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名人物 邵力子生平故事简介,邵力子历史评价,邵力子怎么死的?

Posted 蒋介石

篇首语:壮心未与年俱老,死去犹能作鬼雄。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知名人物 邵力子生平故事简介,邵力子历史评价,邵力子怎么死的?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知名人物 邵力子生平故事简介,邵力子历史评价,邵力子怎么死的?

邵力子,初名景奎,又名闻泰,字仲辉。浙江绍兴人。生于1882年12月7日(清光绪八年十月二十七日)。父亲邵霜,曾任江苏吴县县丞。邵力子少时在家塾读书,1902年9月乡试中举人,江苏县令朱智邀任文案,辞未就,径去上海南洋公学特班学习。1905年入上海震旦学院学习,因法国神父干涉学院的行政和教学计划,同学罢课,监院马相伯忿而离职,邵力子等二十八名学生随之集体离校。马相伯带领学生又创复旦公学(复旦大学前身),邵力子入该校学习并工作[1]。

1907年春,于右任等人在上海创办《神州日报》,邵力子参加筹办工作。邵随于右任赴日本募款,在东京会见了孙中山,赞成孙中山的革命主张。1908年,邵力子与于右任在东京同时加入同盟会[2],稍后回国。不久,《神州日报》因遭火灾停刊。1910年于右任又创办《民立报》,邵任编辑。1913年《民立报》因“二次革命”遭禁停刊,邵回到复旦公学任语文教员。1914年邵参加孙中山领导的中华革命党。该党为反对袁世凯复辟帝制,于1916年初创办上海《民国日报》,邵力子为经理兼编辑,并兼任复旦大学国文系教授,后又兼大夏大学新闻系教授。《民国日报》因反对北洋军阀的统治,受到当局的压迫,经济上十分困难,邵力子等人艰难支撑,有时不得不自己掏钱买纸张,以保持《民国日报》正常出版。

1919年,北京爆发五四运动,邵力子以极大的热情在复旦大学等处发表演说,鼓动广大青年积极投入学生运动,推动了上海的反帝反封建运动。邵力子还在《民国日报》新开办的副刊《觉悟》任主编,热情宣传新思想,并提倡工人组织起来,号召青年到劳动群众中去,主张妇女解放,关心青年的学习和生活,很受进步读者的欢迎。邵力子亲自接待来访,答复来信,解决青年提出的各种问题,撰写了近千篇短小精悍、寓意深切的短评、随感录和通信。

在十月革命和五四运动的影响下,1920年以前,邵力子就开始阅读到陈望道翻译的《共产党宣言》和日文版马克思主义书刊。1920年上半年,邵力子参加了陈独秀等人在上海组织的“马克思主义研究会”。稍后,该会转变为早期共产党组织,邵力子即为早期共产党成员。此后,《觉悟》的编辑工作,实际上是在共产党的直接影响下进行的,因此《觉悟》经常发表共产党人的文章,批判各种错误思潮。

在新思潮的影响下,上海东南高等师专学生酝酿学校改组,邵力子给予坚定支持。1922年10月,该校改名为上海大学,邵力子为副校长、代理校长,邓中夏任总务长,聘请瞿秋白、蔡和森、陈望道等共产党人和进步人士担任各系主任和教员。从此上海大学面貌焕然一新,培养了大批革命积极分子和共产党的干部。

邵力子于1919年10月加入中国国民党。国民党改组后,邵力子任国民党上海执行部农工委员和农工部秘书。

1925年春,上海工人掀起罢工高潮,邵力子把报道罢工的稿件送《民国日报》上发表。这引起欧美各国和国民党右派的忌恨和排挤,不久邵便离开了《民国日报》社。6月4日上海大学被封闭,邵力子被法租界当局驱逐出租界。他在上海的处境十分困难,乃应蒋介石之邀,于6月中旬南下广州。

邵力子到广州后,被蒋介石任命为黄埔陆军军官学校秘书长,兼政治部副主任。1925年10月,任黄埔军校政治部主任。1926年1月,邵力子出席国民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被选为中央监察委员。同年7月,国民革命军出师北伐,邵力子任国民革命军总司令部秘书长。

8月,蒋介石委托邵力子代表国民党去莫斯科参加第三国际第七次扩大会议。途经上海时,中国共产党中央让他“以纯粹的国民党员,代表国民党去苏联开会”,欢送他退出共产党。邵力子乃退出了中国共产党[3]。出国前,蒋介石嘱邵力子向斯大林提出,要求第三国际直接领导国民党,不要通过中国共产党。邵力子向斯大林转达蒋介石的要求时,只说希望第三国际加强对国民党的领导。斯大林未做肯定答复[4]。第三国际会议结束以后,邵力子暂留苏联,在莫斯科中山大学旁听。

1927年5月初,邵力子从苏联回国,始知蒋介石已发动了清党反共政变。他向蒋介石表示,“希望停止杀戮青年”,并说“不要叫我写关于反共的文字”[5]。

1928年初,蒋介石执掌国民党军政大权,邵力子又担任了国民革命军总司令部秘书长。国民党二届五中全会后,邵力子为中央政治会议委员[6]。1931年12月,国民政府任命他为甘肃省政府主席,由于当时甘肃政界极为混乱,他直到1932年4月始赴任。

1933年4月,邵力子调任陕西省政府主席。他注意发展农林事业,着手兴修水利,提倡开荒造林,成立陕西省农业合作事业委员会,自任主任,同时发展交通文化事业。

西安事变发生后,邵力子同蒋介石在西安的军政要员同时被捕。12月13日,蒋介石要求同邵力子谈话,邵向蒋介石表明,事变前他一点也不知道,并趁机劝蒋说:“事已如此,委员长还应以国家人民为重,他们(指张学良、杨虎城)的要求似乎也可以考虑。”[7]西安事变和平解决之后,邵力子同张学良一起住在奉化溪口,名义上帮助张学良读书,实际是对西安事变补过。1937年1月5日,蒋介石正式免去邵力子陕西省政府主席职务。2月,国民党召开五届三中全会,邵力子为大会审查委员、政治组负责人和大会宣言起草人之一,会上被任命为国民党中央宣传部长。

卢沟桥事变后,邵力子作为国民党代表,参加蒋介石与周恩来在庐山的会谈,协商两党合作抗日问題。不久,军事委员会战区政务委员会成立,蒋介石兼任主任委员,周恩来等十三人为委员,邵力子为秘书长。

1938年1月23日,国际反侵略大会中国分会在汉口召开成立大会,邵力子被选为理事会主席。中国分会在进行反侵略宣传、揭露日寇暴行、争取国际对中国抗战的援助等方面,做了不少工作。同年底,邵力子任中苏文化协会副会长。他主张和苏联结成联盟,反对德意日的反苏反共轴心。

1940年4月,蒋介石为取得苏联的援助,派主张同苏联友好的邵力子为驻苏大使。邵感到任务艰巨,抱着搞好中苏邦交和促进国共合作的目的,于6月7日到达莫斯科。经过努力,苏联援助的军械物资在当年冬季通过新疆运进国内。

1942年10月,邵力子回国述职,他在重庆对新闻记者发表讲话表示“中苏邦交应不断增进”[8]。其后,他接连在中苏文化协会、中央银行、复旦大学、交通大学等处作报告并撰写文章,从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各方面介绍苏联情况,对推动中苏文化交流和加深中国人民对苏联的了解起了积极作用。邵力子的活动,遭到反苏反共分子的攻击,说邵力子不是中国的驻苏大使,而是苏联驻华大使。1943年初,蒋介石免去邵力子驻苏大使的职务,命他为国民参政会秘书长、宪法促进委员会秘书长。

抗日战争胜利以后,全国人民迫切要求和平。1945年8月28日,毛泽东、周恩来等中共领导应邀赴重庆与国民党进行和平谈判。国民党派邵力子、张治中等人为谈判代表。经过四十三天的谈判,双方在10月10日签订了《会谈纪要》。1946年1月10日,双方又签订停战协定。在同日开幕的政治协商会议上,邵力子作为国民党代表报告国共会谈的经过,表示毛泽东到重庆来,“是最有诚意的表现”[9]。

1946年6月,国民党撕毁停战协定和政协决议,发动了全面内战。11月15日国民党在南京单方面召开“国民大会”,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纷纷通电反对。邵力子认为在国家没有真正统一,上下没有共同意志时,急急忙忙召开国民大会,实属儿戏[10]。因此他拒绝担任大会秘书长的职务和参加“国大”的选举。1947年4月,他任国民政府委员、社会经济研究会委员、政府顾问委员职务。

辽沈、淮海战役之后,国民党政权败局已定。蒋介石于1949年元旦发出求和声明,21日宣布“引退”。代总统李宗仁在22日决定派邵力子、张治中等五人为代表,与中共代表进行和平谈判。在正式谈判之前,李宗仁组织“上海人民和平代表团”,并要邵力子以私人身份前往,同时与中共交换关于和平的意见。在中共举行的招待会上,邵力子明确表示“宁选北平式的和平,不选天津式的和平”[11]。2月22日,邵力子同代表团成员乘专机到石家庄,受到毛泽东和周恩来的接见,并同周恩来进行了两次商谈。

3月24日,张治中、邵力子一行北上。4月1日,国共双方代表团开始在北平举行谈判。在和谈中,国民党代表大多数不愿接受“惩治战犯”这一条,只有邵力子是个例外[12]。经过半个月的谈判,双方达成了“国内和平协定”八条二十四款。但由于蒋介石阻挠,国民党方面终于没有在和平协定上签字。

4月21日,人民解放军强渡长江,23日南京解放。当晚国民党和谈代表团商讨回南京还是留北平的问题,邵力子首先表态,坚决不回南京。全体代表一致决定不返回南京。4月27日,国民党行政院宣布撤销和平代表团。邵力子和章士钊于5月18日给李宗仁写了一封长信,托刘斐带到香港转广州交李宗仁,劝其勿“甘犯穷兵黩武之罪名”。5月20日,张治中、邵力子、章士钊、李蒸、刘斐五人又给李宗仁、何应钦一封电报,分析形势,剖陈利害,劝他们“悬崖勒马”,“诚意承认错误,以勇气承认失败,坦然交替政权”[13]。5月27日上海解放,邵力子和黄启汉等人联络留在上海、南京等地的国民党立法委员五十余人,通电拥护中国共产党,声明同国民党脱离关系。

1949年9月21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在北平开幕。邵力子作为特邀代表出席会议。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邵力子历任政务院委员,第一、二、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中央委员和中央常务委员,中苏友好协会副会长,中国人民外交协会理事,中国抗美援朝总会常务委员等职。

1954年,邵力子在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提出,社会主义国家要实行计划生育,得到毛泽东、周恩来的重视。1955年,邵力子作为中国代表出席世界和平大会。1956年出席斯德哥尔摩世界和平理事会。

1956年,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成立“和平解放台湾委员会”,张治中任主任委员,邵力子任第一副主任委员。邵以其同国民党的历史关系,经常通过广播、通讯、发表讲话等方式对台湾军政人员进行争取工作,为台湾回归祖国和完成国家统一大业做了不懈的努力。

1967年12月25日,邵力子在北京逝世。

注释

[1]刘麦生:《我所知道的上海震旦大学》,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上海市委员会文史资料工作委员会编《文史资料选辑》总第23辑,上海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第68—92页。

[2]傅学文:《邵力子生平简史》,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编《文史资料选辑》第67辑,中华书局1980年版,第95页。

[3]邵力子:《出使苏联的回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编《文史资料选辑》第60辑,中华书局1979年版,第184页。

[4]邵力子:《出使苏联的回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编《文史资料选辑》第60辑,第185页。

[5]邵力子:《出使苏联的回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编《文史资料选辑》第60辑,第185页。

[6]《中国国民党第二届中央执行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记录》,国民党中央秘书处1928年印行。

[7]申伯纯:《西安事变纪实》,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第119页。

[8]邵力子:《苏联工业化》,《苏联归来》,中国文化服务社1943年印,第61页。

[9]邵力子:《政府与中共代表会谈经过》,历史文献社编《政协文献》,1946年版,第35页。

[10]《和平巨人邵力子》,《联合画报》第226期。

[11]傅学文:《邵力子生平简史》,第114页。

[12]黄启汉:《1949年和谈的回忆》,《文史资料选辑》第67辑,第26页。

[13]傅学文:《邵力子生平简史》,第121页。

相关参考

国民党史 邵力子

邵力子字仲辉,浙江绍兴人,1882年生。上海南洋公学、上海震旦学院、复旦公学毕业,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清朝举人。1907年春在协助于右任在上海创办《神州日报》。1908年在东京加入中国同盟会。1910

人物志 邵力子的人生经历,历史资料

邵力子,原名闻秦,又名夙寿,字仲辉。浙江绍兴人。生于1882年11月24日,1903年中举人。1907年从南洋公学毕业后到日本学习新闻学,並和于右任等在日本创办了《神州日报》。1908年,加入中国同盟

历史人物 邵力子祝贺粟裕能当“元帅”,为什么粟裕反而不高兴

1945年10月24日,为统一指挥山东、华中部队,中共中央决定成立华中军区,拟定由当时任新四军第一师师长兼政委、苏中军区司令员兼政委的粟裕任司令员,由张鼎丞任副司令员。10月27日,华中局发出通知,转

知名人物 邵飘萍生平故事简介,邵飘萍历史评价,邵飘萍怎么死的?

邵飘萍,名振青,浙江金华人。生于1884年11月1日(清光绪十年九月十四日)。他的父亲邵桂村是个教员。他弟兄共五人,其他四人都在家乡务农。邵飘萍幼年就特别喜欢读书,十四岁中了秀才。后来因受戊戌变法的影

历史秘闻 《国民政府与中共代表会谈纪要(双十协定)》全文

   73年前的今天,1945年10月10日,《国共双方会谈纪要》在重庆曾家岩桂园张治中寓所客厅内签订。双方代表王世杰、张治中、邵力子和周恩来、王若飞在纪要上签字。  国

西安事变爆发前蒋介石已发密嘱罢免张杨

1936年12月2日,蒋介石在洛阳与西北军政首脑合影(左二起:蒋介石、宋美龄、杨虎城夫人、张学良、杨虎城、邵力子)本文摘自:中国共产党新闻网,作者:宋花玉,原题:《西安事变爆发前蒋介石的一份密嘱》19

民国时期著名报人邵飘萍生平 邵飘萍简介

邵飘萍(1886年10月11日-1926年4月26日),原名邵新成,字振青,号飘萍,学名锡康,后改作镜清。生于浙江省金华县,中共秘密党员,著名新闻工作者,1918年创办《京报》。被称为新闻界全才。早年

民国时期著名报人邵飘萍生平 邵飘萍简介

邵飘萍(1886年10月11日-1926年4月26日),原名邵新成,字振青,号飘萍,学名锡康,后改作镜清。生于浙江省金华县,中共秘密党员,著名新闻工作者,1918年创办《京报》。被称为新闻界全才。早年

历史人物 贺邵简介 吴国后期能正直进言的大才贺邵生平

  (226年—275年),字兴伯,会稽山阴(今浙江绍兴)人,三国时东吴官员、政治家、书法家,东吴将领贺齐之孙,贺景之子,仕三朝,官至太子太傅。后为孙皓所枉杀,其家族被流放到临海郡。>  ,字兴伯,会

邵飘萍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历史如何评价邵飘萍

邵飘萍(1886—1926),男,汉族,浙江东阳人,革命志士,民国时期著名报人、《京报》创办者、新闻摄影家,中国传播马列主义、介绍俄国十月革命先驱者之一,杰出的无产阶级新闻战士,是中国新闻理论的开拓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