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三年前就知道了考题 史上最没有悬念的状元

Posted 状元

篇首语:寸阳分阴须爱惜,休负春色与时光。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他三年前就知道了考题 史上最没有悬念的状元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他三年前就知道了考题 史上最没有悬念的状元

宋徽宗宣和六年(1124年)的状元叫沈晦,浙江杭州人,就是前面介绍过的冯京那一科原状元沈遘的孙子。相比他爷爷,沈晦拿这个状元就容易多了,因为他爷爷拿到卷子后顶多思考了三个钟头,而沈晦却足足思考了三年。这是怎么回事呢?这还得从四年前说起。那年,沈晦有个朋友,考了好几次举人也没考上,就来找沈晦帮他替考。沈晦向来重朋友,二话没说就答应了,结果被抓个正着,不光朋友没帮上,连他自己的举人身份也被取消了。

第二年殿试的时候,宋徽宗仗着自己有点才,亲自出题——《易数》。从这个题目也可以看出来,徽宗真不是个治国的料儿,你自己喜欢道家那一套也就罢了,还要全国的考生都跟着你去学道,这样出来的考生能治理好国家吗?

所以,这个题目一提出来,大臣们都死活不同意,说现在南方有方腊造反,北方又有金人骚扰,咱总不能派几个道士去降妖除魔吧?这个关键时候,咱得考点实用的!

徽宗争了半天也没争过这帮职业辩论家,只好妥协了。不过,妥协只是暂时的,回去后,徽宗气呼呼地跟旁边的太监梁师成说:“这次就让他们一回,等下科我一定要考这个题目,谁再敢反对我就打他屁股!”

梁师成多机灵啊,立刻就记在了心里。

过了几天,梁师成找到好朋友沈晦,神秘地说:“恭喜沈兄高中状元!”

沈晦正为被取消了考试资格在那儿生闷气呢,听梁师成这么消遣他,更是气得跟什么似的。

梁师成拍拍他的肩膀,说:“用不着生气,就因为你这科没资格考,才有你拿状元的机会。”

沈晦越听越糊涂了,瞪着一双大眼看着他。

梁师成扫了一眼四周,趴在沈晦耳边说:“下一科殿试考题已经定了,回去好好准备准备易数。”

沈晦一听,真的假的?

梁师成使劲儿点了点头。兴奋得沈晦抱着梁师成狠狠啃了一口。

就这样,足足准备了三年的沈晦,顺利地拿下了下一科的状元。

沈晦拿这个状元虽然走了捷径,但他的才华还是非常高的,尤其是记忆力,更是惊人,大诗人陆游就记载了一个他的故事。

那是靖康元年(1126年),金人攻打大宋,宋徽宗没办法,就让沈状元陪着肃王赵枢去金国做个人质。

经过燕山的一座寺庙时,两个人进去休息,发现了一块唐朝留下的石碑,上面写了一段碑文,足有三千多字。沈状元闲着没事,就过去读了两遍。晚上到了客店,沈状元要来纸和笔,一会儿功夫就把那段碑文默写了出来,总共三千多个字,只有14个地方没记住。写完后,沈状元得意地让赵枢过来欣赏欣赏。

不料,赵枢看了看,提起笔就把那14个字都给补上了,而且还改正了好几个错误的地方。写完后,赵枢跟没事似的就走了,剩下沈状元像根木头一样站那儿发呆。

陆游记载这个故事,虽然是在突出赵枢,但沈状元的记忆力也是不容小视的,不信你试试?

沈状元这个人有爱显摆的一面,也有有胆识的一面,在金国做人质的时候,面对金人不卑不亢,帮赵枢争了不少面子,没有丢大宋状元的脸。

后来,宋高宗想提拔他做中书舍人,侍御史张宋不同意,说他当年给人替考,是有历史污点的。高宗说:“那都是小问题,不用太计较,我倒是听说他在金国那里,有勇有谋,连金人都很佩服他,给我大宋争了不少面子。”

不过,宋高宗也了解他的为人,对他不是很重用。沈状元在担任镇江知府的时候,给高宗上书说,只要在镇江、建康、太平、池、鄂五郡各放两万精兵,等金兵来袭,五路兵马夹击,定能让金兵有来无回!结果高宗看完就放在了一边,没理会。宰相赵鼎拿起来看了看,说这个建议挺好啊,陛下怎么不采纳?高宗说:“这个人勇气可嘉,但只是纸上谈兵罢了。”

据说,名将韩世忠也看不惯他,认为他书生气太重,只会说大话,成不了大事。

《宋史》评价他说:“晦胆气过人,不能尽循法度,贫时尤甚,故累致人言。然其当官才具,亦不可掩云。”

相关参考

历史人物 他是中国科举史上最年轻的状元之一 年仅18岁的他就状元及第

今天本站小编给大家准备了:国科举史上最年轻的状元的文章,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程宿(公元971-1000年),字萃十,开化北源(今长虹乡北源村)人。宋太宗端拱元年(988年)戊子科,年仅18岁

状元就你

对对子算得上是古代文人们最喜欢的活动之一,虽没有诗会那么高雅,却更加考验学子们的腹中乾坤以及才思敏捷。因着对子的这种特性,连古代皇帝有时候都忍不住用对子作为科举考试的考题,其中最著名的大概就是乾隆帝因

史上最悲催的状元,中榜不到一个月,却被五马分尸,而且理由很奇葩

隋朝时期,朝廷为了选拔治国的人才,就创建了科举考试制度。直到清朝灭亡,历朝历代都一直沿用这种制度,这也为寒门学子提供了一个公平竞争的机会。据记载,科举考试存在的一千多年间,共诞生了500多位状元,平均

历史秘闻 史上最悲催的状元,中榜不到一个月,却被五马分尸,而且理由很奇葩

隋朝时期,朝廷为了选拔治国的人才,就创建了科举考试制度。直到清朝灭亡,历朝历代都一直沿用这种制度,这也为寒门学子提供了一个公平竞争的机会。据记载,科举考试存在的一千多年间,共诞生了500多位状元,平均

弘时泄露考题,雍正是如何知道的,到底是谁告诉了雍正

雍正王朝之所以经典,是由于剧中的每一个事件,每一个情节,每一句都值得推敲,都充满了内涵。里面还隐藏了很多阴谋诡计,虽然没有在剧中表现出现,但是仔细分析,就能够看出其中的玄机。九龙夺嫡的大戏随着雍正的登

弘时泄露考题,雍正是如何知道的,到底是谁告诉了雍正

雍正王朝之所以经典,是由于剧中的每一个事件,每一个情节,每一句都值得推敲,都充满了内涵。里面还隐藏了很多阴谋诡计,虽然没有在剧中表现出现,但是仔细分析,就能够看出其中的玄机。九龙夺嫡的大戏随着雍正的登

历史人物 史上最年轻的状元汪应辰,被小人气死

在中国历史中,科举制是相当久远的,从隋朝开始到清朝末年,几乎陪伴了封建社会的下半场。科考中最引人注目的当然是状元,那如同是王冠上最耀眼的明珠一般。中国历史上谁是最年轻的状元,有两种说法,一说是广东的莫

史上最惨的状元,当上状元不过20天,就被朱元璋车裂而死

史上最惨的状元,当上状元不过20天,就被朱元璋车裂而死在古代,寒门子弟想要踏入官场必须要通过科举制,而那个时候的科举制可比现在高考的难度大。能够通过科举制成为状元之人,必定是人中龙凤,国家栋梁。对于这

秦桧孙子不到一岁竟高中榜首 史上最离奇的状元

史上最荒唐离奇的三次科举考试科举考试是封建统治者揽延人才、收买人心的一种手段,在封建社会的几千年历史中对维护社会稳定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总体来看,科举考试还算比较公平,改变了魏晋以来“上品无寒门,下品无

秦桧孙子不到一岁竟高中榜首 史上最离奇的状元

史上最荒唐离奇的三次科举考试科举考试是封建统治者揽延人才、收买人心的一种手段,在封建社会的几千年历史中对维护社会稳定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总体来看,科举考试还算比较公平,改变了魏晋以来“上品无寒门,下品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