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历史 诸葛亮的两封家书

Posted 三国

篇首语:勤奋是你生命的密码,能译出你一部壮丽的史诗。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三国历史 诸葛亮的两封家书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三国历史 诸葛亮的两封家书

  三国诸葛亮,字孔明,是众人心目中的智者代表。图为襄阳市的诸葛亮广场的塑像。(网络图片)

  一、诸葛亮《诫子书》

  原文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今译

  德才兼备者的品行,是依靠内心安静,精力集中,来修养身心的;是依靠俭朴的作风,来培养品德的。不看轻世俗的名利,就不能明确自己的志向;不是身心宁静,就不能实现远大的理想。学习必须专心致志,增长才干必须刻苦学习。不努力学习,就不能增长才智;不明确志向,就不能在学习上获得成就。追求过度享乐和怠惰散漫,就不能振奋精神;轻浮暴躁,就不能陶冶性情。年华随着光阴流逝,意志随着岁月消磨,最后就像枯枝败叶那样,(成了无所作为的人)对社会没有任何用处。(到那时)守在自家的狭小天地里,悲伤叹息,还有什么用呢?

  (诸葛亮,字孔明,琅琊人。三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官至丞相。这篇《诫子书》,他是写给儿子诸葛乔的。)

  二、诸葛亮《诫外甥书》

  原文

  夫志当存高远,慕先贤,绝情欲,弃疑滞。使庶几之志,揭然有所存,恻然有所感。忍屈伸,去细碎,广咨问,除嫌吝,虽有淹留,何损于美趣,何患于不济。若志不强毅,意气不慷慨,徒碌碌滞于俗,默默于情,永窜伏庸,不免于下流。

  今译

  一个人应当有高尚远大的志向,仰慕先贤,戒绝情欲,抛弃阻碍前进的因素,使自己的志向,在自己身上显著地得到存留,在自己内心深深地引起震撼,要能屈能伸,丢弃琐碎,广泛地向人请教咨询,去除猜疑和吝啬,这样即使因受到挫折而滞留,也不会损伤自己的美好志趣,又何必担心达不到目地。倘若志向不刚强坚毅,意气不慷慨激昂,那就会碌碌无为地沉湎于流俗,默默无闻地被情欲束缚,势必永远沦入凡夫俗子之列,甚至免不了成为庸俗之辈。

相关参考

湖北孝感重大发现,出土两封战地家书,揭开秦朝军队所向披靡原因

欢迎赏阅导读要想马儿跑,就得给马儿吃草,这是众所周知的道理,同样地要使一支军队运行起来成为战争机器,背后则是一笔庞大的费用。在遥远的先秦,号称百万之师的秦国部队,士兵们的工资待遇如何?在乱世中,秦国又

历史人物 诸葛亮留给家人的三封家书,引人深思

作为三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思想家,诸葛亮位及蜀国军师、丞相。>政务繁忙,但他不忘教诲子孙、外甥,《太平御览》《诸葛亮集》中收录其《诫子书》《又诫子书》《诫外甥书》等家书,后人统称为“诸葛亮家书

诸葛亮写给儿子的一封家书,全篇都是千古名句,读后发人深省

诸葛亮,字孔明,人称卧龙先生,三国知名度最高的谋士,可谓是智慧与帅气并存。纵观诸葛亮的一生,二十七岁之前隐居于南阳,过着与世无争的生活,不慕荣利安贫乐道,每天的安排很简单,除了读书吃饭,就是在地里干农

历史人物 预备两封密信请功?

  这番话的主要意思是说,毛主席现在病得很重,活不了几天了。现在华国锋虽然当上了中共中央第一副主席、国务院总理,但是没有能力,在工作上一边向李先念问问,一边向张春桥问问,这样把两方面的意见凑起来做工作

历史人物 郑维山将军在逝世前曾写下两封遗书 内容令人动容

1949年1月,三大战役已尘埃落定,蒋介石的势力已土崩瓦解,陷入穷途。毛主席、朱总司令向全军发出号令,干净、彻底的消灭反动派。此时的蒋介石把目光放在了西北的四十万军队身上,想要继续挣扎。>>4月25日

历史秘闻 诸葛亮写给家人的三封信,百世传诵,发人深省

作为三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思想家,诸葛亮位及蜀国军师、丞相。政务繁忙,但他不忘教诲子孙、外甥,《太平御览》《诸葛亮集》中收录其《诫子书》《又诫子书》《诫外甥书》等家书,后人统称为「”诸葛亮家书

历史人物 东阁大学士钱士升为何连上两封奏折,崇祯忍无可忍

崇祯八年。>朱由检右手一甩,一封奏折如炮弹般落在大殿地板上,啪的一响,满堂皆静。群臣都听得到自己的呼吸声。>一个老臣,腿一软,五体投地,不断发抖。>崇祯皇帝从牙缝里挤出几个字,你想沽名钓誉,前面那封奏

诸葛亮写给家人的三封家信分别是什么

诸葛亮出名的不止《出师表》,还有诸葛亮写给自己家人的三封家书。其实诸葛亮正式的作品并没有多少,但是他写的书信质量都非常高,像《出师表》还有这三封家书都算他写给对方的书信,不过跟同时期发表的文章相比也丝

梁启超名言 梁启超家书

  《梁启超家书》讲述了:梁启超有子女十人,长大成人的有思顺、思成、思永、思忠、思庄、思达、思懿、思宁、思礼九人,但是思忠英年早逝。  分享《梁启超家书》里的励志名言  梁启超家书  《梁启超家书》里

家书成宣泄的渠道

曾国藩家书到底是写给谁看的?当然是写给家人看的。然而,在风云变幻的晚清时代,作为一代重臣的他,其身负的不只是一个家庭,还有一方军政局面,因此,对老曾家书的解读也会往上延伸,例如有观点认为他的家书是写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