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名人物 憨玉琨生平故事简介,憨玉琨历史评价,憨玉琨怎么死的?
Posted 潼关
篇首语:不要以为你的努力可以一劳永逸,权当做你始终一无所有。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知名人物 憨玉琨生平故事简介,憨玉琨历史评价,憨玉琨怎么死的?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知名人物 憨玉琨生平故事简介,憨玉琨历史评价,憨玉琨怎么死的?
憨玉琨,号润卿,河南嵩县人,1888年(清光绪十四年)生。其父憨振做长工,憨玉琨兄弟五人皆为雇工,生活很苦,未上过学,不识字。
清光绪末年,憨玉琨的大哥憨同生被恶霸地主郭八仙诬告为盗,遭官府逮捕,“坐木笼”致死。憨玉琨愤世道不平,誓为兄报仇。十六岁时,他用铡刀砍死郭八仙。因官府缉拿,被迫投奔绿林,开始了“刀客”的生涯。
当时,豫西有王天纵和关老九(宗汉)两股著名的绿林武装,活动在嵩山一带。王、关为结拜兄弟,聚众五六百人,盘踞羊山(嵩山最险山区),揭橥“打富济贫”,反抗官府和地主豪绅。憨玉琨投身在关老九部下,为关的“二架杆”,经常出没于嵩县一带。王、关两股合作,屡败清南阳镇总兵谢宝胜部。后来,由于清军的离间,王天纵对关老九渐生猜忌,竟暗派其亲信将关诱杀,吞并了关部,憨对此深为不满。
辛亥革命时,豫西革命党人暗中与王天纵联络,游说其参加反清革命。11月,王天纵按照革命党人的部署,率千余武装由嵩县出发,会攻洛阳。憨玉琨跟随王天纵在田湖、白杨等地连败清军,扩大新兵、马匹数百,补充了大量枪支弹药,乘胜前进,直抵龙门附近。他们准备与“在园会”武装会合,攻打洛阳城,但因清兵骤增,力量悬殊,遭到失败,退至宜阳县。12月,王天纵、憨玉琨等率所部三千余人到达潼关,加入革命党人张钫所统率的“秦陇复汉东征军”。张钫任命王天纵为东征军先锋官,憨玉琨等为标统,出潼关东征河南。次年1月初,东征军进抵灵宝,激战四昼夜,清军大败东逃。憨玉琨等率部猛追二百余里,直抵渑池县,中原为之震动。袁世凯急调重兵堵击,东征军败退,憨玉琨部经潼关撤至雒南、商州一带。王天纵率部走南阳。
民国成立后,陕西军政府实行裁兵。憨玉琨等部四千余人被张钫编为一标一营,开回豫西“剿匪”,分驻于河南府、汝州、陕州所属之二十二县,豫西观察使刘镇华兼该军统领。因其靠近嵩山,故名为“镇嵩军”。憨玉琨任镇嵩军第三标标统,所部六百余人,有马二百余匹,称为马标。
1913年初,镇嵩军在豫西饷项无着,处境困难。豫督张镇芳因其部多系“刀客”出身,欲相机消灭之。刘镇华遂率部积极为张“剿匪”,以取得信任。憨玉琨有胞弟憨玉林,系一“杆首”,横行乡里,民愤极大,憨玉琨回到家乡亲将其杀死;张治公、柴云升也将自己的堂兄或亲信“杆匪”处决。因此得到张镇芳的鼓励,表扬他们“大义灭亲”。镇嵩军采取“剿抚兼施”的手法,将豫西一带大股绿林武装剿除,自身得以保存。
不久,白朗军开到豫西,高举反袁旗帜,声势浩大。袁世凯下令刘镇华镇嵩军配合赵倜“毅军”等会剿白朗军。憨玉琨奉命率队在豫陕边境追剿,屡立“战功”,得到了袁世凯的嘉奖,1915年任骑兵团团长。袁世凯复辟称帝,憨玉琨追随刘镇华竭诚拥护。
憨玉琨以骁勇善战著称,是镇嵩军的一员悍将。1918年2月,陕西革命党人胡景翼、曹世英、郭坚、张义安等带领靖国军围攻西安,皖系陕督陈树藩不支,急电刘镇华入陕相助。刘率所部三千余人攻下潼关后,命憨玉琨为先锋,向西安急进。憨部经渭南、零口、临潼、灞桥、十里铺几次战斗,击溃了靖国军,直抵西安城下。不久,镇嵩军扩编为七路,达万余人,憨玉琨升任第三路统领,驻防商州、山阳一带,深得陈树藩的垂青。
直皖战争后,北京政府为直系所控制,陕督陈树藩被撤职。镇嵩军投靠直系,憨玉琨由陕南积极接应直军入陕,为直系立下了功劳,被北京政府授予陆军中将头衔。
1922年4月,第一次直奉战争爆发后,憨玉琨被任命为援直镇嵩军前方总司令,率部进出豫西。他的任务是以剿匪、维持地方治安来稳定直系的后方。憨玉琨借此机会招匪扩军,他先招抚了王振部千余人,编为补充团;后又收编了豫西绿林万选才、孙殿英等部数千人。同时,憨玉琨使用放、收“外队”[1]的惯技,“迭次将豫西土匪、流氓一律招来,月有数起”[2],并收编陈树藩旧部及民间武力,因之实力扩展甚速,到1923年冬他的部队达三四万人。
憨玉琨自己虽少文化,但他颇注意“招贤纳士”。他请陕西知名人士谢阴南为高等顾问,学者党晴帆为秘书长,同时对部众严加整训。因之所部的教育、训练、军纪方面,在镇嵩军中算是首屈一指,得到了吴佩孚的重视,于1923年冬被改编为中央陆军第三十五师,憨任师长。憨向吴表示,仍愿归老长官刘镇华指挥,吴予以批准。
1924年春夏间,憨玉琨奉令征剿渭东郃阳、澄城、白水、朝邑、大荔、蒲城六县的非直系武装以及靖国军高峻残部有功,得到吴佩孚的嘉奖,被北京政府授为肇威将军。刘镇华还电请北京政府给憨加上将军衔,酬其劳绩。
憨玉琨随着实力的增长,野心益大。他目睹刘镇华靠武力扶摇直上,便产生了“有为者亦若是”的思想。同年10月第二次直奉战争中,冯玉祥发动北京政变,推倒曹、吴,成立了国民军。刘镇华一面通电拥护国民军,拥护段祺瑞执政府,一面密电憨玉琨:“段可捧,吴不能背,冯、胡要讨。”[3]并令憨玉琨率部东出潼关,阻止南下中原的国民军。憨分析了双方军事力量后,采取“捧段、背吴”之策,自称“国民豫军总司令”,先到洛阳逼走铩羽归来的吴佩孚,进兵郑、汴,然后出兵豫北,准备抗拒国民二军胡景翼部南下,夺取河南地盘。此亦符合刘镇华统一豫陕的谋划,因而得到刘的暗中支持。不久,北京政府任命胡景翼督豫。胡率部进入河南,憨大失所望,被迫暂时撤至荥阳、巩县、洛阳、陕县一带,控制豫西地盘。
憨玉琨盘踞豫西后,段祺瑞执政府任命他为豫陕甘剿匪副总司令(国民三军军长孙岳为总司令)。但他决心以武力驱胡,夺取河南督军地位,在刘镇华的指使、协助下,憨玉琨广收直系旧部,强编民团、武警,广招溃兵、土匪及其外队,迅速扩大至三十六旅之众。同时,他截留田赋、厘税,擅自任免道尹、知事、局长等,扩展其势力至二十余县。
1925年1月23日,憨玉琨指使所部王振暗中支持民间武装突然袭击驻禹县之国民二军曹士英旅,国民二军反击,禹城居民牵连被杀者二三千人。憨反诬“陕人擅杀豫人”,借机煽动驱胡。从此胡、憨两军矛盾日趋尖锐。
二三月间,胡景翼所部国民二军与憨玉琨所部镇嵩军共约二十余万,在豫西展开大战。两军精锐部队集结于陇海线荥阳、巩县之间,猛烈厮杀。憨军不支,节节败退。驻陕西之镇嵩军倾巢出动入豫驰援,张治公师亦来参战,刘镇华并亲自到洛阳直接指挥,但终不能扭转战局。在胡军正面勇猛进攻、侧面不断奇袭下,憨军内部混乱,前线倒戈,后方哗变,腹背受敌。憨不得不逃出洛阳,后又组织渑东之役,仍然遭到惨败。至此,祸陕七年,犹豫数载,号称十万之众的镇嵩军,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内,有六万多人缴械投降。憨玉琨逃回嵩县老家,企图收拾残部,进行反攻,但大势已去,连他的亲信旅长杨景荣也闭门不见他。憨玉琨羞愤、懊丧至极,于当年4月2日服毒自杀。
注释
[1]外队:系被收抚后又被暗放的土匪。官军让其继续拉杆为匪,二者互相为用。外队给抚军暗送金钱,抚军给外队暗送枪弹。抚军不能自安时,则有所归;外队不能自安时,则有所靠。此为招抚土匪以来暗行之惯例。许多官军亦循此例,放出外队,等到杆子拉大了,予以招抚,借以扩大实力。
[2]陕西《新秦日报》1925年3月26日。
[3]吴沧洲:《胡憨战争回忆录》。
相关参考
党玉琨(1887—1928),陕西富平人,早期革命党人,字宝山,小名根宝。陕西靖国军将领。党玉琨可谓破坏周秦文化的千古罪人,同时堪称与孙殿英、靳云鄂齐名的民国三大盗宝枭雄。1928年9月5日,被宋哲元
民国时期,军阀混战,民不聊生,在这个特殊时期,许多人为了扩充自己的地盘,招兵买马。然而资金当不够时就狠命搜刮百姓,还有一部分的军阀,竟然还打起了盗墓的主意,开始盗墓的行当。>>在这些人中最著名的莫过于
一九二四年十一月十九日,落败逃窜的吴佩孚,又重新回到了洛阳。此时的他仍然雄心未减,声称「”退保鄂豫”,「”惟力是视”。可他刚到洛阳看到的是,曾经给他拜寿都挤不进门来的胡景翼,正不紧不慢地逼着张福来向黄
民国初期军阀割据,党玉琨盘据陕西凤翔一带,其部队军纪败坏,经常骚扰百姓,党玉琨为筹措军费,更多次盗墓窃取文物,当地百姓都相当不满。在一次战败后,其部属5千多名官兵遭俘,敌军首领一声令下,这些俘虏逐一遭
史良,字存初,1900年3月27日(清光绪二十六年二月二十七日)出生于江苏常州。父亲史刚,读得不少经书,但对封建纲常名教具有一种叛逆性格,生平不慕功名利禄,澹泊以明志,颇有名士气度。为了维持家计,他把
胡风,原名张名桢,又名张光莹、张光人,笔名胡风、古因、谷音、谷非、张果、谷风、顾风、胡丰、孟林、秋明、陈乔、马荒、高荒、顾纷等,别名古斐、张因,化名中川。1902年11月1日(清光绪二十八年十月初二)
埃德加·斯诺(EdgarSnow),1905年7月19日生在美国密苏里州堪萨斯市的一个贫苦家庭。父亲詹姆斯·埃德加·斯诺(J.EdgarSnow),母亲安娜·埃德曼·斯诺(AnnaEdelmannSn
端纳(WilliamHenryDonald),祖籍苏格兰。1875年6月22日出生在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州东部的利斯莫城。父亲是铁路工人[1],对子女管教严格。端纳自幼养成刻苦耐劳的习惯。端纳少年时不慎
洪深,字伯骏,号浅哉,我国著名的戏剧家。1894年12月31日(清光绪二十年十二月初五)生于江苏武进(今常州市)的一个官僚世家。1900年入塾读书。1906年至1907年先后在上海徐汇公学、南洋公学(
黄维,字悟我、培我,江西贵溪县人,1904年2月28日(清光绪三十年正月十三日)生于一个农家。父亲早逝,由母亲抚育成人。清贫的童年生活,使他形成坚毅、勤朴的品质和内向的性格。少时在本乡读小学,19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