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知识 青少年真正需要的是什么
Posted 知
篇首语:著论准过秦,作赋拟子虚。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心理学知识 青少年真正需要的是什么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心理学知识 青少年真正需要的是什么
孩子的问题,就是家长的核心问题!孩子需要什么?很多家长并不是真的清楚,孩子的成长中虽然丰衣足食,却失去很多“心理营养”,往往这些缺失的“心理营养”才是孩子真正需要的!
下面是关明宇老师根据10年家庭教育的经验写的一篇有关青少年的成长需要的文章,借此给家里有青少年的家长一些忠告。
在没进入话题之前我想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现在缺什么?多数人都说缺钱。我到过一个学校去问过学生,他们也说缺钱,其实谁都缺钱,你也缺钱,我也缺钱,但是有没有比钱更重要的事情?我想大家都非常清楚,我们生存的过程中有一些缺失是不容忽视的?我认为现在人们特别是青少年有五大缺失。
第一就是快乐的缺失。
很多人现在不快乐,为什么不快乐呢?一个主要原因就是缺少空间,被关注过多。我曾经问过一个孩子,我说,“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姥姥、姥爷,六个大人爱你一个人,你多幸福啊!”他说,“你不知道,我累着呢,每天六个大人,12只眼睛瞪着我。”
我就想起一个妈妈跟我说,她的儿子上初中,每天把自己关在房子里,外面挂一牌,上面写着“请勿打扰,谢谢合作”。忽然就明白了,在我们很多孩子心中,他没有了一种空间,因为我们大多数是独生子女,爸爸妈妈对我们的关注太多了,于是就失去了很多的空间。两口子过日子,对方回来晚了,别老盯着问,干什么去了,跟谁去了?男的女的叫什么名字?非吵架不可。你们男女同学要交朋友,我也告诉你,空间很重要,男孩爱上一个女孩,女孩爱上一个男孩,别老盯着问,你昨天跟谁在一起?那男的女的是干吗的?你以为这是爱吗?人家忽然觉得进了一个监狱,他没有了自己的空间,所以很多女孩不结婚,怕结婚以后受影响,没有了自由,这就是一种心理。今天要把一个和谐社会创立好,特别重要的是什么?要给自己跟别人留一点空间,你要想处理好人际关系,就宽容一点,包容、宽容才能有一个大的环境,太计较了就没有了,快乐的人不是得到的多,而是计较的少。
另外,对自己要宽容一点,不要把自己逼到死角上去,本来是要考第一名,考了第六名就跳楼自杀了,这就是没有给自己留空间。我在《NLP卓越人生工作坊》中经常提到的一句话就是:“好好的爱自己”。其实只有学会好好的爱自己,才有能力去爱别人。我们作为人可进可退,当你非常烦恼的时候,回到自己心灵的小屋,静静的想一想,什么事情就想开了,所以,空间对任何人都至关重要,你要学会给自己创造空间,这是快乐的根源。
孩子不快乐,还有一个原因,远离了大自然,眼界越来越窄。有个小学老师跟我说,他给学生留了作文题《我做了一件好事》,结果全班70%的孩子写的是捡钱包,一共捡了37万,全是瞎编的。哪有那么多钱包好捡啊?现在我们很多小学生、中学生,爸爸妈妈买得最多的书,就是辅导材料和优秀作文选,自己的创意越来越少,抄袭越来越多。我们已经公开提出一个口号,“我们不能满足于中国制造,要中国创造”。创造从哪里来?从创意来,创意从哪来?从我们青少年头脑中来。一个民族的青少年,没有创意精神,从小就模仿人家的东西,就抄袭人家的东西,这个民族就永远是别人的加工厂。所以,我们所有的青少年都需要去想像,未来的社会属于有创意的人,大家可能要问,创意从哪里来?创意来自两个方面,一是来自我们大脑看问题的方法,是不是能够不停的来提问,为什么会这样,并不是埋头背答案,而要善于提出问题。
第二个是学习动力缺失。
现在很多孩子、很多学生学习没动力,在非常机械地学习,不知道自己在为什么学。有没有动力和有什么样的动力,结果都是不一样的。三个工人在一个工地上搬砖,问第一个人,你在干什么啊?我在搬砖呢,我在干活呢;问第二个人你在干什么啊?我在挣钱呢,一家人等我吃饭呢;问第三个人你在干什么啊?我正在盖一个辉煌的教堂。最后,第一种人一直是给别人打工的,第二种人挣点小钱,只有第三种人成了了不起的设计师。所以墨子有一句话说得很好“志不高者志不达”。周恩来小的时候,老师问同学们,读书为什么?一个孩子说为了帮爸爸记帐,一个孩子说为了自己的生计,一个孩子说为了将来当官,只有周恩来说:“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最后他出国留学,回国推动中国革命,成了开国总理。很多古今中外的名人,有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志向远大。赖斯是个女孩子,黑孩子,11岁跟着爸爸妈妈去白宫参拜,被拒之门外,黑人不得入内,赖斯非常生气,站在门口恨恨的说:“早晚有一天我会走进白宫。”她问爸爸,我怎么才能走进去?爸爸跟她说,你必须超过白人。他问,“我怎么才能超过白人?”爸爸说,“你付出和白人一样的努力,你就远远的落在了白人的后面;你付出比白人多四倍的努力,将跟白人并驾齐驱;你付出比白人多八倍的努力,才能超过白人。”于是,赖斯对自己的要求是做任何事都要有超出八倍的努力。人家会一国语言,她会多国语言,政治、经济、文化样样精通,斯坦福大学博士毕业,还当过教师,最后终于走进白宫,成为美国的国务卿。
在我做了八年的《卓越青少年训练营》里,其中很重要的一项训练就是激发孩子们的梦想,一个人因为梦想而伟大。我会把梦想的种子播撒在每个孩子的心灵深处,也就是潜意识的土壤中。它会自然的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所以,无论是女孩还是男孩,是穷人还是富人,是黑人还是白人,只要有志向就有可能成功。如果你问我成功之道,我就想告诉你,“把目标贴在墙上,什么都可以”,你必须有你奋斗的目标,不要依赖任何人,你一生怎么走,是你自己的事,不是你爸爸妈妈的事,你学不学跟他们没关系。同样,在一个学校里,有人出来就是好样的,有人出来什么都不是。我们现在有些大学生,出来以后都不工作,成为啃老族,吃老的、喝老的。这些人就是没有志向的人,我告诉你一句话,今天我们这个国家给了所有人实现梦想的舞台,就看你有没有这种梦想,想在这个舞台上实现梦想,不是学习毅力的问题,不是记忆不好的问题,也不是各种什么样的客观原因,关键是目标问题。有个女孩横渡海峡,游了好几天了,有一天早晨突然大雾弥漫,她觉得自己不行了,爸爸妈妈在船上护送她,说“快把我捞起来,我要死了”。妈妈说,“再坚持一会儿,马上就到岸边了”。“真的不行了,快把我捞起来吧!”当她上了船才发现,离岸边只有半英里,女孩自个儿回忆说,“我为什么不行了,因为我看不到目标了”。后来她经过半年的心理训练,把目标放在了心中,第二次横渡海峡成功了。
目标在哪里去找?在社会需要中去找,先到社会上去看看,哪个岗位需要人,我喜欢干什么事情,我能干什么事情,早一点去看,不要光闷头学习,什么都不看,一睁眼,全不知道怎么回事。最近大百科出版社出了一本《中学生百科全书》,里面有一个100个新兴职业,我觉得你不妨去看看,哪些职业有没有你热爱的?有没有你想做的?或者你到社会中去搞些调查,哪些行业需要人,需要什么样的人?当你明白了这些,你努力方向就明确了,你一毕业,立刻到这个行业去实习,什么都不要,就去实习,过了一段,你的才能就显示出来了,于是你的工作也找到了,如果你没有目标,盲目的去找,你可能很难找到,其实岗位很多,只要换一种思路。
有个小男孩晚上在院子里玩,妈妈说“怎么还不进来啊?”“妈妈,我想上月亮上去玩。”妈妈说,“去吧,别忘了回来吃晚饭。”小男孩终于上天了,那是世界第一个宇航员——前苏联的加加林。你有时间去图书馆看一些名字传记,都是有梦想的人,甭管他天资如何,有梦想的人就会成功的。当你获得了,没感到幸福快乐,你就没成功,什么人最幸福,干你所爱,爱你所干,大家要选择自己爱的事业去做,做出感情来,一定能成功。所以人生的目标最终落在你爱的事业上,所以大家要展开翅膀放开梦想。
相关参考
我们常常会说,我们的生活需要的一个人生的目标。但又有多少人真正将这个目标进行到底,很多人说这话不过是自欺欺人罢了。但是可以肯定的是每个人都有天赋,都有着自己在人世间的使命。然而很多人却不知道该怎样往前
很多人认为,青少年出问题都是父母的错,提出“孩子有‘病’,父母吃药”,需要改变的究竟是谁呢?父母亲是否又是承担了过多的责任,忽视了孩子自身的能力呢?孩子有时候甚至是解决我们家庭关系的良药,家长们是否意
尽管类似鲁迅与许广平等师生恋终成正果的例子也不少见,但更多的师生恋则是尝尽酸甜苦辣最终不了了之。心理学专家认为,某种意义上来说,“恋师情结”也是种心理障碍,对于一些心智尚不完全成熟的青少年来说,需要专
“一直以来,我都没有开心过。”这是《异度空间》中一句台词。说此话时,萤幕中的张国荣正站在楼顶,一脸绝望地望着楼下流动的车辆,欲做死亡的尝试。看到此镜头无不顿生恐怖之感,但真正恐怖的是,这也竟是张国荣的
青少年得意的穿了一件垮裤,爸妈一说,“哇!你这裤子好酷喔!”孩子马上换另一套。虽然是个笑话,却暗喻了青少年,明明他是要的,可是一旦父母认同,他就偏不要了。接受孩子在长大许多父母慨叹青春期的孩子,要他往
??偶读内向者兼心理学博士马蒂·莱尼的内向书籍,才猛知一直不成功的根源竟是自己的内向性格。为尽快渡过人生的低谷,使我不得不研究内向性格。——内向分析师宗武???不可否认,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正如所说凡
记忆里的莫干山几乎不曾放晴。阴雨绵绵略带着缱绻的灰色迷濛,一直是我的冬日印象。“我的鞋底都是水耶。你看你那把伞,果然是一把自私的雨伞。”我脚下那双号称全部都是星星的鞋子,看样子已经变成全部都是黏腻的水
为什么少年儿童多吃鱼好?少年儿童正是长身体的时候,需要摄取大量蛋白质,而鱼类可以提供丰富的蛋白质。鱼肉水分含量高,脂肪含量较少,肉质细嫩,容易被人体消化吸收。最重要的是,吃鱼可以健脑,活化大脑功能,有
□德国人哈利第一次为中国女友冬花拎包时极不情愿,并表示:请离我一米开外,否则人家以为我是同性恋。□怕引起误会倒还不是大问题。冬花和法国人本约见一起去逛博物馆。冬花从工作现场驮著沉重的包赶到约定地点,一
进入7月,各地学校开始陆续放暑假了,漫长的假期,孩子们最喜欢做什么呢?《中国青少年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的调查报告》显示:在休息和节假日的空闲时间,学生最喜欢做的3件事是上网、听音乐和看电视,出去运动的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