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名人物 黄宾虹生平故事简介,黄宾虹历史评价,黄宾虹怎么死的?
Posted 画家
篇首语:上如阶尽管费力,却一步比一步高。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知名人物 黄宾虹生平故事简介,黄宾虹历史评价,黄宾虹怎么死的?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知名人物 黄宾虹生平故事简介,黄宾虹历史评价,黄宾虹怎么死的?
黄宾虹,名质,字朴存,1865年1月27日(清同治四年正月初一)生于浙江金华。原籍安徽歙县潭渡村。因潭渡村有滨虹亭,中年更字宾虹。父黄定华,字鞠如,虽是商人出身,但长于书法和绘画。
黄宾虹五岁时,父亲延师教他读书。老师赵经田是个秀才,会画山水和兰竹。他在父亲和老师影响下,从小喜欢绘画和篆刻。六岁时,临摹家藏的沈廷瑞(樗崖)山水册,后来又从画家倪逸甫学画和篆刻。十一岁时,他已能临刻邓石如印谱十多方。十二岁那年,黄宾虹随父去歙县应童子试,名列前茅。十四岁时,考取金华丽正、长山两书院。十九岁时为了写生,他游览了杭州西湖、金华北山、安徽黄山、九华山以及浙江的永康、缙云、诸暨等名胜地。为了画夜景,他曾借月光刻苦练习。
1886年,黄宾虹补廪贡生。同年去扬州,在两淮盐运使署任录事。盐运使程桓生的儿子程夔也喜欢书画,与黄意趣相投,经常共同习画,或去字画收藏家那里观摩。在这期间,他从画家郑珊学山水,也从陈若木学画花鸟。郑珊所画山水,笔意苍厚,善用积墨,颇得龚半千遗意,黄宾虹的画深受郑的熏染。黄宾虹在两淮盐运使署任职数年,以后他辞职回到家乡。
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后,中国的民族危机严重,维新派要求变法图强,黄宾虹深表同情。他的友人萧辰,与康有为、梁启超有交往,黄宾虹常与萧辰谈论维新派的活动,并研读康的著作。1895年,康有为在京师发动“公车上书”,要求变法,黄宾虹致函康、梁表示支持,并申述个人见地。同年夏天,谭嗣同到上海,黄宾虹得友人介绍与谭订立文字交。1898年,戊戌变法失败,黄宾虹获悉谭嗣同被西太后杀害,悲痛不已。为了悼念他,曾写了一首挽诗,有“千年蒿里颂,不愧道中人”句,表露了他对谭嗣同死难精神的赞佩。
1899年春,黄宾虹被人以维新派嫌疑控告,因事先闻讯,仓促出走,辗转到河南开封避居。到了冬天,又潜回歙县。翌年北上,途中闻八国联军攻占北京,只得在南京住了一段时日,后郁郁而归,隐迹山村;与里人郑搢书筹办董理歙东的庆丰堨以利农耕。
1906年,许承尧在歙县创办新安中学堂,黄宾虹应聘任国文教员。他同陈去病、许承尧、江炜、汪律本等,为纪念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想家黄宗羲,组织了“黄社”。“黄社”表面上以议论诗文为名,实际包含了反对清朝统治的用意。1907年,他为同盟会筹款,再度被告密,遭清政府通缉,在朋友帮助下,化装逃到上海躲避。
旧中国的上海,情况复杂,黄宾虹富有爱国心,对帝国主义的侵略和清政府的腐败非常不满,总想有所表现。1907年至1911年间,他曾协助邓实、黄节诸人编辑《政艺通报》、《国粹学报》及《国粹丛书》等。这些书刊都具有一定的民族主义的爱国思想。在此期间他和章太炎、刘师培等常有接触,进一步受到新思想的影响。
黄宾虹年过四十以后,致力于学习我国传统画法。他大量临摹古人名作,一笔不苟,极似原作;或只取其意,得其大略,因而在技法上打下了厚实的基础。这期间画的山水屏条皴法疏简,笔墨秀逸,深受新安画派的影响。1909年“南社”成立,他同陈去病赴苏州出席盛会。他还常去著名画家吴昌硕主持的“海上题襟馆”叙谈。
1911年10月,辛亥革命爆发。上海商团响应起义,攻下沪南高昌庙江南制造局,黄宾虹兴奋不已,手制大白旗高悬,以示庆祝。他对帝国主义分子在我国云南、龙门、敦煌等地盗窃文物,破坏古代文化艺术,非常愤慨,曾作漫画,投寄高奇峰、高剑父主办的《真相画报》。
1915年,黄宾虹在《上海时报》工作。当时,袁世凯图谋称帝,筹安会成员谢连荪来诱说他北上共事,并以厚利相许,黄宾虹毅然拒绝,并对朋友说:“助纣为虐,不是君子所为。”
民国以后黄宾虹长期居留上海,他除了从事绘画和篆刻外,还在神州国光社、商务印书馆、有正书局、上海时报社等机构任编纂撰述工作前后达十三四年之久。他参加过编印《神州国光集》、《神州大观》、《历代名画家书画集》、《中国名画集》等画册;曾主编《艺观》双月刊,又兼《国画月刊》的编辑;还编纂了《美术丛书》和《金石书画编》。撰写的有《古画微》、《滨虹羼抹》,《匋钵合证》、《黄山画家源流考》、《画史编年表》、《虹庐画谈》等,以及《中国山水画今昔之变迁》、《滨虹论画》、《鉴古名画论》、《画法要旨》、《龙凤印谈》、《画学篇》等著作。1926年,他发起组织“金石书艺观学会”,积极推动艺术的交流活动。他还先后任暨南大学中国画研究会导师和昌明艺术专科学校、新华艺术专科学校教授。1930年中国艺术专科学校成立时任校长,又任上海美专教授。
在五十岁以后,黄宾虹所绘山水画幅显示出他的独特风貌。他对祖国山川,观察仔细,冷静思考,身到心至,因而泼墨作画,立意奇,丘壑多。他在表现上,能陶融宋、元人的画法,或作干皴湿染,或用浓重积墨,行笔谨严而又纵逸奇峭,无不如意。《桂林山水册》、《北碚纪游》、《秋云堆里出重岗》、《霜容点碧岚》等皆是他的著名作品。
1937年5月,黄宾虹全家自上海迁居北平,在北平艺专教授中国文学和美术史。不久,“七七”事变爆发,平、津沦陷。黄宾虹欲南归,未成。为此,他杜门谢客,惟于故纸堆中与蠹鱼争生活。1940年,北平伪文物研究会推举他为美术馆馆长,他坚辞不就。1941年,他写信给在福建的一个学生,勉励他为人要有骨气,不能消极,“风雨摧残,蘩英秀萼亦不因之消歇”。八十岁时,侵华日人别有用心地想为他举行“庆寿会”,寿堂已设,他仍拒绝与会。
抗战胜利,他非常兴奋,致函诸友,说自己“无异脱阶下之囚”。1946年,他继续任北平艺术专科学校教授。1948年秋,他应杭州国立艺术专科学校之聘南下讲学。徐悲鸿在他画的一块巨石上添画一只展翅雄鹰,送他留念。
黄宾虹晚年的山水画更加浑厚自然,臻于妙境。“取古人之长皆为己有,而自存面貌之真不与人同”,“黑、密、厚、重”的特色十分显著,高燮评其山水说:“图写自然,千笔万笔无一笔不是。”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黄宾虹任中央美术学院华东分院教授,曾出席浙江省人民代表会议,当选为全国政协第二届委员。1955年黄宾虹九十寿辰时,获华东行政委员会颁发之荣誉奖,被称为“中国人民优秀的画家”。同年3月25日,黄宾虹因胃癌逝世。生前所藏书籍、字画、金石、拓本以及自作书画、手稿等一万零一百余件,遗嘱全部捐献给国家。人民政府在西湖栖霞岭他的故居,建有“画家黄宾虹纪念室”。
注释
[1]引文均见王伯敏著:《黄宾虹》,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79年版。
相关参考
近代人物中文名:黄宾虹国籍:中国出生地:浙江金华出生日期:1865年1月27日逝世日期:1955年3月25日代表作品:《山居烟雨》《新安江舟中作》等籍贯:安徽徽州歙县潭渡村黄宾虹个人经历1865年乙丑
黄宾虹黄宾虹是我国近现代画坛上一位重要的作家,至今人们都相当关注他的绘画,他的绘画也还能影响着今天的中国画坛,被后世认可、敬重。黄宾虹书法>书法对黄宾虹来说,有着独特的实际意义,是其笔墨和画法的“源头
笔法传自前人,演习在于本身,勤学深思.心领神会。为能不顾游行,得其三昧者,固非多见名画与平时演习不为功。从来文墨之士,博览宏多,偶一动笔,便尔不俗。虽其理法多疏,位置非稳.收藏顾不之重,而识者谓其得前
笔法传自前人,演习在于本身,勤学深思.心领神会。为能不顾游行,得其三昧者,固非多见名画与平时演习不为功。从来文墨之士,博览宏多,偶一动笔,便尔不俗。虽其理法多疏,位置非稳.收藏顾不之重,而识者谓其得前
笔法传自前人,演习在于本身,勤学深思.心领神会。为能不顾游行,得其三昧者,固非多见名画与平时演习不为功。从来文墨之士,博览宏多,偶一动笔,便尔不俗。虽其理法多疏,位置非稳.收藏顾不之重,而识者谓其得前
李流芳李流芳在书法、绘画、篆刻、诗文等方面均有建树,是一位诗书画三绝之人,也是对后世影响颇深的文人艺术家,近代画家黄宾虹就相当推崇他,其绘画也源于李流芳。李流芳与程嘉燧>李流芳和程嘉燧,诗文书画齐名,
叶元个人资料 叶元(1897—1985),字志成,又名善昌,丽水碧湖镇人。少时从父习书画,中学毕业后专攻美术。1918年考入上海美术专门学校,毕业后留校任教,并与画家黄宾虹、徐悲鸿、潘天寿等组织
高中:省一级重点:金华一中、金华二中(浙师大附中)、艾青中学、汤溪中学。省二级重点:金华六中、金华八中。普通高中:宾虹中学综合高中:江南中学(私)、曹宅中学、求是中学(私)、女子中学(私)。职业高中:
史良,字存初,1900年3月27日(清光绪二十六年二月二十七日)出生于江苏常州。父亲史刚,读得不少经书,但对封建纲常名教具有一种叛逆性格,生平不慕功名利禄,澹泊以明志,颇有名士气度。为了维持家计,他把
胡风,原名张名桢,又名张光莹、张光人,笔名胡风、古因、谷音、谷非、张果、谷风、顾风、胡丰、孟林、秋明、陈乔、马荒、高荒、顾纷等,别名古斐、张因,化名中川。1902年11月1日(清光绪二十八年十月初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