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名人物 程家柽生平故事简介,对程家柽的评价

Posted

篇首语:一万年来谁著史,三千里外欲封侯。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知名人物 程家柽生平故事简介,对程家柽的评价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知名人物 程家柽生平故事简介,对程家柽的评价

程家柽,字韵荪,又作润生、润森或韵笙。1872年(清同治十一年)出生于安徽休宁县一个地主家庭。其父程牧园,系光绪初年举人,母早亡。程家柽少年时在家乡跟随徽州著名学者胡卓峰读书,1897年考入武昌两湖书院。他愤于清政府丧权辱国,屡与同学谈论“满汉种族之别”[1],产生强烈的反清民族主义情绪。

1899年,程家柽被两湖书院选送去日本留学,考入日本帝国大学农科。他到东京后,即到处寻访孙中山。时孙中山主要在横滨华侨中秘密活动,行踪不定,程“百计求之,不克一见”[2]。后经侨居东京的广东香山人郑可平介绍,始得晤见。第一次见面,程家柽聆听了孙中山关于革命纲领和目标的讲述,深受鼓舞,表示要将孙中山的革命主张“树党全国,以传播之”[3]。以后,程家柽就经常带领留学生去见孙中山。钮永键、刘道仁、万廷献等都是经他引见,与孙中山相晤,参加了反清革命运动。

程家柽积极参加中国革命者在日本的各项革命活动。1901年,他协助秦力山、戢翼翚等在东京创办《国民报》,宣传推翻清王朝的革命思想。次年,他赞助章太炎等在东京发起“支那亡国二百四十二年纪念会”。1903年4月,拒俄运动爆发,程家柽被留日学生推举为拒俄学生军(后改名“军国民教育会”)归国运动员。清政府获悉程在日本的活动,将其从两湖书院除名。1905年宋教仁创办革命刊物《二十世纪之支那》,程任编辑长,专司事务工作。

革命运动的高涨,迫切要求组织统一的革命政党,程家柽为实现革命派的联合,作了许多有益的工作。他多次向宋教仁等阐述孙中山的革命主张,以促成其与孙中山合作。是年7月,孙中山由欧洲抵日本,程专程从东京赶往横滨迎接。随后,又将此消息遍告东京留学生。孙中山至东京后,程即邀集宋教仁、陈天华等到《二十世纪之支那》杂志社与孙中山晤见,商讨组织革命团体问题。孙中山向宋教仁、程家柽等指出“现今之主义,总以互相联络为要”[4]。30日,孙中山、黄兴召集在东京的各省革命人士共同协商,决定成立同盟会,程家柽应邀参加。当天,程在孙中山亲自主持下宣誓入盟,成为同盟会最早的会员。程并与孙中山、黄兴等七人被推举为同盟会章程起草人。8月13日,留日学生在东京开会欢迎孙中山。孙中山等演说之后,程家柽倡议设革命本部于东京,并设分部于国内各通商口岸,得到与会者的赞同。20日,同盟会成立后选举了领导机构,程家柽被推选为执行部外务科负责人。

留日学生的革命活动,引起中日反动当局的恐惧。11月日本文部省徇清政府要求,颁布《取缔清韩留日学生规则》,对留学生的活动进行限制。在如何对待《取缔规则》问题上,留学生一时分成两派:以胡瑛、宋教仁为首的一部分人,成立“联合会”,号召全体留学生归国;以汪精卫、胡汉民为首的一部分人遵照孙中山的指示,主张忍辱负重、以求学为前提,另组“维持留学界同志会”。面对两派的对立,程家柽唯恐引起更大的分裂,力主调和,组织“学界调停会”,终于使两派互相谅解。

程家柽加入同盟会后,积极准备回国开展活动,曾规划三策:一、运动清政府和军队大员,“一举推倒政府”;二、在国内各地普遍发展革命党人,“以期一地发难,首尾相顾”;三、在粤滇边境起义,震动腹地,振奋人心[5]。为此,1906年2月,他应京师大学堂之聘回国,任农科教授。程到北京后,利用担任肃亲王善耆家庭教师的机会,一面秘密进行革命宣传,一面多次掩护和营救革命党人。1907年,胡瑛在武汉被捕,经程说项,得免死刑;白逾桓在沈阳谋举事被徐世昌拘捕,程也大力营救。为避清政府迫害,不久,程再度赴日。

此时,正值同盟会经费告急,以至《民报》无法刊行。程家柽曾设法找清政府陆军部尚书铁良拿到一万两银子充作经费。但是,程的这一举动却为许多革命党人所误解。刘师培见有机可乘,通过日人北一辉等策动程家柽,许“以十万金鬻孙文之首”[6]。程未为所动,并即以此情报告刘揆一、宋教仁等,使刘师培的阴谋未能得逞,程家柽因此遭到刘师培所策动的日人殴打。

1909年程家柽复返北京活动。时熊成基、孙竹丹企图将所获日本秘密图籍售与俄国,以充革命经费,得到程家柽的支持。不幸事泄,程家柽冒险掩护孙竹丹走避[7]。次年,汪精卫、黄复生因谋杀摄政王载沣被捕,程又通过善耆向载沣进言,使汪、黄得免于死。

1911年武昌起义爆发后,吴禄贞、张绍曾与蓝天蔚秘密策划围攻北京,程家柽居中联络,并准备在北京城内接应。后因吴禄贞被暗杀,计划落空。嗣后,他协助白逾桓、汪精卫等人创京津同盟会于天津。他与白逾桓等人不顾经费匮乏和保皇党恐吓,坚持印行《国风日报》,大力鼓吹民主共和。程的革命党人身份公开后,善耆、铁良极为恼恨,曾派人行刺,但未得逞。

1912年1月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孙中山任命程家柽为幽燕招讨使。程婉辞未就。后应安徽军政府之召,充该省高等顾问。由于程家柽长期在北京从事秘密革命活动,并经常出入于善耆门下,南京革命党人多对其表示怀疑,有人甚至视其为变节分子,不准他出席革命先烈追悼会。黄兴、宋教仁为其多方辩白,宋还特地撰写近万字长文,历述程家柽的革命活动。宋就任北京临时政府农林总长后,拟以程为次长,程婉言谢绝。

袁世凯任临时大总统后,程家柽一度返回家乡休宁,“欲效黄梨洲之隐南雷,收辑故人之遗迹,尽力表彰,以付后世”[8]。1913年3月,袁世凯谋杀宋教仁,程闻耗痛哭,发誓报仇。嗣后,他奉黄兴之命赴皖赣两省,协助柏文蔚、李烈钧布置讨袁军事。

“二次革命”失败后,革命党人纷纷亡命海外,但程家柽决心留在国内,与袁世凯进行斗争,并表示“不能屠彼,则为彼屠耳”[9]。为揭露袁世凯称帝阴谋,程撰写了《袁世凯黄粱梦》一文,公开揭诸报端,痛斥袁世凯的狼子野心。1914年初,程与熊世贞等人组织“铁血团”,图谋暗杀袁世凯。不久熊世贞在津被捕,计划泄露,程也被捕。审讯时,程家柽大义凛然,历数袁世凯祸国殃民的种种罪行,致使“问官失色”[10]。9月23日,终被袁世凯政府以“逆谋”罪名,杀害于北京,终年四十二岁。

注释:

[1]宋教仁:《程家柽革命大事略》,陈旭麓主编《宋教仁集》下册,中华书局1981年版,第434页。[2]宋教仁:《程家柽革命大事略》,陈旭麓主编《宋教仁集》下册,第434页。[3]宋教仁:《程家柽革命大事略》,陈旭麓主编《宋教仁集》下册,第435页。[4]湖南省哲学社会科学院古代近代史研究室校注:《宋教仁日记》,湖南人民出版社1980年版,第90页。[5]宋教仁:《程家柽革命大事略》,陈旭麓主编《宋教仁集》下册,第438页。[6]白逾桓:《程家柽革命大事略记跋》,《革命人物志》第6集,台北“中央文物供社”1969年版,第225页。[7]冯自由:《孙竹丹事略》,《革命逸史》第5集,中华书局1981年版,第176页。并参见《熊成基被捕案》(《录呈熊成基供词》),《历史档案》1982年第3期。[8]宋教仁:《程家柽革命大事略》,陈旭麓主编《宋教仁集》下册,第445页。[9]景定成:《程家柽革命事略书后》,《革命人物志》第6集,第221页。[10]景定成:《程家柽革命事略书后》,《革命人物志》第6集,第221页。

相关参考

知名人物 程潜生平故事简介,对程潜的评价

程潜,字颂云,湖南醴陵人,1882年3月31日(清光绪八年二月十三日)生。父亲程若凤,世代耕读。程潜九岁入塾,习读“四书”、“五经”,曾从工诗词的塾师学得五言古诗,因此终生酷爱五古。他十六岁考取秀才,

知名人物 程璧光生平故事简介,对程璧光的评价

程璧光,字恒启,号玉堂,1861年(清咸丰十一年)生,广东香山县(今中山市)人。父亲程培芳在美洲经商,1871年殁于檀香山,程璧光扶柩归里。营葬后,迫于生计,往福建依靠姐夫陆云山生活。陆时任靖远舰管带

历史人物 篁墩居士程敏政简介 程敏政是怎么死的

  程敏政,是明朝官员和学者,博学多才,名冠一时。程敏政是南京兵部尚书程信之子。10岁时,以“神童”被荐入朝,后受皇帝赏识,特下旨命其入翰林院就学,后入朝为官。  程敏政出身官宦书香世家,程家世代居住

历史人物 陈再道什么时候参加革命的 开国上将陈再道简介

陈再道(1909.1.24—1993.4.6),湖北省麻城市乘马岗镇新村程家冲人。1926年4月起先后参加农民协会和农民自卫军。1927年9月在大别山南麓参加秋收暴动后,同年11月参加黄麻起义,随农民

历史人物 陈再道什么时候参加革命的 开国上将陈再道简介

陈再道(1909.1.24—1993.4.6),湖北省麻城市乘马岗镇新村程家冲人。1926年4月起先后参加农民协会和农民自卫军。1927年9月在大别山南麓参加秋收暴动后,同年11月参加黄麻起义,随农民

历史人物 陈再道授勋 陈再道麻城 陈再道检讨

中文名:陈再道别名:程载道、程再道国籍:中国民族:汉出生地:湖北省麻城市乘马岗镇新村程家冲出生日期:1909年1月24日逝世日期:1993年4月6日职业:军人毕业院校:红军大学、延安中共中央党校信仰:

历史人物 李新生平简介 李新的历史评价

李新别名李薪,生于安徽凤阳,早年跟随朱元璋起义,官至中军都督府佥事等职,是明朝开国将领之一,被封为崇山侯。那么,历史上对李新是怎么评价的呢?李新生平简介>李新(?—1395年),濠(今安徽凤阳)人,明

唐朝 魏征生平简介?魏征历史评价?

魏征有史以来,我国享有盛名的谏臣屈指可数,而在其时受朝野尊崇以至为后世楷模者,更是寥若晨星,唐初杰出的政治家魏征正是这样一个古今传颂的人物。唐太宗曾评价魏征说:“贞观之后,尽心于我,献纳忠谠,安国利民

知名人物 巴金生平故事简介,对巴金的评价

巴金,原名李尧棠,字芾甘,“巴金”为笔名,“巴”为纪念留学法国期间结识的一位巴姓同学,“金”取自俄国社会活动家、无政府主义者克鲁泡特金。曾用笔名还有王文慧、欧阳镜蓉、余一、余三等。1904年11月25

知名人物 白朗生平故事简介,对白朗的评价

白朗,字明心,河南宝丰县大刘庄人,1873年(清同治十二年)出生于一农民家庭,幼时曾读书年余,稍长,在家务农。他家门户单弱,经常受本村地主的欺侮。1908年夏,白朗与一个叫王岐的地主发生口角,互相殴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