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名人物 陈万运生平故事简介,对陈万运的评价

Posted 毛巾

篇首语:寸阳分阴须爱惜,休负春色与时光。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知名人物 陈万运生平故事简介,对陈万运的评价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知名人物 陈万运生平故事简介,对陈万运的评价

陈万运,浙江慈溪人,1885年9月15日(清光绪十一年八月初七),生于一个小商人家庭。幼时在家乡读过几年私塾,十五岁到上海一家烟纸店当学徒。陈为人稳健、机智,善于辞令。在学徒期间,工作勤奋,对珠算和心算都有过人本领。

清朝末年,大批洋货倾销我国市场,其中洋烛也是重要商品之一。以后英美商人在我国设厂制造,我国各地对洋烛逐渐采用,销路日广。棉线烛芯,一名洋烛芯,系制造洋烛的主要原料之一,英美制造商须从海外购进。当时日商中桐洋行经营烛芯,供不应求,营业颇佳。陈万运和沈九成、沈启涌[1]三人,认为制造洋烛芯不失为一条生财之道,而且是中国手工业可以做到的。于是他们各出资本150元,于1912年4月在上海士庆路,开办一所烛芯手工作坊。小屋一椽,艰苦创业,不断改进,遂使“金星牌”国产烛芯问世。不久这种国产烛芯逐渐在市场上能与舶来品相抗衡。因为是三人合伙经营,当时的“实业救国”论正很时髦,所以就取名为“三友实业社”。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战事绵延,英商洋行进口烛芯中断,亚细亚火油公司及美孚洋行等所属在华洋烛制造厂向日商进货,日商居奇抬价。当时“三友”社所产国货烛芯质地较好,售价仅及日货之半,且在国内市场已有相当声誉,英美洋行所属工厂转向该社大笔定货,并透支资金,俾能扩大生产。虽然三友实业社生产的烛芯,仍是供洋商在华工厂,然而这对日货烛芯是一个有力的冲击。

陈万运在此期间努力经营,营业兴旺。三友实业社于1915年3月增资至8400元,改组为无限公司;同年12月再增资至3万元,并改组为股份有限公司。1917年该社在引翔港(今属上海市杨浦区)购地三十多亩,建造规模较大的工厂,增添机器。除生产烛芯外,并生产毛巾、被单等其他棉织品,进一步与日货“铁锚牌”毛巾在市场上开展竞争。该社所产“三角牌”毛巾,终以产品精良,质胜舶来,遍销中外,盛名历久不衰,而日货“铁锚牌”毛巾在我国市场上卒告绝迹。“三友”的产品有力地冲击了日货的销路,招致日本侵略者对它的仇恨。1932年“一二八”事变时,该社引翔港工厂首当其冲,惨遭焚掠,不是无因的。

陈万运在“三友”担任经理,居于领导地位,为我国民族轻工业的发展,作出一定贡献。但该社生产烛芯原料,一度采用日货棉纱;该社所需一部分高级棉纱,如32支纱和42支线,因当时国产稀少,也一度仍采用日货,暴露了在半殖民地的旧中国民族资本企业对外依赖性的一面。

陈万运为了办好企业,经常住在厂内,和工人同桌吃饭,常去车间与工人、技师研究生产业务,有时工作到深夜。几十年来,他为办好企业摸索了一整套经验,如发行所门市部的安排,新设备的添置,经营方法的更新,会计制度的改革,新产品的试制,广告宣传的利用,工厂管理的加强,得力店员的培养等。在剧烈的市场竞争中,由于陈万运经营管理得法,使企业得到很大发展。从1912年到1931年的20年间,该社资本额从450元激增到200万元,即增加4400多倍,发行所遍设全国各大中城市。自1920年起,陆续增制各种日用棉织品。如全幅被单、透凉罗蚊帐及不褪色布匹等,皆为该社首创产品。有的产品还畅销南洋市场。

“三友”招收职工注意吸收知识青年。在设厂之初,“三友”曾向杭州中学一次选取毕业生十余人,其中有后来成为陈得力助手的李道发。李在1924年研制回纹浴毯织造成功,使毛巾业获得重大进步,对国产毛巾的革新作出了贡献[2]。青年进厂后,陈安排他们业余学习语文、数学、技术课程,并提倡正当娱乐,提倡书法。因此早期的三友实业社给上海毛巾业造就了不少人才,如该社继任经理王家珍,太平洋织造厂李道发、赵才生,民光织造厂项立民,大赉被单厂吴骏声,源康祥毛巾厂黄葆康,萃众毛巾厂范家骏、阮树敏,大生被单厂高成源等,都是上海毛巾被单业掌握技术的佼佼者。陈还多次招收中华职业学校毕业生,充实三友实业社,使他们担任管理职务。

“三友”在发展过程中,曾向安徽及江苏泰兴农村雇佣了大量女工和童工,发给的工薪很低。在引翔港厂内,来自农村的童工最多时达五百多人,约占全厂工人半数。当时摇纱女工每日工资4角5分,而童工只有2角左右。“三友”在雇佣童工一项上,每年多获利四五万银元。

“一二八”事变后,由于引翔港厂被毁于日本侵略者的焚掠,“三友”把生产集中于杭州“三友”纺织印染厂,陈万运带同李道发去杭主持。原杭厂因管理不善,一度质量下降,产品积压,资金周转不灵,经陈等整顿、改进后,新产品不断出厂,名闻全国的“西湖”毛巾、“2323”永不褪色细布及彩色印花被单等相继问世,产销两旺,从而使杭厂经营获得好转。

陈万运在经营“三友”期间,与五洲药房、家庭工业社、中华珐琅厂等共同发起组织机制国货工厂联合会,并参与主持《机联会刊》的发行工作,对宣传提倡与推销国货作过一定贡献。

“七七”事变后,杭州沦陷,“三友”杭厂亦被日军强占管理,其后日方一再逼迫该社“合作”,均为陈所拒绝。陈万运一度避居杨梅岭,后潜行返沪,深居简出。他情愿放弃杭厂,也不与敌人合作。

在沪宁沦陷后,上海的租界成为“孤岛”之际,“三友”因生产停顿,存货渐少,难以维持职工生活。陈等决定制销中药,权且过渡。所制成药主要有三友补丸、马宝、救苦丸、方便丸等;以后并代销他厂部分棉织品[3],惨淡经营。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军趁机占领上海公共租界,实行经济统制,进行残酷掠夺,“三友”更趋困境,终以生产停滞,入不敷出,资金几乎耗尽。1943年底,“三友”杭州染织厂因无力经营,出盘给国华投资公司和新亚建业公司。

抗日战争胜利后,“三友”企业恢复,陈辞去经理职务,改由王云甫及王家珍分任正副经理,但因资金不足,周转困难,已无恢复当年魄力。“三友”虽称恢复旧业,实徒具虚名而已。这反映了在旧中国民族工业的坎坷遭遇。

陈万运一生自奉俭朴,经常短褐布衣,五十岁以后茹素,不饮酒,不出入游逸场所。1950年10月17日在沪去世。身后无长物,棺椁墓葬都由“三友”实业社为之安排。

注释:

[1]陈万运和沈启涌是烟纸店伙友,沈九成原是上海市高裕兴蜡烛店学徒。见朱梦华:《记三友实业社》,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上海市委员会文史资料工作委员会编《文史资料选辑》第17辑,中华书局1964年版,第182页。[2]中国百货公司华东区公司编:《上海市百货工业产销概况》,1950年10月版,第22页。[3]据李道发回忆,“三友”当时代销太平洋织造厂及民光织造厂部分棉织品。

相关参考

历史人物 古人是怎么样教育子女的?御史大夫陈万年教子的之法。

陈万年,字幼公,沛郡相(今安徽濉溪西北)人。他由郡国的官吏,察举至县令,升迁为广陵太守,因为政绩出众,调任右扶风,升迁为太仆。陈万年为人廉洁、公平,注重内心修养,但是他善于侍奉他人。他用钱财贿赂外戚许

知名人物 陈锦涛生平故事简介,对陈锦涛的评价

陈锦涛,字澜生,1871年6月12日生,广东南海人。早年入香港皇仁书院,毕业后留校任教,后转入北洋大学任教习,1900年因北方义和团运动爆发,率学生至上海的南洋公学,任数学教习[1]。青年时代的陈锦涛

知名人物 陈策生平故事简介,对陈策的评价

陈策,原名陈明唐,字筹硕,国民党海军上将,生于1893年,海南文昌县白延区沙港村人[1]。陈策自幼聪慧,三岁随父至新加坡,八岁回国。小学毕业后,他考入广州“广东海军学校”[2],1911年加入同盟会,

知名人物 陈明仁生平故事简介,对陈明仁的评价

陈明仁,字子良,湖南醴陵人。1903年4月7日(清光绪二十九年三月初十)生于地主家庭。幼读私塾,1914年读高中一年级,1920年入长沙兑泽中学,毕业后回家乡小学教书。在长沙时曾受讲武学校友人的影响,

知名人物 陈公博生平故事简介,对陈公博的评价

陈公博,原籍广东乳源,寄籍南海。生于1892年10月19日(清光绪十八年八月二十九日)。从六岁起,即开始阅读《水浒传》、《封神榜》等旧小说,并涉猎《唐诗三百首》,到九岁时开始读四书;家中雇有拳师教习棍

知名人物 陈箓生平故事简介,对陈箓的评价

陈箓,字任先,号止室,光绪三年三月二十二日(1877年5月5日)出生于福建闽侯一望族之家。十五岁时考入福州马尾船政前学堂学习法语。十七岁考入武昌自强方言学堂学习,于二十三岁毕业后,留校任法文教习。19

知名人物 陈去病生平故事简介,对陈去病的评价

陈去病,原名庆林,字佩忍,又字巢南、病倩,别号垂虹亭长,笔名有季子、醒狮、大哀、南史氏、有妫血胤、东阳令史子孙等。江苏吴江县同里镇人。1874年8月12日(同治十三年七月初一日)生。祖上世代经营榨油业

知名人物 陈树人生平故事简介,对陈树人的评价

陈树人,原名政,又名韶,字树人,以字行。别号二山山樵、葭外渔子、得安老人等。广东番禺人,生于1884年2月9日(清光绪十年正月十三日),出身于较富裕的书香门第。早年接受传统的旧式教育。十七岁师从广东著

知名人物 陈宧生平故事简介,对陈宧的评价

陈宧,名宽培,字养钿,号二庵,湖北省安陆县人,1870年3月(清同治九年二月)生。陈自幼聪明好学,勤奋机智,中清拔贡并考取中书。但他恃才好事,行为不检,引起乡人的厌弃,不能在家乡立足,乃离家到武汉另谋

知名人物 陈布雷生平故事简介,对陈布雷的评价

陈布雷,原名训恩,字彦及,号畏垒,浙江慈溪西乡宫桥(今属余姚)人,1890年12月26日(清光绪十六年十一月十五日)生。先世务农,祖父陈克介以经营茶业往来于赣浙间,置有田产。父亲陈依仁继承祖业,生有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