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名人物 罗振玉生平故事简介,罗振玉历史评价,罗振玉怎么死的?

Posted 旅顺

篇首语:一身转战三千里,一剑曾当百万师。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知名人物 罗振玉生平故事简介,罗振玉历史评价,罗振玉怎么死的?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知名人物 罗振玉生平故事简介,罗振玉历史评价,罗振玉怎么死的?

罗振玉,字叔言,号雪堂。祖籍浙江上虞。1866年8月8日(清同治五年六月二十八日)生于江苏淮安。其父罗树勋,曾先后任江宁、清河县丞。

罗振玉四岁入塾读书,十五岁举秀才。1882年、1888年两次乡试落第,1890年至1895年在乡间做塾师。1896年与蒋黼(字伯斧)合作,在上海办农学社,从事搜集翻译外国农学著述,并于次年创刊《农学报》。由于缺乏翻译人才,乃于1898年6月创办东文学社,请日本人藤田丰八及日本驻上海领事馆人员在社中任教。社中只有六名学生,其中有王国维,罗振玉很欣赏他的才识,两人遂结下终生之交。

那时,正值戊戌变法运动进入高潮,罗振玉的政治态度十分保守,对康、梁一流的维新志士很反感,皆斥为“浮华少实”而“不与相征逐”[1]。因此,当戊戌政变后,清廷极力取缔报纸和查禁书刊时,《农学报》不但未遭封禁,反而得到两江总督刘坤一的支持,特命上海道拨款资助其继续出刊。自此,罗振玉和清朝一些重要官僚拉上关系,并颇受重视。

东文学社办了两年多,到1900年,罗振玉鉴于义和团运动及八国联军入侵造成的形势动荡,加以经济支绌,遂于是年秋将学社解散。不久,罗振玉应湖广总督张之洞的聘请,去武昌就任湖北农务局总理兼农务学堂监督。罗请王国维到武昌任农务学堂译授。1901年夏,罗辞职。是年,在上海创办《教育世界》杂志。年底,由刘坤一和张之洞奏派,罗振玉去日本考察教育。日本政客小村寿太郎、近卫笃麿、长冈护美等人探知罗与刘坤一、张之洞等清朝重要官员有密切的私人关系,遂频与之交往。长冈且邀罗密谈,向他提出劝诱清政府在东北另立“满蒙帝国”的计划。这个企图分裂中国领土的阴谋,后来虽未实现,但罗在归国后曾密招近卫来中国为此事奔走[2]。

1902年,罗任南洋公学虹口分校校长。1903年冬,曾应邀入两广总督岑春煊幕中参议学务。1904年夏,受江苏巡抚端方委托,创办江苏师范学堂,自任监督。1906年春,罗振玉被调入京,在学部充二等谘议官。1909年补参事官,兼京师大学堂农科监督。当时,清朝统治者为抵制革命,着手所谓“预备立宪”,进行一些改制活动。罗振玉十分顽固,主张恪守旧制,反对任何改革。在此期间,罗振玉一度经理清廷内阁大库档案,并奏请学部购运敦煌石窟古文物。这些文物史料后来有相当部分转入他自己手里。宣统年间,罗振玉大力搜购安阳出土的甲骨,先后得三万余片,这是他以后从事古文字及古器物研究的重要条件。

1911年10月,辛亥革命爆发,罗振玉同当时也在学部做官的王国维,于12月初携眷逃往日本京都,成了亡命遗臣。在日本期间,罗振玉利用他的大量收藏,先后著录《殷虚书契前编》、《后编》及《殷虚书契菁华》等书;并由王国维协助,撰成《殷虚书契考释》与《流沙坠简考释》。罗振玉早年即留心于古器物的鉴别,几乎一生未断。他每搜购一批古文物,经过考校,出书之后便卖掉,然后再买一批,如此反复。所以鲁迅说他是“痛责后生不好古,而偏将古董卖给外国人的,只要看他的题跋,大抵有‘广告’气扑鼻”[3]。

1919年春,罗振玉自日本归国,住天津。一度举办京旗赈务,与柯劭忞等人组织京旗生计维持会。此后,纠合旧朝遗老,以保存古文化为宗旨,组织所谓东方学会。不久,即自行消散。1924年9月,罗振玉被清废帝所召,“入直南书房”[4],与王国维一起检理宫中器物。是年11月,清室被冯玉祥驱逐出宫,罗振玉当时是清室善后委员之一。当他看到象征皇权的“御宝”被封时,痛不欲生。据他自己表白曾“欲投御河自沉”,然而终觉“不可徒死”,只生了一场病[5]。病愈后,他与陈宝琛苦心策划,将废帝溥仪从醇王府偷偷地护送到日本使馆。1925年2月23日,在日本大使馆庇护下,罗振玉和他的儿子罗福葆于深夜将溥仪秘密送到天津,在日租界“张园”(清末湖北提督张彪的别墅)住下。罗振玉以此有功,被委为“顾问”,经常出入“张园”。后来,罗在遗老之间惹起怨忌,于1928年迁居旅顺。1931年,日本制造“九一八”事变,侵占中国东北。这时,一向与日本政客有勾结的罗振玉,认为复辟帝制的时机已到。他对日本军部说:“欲谋东亚之和平,非中日协力从东三省下手不可,欲维持东三省,非请我皇上临御不能洽民望。”[6]日本军部很欣赏他的献计。于是罗大肆活动,频频奔走于东北的汉奸与日本军部之间,秘密筹划,成为帮助日本分裂中国炮制成立伪满洲国的重要人物之一。是年11月,日本天津驻军司令部派武装士兵护持溥仪偷离天津,把他安置在旅顺。罗振玉一心指望溥仪一到东北就能重登皇帝宝座,自己则以“开国重臣”位居显要。但日本却决定暂不行帝制。1932年3月,溥仪在长春就任伪满洲国执政,任罗振玉为伪参议府参议,罗不愿就职。改任伪临时赈务督办,不久亦辞职。1933年,任罗为伪监察院长。是年,伪满日文化协会成立,罗为常任理事,后任会长(1936年)。1933年底,日本与汉奸议决改行帝制,罗振玉是所谓大典筹备委员会委员。1934年3月,溥仪“登极”,当了伪满洲国的皇帝,罗振玉受到“叙勋一位”的封赏。

1937年6月,罗振玉退休,此后继续整理刊行所藏古文物史料。1940年6月19日病逝于旅顺。

注释

[1]罗振玉:《集蓼编》,《贞松老人遗稿(甲集)》,上虞罗氏1941年版,第8页。
[2]罗振玉:《集蓼编》,《贞松老人遗稿(甲集)》,第14—15页。
[3]鲁迅:《谈所谓“大内档案”》,《鲁迅全集》第3卷,人民文学出版社1956年版,第421页。
[4]罗振玉:《集蓼编》,《贞松老人遗稿(甲集)》,第37—38页。
[5]罗振玉:《集蓼编》,《贞松老人遗稿(甲集)》,第39页。
[6]罗振玉:《集蓼编》,《贞松老人遗稿(甲集)》,第44页。

相关参考

历史人物 罗振宇简历_罗振玉与溥仪_罗振玉书法_罗振玉家族

中文名:罗振玉别名:式如、叔蕴、叔言出生地:江苏淮安主要成就:“甲骨四堂”之一代表作品:贞松堂历代名人法书、殷墟书契、三代吉金文存、高昌壁画精华罗振玉–“甲骨四堂”之一  罗振玉(1866年一1940

历史人物 我认识的罗振玉

罗振玉到宫里来的时候,五十出头不多,中高个儿,戴一副金丝近视镜(当我面就摘下不戴),下巴上有一绺黄白山羊胡子,脑后垂着一条白色的辫子。我在宫里时,他总是袍褂齐全,我出宫后,他总穿一件大襟式马褂,短肥袖

历史百科 甲骨文和刘鹗、罗振玉

甲骨文和刘鹗、罗振玉甲骨文是商周时代书刻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是目前我国发现的最早的有系统的文字,距今已3000多年。甲骨文的发现,是我国学术史上的一件大事,使殷商文化的研究峰回路转,柳暗花明。对它的

王国维的人物评价

王国维作为一代大学者,平生钻研学问而无穷尽,他平日不介入政治圈子,不营生计,不交权贵,不慕荣华,不图享受,平日深居简出,生活简朴,虽交游不广,然与同时代之学术界人士有广泛接触,除与罗振玉、缪荃荪、沈曾

何谓“甲骨文四堂”

研究甲骨文的学者很多,其中做出最大贡献的是被学术界推崇的“甲骨四堂”。所谓“四堂”就是“四家”,即郭沫若(鼎堂),董作宾(彦堂),罗振玉(雪)堂)和王国维(观堂)。这四位权威的字中都有一个“堂”字,这

历史秘闻 甲骨文揭示晚商都城所在地

文|郭晔F跟着收集甲骨文材料的增加和研究的深入,罗振玉终于在1910年从甲骨文上发现了“殷王名谥十余”,并进一步揣摩出土甲骨的小屯村当是“徙于武乙,去于帝乙”的晚商首都地点地。又经多人的深入研究,确定

甲骨文揭示晚商都城所在地

文|郭晔F跟着收集甲骨文材料的增加和研究的深入,罗振玉终于在1910年从甲骨文上发现了“殷王名谥十余”,并进一步揣摩出土甲骨的小屯村当是“徙于武乙,去于帝乙”的晚商首都地点地。又经多人的深入研究,确定

甲骨文揭示晚商都城所在地

文|郭晔F跟着收集甲骨文材料的增加和研究的深入,罗振玉终于在1910年从甲骨文上发现了“殷王名谥十余”,并进一步揣摩出土甲骨的小屯村当是“徙于武乙,去于帝乙”的晚商首都地点地。又经多人的深入研究,确定

中国有哪些著名的脱口秀?

1、奇葩说《奇葩说》是一档由爱奇艺出品,米未制作的融入辩论元素的节目。节目由马东主持,并邀请了蔡康永、金星、罗振宇、张泉灵、高晓松担任导师。旨在寻找华人华语世界中,观点独特、口才出众的“最会说话的人”

官员离京时令300人送行 每人都作诗骂他

雍正像本文摘自:《法制晚报》2015年3月25日A38版,作者:罗振宇,原题为:《雍正到底是怎样的「”汉子”?》从「”死了都要爱”到「”往死里整”雍正和很多臣子之间的关系,都和他跟年羹尧之间的关系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