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名人物 黄季陆生平故事简介,黄季陆历史评价,黄季陆怎么死的?
Posted 知
篇首语:只会幻想而不行动的人,永远也体会不到收获果实时的喜悦。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知名人物 黄季陆生平故事简介,黄季陆历史评价,黄季陆怎么死的?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知名人物 黄季陆生平故事简介,黄季陆历史评价,黄季陆怎么死的?
黄季陆,学名学典,字季陆,笔名魂,1899年3月2日(清光绪二十五年正月二十一日)出生于四川叙永县。其父黄国琪在兴隆场开设磨坊和饼铺,有子女八人,黄季陆居幼。他未及两岁,母去世,由祖母及长嫂抚育成人。叙永是当时四川革命党人活动的重要聚集地,其堂兄黄方的家是同盟会领导人集会之所。1907年成都起义失败,黄方被捕入狱。翌年,黄季陆随大哥黄寿萱到成都读书,党人以黄季陆机智明敏,于是派他以探监为名出入狱中,传递消息。从此他受革命思潮影响投身革命。
1911年春,四川保路运动兴起,在四川高等小学读书的黄季陆登台演说,表示坚决“破约保路”。会后,在革命党人黄方的暗中指导下,发起组织小学生保路同志会,黄被推为会长,参加请愿。
1913年春,十四岁的黄季陆乘轮东下至上海,由族人黄复生介绍,往谒孙中山,受到嘉勉,备受鼓舞。时李石曾、吴稚晖在北京发起赴法勤工俭学,黄季陆遂离上海赴北京,学习法文准备留学。同年秋,得陈炯明的资助,他随北京《民主日报》负责人雷铁崖等前往槟榔屿,继又移居芙蓉埠,入一所英国学校读书。课余以黄魂笔名在《光华日报》发表文章,鼓吹革命。
1914年夏,黄季陆自南洋返沪,入南洋公学就读,改名黄陆,课余秘密参加反袁活动。1915年12月,“肇和”舰起义讨袁,他在学校从窗口丢下坐凳袭击沿街疾行之袁军。袁军向学校索捕,他转学入复旦公学中学部,又改名黄季陆。1917年夏,他由复旦公学中学部毕业后,赴广州。这年冬天,他被孙中山派为军事特派员,衔命入滇、川。黄到成都后,准备联络川军将领护法,当听说熊克武对孙中山出言不逊后,愤然离开成都去重庆,从此誓不与熊克武来往。
1918年,黄季陆与刘泗英等相偕留学日本,入东京庆应大学。次年5月,留日学生在东京中国公使馆开会纪念“五七”国耻日,中国代理公使勾结日方军警镇压,黄季陆因之被拘留,次日始获释。黄季陆愤日警欺凌中国留日爱国学生,数月后离开日本前往美国。1921年春初入加州大学,继改入威斯灵大学,学习政治,同时为旧金山《少年中国晨报》撰写评论。大学毕业后,入俄亥俄州立大学研究院进修,获硕士学位。1922年前往加拿大,入多伦多大学深造,并担任《醒华日报》主笔。
1924年1月,中国国民党召开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黄季陆代表国民党加拿大支部回广州参加会议,为宣言审查委员会委员。在反帝问题上,他同负责起草宣言的共产党人李大钊等发生争论。在大会上,他提出“采用比例选举制为本党政纲之一案”被搁置。随后又与方瑞麟等提出在党章中增加“本党党员不得加入他党”的条文,从而“首次公开引起反共之争辩”。他的提案最后被大会否决,但他固执己见,耿耿于怀。会后,黄季陆任广州市党部常务委员兼青年部长,继任大本营法制委员会副委员长,并任大元帅府秘书兼广东大学(次年改名中山大学)教授、法政系主任。6月,他同孙科等共同向中央党部提出“制裁共产党”专案,受到孙中山的严厉批评。其后,他仍坚持己见,在广东大学创办《社会评论》反共。
1925年3月孙中山逝世后,一些反对国共合作的人公开活动。谢持、邹鲁等人于11月在北京西山召开非法的国民党一届四中全会,结成“西山会议派”反共。12月,黄季陆辞职赴上海,与三十八名教授联名发表反共宣言,追随邹鲁、张继等人。他和孙科等抢占了国民党上海执行部。西山会议派在上海另立中央党部,他任海外部部长。1926年初,他受到国民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的警告处分,限期两个月悔过,但他仍坚持错误。3月,西山会议派在上海非法召开“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黄任秘书长,当选为“中央执行委员”,并先后担任工人、青年等部部长,赞助孙文主义学会反共。翌年1月,黄回四川任成都大学教授,继续进行反共活动。
在蒋介石、汪精卫相继公开反共、“分共”,国共合作破裂之后,黄季陆于1927年秋任国民党四川清党委员,继改任整理委员。四川省党部改组成立时,当选为执行委员。1928年,他又赴广州任教于中山大学,并担任广东省党部常务委员兼宣传部部长及广州《民国日报》社社长。1931年11月,在国民党第四次全国代表大会上,他当选为候补中央执行委员。大会决议设立西南执行部和西南政务委员会于广州,他又为委员,翌年他任立法委员。1935年11月,在国民党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上,他当选为中央执行委员,兼中央执行委员会地方自治计划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不久,他受聘赴广西,协助李宗仁、白崇禧办理“民众组训”工作,曾任抗敌军青年军团政治部主任。抗战爆发后,黄季陆由广西至南京,任军事委员会大本营第四部副部长。1938年夏,三民主义青年团在武汉成立,他担任中央团部常务干事兼宣传处处长。不久至重庆任内政部常务次长。1939年2月,任四川省党部主任委员。
1943年1月,黄季陆接任四川大学校长。他把学校由峨眉山迁回成都后,多方筹集经费,号召地方捐资兴学,扩建校舍,礼聘名师,尊重专家,使四川大学成为当时国内规模最大、设备最全的学府之一。学校设有文、理、法、农、师范五个学院二十三个系,学生千余人;到1947年,发展成六个学院四十个系,学生达七千多人。
黄季陆在1945年仍当选为国民党第六届中央执行委员。1946年11月国民大会召开,他以叙永原籍当选为国民大会代表,并被选为大会主席团成员。翌年夏,国民党和三青团合并,黄季陆任四川党团统一委员会委员。1948年复任川康渝党务特派员。1949年4月,四川大学教职员为争取改善待遇举行罢教,学生起而支持,他出面调解无效后辞职。
在国民党统治大陆完全崩溃的前夕,黄季陆于1949年12月由成都飞往香港,次年春由香港去台湾,先后任台湾“行政院”政务委员、“中央改造委员会”设计委员、“内政部”部长、“考试院”考选部部长、“教育部”部长,1965年被聘为“总统府”国策顾问,并任国民党中央设计考核委员会主任委员。
黄季陆晚年在台湾主要从事国民党党史编纂工作。1968年11月,他接任国民党中央党史史料编纂委员会主任委员,嗣后又任台湾“国史馆”馆长、“中国历史学会”理事长、名誉理事长。1984年6月,辞去“国史馆”馆长职后,受聘为“总统府”资政。
1985年4月24日,黄季陆因心肺衰竭去世。著有《民主典例与民主宪政》、《国父的伟大及其革命志业的继承》、《国父军事顾问——荷马李将军》、《我们的总理》等。
相关参考
知名人物 鲁涤平生平故事简介,鲁涤平历史评价,鲁涤平怎么死的?
鲁涤平,字咏安,号无烦,湖南宁乡人,1887年11月3日(清光绪十三年九月十八日)生。父亲在晚清为州、县官府吏。鲁涤平幼年受父母家教甚严,入塾就读甚勤。后入玉潭书院,成绩优异。1903年,鲁涤平得亲戚
知名人物 张竹平生平故事简介,张竹平历史评价,张竹平怎么死的?
张竹平,字竹坪,1886年(清光绪十二年)生于江苏太仓。早年毕业于上海圣约翰大学[1]。张竹平是“圣公会”系统的基督教徒,笃信基督教,又与上海“青帮”杜月笙有密切联系,为不收弟子的上海“青帮”人物[2
知名人物 薛觉先生平故事简介,薛觉先历史评价,薛觉先怎么死的?
薛觉先,原名作梅,别号平海,后改为平恺。觉先是他投身舞台后的艺名。广东顺德龙江人。1903年4月6日(清光绪二十九年三月初九)出生于香港。父亲薛恩甫是个秀才,早年曾充幕僚,后退居香港设堂讲学。薛觉先的
知名人物 王陵基生平故事简介,王陵基历史评价,王陵基怎么死的?
王陵基,号方舟,四川乐山县人。生于1883年9月10日(清光绪九年八月初十)。其父继承祖业,在乐山、成都经营绸缎庄。王陵基少时在家馆中就读,1903年7月考入四川武备学堂速成班学习一年。时值四川增设新
王泰,又名学聚,字会文。河南省临汝县人。1904年(清光绪三十年)生。家贫,只有五亩薄地,父亲出外谋生时,客死外乡,母亲领着他兄妹二人经常以乞讨为生。十六岁时,王泰离家出走,跟着“杆首”、“膛将”打家
严修,幼名玉珪,字范孙。1860年4月2日(清咸丰十年三月十二日)生于顺天府三河(今属河北省)。祖籍浙江慈溪,先辈于顺治年间定居天津。严出生时,正值英法联军入侵,全家避难三河洵阳,1862年仍迁回天津
郭乐,广东香山(今中山市)人,1874年(清同治十三年)出生在一个自耕农的家庭,少年时协助父亲务农。1892年郭乐十八岁时,因家乡遭受水灾,出国到澳洲的悉尼(旧译雪梨)谋生。在那里,他先后做过佣工、小
龙云,字志舟,彝族,云南昭通燕山人。祖籍四川金阳。1884年11月27日(清光绪十年十月初十)生于黑彝纳吉家族中一个保有奴隶制残余的地主家庭。排行第四,小名毛老四,彝名纳吉岬岬。幼年丧父,在家乡读私塾
知名人物 石友三生平故事简介,石友三历史评价,石友三怎么死的?
石友三,字汉章,吉林白城县人,生于1891年(清光绪十七年)。家贫,其父石玉琨在北小龙湾开荒落户。石友三有兄弟九人,他行三。年少时,经人介绍到长春一家粮店当徒弟,后进当地小学读书。成年后与刘氏结婚,后
知名人物 彭泽民生平故事简介,彭泽民历史评价,彭泽民怎么死的?
彭泽民,字锦泉,号镛希,1877年11月7日(清光绪三年十月初三)生于广东四会。父亲彭明翰,在佛山靠糊纸盒为生,家庭十分贫苦。彭泽民幼年入塾受教,断续七年,并曾跟随伯父学习中医。后因父亲病故,生活无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