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朝 张温是怎样的人?张温人物历史评价?

Posted 太守

篇首语: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汉朝 张温是怎样的人?张温人物历史评价?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汉朝 张温是怎样的人?张温人物历史评价?

张温

张温,南阳(今属河南)人。他来到世上的时候,建都于洛阳(今属河南)的东汉帝国已是大厦将倾。张温聪睿超人,年少时便负才子盛名。谯县(今安徽亳县)人曹腾,在宫中做宦官,听说张温是个人才,便把他召到门下。当此之时,东汉王朝仍把持在宦官手中,以张让、曹节等人为首的一帮“中性”奴仆,专权跋扈,连皇帝老子都可任意摆布。张温做了曹腾的门客,有了宦官这座靠山,青云直上,数年间便坐上了大司农这把交椅,成为帝国最高财政长官。

但是,张温未能在大司农位子上坐安,一场震撼东汉帝国的大风暴把他卷了进去。

中平元年(184)二月,巨鹿(今河北平乡西南)人张角率领数十万劳苦大众揭竿而起, 他们头裹黄巾, 故称“黄巾军”。张角自称“天公将军”,他的弟弟张宝称“地公将军”,张梁称“人公将军”,兄弟三人是黄巾军的最高统帅。起义军的主力集中在冀州(治所在今河北临漳西南)、颍川(治所在今河南禹县)、南阳三个地区,分别由张角兄弟、波才及张曼成领导,矛头直指京都——洛阳。

消息传到洛阳,举朝震恐。江山不稳,灵帝也顾不上跑驴玩狗了,慌忙召开御前会议,研究对策。三月,司空张济被免职。任命大司农张温为司空。

同月,黄巾将领张曼成率军猛攻宛城(今河南南阳),去杀南阳太守褚贡。张曼成屯军一百多天,不断地四出进击。六月,东汉政府新任命的南阳太守秦颉,率兵奇袭宛城,杀死张曼成。张曼成牺牲后,所余部众又拥立赵弘为统帅,势力再度扩大,达到十余万人,攻占了宛城。右中郎将朱俊与荆州刺史徐璆率军将宛城团团围住, 日夜攻击,从六月到八月,宛城屹立不动,东汉政府几乎对朱俊的指挥能力失去信心,有人甚至建议召朱俊回京,给予处分,另派将帅。张温立刻上书说: “从前秦国任用白起,燕国任用乐毅,都是经过长年艰苦奋战,才取得最终的胜利。朱俊在征讨颍川黄巾时便已建立战功,挥师南下,早已确定作战计划; 战争之中更换统帅,是兵家之大忌。应该再给一些时间,以求取得胜利。”由于他的力保,朱俊才勉强保住了“镇贼中郎将”的官职,继续指挥作战,不久,朱俊终于得手,击杀了赵弘。

十月,北地郡(治所在今宁夏吴忠西南)羌族的先零部落及枹罕(今甘肃临夏西南)、河关(今青海贵德西南)两地的人民揭竿而起,一致拥立湟中(今青海湟水两岸一带)的义军首领胡人北宫伯玉和李文侯为将军,护羌校尉冷征被杀。金城(今甘肃兰州西北)人边章、韩遂在西州(今甘肃中部及西北部一带)素有盛名,起事者将其诱骗来,威力胁逼他们主持事务,杀死金城太守陈懿,攻打焚烧州郡官府。中平二年(185)三月,北宫伯玉等进攻三辅(今陕西关中一带)地区,灵帝下诏,令左车骑将军皇甫嵩镇守长安(今陕西西安西北),指挥大军讨伐。

先前, 皇甫嵩征讨张角时, 途经邺城(今河北临漳西南),看到中常侍赵忠建造的住宅超过法定的规格,就上奏朝廷建议将赵忠的宅第予以没收。此外,中常侍张让曾私下向皇甫嵩索取五千万钱贿赂,被皇甫嵩拒绝。赵、张两人为此怀恨在心,现在就向灵帝诬告说,皇甫嵩久战不胜,不仅无功可言,反而浪费了大批军用物资。于是,灵帝便将皇甫嵩召回洛阳,收回他左车骑将军的大印,并把他的封邑削减6千户。八月,任命司空张温为左车骑将军,执金吾袁滂作他的副手,率军征讨北宫伯玉,并任命中郎将董卓为破虏将军,与荡寇将军周慎一道都归张温指挥。

张温统帅诸郡的步、骑兵十余万驻扎在美阳(今陕西武功西北)。边章、韩遂也进军美阳,张温与他们交战失利。十一月,董卓与右扶风(今陕西兴平东南)人鲍鸿等合兵进攻边章、韩遂,大破他们统领的西羌军。边章、韩遂率军败退榆中(今甘肃榆中西北)。

张温派周慎率领3万人马追剿边章、韩遂。参军事孙坚向周慎建议说: “叛军据守的城中缺少粮食,必须从外面运入。我愿率领1万人,截断敌军的粮道,将军统大军在后接应,叛军必然会因饥乏交困而不敢应战,只能退回羌人腹地。到那时,再合力围剿他们,就可以平定凉州(治所在今甘肃张家川)。”周慎没有听从他的建议,率军将榆中城团团围住。而边章、韩遂分兵驻守葵园峡,反而将官兵的运粮道路截断。周慎惊慌失措,丢弃辎重,匆忙撤军。

张温又派董卓率领3万人前去讨伐羌族的先零部落。羌人与胡人在望垣(今甘肃天水西)以北将董卓团团围住。董卓军中缺粮,于是便在打算渡河的地方筑起堤堰,假装要捕鱼充饥。然后,在堤堰的掩护下,悄然撤退。等到羌人发觉时,董卓的大军已全部过河,并将堤堰决开,河水暴涨,致使羌人无法过河追赶。于是董卓回师,驻扎扶风(今陕西扶风)。

张温以皇帝诏书的名义征召董卓, 董卓拖延很久才前去晋见张温。张温责备董卓,而董卓态度倨傲,应答时毫不恭顺。孙坚上前附在张温的耳边悄声说道: “董卓对他在战斗中的失利毫不在意,反而气焰嚣张,应该按照军法‘应召时不及时到达’一条,申明法令,予以处死。”张温回答说: “董卓在黄河、陇山之间一向有威望,今天将他杀死,可能会影响将来进行的西征。”孙坚说: “将军亲自统率皇家大军,威震天下,何必依赖于董卓! 观察董卓的言谈举止,对你一点也不尊重。轻视长官,举止无礼,是第一条罪状; 边章、韩遂叛乱多年,现应及时征讨,而董卓反对,动摇军心,是第二条罪状; 董卓接受委派,无功而回,长官征召时又迟迟不到,而且态度倨傲,是第三条罪状。古代的爱将受命统军出征,没有不靠断然诛杀以成功的。如今将军对董卓加意拉拢,不立即诛杀,就将损害统帅的威严和军中法规。”张温不忍心立即处理董卓,便说: “你先回去,时间一长,董卓会起疑心的。”孙坚于是告辞而去。

中平三年(185)二月,太尉张延被免职。灵帝派遣使者持符节到长安,任命张温为太尉,在京城以外任命三公,由张温开始。十二月,征召张温回京城洛阳。

中平四年(187)三月,韩遂杀死边章及北宫伯玉、李文侯,吞并了他们的部队,指挥十余万大军进兵包围陇西郡(治所在今甘肃临洮)。陇西郡太守李相如叛变朝廷,与韩遂联合在一起。凉州刺史耿鄙属下的司马扶风人马腾也率军造反,与韩遂结盟,共同推举狄道(今甘肃临洮)人王国为首领,攻击抢掠三辅地区。

灵帝见凉州叛军去而复归,始知张温并没有平定叛乱,大呼上当,火冒三丈,当即免去他的太尉之职。

当初,张温征发幽州(治所在今北京西南)乌桓族的3千名骑兵去征讨凉州叛军,前中山国(今陕西敦化东南)相、渔阳(今北京密云西南)人张纯请求统领这些乌桓骑兵,张温不许,而让涿县(今河北涿州)县令、辽西(今辽宁义县西南)人公孙瓒统领。部队到达蓟县(今北京西南),乌桓骑兵因为粮饷欠拖不发,纷纷逃回乌桓部落。张纯因为没有让他统领乌桓兵而怀恨在心,这时便与同郡人、前泰山郡(今山东泰安东)太守张举和乌桓部落酋长丘力居等联盟,抢劫蓟县,并杀死护乌桓校尉公綦稠、右北平郡(今天津蓟县)太守刘政、辽东郡(今辽宁辽阳)太守阳终等人。张纯等人的势力迅速扩大,多达十余万人,驻扎在肥如县(今河北卢龙北)。张举自称皇帝,张纯则称弥天将军、安定王。他们发布公文,通告各州、郡宣称张举将取代东汉政权,要求灵帝退位,命公卿百官前来奉迎张举。

张纯一伙气焰如此嚣张,张温恐怕灵帝追究他的责任,惶惶不可终日。所幸只是心虚一场,朝廷并没有治他的罪,他得以安度晚年。后来,张温默默无闻的死去。

相关参考

历史秘闻 张温是谁 三国张温简介

说到张温可能很多人都不太知道这个人,毕竟叫这个名字的人实在是太多了,但是其实也并不是这样的,因为今天小编要说的是是三国历史上一位叫张温的人,这个人如果熟悉三国历史的人是一定知道这个人的,话说他真的挺厉

历史人物 秦宓跟张温是什么关系

很多人都不了解秦宓辩张温,不仅是两个文人之间的较量,还是两个国家的较量,接下来跟着本站小编一起欣赏。>面对北方曹操的强大,吴蜀又一次结盟。结盟后,东吴派张温出使蜀汉,以加强两国关系。张温的出使很顺利,

张温简介张温是怎么死的

【张温简介】张温是怎么死的  张温(?-191年),字伯慎。东汉末年南阳穰县人。官至司隶校尉、太尉,封互乡侯。  曾经为董卓、孙坚、陶谦等人的上司,奉命讨伐韩遂、边章、北宫伯玉的叛乱。董卓掌权后,以和

张温是怎么死的 董卓为什么杀张温

三国张温张温(193年—230年),字惠恕,是三国时期东吴的大臣。他曾经为孙权出使蜀国来恢复两国的和平关系,不过最后因为遭到孙权忌恨而降罪,没几年就病死了。张温画像张温是吴郡吴县人,也就是现在的江苏苏

张温是怎么死的 董卓为什么杀张温

三国张温张温(193年—230年),字惠恕,是三国时期东吴的大臣。他曾经为孙权出使蜀国来恢复两国的和平关系,不过最后因为遭到孙权忌恨而降罪,没几年就病死了。张温画像张温是吴郡吴县人,也就是现在的江苏苏

东吴大臣张温一心效忠孙权却为何一再遭贬斥

张温(193年—230年),字惠恕,是三国时期东吴的大臣。他曾经为孙权出使蜀国来恢复两国的和平关系,不过最后因为遭到孙权忌恨而降罪,没几年就病死了。张温是吴郡吴县人,也就是现在的江苏苏州,据说从小长相

东吴大臣张温一心效忠孙权却为何一再遭贬斥

张温(193年—230年),字惠恕,是三国时期东吴的大臣。他曾经为孙权出使蜀国来恢复两国的和平关系,不过最后因为遭到孙权忌恨而降罪,没几年就病死了。张温是吴郡吴县人,也就是现在的江苏苏州,据说从小长相

汉朝 赵温是怎样的人?赵温人物历史评价?

赵温赵温字子柔,蜀郡成都(今四川成都)人。汉顺帝永和元年(136),赵温出生在一个官僚世家。他的祖父赵戒、哥哥赵廉都官至三公,为朝廷重臣。赵温年轻的时候担任京兆(今陕西西安)郡丞,年俸六百石。但是赵温

历史人物 三国人物张温简介

三国人物本名:张温字号:惠恕所处时代:孙吴民族族群:汉人出生时间:公元193年去世时间:公元230年主要作品:《三史略》籍贯:吴郡吴县(今江苏苏州)官职:选曹尚书、太子太傅、辅义中郎将特征:容貌奇伟张

历史人物 张温的生平事迹_张温和张轨的关系_张温和孙权的关系

名字:张温别名:惠恕民族:汉族国籍:三国时吴国人张温的人生简介  张温(193年—230年),字惠恕,吴郡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少修节操,容貌奇伟。孙权召拜议郎、选曹尚书,徙太子太傅。黄武三年(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