品学兼优的小莉大学毕业后进了一家国企。虽然是国企,但是效益并不好,始终徘徊在倒闭的边缘。她每天忧心忡忡地抱怨:“为什么我这样的‘天之骄子’一毕业就要面临下岗的危险?”后来,她跳槽到一家刚成立的民营企业,又有了新的牢骚:“工资怎么这么低?”再后来,她再次跳槽,成了风光无限的外企高管,但依然怨气冲天:“待遇是不错,可压力也大呀!那么多人盯着我的位子,我必须一刻也不能放松,连结婚生孩子的时间都没有!”
与小莉不同,依琳则是为了错综复杂的人际关系而烦。依琳在某机关单位的工会工作,常常要与各部门打交道。刚到单位不久,她就发现这里人浮于事,部门之间关系复杂微妙,安排下去的工作很难落实,最后任务完不成,过错总是落在自己身上。“唉,工作实在是太难做了!”这句话成了她的口头禅。
数据表明,随着竞争压力的增大,“牢骚族”的数目也变得异常庞大。一项关于职场人抱怨状况的调查显示,近9成职场人每天都会发出抱怨。其中,65.7%的人每天抱怨1次~5次,13.8%的人每天抱怨6次~10次,4.8%的人每天抱怨20次以上,只有11.2%的人表示自己“从来不抱怨”。
抱怨多为发泄内心苦闷
无可否认,每个人都有牢骚。职场上的不满,大多来自所得与所付的失衡、自我价值的实现受阻、人际关系的受挫。
调查显示,74.7%的职场人表示自己抱怨主要是为了发泄内心的苦闷,而希望通过抱怨解决问题的比例为36.2%。职场专家认为,工作占据了职场人每天大部分的时间,而日常工作中充斥着一个个矛盾,需要职场人凭借自己的能力和努力去解决、协调。在这个过程中,一旦无法做到内心的平衡,抱怨就会随口而出或者在脑海中闪现,当这种矛盾积累到无法疏解的时候,职场人会发现自己真的成了“祥林嫂”。
牢骚最大的用途是发泄不满,并不能指望它真正改变现状。很多牢骚者数年如一日地抱怨,却还是忍受着低薪水和毫无升职机会的岗位,还成为了人人避之唯恐不及的“万人嫌”。
牢骚传递负能量
牢骚者之所以不被人喜欢,是因为会令听者陷入情绪的焦躁,不仅令自己,也令周围人失去行动力。无论你在抱怨什么,你都在传递一种负面情绪。“对组织而言,这是一种极易大规模扩散的‘病毒’,它会严重地侵蚀组织健康的‘机体’,产生巨大的负能量,影响整个组织的正常运转及前途命运。”职场心理学家认为,“职场牢骚最大的危害在于对工作氛围的破坏。现代组织都注重团队协作氛围,团队成员间的凝聚力、沟通力决定了组织的战斗力。工作氛围的破坏会直接导致组织战斗力的下降。”
专家指出,过多的抱怨会给人们的身心健康带来消极影响,不停向别人抱怨也会留给别人非常消极负面的印象。在职场中职业化非常重要,积极正面的情绪及行为举止是职场人需要具备的基本素质,也是职场人职业发展的助推剂。职场人应能够在工作中、生活中散发出积极正面的能量,化抱怨为抱负,而不应只是一味地消极应对。
玲达在长达一年的时间里始终处于“边劳边怨”的状态。她所在办公室的一位同事去年离职了,本来需要3个人完成的工作就落到了她和同事张姐身上。张姐的孩子小,玲达不得不多承担一些工作。为了按时完成任务,她经常加班加点,也因此牢骚满腹。牢骚归牢骚,情况并没有任何改变。终于,她意识到背地里的牢骚毫无用处,于是径直敲开了老板的办公室,要求加派人手。老板很惊讶:“我一直以为你们人手够呢,你怎么不早说?”一周后,新人到位,玲达终于“解脱”。
玲达的事情并非个例。大量事实证明,积极有效的沟通方式永远比发牢骚要高明得多。找到问题的关键人物,以平和的态度把问题反映出来,请对方解决或协助解决——这才是解决问题的最好办法。
相关参考
我曾招募了一名高级主管。刚进公司,他就向我表达了对公司的一些担忧。他说,之所以说这些,是因为他喜欢这份工作,出于对公司健康发展的担心。一开始,我很高兴他对我说这些。最初,他担忧的是一些日常小事,比如:
在当今社会,比起正面思考型的人,负面思考型的人似乎更容易受到指责。生活中我们对那些爱发牢骚的人往往敬而远之,以免他们影响自己的心情。如果他们在工作和学习上犯了错而畏缩不前,我们也不会付之以同情,认为那
“你只管好好读书,其他都别管”、“我们做的一切都是为你好”很多中国父母常把这样的话挂在嘴边。它隐含了一个讯息:孩子是自己的“产品”,应该听命于自己,还不能有情绪。美国情绪管理训练创始人约翰·戈特曼博士
研究者调查了350名受访者后发现,受访者在一周7天的中间时段,更容易对现实问题感到焦虑和担心。而周一并没有人们想像中那般沮丧不堪,周五也并非是情绪的“顶峰”。 研究者称,周三之所以让人感到沮丧,
每个人一生中都会有些不愉快的经历与创痛。或许是多年的感情告吹、挚爱的人过世、遭到裁员,或者真的倒霉到同时碰上这三种厄运。一般常识跟许多心理疗法都认为,让人继续向前走的最好方法,是摊开痛苦和人聊聊。采用
强烈的情感不仅会转移你的注意力,还会影响你的思考,使你作出一些对健康不利的决定或行动。下面我将讨论不加控制的愤怒可能导致的三种主要不安全行为。一、不安全性行为大多数人都能很明白以下性行为的风险:无保护
某报刊报道一名10岁的儿童患了胃炎,常常疼得走路都一瘸一拐。医生检查发现,他的胃炎与心理问题密切相关,主要是“心病”。专家指出,儿童的心理情绪对发育和成长有较大影响,家长应注意对孩子的管教方式,注意其
失业增加了死亡的风险,经济衰退却降低了这个风险——这可能会让你感到迷惑。虽然过去一些调查表明,失业的人死亡率更高,但另一些研究却证实,在失业率上升的年代,死亡率反而下降。来自于费城德雷塞尔大学和安娜堡
我们知道手机有很多种模式,如飞行模式、静音模式等。但你知道吗?其实我们人也是一个打手机有很多种状态模式。有些上班族上了一整天班,下班之后没有将自己上班模式切换,回到家中还是感到疲惫不堪。所以,请你记住
你在开车过程中,遇上交通拥堵、乱变车道、恶意超车、强行转弯,是否会产生心烦、焦躁、愤怒的情绪,如果是,当心,也许你已患病了——“路怒症”的五大症状症状一:情绪偏执激动,寸土不让市民张灵峰3年前购买了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