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历史 三国乱世已存在
Posted 制度
篇首语:成功需要付出代价,不成功需要付出更高的代价。。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三国历史 三国乱世已存在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三国历史 三国乱世已存在
九品中正制的历史得失及其对现代人事制度的影响与启迪:
一部《三国演义》让三国的历史事件与人物脍炙人口,许多人喜欢三国历史的跌宕起伏,喜欢英雄的文武盖世。但其实《三国演义》中很多东西并不符合历史事实,但就文学方面而言,这部书无疑是成功的。三国是一个乱世,所谓乱世出英雄,英雄不仅是大众眼中叱咤疆场的马上骄子,许多对历史产生重大影响的文史之人亦是英雄的典范。创建九品中正制的陈群就是其中的一员。
对于九品中正制的产生,《三国演义》当中有过描述。东汉末年,天下大乱,朝廷内部桓灵昏聩误国,十常侍乱政;外部是声势浩大的黄巾起义。黄巾平定后,各方诸侯举兵自立,中央已失去管辖地方的权力。待到曹操狭天子以令诸侯,此时的中央已是象征的存在,有名无实,官员的任命与选拔全掌握在曹操的手中。经过多年的混战,诸侯相继被歼灭,历史进入三国鼎立时期。公元220年,曹丕为了取得世族大家的支持登上皇帝位,批准了由陈群制定的得到众人认可的九品中正制。
在汉代,人才的选举是以一种现在称之为乡举里选的制度,也就是地方上的推选,地方官员在自己的辖区内寻找廉洁孝道之人向中央推送,亦称举孝廉。孝廉必须是在乡居里甲中大家公认的贤人。举荐进京的人还需通过中央的一番考试,据此安排相应的官职。然而到了三国时期,经过了长期的混战,中央与地方联系早已中断,地方也是一片混乱,原有的乡村里甲制度已经破裂,乡举里选业已无法实施,中央内部顿时没有了用人标准。在乱世明显的重武轻文,武官的乱用与文官的排挤,使很多士族大家不满,而当时士族豪门又是中央与地方势力最大的阶层,因此曹丕为了僭越为帝,不得不取得士大夫阶层的支持,而最大的利器就是选举制的的改革,九品中正制应运而生。
此制大体,是由各州郡分别推选大中正一人,所推举大中正必为在中央任职官员且德名俱高者。大中正再产生小中正。中正就是品评人才的官职名称。大、小中正产生后,由中央分发一种人才调查表,在该表中将人才分为九等,上上、上中、上下、中上、中中、中下、下上、下中、下下。此表由各地大小中正以自己所知将各地流亡人士无论是否出仕皆登记其上,表内详记年藉各项,分别品第,并加评语。小中正襄助大中正审核后将表呈交吏部,吏部依此进行官吏的升迁与罢黜。此项制度使得当时的官吏选拔有了一客观标准,此标准其实依然是采取地方群众舆论和公共意见,保留了汉代乡举里选的遗意。中国的民主向来是一丛众,一丛贤。至于贤人是否真贤,中正是否中正,则与此制度无关。九品中正制的实行一方面解决了选拔官吏无标准的问题,使当时一时间吏治澄清。另一方面缓解了中央政府与世家大族的紧张关系,为全国的统一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历史上没有一项制度是经久不衰的,九品中正制解决了当时的燃眉之急,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此项制度的弊端也显示出来。首先各方人争做中正,全国人才集中到中央,地方无才,地方行政效率降低,思想文化也渐趋落后。地方垮台,中央自然无法独存。其次吏部在人才的任免方面全部依据中正评语,则官吏的升黜之权皆在中正,致使时人竞相追逐此等权利,而无暇顾及其他职位之实事。最后世家大族通过中正控制朝廷官吏的任免,致使当时为官者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门阀制度的产生造就了魏晋南北朝的混乱局面。后人大多批评九品中正制,其实制度往往没有对错与好坏,关键是使用的对象和时机,默守陈规、不切实际,终将会付出代价。
反观今日,九品中正制对现代的人事制度同样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人才的选拔、官员的任免同样需要广大民众的评定与推举。人事的安排都是有客观标准的,秉持着公开、公平、公正的民主原则。许多人认为中国古代没有好的制度,如今的制度都是向西方学来的,然而历史证明西方所提出的的民主在几千年前的中国就已经出现,九品中正制就隐含了民主的影子。纵观九品中正制的制度生涯,它是失败的,失败在制度本身的缺陷,本身就是一个解决一时弊端的临时制度却被沿用了数百年。对于现代的人事制度而言,应该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改进,顺应时代潮流,形成中央与地方协调统一,公平合理、相互制衡的人事制度。
九品中正制已成为历史,作为产生于乱世的名政,对现代的影响与启迪将是持续与深远的。
相关参考
身为一名历史杂志的编辑,如果要用一句话来形容中国古代史的演变趋势,估计小编也只能借用《三国演义》里的一句话——“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其中“分久必合”的时期可以简单地用两个字来概括,那就是“
乱世三国贤才辈出,卧龙凤雏,鬼才谋士郭嘉,这些名气较大的谋士人才,当然也不乏神童的存在,乱世三国出现的六位神童,他们都是最负盛名的,但却没有一个有好结果。1、孔融孔融是孔子的后代,也是东汉末年有名的大
中国古代史上涌现出很多朝代,比较著名的有:秦、汉、唐、明、清,但还有一些朝代不太为人所知,或者因为天下大乱,连吃饭都成问题,哪还有人闲着没事记载历史。五代十国就是一个没有存在感的乱世,它无法像三国时代
在我国汗青上,有好多的武功盖世,勇猛无敌的将军,乱世出枭雄,武将最多的时期当数三国年间,谁人战乱纷飞的年月,成就了一个又一个武将传奇。今天小编给人人带来的这小我,就是被成为三国第一虎将的吕布,他昔时以
三国乱世,天下英雄群雄逐鹿,最终形成了魏蜀吴三国,从此三国鼎立的局面形成。但这个乱世三国中,谁才是人生赢家?三国天下最后是谁的?大家都知道一句话“扶不起的阿斗”。在刘备攻打东吴失败去世之后,将王位传给
说起二战时期的轴心三国,大家都会认为德日两国才是有真实力的,而意大利则完全是扮演了“坑队友”的角色,意大利总理墨索里尼,在人们心中也是一个“昏君、饭桶”一样的存在。>然而,事实真是如此吗?>>自古乱世
历史人物 盘点三国不靠谱的五位老爹,间接创造了三国乱世的父亲
三国乱世,是我国古代一段非常特殊的分裂时期,在这段历史进程中,发生了许许多多的事件,让后人们印象深刻。>从现代的角度来重观三国史,不难发现,三国乱世的出现,很大程度上源于五位不靠谱的父亲,今天就来盘点
后汉三国乱世,是一场大动乱,大浩劫。这场从180年左右开始,一直到280年左右结束的动乱,长达百年。而实际上,这场乱世本该在中途完结,却因为曹操的一个“自作聪明”的失误,导致乱世延续。这个失误不是赤壁
在古代出现了许许多多的乱世,譬如:楚汉相争、三国、南北朝、五代十国,但是为什么乱世三国会在历史的舞台上这么出名?三国时期之所以出名,后世又出现了很多以三国为题材的戏曲、电影、游戏等等,还有对对三国进行
历史人物 帮助司马家打下天下的五大名将,没有他们晋朝就不可能存在
俗话说,乱世出英雄,三国时期的情形,是对这句俗语最好的论证。>不过所谓争霸,并非这些枭雄单挑,他们只是负责统筹全局,真正出力的,还是他们手下的文臣武将。今天我们抛开其他人不谈,单来盘点一下,助司马炎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