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名人物 范筑先生平故事简介,范筑先历史评价,范筑先怎么死的?

Posted 支队

篇首语:别裁伪体亲风雅,转益多师是汝师。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知名人物 范筑先生平故事简介,范筑先历史评价,范筑先怎么死的?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知名人物 范筑先生平故事简介,范筑先历史评价,范筑先怎么死的?

范筑先,原名金标,字夺魁。1881年12月12日(清光绪七年十月二十一日)生于山东馆陶县一个贫苦农民家庭。九岁入私塾读书。十三岁父亲病故,辍学在家务农。壮年曾为脚夫,推独轮车为地主家运粮,来往于鲁西及冀南各县。

1904年卫河泛滥,范筑先无法谋生,适清廷扩编北洋军来鲁西招兵,范遂弃农到马厂投军,编入北洋陆军第四镇当“备补兵”,不久升为“副兵”。由于他有一定文化,被选拔入第四镇随营学校学习,回队后升为正目。以后又选调到天津北洋陆军讲武堂炮科深造,结业后回部队升为哨官。民国成立后,北洋陆军第四镇改为中央陆军第四师,范任炮兵连长,仍驻防马厂一带。

1913年“二次革命”后,杨善德率第四师进驻沪杭铁路沿线,范筑先在这个部队中逐步提升为炮兵营长、补充团团长、师参谋长、第八旅旅长等职。

1924年秋,江浙战争爆发。第四师隶属于浙江督军卢永祥。孙传芳出兵抄袭了沪浙联军后路,卢永祥失败下野。孙传芳拟收编第四师,范拒绝收编,尽发军中公积金给士兵,将部队遣散,改名为“竹仙”隐居,后遂以“筑先”为名。

1927年冯玉祥配合北伐,师出潼关。范受冯部第十三军军长张维玺(范的同村人)的邀请参加西北军,任参赞。1930年5月中原大战爆发,范任张维玺南路军总司令部参赞,协助张指挥本军与蒋介石所属何成濬第三军团激战于京汉路漯河、北舞渡一线。后阎、冯失败。张维玺率南路军六七万人集结在新郑,正待往陕甘退却,不料孙良诚第二路军的梁冠英、吉鸿昌两个军被蒋收买倒戈,蒋介石军队通过梁、吉两军阵地,直插张维玺军后方,将张部包围缴械。张和范遂离军去天津。

1931年范筑先由张维玺介绍回山东,任韩复榘第三路军参议,并先后任沂水、临沂县县长。由于范为官清廉,断狱公平,为地方所称颂。1936年冬升任山东省第六区行政督察专员、保安司令兼聊城县县长。

“九一八”事变,日本侵略者占我东北,范目睹国民党当局的不抵抗政策,深为愤懑,积极寻找救亡图存道路。一度寄希望于梁漱溟的乡村建设运动,但很快发现“乡建”并不能挽救民族的危亡。正在苦闷徬徨之际,“一二九”运动席卷全国,给范思想上很大震动。西安事变后,彭雪枫奉周恩来命到华北联络冯玉祥西北军旧部共同抗日。1937年春,彭到了聊城,利用原西北军军官子弟学校同学的关系,与范的亲信张维翰、牛连文建立了联系。通过他们向范介绍了中共的抗日救国主张,与范建立了统战关系。

“七七”事变后,平津沦陷。大批中共党员和抗日救亡团体成员流亡到济南。为了开展山东抗战局面,中共中央军委华北联络局以华北救国会名义与韩复榘合作,在济南收容平津流亡学生和当地爱国青年,开办第三集团军政治工作人员训练班,作动员民众准备。10月初,日军进入鲁境。范筑先希望与共产党合作抗日。通过原在专署任职的共产党员选以共产党员和民先队员为骨干的学员二百四十名为政训服务员,到聊城开展工作。但当这批青年于16日傍晚到达聊城时,范筑先已接到了韩复榘要他率部向黄河南撤退的命令。他决定遵令撤退。当时有张承先、陈中民等四十二名服务员坚持要求留下抗战,范表示同意。发给他们枪支和生活费,于17日拂晓撤出了聊城。范在撤退途中目睹自己家乡遭受败兵抢劫,人民流离失所的凄惨景象,内心深为痛苦。经过跟随撤退的中共党员的争取,范决定暂停留齐河官庄一带观望形势。这时,南京统帅部命令宋哲元率第一集团军渡河配合太原会战反攻邢台。范又返回聊城。

范筑先10月21日从官庄回师,一面命令政训处长张维翰和参谋长王金祥率政训处与专署人员回聊城安民,一面自率保安营追剿裹走服务员、抢劫聊城的溃兵齐子修部,在武城将齐部包围,收编为保安第三营。随后,范回到聊城,逐步恢复各县政权。同时在中共山东省委驻聊城代表张霖之和鲁西特委协助下,派政训干事率服务员去各县设立游击司令部政训处办事处,作动员民众工作。

11月中旬,宋哲元军反攻邢台失利,经鲁西北南撤,日军跟踪追抵临清、馆陶,人心惶惶。韩复榘又令范筑先退守黄河南岸。范在共产党的推动下,于19日在博平韩官屯发出了“裂眦北视,决不南渡”的皓电,拒绝了韩的乱命。

当年冬天,日军分别由临清、高唐向聊城进攻。范筑先亲率部队截击于梁水、柳林、南镇等地,粉碎了日军的多次进攻。这时,国民党委派的旧县长纷纷拐款潜逃;CC派和乡建派的一些官僚、政客,携家带眷逃向黄河南,国民党统治顿告瓦解,社会秩序陷入混乱。在此危急时期,共产党人领导农民和知识分子组建游击队;绿林武装乘机蜂起,打着义勇军旗号围攻地主围砦;地主民团为保护财产又纷起自卫。范筑先接受共产党的建议,把这些力量集聚在抗日旗帜下,收编为抗日游击支队。同时,委派坚决抗日的政训处驻县干事为县长和支队司令,以建设抗日政权和武装。

1938年春夏之交,鲁西北抗日根据地已初具雏形。当年春,鲁西北军民粉碎了日军三次对濮县、范县的进攻,驱逐了堂邑、高唐的伪军。6月间,范筑先与率部东来的徐向前、宋任穷在威县会晤,达成了互相支援的协议。从此,范部获得了八路军的援助,不再是孤军抗战了。这时范的抗日武装发展到三十五个支队和三路民军,约计五万余人,控制了鲁西黄河两岸,建立起二十多个抗日县政权。

当年夏,日军溯长江西上,开始围攻武汉。范筑先积极执行武汉统帅部命令,亲率十几个游击支队,于8月13日和9月18日两度进攻济南,破击宁阳至德州的津浦铁路。范之次子、抗日挺进队队长范树民8月28日于齐河坡赵庄之战牺牲。

正当鲁西北根据地蓬勃发展之际,国民党顽固派的破坏活动也日益加剧。继韩复榘之后,沈鸿烈任国民党山东省主席兼全省保安司令,设省政府于曹县,不断寻找借口,撤换范委派的进步青年县长。当时,中共地方党组织受王明右倾机会主义路线影响,未能支持范对沈的反动措施坚决予以抵制。徐州失守后,沈鸿烈把省政府迁到东阿。6月间日军陷东阿,沈败逃到黄河边,走投无路。共产党人从团结抗战出发,建议迎沈来黄河北。范亲率部渡河,在东阿黄庄打败日军,迎接沈来聊城。沈将省政府设于寿张、阳谷、东阿三县交界的张秋镇。他凭借其省主席的地位,向范提出种种无理要求:如要求范取消“游击司令”名义,要求改组政治部,解散共产党领导的游击支队、政治干部学校等等,双方矛盾日益激化。沈成立以鲁西行辕主任李树椿为首的鲁西部队整编委员会,妄图将范的部队改编为省属保安旅,遭到范的拒绝。在公开要求碰壁后,沈通过他的参谋长廖安邦和李树椿施展阴谋手段,进行破坏活动。他们收买了王金祥,王背着范于10月初在鄄城解散了中共直南特委组建的游击队第十三支队,枪杀了中共党员十三支队副司令王青云、政治部主任汪毅。中共鲁西特委为此提出抗议。范本已决定撤销王金祥的参谋长职务,但由于李树椿出面向范请求,范一时犹豫,准许王立功赎罪。

鲁西北地区经济落后,民智未开,有些土豪劣绅愚弄农民组织红枪会等封建迷信武装,名为防匪,实则背后受日本特务机关的操纵。沈鸿烈和李树椿也利用这类组织,串通敌伪破坏抗战。8月上旬发生长清县旦镇黄沙会暴动,10月中旬发生阳谷七级镇“忠孝团”暴动。虽经范亲自去当地说服平息,但10月下旬长清赵官镇又发生了以邱作成为首的黄沙会大暴动。邱自称九县“剿共司令”,公开提出“打倒范筑先,驱逐共产党”的口号,范派了四个支队进剿,才把他们镇压下去。

中共中央北方局为了团结国共两党的力量坚持冀鲁两省敌后的抗战,派朱瑞来南宫,于9月23日举行冀鲁两省联席会议。会上河北省主席鹿钟麟与山东沈鸿烈企图制造分裂,联合反共。范筑先义正词严地抨击了他们破坏抗战的滥言,表示欢迎八路军入鲁。他抛开沈、鹿,与徐向前签订了冀南、鲁西北两抗日根据地的联防协定。为了贯彻南宫会议精神,他回聊城后于10月4日召开军政联席扩大会议,通过了中共鲁西特委以第六区游击司令部政治部名义提出的《山东第六区抗战行动纲领》,作为今后鲁西北地区的施政准则。会上决定把三十多个支队整编为四个纵队,齐子修部编为第一纵队,范自兼第四纵队,另由袁仲贤、张维翰分任二、三纵队司令。

军政联席会议的成功,表明范筑先公开和国民党顽固派摊牌。沈鸿烈等气急败坏,竟不惜勾结日伪,准备对范下毒手。他们派兼任鲁西行辕参议的阳谷“忠孝团”总团长赵长衔去济南,与日本驻济南特务机关联系,商定了发动会道门暴动、配合日军进攻聊城的计划。赵回阳谷后,由李树椿亲自召开“忠孝团”团长会议,于11月中旬在寿张、阳谷、东阿三县掀起了数万人的“忠孝团”大暴动。他们阴谋请范筑先前往安乐镇对会徒作宣抚讲话,就地将范刺死。恰巧范由于部署军务,临时派曾任四区专员的韩多峰代他前去,结果韩替范挨了一枪,范侥幸免遭毒手。

差不多在寿、阳、阿会道门暴动的同时,驻济南日军末松师团派平田大队发动了对聊城的进攻,驻禹城、大名的敌人也配合进攻。11月13日下午,平田大队步、骑、炮兵三百余人从东阿鱼山渡过了黄河,由于沿途未遭到驻军的抵抗,14日上午九时即到达距聊城十八里的明王官屯。范正要出城指挥作战,李树椿突然坐汽车来到聊城,借口谈问题把范缠住。延至中午,敌机来聊城上空侦察。不一会儿,城外枪炮声大作,敌人已经来到。原来部署防守东关和运河渡口的王来贤民军一路放弃阵地逃走了。王金祥趁机提出由他出城追赶部队,溜出了聊城。接着,李树椿也上汽车从北门溜走。这时已是下午三时,范要出城,四门已被敌军封锁。他不得不亲自指挥守城,以待黄昏后再设法突围。黄昏前,敌人对东、南两门猛烈攻击。由于范亲自指挥,守城部队勇敢抵抗,敌均被击退。但守军力量毕竟单薄,必须突围方可脱险。如城外有部队接应,突围还是有希望的。无奈范部的主力第二支队去东平扩军,特委的主力第十支队在汶上、宁阳协助地方党开展工作,均赶不回来;济南前线和黄河各口的十几个支队又被红枪会暴动所阻拦;鲁北驻军也被日军攻击;而堂邑、博平的两个支队系民团改编,不敢对日军开仗。王金祥出城后也不积极组织城外部队反攻。这样,破城的悲剧也就难以避免了。

15日黎明,日军对聊城东门守军发起了猛攻,并以飞机沿城墙扫射。范筑先和姚第鸿率执法队亲自督战,范左臂负伤。上午九时东城门被炮火击毁,敌人蜂拥入城。范裹创退至市中心光岳楼,继续抵抗。但被日机扫射,打断腿骨。在抬送天主堂医院路上,范不愿被敌人俘获,勇敢地举枪自戕。随后守城部队陷入混乱状态,一部分部队散在城内和敌人巷战;大部分部队退聚西城门内瓮城,企图夺路突围不得,均跳河而死,无一人投降。至下午四时,敌人完全占领了聊城。范筑先和僚属张郁光、赵佩川、崔芳德、姚第鸿及守城军民七百人壮烈殉国。

相关参考

范筑先抗战的故事

  范筑先,1882年12月30日生于山东省馆陶县(今河北省)南彦寺村一个贫农家庭。1904年因生活所迫离乡投军。辛亥革命后,历任北洋陆军第四师连、营、团、旅长等职。后任西北军冯玉祥部第十三军少将参赞

历史军事 因脱离群众收效甚微

尽管从指导思想到具体实践均与中共不同,但是抗战时期国民党同样开展了敌后游击战,山东国民党敌后游击战可以视为缩影。1937年10月,山东六区专员范筑先在中共帮助下率先举起抗日大旗,将所属各县保安队和游杂

知名人物 史良生平故事简介,史良历史评价,史良怎么死的?

史良,字存初,1900年3月27日(清光绪二十六年二月二十七日)出生于江苏常州。父亲史刚,读得不少经书,但对封建纲常名教具有一种叛逆性格,生平不慕功名利禄,澹泊以明志,颇有名士气度。为了维持家计,他把

知名人物 胡风生平故事简介,胡风历史评价,胡风怎么死的?

胡风,原名张名桢,又名张光莹、张光人,笔名胡风、古因、谷音、谷非、张果、谷风、顾风、胡丰、孟林、秋明、陈乔、马荒、高荒、顾纷等,别名古斐、张因,化名中川。1902年11月1日(清光绪二十八年十月初二)

知名人物 斯诺生平故事简介,斯诺历史评价,斯诺怎么死的?

埃德加·斯诺(EdgarSnow),1905年7月19日生在美国密苏里州堪萨斯市的一个贫苦家庭。父亲詹姆斯·埃德加·斯诺(J.EdgarSnow),母亲安娜·埃德曼·斯诺(AnnaEdelmannSn

知名人物 端纳生平故事简介,端纳历史评价,端纳怎么死的?

端纳(WilliamHenryDonald),祖籍苏格兰。1875年6月22日出生在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州东部的利斯莫城。父亲是铁路工人[1],对子女管教严格。端纳自幼养成刻苦耐劳的习惯。端纳少年时不慎

知名人物 洪深生平故事简介,洪深历史评价,洪深怎么死的?

洪深,字伯骏,号浅哉,我国著名的戏剧家。1894年12月31日(清光绪二十年十二月初五)生于江苏武进(今常州市)的一个官僚世家。1900年入塾读书。1906年至1907年先后在上海徐汇公学、南洋公学(

知名人物 黄维生平故事简介,黄维历史评价,黄维怎么死的?

黄维,字悟我、培我,江西贵溪县人,1904年2月28日(清光绪三十年正月十三日)生于一个农家。父亲早逝,由母亲抚育成人。清贫的童年生活,使他形成坚毅、勤朴的品质和内向的性格。少时在本乡读小学,1918

知名人物 梁希生平故事简介,梁希历史评价,梁希怎么死的?

梁希,字叔五,1883年11月(清光绪九年十月)出生在浙江吴兴一商人家庭。幼年就读私塾,少年时科举考试中试,成为清末秀才。鉴于外患频繁,国势危急,他抱着为国效力的志愿,投笔从戎。1906年毕业于浙江武

知名人物 严重生平故事简介,严重历史评价,严重怎么死的?

严重,又名立三,号劬园。湖北麻城人。1892年10月22日(清光绪十八年九月初二)生。父亲严宜焕,曾在安徽颍州府任职,为官清廉,清介自持,处事公道,政声颇佳。严重六岁启蒙,少时喜爱读书,广涉博览。时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