荒淫本色还是枭雄性情
Posted 枭雄
篇首语:人如果没有知识,无异于行尸走肉。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荒淫本色还是枭雄性情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本文目录
荒淫本色还是枭雄性情
铜雀春深说曹操:荒淫本色还是枭雄性情?
三国时曹操欲吞并东吴,诸葛亮奉刘备之命到达江东劝说孙权联合抗曹。周瑜是东吴的关键人物,诸葛亮为说服周瑜,欲擒故纵道:“我有一计,既不必牵羊担酒,纳土献印,也不必亲自渡江;只要派一名使者,送两个人到江北给曹操,百万大军就会卷旗卸甲而退。”周瑜问:“用哪两个人?”诸葛亮说:“我在隆中时,就听说曹操在漳河新建了一座‘铜雀台’,并且广选天下美女置于其中。他很早就听说江东乔公有两个女儿,长曰大乔,次曰小乔,都有沉鱼落雁之容,闭月羞花之貌。曾经发誓:‘吾一愿扫清四海,以成帝业;一愿得江东二乔,置之铜雀台,以乐晚年,虽死无恨矣。’可见他率百万雄兵,虎视江南,其实不过是为得到这两个女子。将军何不去找那乔公,用千金买下这两个女子,派人送给曹操。曹操得到她们之后,心满意足,必然班师回朝。这是范蠡献西施的妙计,还犹豫什么?”周瑜道:“曹操想得到二乔,有什么证验没有?”诸葛亮说:“曹操的小儿子曹植,下笔成文。曹操曾经命他写了一篇《铜雀台赋》。赋中的意思,单道他家合为天子,誓娶二乔。”周瑜道:“先生还能记得这篇赋吗?”诸葛亮说:“我爱其文采华美,曾经把它背了下来。”说完,当即将《铜雀台赋》背诵了一遍。其中“揽二乔于东南今,乐朝夕与之共”一语,果然是想要得到江东二乔的意思。周瑜听罢大怒,站起来指着北方大骂道:“老贼欺人太甚!”诸葛亮连忙劝阻说:“当年汉朝皇帝曾以公主和亲,今天为了退敌,这民间的两个女子有什么可惜的呢?”周瑜道:“先生有所不知,大乔是孙伯符之妇,小乔乃周瑜之妻。”诸葛亮佯装惶恐道:“我确实是不知此事,矢口乱说,死罪死罪!”周瑜道:“我与老贼誓不两立,希望先生助我一臂之力。”于是,二人遂订下联合抗击曹军的大计。
这是罗贯中在《三国演义》中有意渲染曹操觊觎二乔美色的主观意图。小说家言,并不可信。因为赤壁之战在建安十三年,铜雀台建于十五年,谈不上“铜雀春深锁二乔”。罗贯中把曹植原赋的“连二桥于东西兮,若长空之虾蝾”,改为“揽二乔于东南兮,乐朝夕之与共”纯属小说的虚构。但如果说起三国时期的美女,人们不会忘记“江东二乔”的。史籍中有关江东二乔的记载极少。陈寿的《三国志》云:“孙策亲自迎周瑜,授建威中郎将,即与兵二千人,骑五十匹。瑜时年二十四,吴中皆呼周郎。以瑜恩信著于庐江,出备牛渚,后领春谷长。顷之,策欲起荆州,以瑜为中护军,领江夏太守,以攻皖,拔之。时得乔公二女,皆国色也。策自纳大乔,瑜娶小乔。”裴松之注此传:“策从容戏瑜曰:乔公二女虽流离,得吾二人做婿,亦足为欢。”
东汉建安四年,孙策从袁绍那里得到三千兵马,回江东恢复祖业,在同窗好友周瑜的扶持下,一举攻克皖城。皖城东郊,溪流环绕,松竹掩映着一个村庄――乔公寓所,后人称之为乔公故宅。乔公有二女国色天香,又聪慧过人,远近闻名。因遣人礼聘,得邀乔公允许,送入一对姊妹花。于是,便有了孙策纳大乔、周瑜娶小乔的韵事。
道家还是儒家——中国人的实用主义思想本色
有朋友问:中国人骨子里是儒家还是道家? 这个问题问得相当笼统。 众所周知,儒家和道家是中国千年传统学问,但是随着时代的变迁,各家学问都在发展中出现不同的异化。儒家异化成官场学,道家被强行扯到道教路线。也就是说两门学问,一门走了上层系统的官路,一门沉入民间信仰的民路,走的路线不同,应用场合不同,自然就不能一概而论了。 道家讲究修生养性,无为而治。配合法家的合乎「 ”道德”法规的「 ”黄老之学”倒是在西汉初期曾经进入过统治阶级的思维,但是随着汉儒「 ”君权神授、三纲五常”的崛起,道家思维在治国方面被逐渐放弃,彻底进入个人修为层面。 而个人修为在普通民众中可行,却和官场儒家文化相抵制。即便是将道教奉为国教的唐朝,高官贵人多是「 ”佛道双修”,并不怎么自称修仙中人。 为什么呢?你当着朝廷的官,拿着朝廷的俸禄,却只追求个人逍遥成仙,哪个皇帝会让你这么舒坦?而佛教不同,讲的是「 ”度天下”,从某种层面上既修身养性,又表达了为朝廷、为百姓、为天下人的意思,所以佛教是高层中层官员比较普遍的修身信仰。 而道教,皇帝就可以全身心投入了。他都是天子了,自然没有人能监管,追求成仙飞升也没人敢多说。 所以中国的历朝历代,沉迷道教的皇帝多而官员少,就是这个原因。 这都是在儒家思维掌控下的行为。既当官,就不要追求个人逍遥。要想升仙,就别占着官位不做事。 那我们普通中国人呢,骨子里是儒家还是道家? 说句老实话吧,为什么汉人被人称为「 ”圆滑”?其实咱们大都是「 ”实用主义者”。 当我们教育小孩,努力向上,奋发图强,我们说的就是儒家格言「 ”天生我材必有用”、「 ”直挂云帆济沧海”。当我们自己想轻松自在,无拘无束的时候,就相信道家逍遥「 ”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当我们安慰失败者的时候,就使用佛家轮回「 ”纵有千年铁门槛,终须一个土馒头”。 基督教怎么在中国打开局面的?就靠送老百姓吃的嘛。咱们中国人就是讲实在,对等,交换。在这块土地上站稳脚跟,佛教许了一个西方极乐世界,道教给了个长生不老,这些对死亡的恐惧的消除,换来老百姓的跟随,从而使得这些宗教根深蒂固。 当然,是在吃饱饭之后,才有精神追求的。而在古代,能给有精神追求的文人士子吃饱饭的大概就是儒家的官场路。 所以,需要正能量(求生存)的时候,咱们是儒家,超越了口腹之需(求精神)的时候,咱们就是释家和道家。 虽然到了今天,什么家、什么路子都可以养活人,但是这种正能量向上靠儒家激活,负能量靠道家消融的思路一直在汉文化圈的血脉里流传。 我们是儒家,那是因为得到生活资料还不够,不能人身自由。 我们是道家,那是已经走在个人精神追求的路上。相关参考
历史没有假设,可我读《三国志・郭嘉传》后,掩卷长思,还忍不住假设:假如郭嘉不早死去,枭雄曹操一统天下的进程极有可能提前,没有后来的三国鼎立,也就没有诸葛亮的大放异彩、一枝独秀。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
有朋友问:中国人骨子里是儒家还是道家?这个问题问得相当笼统。众所周知,儒家和道家是中国千年传统学问,但是随着时代的变迁,各家学问都在发展中出现不同的异化。儒家异化成官场学,道家被强行扯到道教路线。也就
有朋友问:中国人骨子里是儒家还是道家?这个问题问得相当笼统。众所周知,儒家和道家是中国千年传统学问,但是随着时代的变迁,各家学问都在发展中出现不同的异化。儒家异化成官场学,道家被强行扯到道教路线。也就
导读:纵观历史长河,那些建功立业的那些都是那时候的「纯爷们」,他们抓住沧海横流的历史机遇,雄姿英发,豪情万丈,翻江倒海,仗剑天下,尽显英雄本色,成就一番伟业。这些人物有一个共同特点,那就是有野心,
历史人物 这些三国名将遗言都说了些什么?蜀国将领尽显忠诚本色
大家看了三国可能会发现,蜀国的将领一般都是最忠诚的,背叛蜀国的人很少,魏延还是被冤枉致死也是很无奈。所以蜀国的将领死前遗言都是尽显忠诚本色,宁死不屈。所以在三国里罗贯中才把这种精神放入蜀国中,虽然他们
如何看待林黛玉前期的小性呢?我觉得还是和她的成长背景有关。林黛玉出身官宦家庭,作为家中的独生女自然百般受宠,心中难免会产生一种优越感。然而因为母亲病逝,又离开父亲离开家乡到了一个陌生的环境,成了寄人篱
汗青人物的迷人之处在于复杂,想要研究一小我的性格,必需连系人物的成长履历和应事势度。所以不克单一的经由一件事情来判断一小我的性格,这是有失公允的。而在汗青中最缺乏证实的人物莫过于曹操,曹操的标签雄厚,
汗青人物的迷人之处在于复杂,想要研究一小我的性格,必需连系人物的成长履历和应事势度。所以不克单一的经由一件事情来判断一小我的性格,这是有失公允的。而在汗青中最缺乏证实的人物莫过于曹操,曹操的标签雄厚,
刘备,字玄德,东汉末年幽州涿郡涿县人,西汉中山靖王刘胜的后代,三国时期蜀汉开国皇帝,政治家,史家又称他为先主。说起《三国演义》里的刘备,恐怕很多人的脑海里会先想到忠厚一词。这倒也是,不管是哪一版的电视
在历史长河中,蒲鲜万奴这个人物可以说是很出名了,关于蒲鲜万奴你知道多少?>蒲鲜万奴,一直是历史上争议很大的一个人物,是阴谋叛乱的逆贼?还是雄才大略的枭雄?>一、征宋扬名>蒲鲜万奴,祖居咸平(今辽宁开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