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名人物 孙蔚如生平故事简介,孙蔚如历史评价,孙蔚如怎么死的?
Posted 部队
篇首语:怀抱观古今,寝食展戏谑。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知名人物 孙蔚如生平故事简介,孙蔚如历史评价,孙蔚如怎么死的?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知名人物 孙蔚如生平故事简介,孙蔚如历史评价,孙蔚如怎么死的?
孙蔚如,1896年1月31日(清光绪二十一年十二月十七日)生。陕西省长安县人。出生于耕读传家的诗书门第。祖父、父亲务农,伯父、叔父均有功名,居乡课读,兼务农事。孙蔚如自幼随父辈读书,1910年入咸长初等实业学校,后入长安高等小学校。1913年入西北大学预科(旋改为省立第三中学)。是年冬,转入陕西陆军测量学校,1915年夏毕业后任陕西陆军测量局地形课班员。辛亥革命后,北洋军阀祸国殃民,他接受了孙中山的革命思想,立志反对北洋军阀。在讨袁战争时,经友人李桂棠、杨景震介绍,于1916年加入中华革命党。
1917年底,在陕革命党人响应孙中山号召,组成陕西靖国军,反对段祺瑞政府及陕督陈树藩。孙蔚如入靖国军第三路第二支队第一营任连长,在反对北洋军围攻陕西靖国军的战斗中,初立战功。以后,靖国军在北洋军阀的分化瓦解下,纷纷接受直系改编。孙蔚如于1922年初转入继续坚持靖国军旗帜的第三路第一支队杨虎城部,任第五营营副,旋任营长。这是孙蔚如和杨虎城长期共事的开始。4月,靖国军在武功、马嵬坡附近与北洋军激战半月余,孙蔚如两臂负伤,部队也因众寡悬殊,形势不利。靖国军总司令于右任和杨虎城商定:“必须设法储备一部分革命力量,在西北保留革命种子,以便和广东方面取得联系,继续进行革命。”[1]部队遂转移陕北,依托陕北镇守使井岳秀(此时井尚未投靠北洋军阀),保存实力,徐图未来。
1923年初,孙蔚如伤愈后,返回陕北,这时部队改编为陕北镇守使署暂编步兵团,孙任中校团附。他负责招考进步青年学生,成立安边军事教导队,兼任队长,为部队训练忠于三民主义的军事干部。吴岱峰、张汉民、孔从周、刘威诚等都是这时的学员,以后成了杨虎城部队的基干力量;不少人在抗战前后反蒋起义,成了共产党的重要军事干部。
1924年冬,国共合作的统一战线已经形成,革命形势走向高潮。冯玉祥、胡景翼、孙岳推翻了曹锟的北洋军阀政府,在北京建立起国民军。杨虎城的部队即出山响应,回师关中,对北洋军阀部队作战。孙蔚如任陕北国民军第二支队参谋长兼教导营营长、第二游击支队司令,在陕西省汧阳(今千阳)、陇县地区击败甘军孔繁锦部,并参加追击北洋系陕西督军吴新田,重创吴军,使关中西部的北洋军阀无力东犯。1926年初,吴佩孚指使军阀刘镇华等拼凑十万之众,在陕西土匪武装的内应下,侵入潼关,围攻西安城达八个月之久。孙蔚如率部参加了坚守西安的保卫战。这一场战斗,拖住了北洋军阀的十万部队,从侧面上威胁了吴佩孚和张作霖的军队,遥相援应了正在进行的北伐战争。1926年冬,冯玉祥率国民联军解西安之围后,翌年春率军东出潼关。杨虎城就任冯玉祥国民革命军第二集团军第十军军长。孙蔚如任第十军参谋长、第二师副师长、代理师长等职。10月,率部出关参加北伐战争,协同友军在豫东与北洋军阀张宗昌部队会战,年底攻克徐州。战后移防皖北、豫东一带训练。
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孙蔚如执行杨虎城“不危害革命,掩护共产党人”的主张[2],力求保持中间立场。早在北伐战争时期,孙就和共产党人魏野畴、南汉宸等有密切接触,并涉猎共产主义书籍;但他不信仰共产主义,只信仰三民主义。大革命失败后,反动派疯狂屠杀革命分子,共产党活动很困难,很多共产党人到孙蔚如部队中工作。孙蔚如师部的政治处长曹力如就是共产党员。孙蔚如在一次纪念周大会上讲话时,对于反动派屠杀共产党人的罪恶行径严加指斥,认为这是损伤国家元气,十分可恨[3]。1928年春,杨虎城赴日本,由孙蔚如代行军务。这时,中共皖北特委领导皖北暴动,有人叛变告密交出部队中的共产党员名单,孙蔚如给共产党人发路费送出部队,没有一个受伤。1929年,孙部在南阳驻防时,部队内的共产党组织曾有兵暴计划,事情败露后,孙蔚如即将这些暴露的共产党员送出部队[4]。对“时而容纳共产党人,时而送走共产党人”的这种做法,他自己说:“我既反对右倾的屠杀共产党,又反对左倾的暴动政策。”[5]他也很注意军民关系的处理,1929年驻防山东时,部队在蒋、冯的斗争夹缝中争取生存,粮饷困难,常以杂粮果腹,“而军纪整饬,为时所称”[6]。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葬送了东北,而对内则加强反共独裁。11月,被打倒的北洋军阀头子吴佩孚辗转到达兰州,由甘肃、四川、青海、宁夏等地方军阀拥戴为中国国防军总司令。自称甘肃省保安司令的雷中田,也在甘肃打出独立旗号。孙蔚如当即奉杨虎城之命,带领所部两个旅入甘,在静宁、会宁、定西等地击败雷中田部,驱逐了吴佩孚,慑服了西北地区很多地方军阀,稳定了西北局势。12月,孙进入兰州,主持甘肃省政,起用进步民主人士杜斌丞等,安抚流民,整顿经济。杨虎城曾数电蒋介石,要求以孙蔚如为甘肃省主席,均遭拒绝,仅委以甘肃宣慰使。孙蔚如曾建议杨虎城弃陕西,经营甘、宁、青、新四省,与苏联取得联系,形成一个进退有据的基地,以在未来时局中应付蒋介石的压力和外患日深的局面,时人称为“大西北主义”[7]。以后,由于蒋介石的排挤打击,孙部被迫撤出甘肃,移防陕南。日本的侵略、蒋介石的对外妥协和对内排斥异己的行为,加深了孙蔚如的反蒋抗日情绪。在1933年至1935年驻防陕南期间,孙采取了与革命力量联络、反蒋抗日的立场。他在路过张良庙时,曾刻石“借君之椎,以椎暴日”八字,借申其志。从1933年开始,他奉杨虎城的指示,派参谋武志平(地下党员)赴川陕苏区与川北红四方面军秘密联系十数次。红四方面军也派徐以新两次到汉中,与孙蔚如商谈互不侵犯及共同反蒋问题,终于达成协议,形成停战合作的局面。孙蔚如曾送给红四方面军一整套四川北部(包括陕南各县、甘南各县)的军事地图和一些通讯器材、医药器械等物[8]。这种合作局面一直持续到1935年2月红四方面军发动陕南战役为止。
1935年秋后,孙蔚如部先后驻防关中、陕北。此时,中共中央和中央红军到达陕北,杨虎城接受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主张。孙蔚如执行了与红军停战合作的方针,反对蒋介石的“剿共”政策,掩护红军人员和物资过境。在被蒋介石逼迫无法时,即遵照杨虎城的指示,用打假仗的办法迷惑蒋介石。1936年西安事变时,孙蔚如担任军事顾问团召集人、西安戒严司令、抗日联军临时西北军事委员会负责人、抗日援绥第一军团军团长。他赞同共产党关于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和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主张,赞成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方针,为实现这一方针做出了重要贡献。西安事变结束后,杨虎城被蒋介石逼迫出国,其部队被蒋介石分化瓦解,第十七路军缩编为第三十八军,孙蔚如任军长,同时兼任陕西省政府主席。
抗日战争时期,孙蔚如历任第三十八军军长、第三十一军团军团长、第四集团军总司令兼第一战区副司令长官、第六战区司令长官兼武汉战区受降长官等职。他对日作战积极,曾派出部队开赴抗日前线,参加保定、娘子关、忻口诸战役,以重大的牺牲迟滞了日军的军事进展。日军逼近黄河时,盛传将有西进陕甘的行动,飞机也频频侦察、轰炸关中和西安地区。西安行营主任蒋鼎文仓皇失措,拟放弃关中,并已遣送其眷属及高级人员分乘飞机、火车逃亡成都、宝鸡等地。人心惶惑,不可终日。孙蔚如在西安各界的一次集会上,以《西北国防与抗战》为题讲话,力主坚守黄河,阻敌西犯,坚决表示绝不生离西安。他主持的省政府也发出“守土抗战”的通令。“倘有闻警先逃,不事抵抗者,定以军法从事。”[9]使主张撤退逃走的人惭沮缄默,人心也安定下来。
1938年7月以后,孙蔚如长期在华北地区率部抗击日军。直至1940年奉命守备晋南中条山地区,先后十一次粉碎了日军的扫荡,保住了原有阵地。日军由于被大量杀伤,曾先后补充新兵十九次,称中条山是他们军事侵华的盲肠炎[10]。以后孙蔚如部移防河南,曾于1941年从日军手中收复郑州。
孙蔚如的司令部和属下部队中有不少共产党员,他的部队一度曾归朱德和彭德怀指挥[11]。他曾邀请中共和八路军派人代为训练干部,在茅津渡办了训练班。在孙部特别是第三十八军中,中国共产党建立了党的工作委员会,军长赵寿山秘密参加了共产党。部队政治工作按着人民军队的办法开展起来,提出了“不嫖、不赌、不吸烟(鸦片烟)”的三大纪律和“自觉纪律、自我教育、财政公开、人事公开”的四大口号[12],唱《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等革命歌曲,演出革命戏剧,当时国民党中流传着“这支部队赤化了”的说法。蒋介石极为恼怒,派遣特务进行监视、分化、挑拨等活动,企图削弱、拆散这支革命力量,并曾数电孙蔚如,勒令交出第四集团军中比较负责的共产党员,但都为孙搪塞过去,没有交出一人。1944年,蒋介石以明升暗降的手段,将孙部主力三十八军的军长赵寿山调任第三集团军司令,而将其嫡系张耀明调任三十八军军长,赶走三十八军中的共产党人和进步军官,并借口战局紧张,将孙部三十八军拨归其嫡系刘戡指挥,九十六军拨归川军李家钰指挥,调孙蔚如到重庆将官班受训。1945年6月,又以提升、架空的伎俩调孙为第六战区司令长官。至此,孙的实权被蒋介石剥夺净尽。
抗日战争胜利后,孙蔚如兼任武汉战区受降长官,曾连电辞职,未获准。1946年春,第六战区改组为武汉行营,旋改行辕,孙蔚如为副主任,是蒋军系统中完全没有权力的一名备员。1948年秋,解放战争胜利在望,蒋介石加紧逃台的准备工作,并威逼孙蔚如逃往台湾。孙蔚如乃于7月携家避居杭州,并将原带之警卫团扩编为旅,后改为二三二师,随程潜驻长沙。在解放军渡江南下前夕,孙派秘书王子义前往长沙,授意该师相机起义。后程潜起义,就是以该师为警备进行的。1949年春,解放军向上海挺进,孙蔚如以经沪赴台为名,至沪潜居,与共产党联系,在中共地下党组织的掩护下,迎接了全国的解放。
全国解放后,孙蔚如于1950年8月由邵力子介绍加入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历任民革中央常务委员、民革陕西省委员会主任委员、陕西省第一、四届政治协商委员会副主席、陕西省第一、二、三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陕西省副省长、第五届全国政协委员、国防委员会委员等职。
1979年7月27日,孙蔚如因病逝世。
注释
[1]孙蔚如:《杨虎城在武功继续坚持靖国军旗帜》,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陕西省委员会文史资料征集研究委员会编《陕西文史资料》第15辑(纪念杨虎城将军诞辰九十周年),陕西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
[2]米暂沉:《杨虎城传》,陕西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第18、38页;孙蔚如:《自传》未刊稿。
[3]孙蔚如:《自传》。
[4]杨虎城的许多老部下都在回忆录中记载了这两件事。实际上,孙蔚如这种立场为十七路军所共知,直到解放后,还为人们所称道。
[5]孙蔚如:《自传》。
[6]中共汉中地委党史调查室访问徐向前、傅钟的记录。另据武志平的回忆。
[7]孙蔚如:《自传》。
[8]《中国名将录》,第45页。
[9]《西北文化报》1938年3月8日。
[10]《中国名将录》,第46页。
[11]《孙蔚如先生追悼会上的悼词》,《陕西日报》1979年8月2日。
[12]赵寿山:《与蒋介石二十年的斗争史》,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陕西省户县委员会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编《赵寿山将军》,中国文史出版社1994年版;另据蒙定军:《回忆我党在杨虎城部三十八军工作》,中共中央党史资料征集委员会、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编《中共党史资料》第17辑,中共党史资料出版社1986年版。蒙当时为三十八军中中国共产党主要负责人。
相关参考
人物事迹>早年>孙蔚如,1896年1月31日出生于陕西省咸宁县豁口村(今属西安市灞桥区)一个“耕读传家的书香门第”。自学生时代起,他就博览新书,投身民主革命。1910年,他入咸长初等实业学校,以图“实
孙蔚如原名树棠,字蔚如,后以字行,陕西长安人。1896年1月31日生。1913年入西北大学预科。1915年毕业于陕西陆军测量学校。1916年加入中华革命党。1917年参加陕西靖国军,后追随杨虎城,历任
1937年,日本发动卢沟桥事变之后,以闪电般的速度开始侵略我国的土地。1938年,日军迅速来到了山西风陵渡。此时由杨虎城苦心经营的西北军已经交给了孙蔚如的手里,面对日军的残酷来犯,孙蔚如主动请兵,抵抗
1.陕西及西安近代历史1840本地实力派有影响的人物于右任(去了台湾国民党元老对西安非常呵护三秦内影响当属第一人)、杨虎城(百度吧你)、孙蔚如(杨虎城早年部下,解放武汉后,没去台湾后为陕西副省长)、井
本地实力派有影响的人物于右任(去了台湾国民党元老对西安非常呵护三秦内影响当属第一人)、杨虎城(百度吧你)、孙蔚如(杨虎城早年部下,解放武汉后,没去台湾后为陕西副省长)、井勿幕(护法运动)、陈伯澜(康有
魏如,原名汇茹,字子拔。浙江诸暨人。生于1897年4月3日(清光绪二十三年三月初二)。他的祖父魏彭年、父亲魏奕圭均系秀才,以教书为生。1910年魏如考入浙江绍兴府中学堂,时鲁迅为该校监学。辛亥革命前夕
知名人物 康心如生平故事简介,康心如历史评价,康心如怎么死的?
康心如,名宝恕,字心如,以字行,1890年(清光绪十六年)11月生于四川绵阳。祖籍陕西城固县,祖辈世代做官。父亲康寿桐历任四川彭山、梓潼、什邡等县知事。康心如幼年接受传统教育,十一二岁起,父亲就让他阅
知名人物 侯镜如生平故事简介,侯镜如历史评价,侯镜如怎么死的?
侯镜如,原名心朗,1902年10月17日(清光绪二十八年九月十六日)生,河南永城人。侯氏为永城名门,族人中入仕者颇多。侯镜如幼入塾馆,诵蒙求诗书。十五岁负笈开封,入河南省立留学欧美预备学校。越五年,转
知名人物 邓泽如生平故事简介,邓泽如历史评价,邓泽如怎么死的?
邓泽如,名文恩,字远秋,号泽如,以号行。广东新会县人,1869年3月19日(清同治八年二月初七)生。祖辈务农,父亲邓传谋经商多年。邓泽如六岁入塾,十一岁随父至阳春习商,业余坚持自学。十八岁时由堂伯邓传
陈朵如,名选珍,浙江萧山县人,1888年10月16日(清光绪十四年九月十二日)生。父陈子祥,有祖遗田产三百余亩,并在萧山临浦镇开设乾余钱庄、乾泰米行、乾元电厂及义号什货店,这些厂店后来都在日本侵华战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