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名人物 宋炜臣生平故事简介,宋炜臣历史评价,宋炜臣怎么死的?

Posted 公司

篇首语:贵有恒,何必三更起、五更眠、最无益,只怕一日曝、十日寒。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知名人物 宋炜臣生平故事简介,宋炜臣历史评价,宋炜臣怎么死的?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知名人物 宋炜臣生平故事简介,宋炜臣历史评价,宋炜臣怎么死的?

宋炜臣,字渭润,1866年(清同治六年)出生于浙江镇海县。自幼入乡塾,稍长入南货店做店员,性情沉稳,处事机敏,为乡里父老所器重。1889年,宋被同乡叶澄衷所赏识,带至上海协助叶创办燮昌火柴厂于虹口。宋初任管事,叶的族叔叶安新为经理。宋管理厂务有方,很快升任副经理。嗣后叶安新去世,宋继任经理,总揽全权,锐意扩充,任职六年,获利一百万两。

1896年,叶澄衷、宋炜臣为拓展业务,开辟内地市场,经实地考察,确认汉口居九省通衢,交通便利,火柴市场销售极佳,由宋携银二十五万两,持叶介绍函,来汉求见湖广总督张之洞。为在汉埠立足,宋首先开设华胜呢绒军装皮件号,借以联络湖北文武官员。他不惜巨金,于华胜号二楼辟设书房、吸烟室、卧室、客厅等华丽房间,专作招待官员之用。张之洞有事过江到汉口,即以华胜号为休息、进膳之处。对于新军统制张彪、协统黎元洪等其他文武高官,宋也百般结纳,投其所好,以此打通官府门路。

1897年,宋炜臣招股创办武汉地区第一家民族资本工厂燮昌火柴厂,股金总额二十万两,叶澄衷、宋炜臣各占三分之一,余为散股,宋自任经理。创办初期,除有排梗机三十八部外,其余工序依靠人工完成。梗片等项购自上海,轴木、硫黄、纸板则为日产[1]。开办当年盈利十八万两,嗣后陆续添置机器设备,生产“双狮”牌硫化磷火柴和安全火柴。日夜两班,用工一千二百名。经宋呈请督署批准专利十年,产品完厘采用专章办理,“由厘局发与统捐票,每箱收钱四百文,通行全省,不用重征”[2]。因无有力对手竞争,产品遍销湖北各县,行销河南、陕西、甘肃各省,连年盈利,盛极一时[3]。

宋炜臣多财善贾,燮昌火柴厂开办不久,他以重金捐得候补道衔,嗣又获二品顶戴[4],亦商亦官,蜚声汉皋。张之洞称道他是“有为之士”[5],常勉其好自为之。1898年,张之洞设立汉口商务局,办理汉口全镇华洋商务,宋以同知衔列第一届商务局总董。

19世纪末,汉口全镇除租界自设电厂,广大市区尚无自来水和电灯。曾有绅商多次要求承办,因查出附有洋股,未获张之洞批准。宋炜臣窥知其意,1906年6月邀集浙江、湖北、江西各帮十余名巨商,联名呈请筹办汉口水电公司,设筹备处于华盛号。7月,得到张之洞批准,给予专利,允附官股三十万元,以资提倡[6]。为扩大征股,宋又罗致徐之棨、周鲁、张庚飏等七人共同发起,取“水火既济”之义,定名为“商办汉镇既济水电股份有限公司”。张之洞亲为书写“既济”二字,宋炜臣在第一次股东大会上当选为总经理,收足股本三百万元。

同年8月,水、电两厂同时动工。1908年,电厂竣工送电,计有五百千瓦直流发电机三部,半年中报装电灯二万盏。1909年7月水厂落成,每昼夜送水五百万加仑,并在后城马路修建水塔一座,兼作消防报警之用。为消除市民对“洋机器水”的疑虑,宋曾至汉正街闹市,当众饮用自来水,市民疑虑顿除[7]。因水、电两厂工程浩大,全部工程费用超过预算一百万元,股东大会议决增资二百万元,以资弥补。适因市面金融枯竭,仅募得四十万元。乃由宋炜臣向日商东方兴业公司联系借款一百五十万元,借期三年,附加条件为:水电二厂所需燃煤、机器及各零部件,均须向日方购买;工程技术部门须聘请日籍工程师担任,财会部门须聘请日籍会计人员,另设日文账目一套,以便日方稽核。日方同时要求,由公司付款敷设通往日租界输水管道,向汉口各租界供水[8]。公司经营业务,无形中受到日商的干预和牵制。

20世纪初,国内兴建铁路之风方兴未艾。1907年8月,宋炜臣与顾润章、王光等集股四十九万元,创办扬子机器制造有限公司于汉口,准备利用汉阳铁厂产品,制造铁路所需桥梁、车辆及叉轨部件。宋申请援照汉阳铁厂成例,对建厂机器和一切进口物资暂免税厘五年。农工商部仅奏准该公司制造车辆、铁桥等铁路材料,暂准一体免税。对建厂购机及其他进口物件,仍令遵章完税,以示限制。张之洞则以汉阳铁厂旧机器和现银五万两作为投资股份,指名由汉阳铁厂总办李维格插手承办。同年末动工兴建厂房,陆续安装机器设备,生产规模逐步扩大,除生产铁路车辆、叉轨部件外,发展到制造锅炉、水闸、煤气发动机和大小驳轮,成为国内规模最大的机器厂家之一。

1910年,宋炜臣又招股组织矿务公司,勘购兴国州(今湖北阳新县)富池口铜煤矿;修建铁路专线,载运矿砂直抵江边。他还先后集股二百五十万两,创办厦门信用银行;集股五百五十九万元,创办湖南常德德义房地产合资公司等。宋历任汉口商务总会第一至六届议董。

宋炜臣与汤化龙、杨度等立宪派人士关系密切。1910年,杨度由湘入京,途经汉口,寄寓既济水电公司。杨力主路权收归国有,故劝阻湖南谘议局晋京请愿代表回省。湖北文学社成员闻讯集会湖南会馆,约杨辩论,杨未敢前往。刘复基、李六如二人遂寻至既济水电公司,宋密报英国领事馆,致使刘、李被巡警暂时扣押。

1911年10月武昌起义爆发,湖广总督瑞澂逃往楚豫兵舰,幕僚星散,粮源断绝。瑞澂托宋炜臣代为寻觅食物,宋曾以粮米接济之。湖北军政府成立,宋转向支持革命,与韦紫封、刘子敬等三十二名工商界名流,共同发起国民捐,募得款项十一万余元。但当清军迫近汉口时,宋内心十分不安,唯恐遭到报复。

同年10月末,冯国璋为报复汉口商民对革命军的支持,下令纵火焚烧市区,大火三昼夜不熄,商业各帮损失惨重。宋炜臣为保全水电设施,冒着炮火,求得南北双方同意,将汉口水电两厂划出炮线百丈以外,但电杆、电线仍有九成被炸毁破坏,各种水电输送设备损失合计六十八万余元,连同汉口市区房屋大量被焚毁,水电营业收入锐减,总计损失设备和资财一百五十万元。南北停战议和,宋炜臣与蔡辅卿、刘歆生等渡江面谒黎元洪,要求军政府筹划经费,重建市区。他多次呈文黎元洪及袁世凯,提出建筑汉口新市场办法六条,代表旅鄂浙商请求迁都武昌。

1912年1月,汉口商务总会会董聚会,筹议重建汉口市面办法,宋炜臣提出重建汉口财政困难,建议黎元洪转告袁世凯“与清政府开谈判,以其内帑赔偿汉口之损失”[9]。4月,汉口商务总会、各团体联合会、商界维持会共同统计,汉埠因战争损失计五千七百万元,一致推举宋炜臣、万伪伯等赴京,要求袁世凯赔偿汉埠兵祸损失。经宋、万等代表一再追询,北京国务院允谘内务部调查确数核办。后几经争取,议定偿恤汉口商民损失五条。1913年2月,经宋炜臣等一再呈请,北京政府责成内务部筹划光复汉口市场,务使首义之区,变为模范之市。

民国初立,时局甫定,宋炜臣为恢复既济公司水电设施四处奔走,多方告贷。他先后两次以价值五十万元的私人财产向日本正金银行抵借短期资金,逐步修复供水供电设备,始保持公司得以继续营业。1913年7月,日债到期,无力偿还,日方债权人凭约催索甚急。宋炜臣为避免公司由此落入日商之手,多次进京,谒见军政大员,最后由财政部担保,日商始允延期偿付。

同年秋,宋炜臣在湖北竹山招股创办五丰铜矿。1914年合资创办金矿和硝碱工厂各一座。宋个人创办和投资的企业已有十家,被称为“汉口的中国头号商人”[10]。同年,宋被任命为参政院参政。曾为袁称帝向各方疏通说项,耗资颇巨。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民族工业迅速发展,国内市场活跃,既济水电公司各项营业也逐渐恢复,用户大量增加。为了扩充设备,改发交流电,1916年宋炜臣向日本东方兴业公司续借资金一百万元,连同前债共为二百五十万元,订期十年,相继添置五百千瓦交流发电机一部,斯特林水管锅炉两座,作为远距离供电之用。1917年,购置备有两部一百一十五马力浑水泵驳船,解决了压气起水机容量过小的问题。1919年,为将直流全部改发交流,陆续安装一千五百千瓦奇异型交流发电机两部、大型拔柏葛锅炉两座、五百千瓦变压器三台,配电方式则改为单相三线式,使耗煤量大为降低。其后几年,既济电厂又相继安装交流发电机、水管锅炉和单相升高变压器多部,敷设六千六百伏输电线,装机容量达到一万零五百千瓦,基本满足汉口全市用电。

作为既济水电公司的创办人,宋炜臣自公司开办,连续担任总经理一职十五年。其个人股份一度占公司总股份的近八成。1920年,宋炜臣利用战后日币汇价低落,“筹借华银,购买日币”[11],提前偿还了外债。此时,既济电厂设备不断更新,公司营业蒸蒸日上,但公司内部浙江、湖北、江西三帮势力,为争夺经营管理大权引起纷争。一些股东对宋炜臣长期占据总经理职位,管事擅专,不开股东会,不发股息及账目混乱极为不满,掀起“索息保本查账清弊”风潮。1921年4月,经政府有关部门出面干预,既济水电公司召开股东大会,进行改选,宋炜臣被迫辞去总经理职务。

1927年,宋炜臣创办的竹山五丰铜矿资本蚀空,宣告倒闭。因开采铜矿资本主要依靠燮昌火柴厂垫补,各方债主前来索债,燮昌火柴厂无法维持,宋不得不将该厂作价三十万元,转卖给上海大中华火柴公司,更名为炎昌火柴厂。

1927年9月,宋炜臣因病在汉口去世。

注释

[1]《武汉自办工业之状况》,《中华实业界》第10期(1914年10月)。

[2]《中外日报》1900年4月7日。

[3]《华制存考》宣统元年正月刊,第12页。

[4]梁绍栋:《汉口既济水电股份有限公司创办和演变概况》(未刊稿)。

[5][清]张之洞著:《张文襄公全集》第118卷,中国书店1990年影印版,第36页。

[6]湖北省志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湖北省志·人物志稿》第2卷,光明日报出版社1989年版,第758页。

[7]湖北省志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湖北省志·人物志稿》第2卷,第758页。

[8]汪敬虞:《中国近代工业史资料》第2辑(下),科学出版社1957年版,第1063页。

[9]中国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史料编译组编:《辛亥革命资料》,中华书局1961年版,第612页。

[10]《商埠志》,第708页,转引自汪敬虞:《中国近代工业史资料》第2辑(下),第957页。

[11]湖北省志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湖北省志·人物志稿》第2卷,第758页。

相关参考

知名人物 史良生平故事简介,史良历史评价,史良怎么死的?

史良,字存初,1900年3月27日(清光绪二十六年二月二十七日)出生于江苏常州。父亲史刚,读得不少经书,但对封建纲常名教具有一种叛逆性格,生平不慕功名利禄,澹泊以明志,颇有名士气度。为了维持家计,他把

知名人物 胡风生平故事简介,胡风历史评价,胡风怎么死的?

胡风,原名张名桢,又名张光莹、张光人,笔名胡风、古因、谷音、谷非、张果、谷风、顾风、胡丰、孟林、秋明、陈乔、马荒、高荒、顾纷等,别名古斐、张因,化名中川。1902年11月1日(清光绪二十八年十月初二)

知名人物 斯诺生平故事简介,斯诺历史评价,斯诺怎么死的?

埃德加·斯诺(EdgarSnow),1905年7月19日生在美国密苏里州堪萨斯市的一个贫苦家庭。父亲詹姆斯·埃德加·斯诺(J.EdgarSnow),母亲安娜·埃德曼·斯诺(AnnaEdelmannSn

知名人物 端纳生平故事简介,端纳历史评价,端纳怎么死的?

端纳(WilliamHenryDonald),祖籍苏格兰。1875年6月22日出生在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州东部的利斯莫城。父亲是铁路工人[1],对子女管教严格。端纳自幼养成刻苦耐劳的习惯。端纳少年时不慎

知名人物 洪深生平故事简介,洪深历史评价,洪深怎么死的?

洪深,字伯骏,号浅哉,我国著名的戏剧家。1894年12月31日(清光绪二十年十二月初五)生于江苏武进(今常州市)的一个官僚世家。1900年入塾读书。1906年至1907年先后在上海徐汇公学、南洋公学(

知名人物 黄维生平故事简介,黄维历史评价,黄维怎么死的?

黄维,字悟我、培我,江西贵溪县人,1904年2月28日(清光绪三十年正月十三日)生于一个农家。父亲早逝,由母亲抚育成人。清贫的童年生活,使他形成坚毅、勤朴的品质和内向的性格。少时在本乡读小学,1918

知名人物 梁希生平故事简介,梁希历史评价,梁希怎么死的?

梁希,字叔五,1883年11月(清光绪九年十月)出生在浙江吴兴一商人家庭。幼年就读私塾,少年时科举考试中试,成为清末秀才。鉴于外患频繁,国势危急,他抱着为国效力的志愿,投笔从戎。1906年毕业于浙江武

知名人物 严重生平故事简介,严重历史评价,严重怎么死的?

严重,又名立三,号劬园。湖北麻城人。1892年10月22日(清光绪十八年九月初二)生。父亲严宜焕,曾在安徽颍州府任职,为官清廉,清介自持,处事公道,政声颇佳。严重六岁启蒙,少时喜爱读书,广涉博览。时值

知名人物 李铭生平故事简介,李铭历史评价,李铭怎么死的?

李铭,字馥荪,浙江绍兴人,1887年(清光绪十三年)出生在一个经营银钱业的商人家庭。李铭幼时入私塾学习,1902年到杭州入美国浸礼会所办学校中读书,毕业后于1905年赴日本,入山口高等商业学校习银行学

知名人物 鲁迅生平故事简介,鲁迅历史评价,鲁迅怎么死的?

鲁迅,原名周树人,幼名樟寿,字豫山,后改豫才,“鲁迅”是他1918年为《新青年》写稿时开始使用的笔名。1881年9月25日(清光绪七年八月初三)生于浙江绍兴一个败落的家庭。鲁迅七岁进本宅私塾就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