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能忽悠曹操的人 直接导致乱世近百年

Posted 曹操

篇首语:虽然狠努力,练习着忘记,我的心却还没答应可以放弃了沵。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三国能忽悠曹操的人 直接导致乱世近百年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本文目录

1、三国能忽悠曹操的人 直接导致乱世近百年

2、历史人物 三国许劭是谁

三国能忽悠曹操的人 直接导致乱世近百年

后汉三国乱世,是一场大动乱,大浩劫。

这场从180年左右开始,一直到280年左右结束的动乱,长达百年。

而实际上,这场乱世本该在中途完结,却因为曹操的一个“自作聪明”的失误,导致乱世延续。

这个失误不是赤壁之战,而是建安四年放走刘备!

我们都知道,刘备曾跟随曹操在许昌,曹操对刘备礼遇甚厚,表封其豫州牧、左将军,甚至对其恩如兄弟!

《三国志@先主传》记载:出则同舆,坐则同席。

意思是出门俩人坐一辆车,开会吃饭就坐在一张席子上(汉代不坐椅子)。

这待遇只有夏侯这种曹氏亲贵才有啊,曹操对刘备堪称仁至义尽。

有人认为曹操之所以这样对刘备是虚情假意,其实还真不是!说到底,曹操没有看透刘备,他被刘玄德忽悠了!

曹操以奸诈著称,号称乱世奸雄,可在建安四年对待刘备的事件上,他有些自作聪明,甚至有些幼稚。

我们都知道煮酒论英雄的典故,曹操与刘备喝酒,期间,曹操忽然对刘备说:“今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操耳。本初之徒,不足数也。”

本初就是袁绍,曹操的意思是,这天底下我也就瞧得上你刘备,连势力最大的袁绍我都没看在眼中。

刘备呢,听到这话筷子都吓掉了,因为曹操说中了他的心事。恰巧此时打雷,于是刘备就敷衍道:我是被雷吓得了。

刘备其实一直都有自己的小九九。

刘备平时没事就刨地种菜,装作一副胸无大志的样子迷惑曹操。

另外,他还暗中与董承合谋,要暗害曹操。

所有这些曹操事先都被蒙在鼓里,全然不知!

直到建安四年十二月,袁术衰败,逃至徐州,曹操竟然派遣刘备率领部队前去徐州狙杀袁术。

注意,这件事必须要说明:刘备是曹操主动派遣的。

《三国演义》说这件事是刘备自己向曹操请求,然后曹操派他出兵,其实不是,整件事都是曹操自己犯糊涂做出来的判断!

结果,刘备前脚出许昌,后脚程昱和郭嘉就颠颠的跑来力劝曹操不可放走刘备。

其实,早在刘备归顺曹操之初,程昱就对曹操说,刘备是英雄,将来必成大患,应该将其杀掉。但一贯心狠手辣的曹操,却对刘备网开一面,没有杀他。不但没杀,还把刘备当亲人看待,估计曹操是想感化刘备吧。

刘备到了徐州后,袁术已经病死,刘备没有交出兵权,反而将曹操任命的徐州主将车胄杀死,占领徐州,对抗曹操。

此时曹操才明白刘备是个超级伪君子,但为时已晚。

历史人物 三国许劭是谁

  提起曹操,人们首先会想到当年 (许子将)对他的一句经典的评语:「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这十个字虽有些刻薄,但还是比较精确地刻画了曹操的性格,肯定了曹操的治国理政之才,所以能为很多人所接受,并传之千年而不衰。>   何许人也?《 志》并没有作介绍,倒是《后汉书》专门给其立传,《资治通鉴》亦有很多记载。从中可以看出,许劭是在当时社会兴起的清议之风中,以臧否人物(即褒贬、评价人物)而称名于世的评论家。>  东汉末年兴起的清议之风,其要旨是人伦鉴识,即指实人物品题。以儒家伦理道德为依据,臧否人物,详细评议朝廷人物任用的当否。为官者一旦触犯清议,便会丢官免职,被禁锢乡里,不许再入仕。这是当时庶族与士族斗争的产物,具有一定的激浊扬清的作用,因而士大夫也因此而沽名钓誉,即所为「饰伪以邀誉,钓奇而惊俗。」>  《后汉书·许劭传》记载,许劭,字子将,汝南平舆人也。少峻名节,好人伦(即品评或选拔人才),多所赏识。若樊子昭、阳和士者,并显于世。故天下言拔士者,咸称许、郭。这里的「郭」,叫郭泰,字林宗,太原介休人,东汉著名学者、思想家、教育家,人称「有道先生」。在士人与宦官的斗争中,是士人的主要代表,是太学生的主要首领之一。把许劭与郭泰放在一起,说明许劭在当时与郭泰齐名,肯定了许劭在清议中谈士的重要地位。《资治通鉴·卷五十八》记载,「子将者,训之从子劭也,好人伦,多所赏识,与从兄靖俱有高名」,「尝为郡功曹」。郡功曹,就是汉朝所设州郡佐吏功曹史,简称功曹,掌管考察记录功劳。《后汉书·百官五》说:「功曹史,主选署功劳。」看起来,许劭的职务和他好人伦、臧否人物还多少有一些关系,但他所评议的人物却远远超出了一个州郡的范围。>  在有关许劭的记载中,主要有以下故事。>  一是不拘一格广求人才。《汝南先贤传》记载,召陵谢子微,高才远识,见劭年十八时,乃叹息曰:此则稀世出众之伟人也。劭始发名樊子昭于鬻帻之肆,出虞永贤于牧竖,召李叔才乡闾之间,擢郭子瑜鞍马之吏,授扬孝祖,举阳和士。兹六贤者,皆当世之令懿也。其余中流之士,或举之于淹滞,或显之于童齿,莫不赖劭顾叹之荣。凡所拔育,显成为今德者,不可殚记。其探摘伪行,抑损虚名,则周之单襄,无以尚也。这里说的单襄,按《国语》记载,在周朝时,单襄公善于看人,「事周评而人物形态毕具。」按这个说法,许劭在当时,几乎比丞相、吏部尚书在选官用人上的功劳还要大些。>  二是精于清议乐此不疲。《资治通鉴·卷五十八》说:许劭「好共核论乡党人物,每月则更其品题,故汝南俗有月旦评焉。尝为郡功曹,府中闻之,莫不改操饰行。」意思是,许劭和他的堂兄许靖喜欢一起评论知名人士,并根据这些人的所作所为,逐月更改评语和排列顺序。所以,当地人称之为「月旦评」。府中人听了他们的评价,无不改变、修饰自己的操行。对一个人的评价,一年有一次都不少,他们竟搞成了月旦评,真可谓比专业的组织部长还要专业。>  三是据实评价谈锋如剑。《资治通鉴·卷五十八》记载,曹操往造劭而问之曰:「我何如人?」劭鄙其为人,不答。操乃劫之,劭曰:「子,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在被曹操威胁的情况下,还能作出这样的评价,堪称快人快语。《资治通鉴·卷六十》记载,许劭在广陵的时候,陶谦「礼之甚厚,劭告其徒曰:『陶恭祖外慕声名,内非真正,待吾虽厚,其势必薄。』遂去之。后谦果捕诸寓士,人乃服其先。」《资治通鉴·卷六十一》记载,当刘繇欲投奔会稽的时候,许劭为他评价孙策和江东,说「会稽福实,策之所贪,且穷在海隅,不可往也。」又说袁绍,「其人豺狼,不能久也。」《后汉书》记载许劭对颖水陈太丘的评价是,「太丘道广,广则难周。」对陈仲举的评价是,「仲举性峻,峻则少通。」无不形象鲜明,又言简意赅。>  许劭等人的清议,作为民间对知名人士的评价,在当时产生了巨大的社会影响。曹操年轻的时候,「世人未之奇也。」桥玄对他说:「君未有名,可交许子将。」因为一旦许劭有了评价,名声则大起。(《资治通鉴·卷五十八》)袁绍「去濮阳令归,车徒甚盛。将入郡界,乃谢遣宾客,曰:『吾舆服岂可使许子将见』,遂以单车归家。(《后汉书》)刘繇看人远逊于许劭。刘繇的同乡太史慈投奔他的时候,恰巧孙策在。孙策建议刘繇让太史慈当大将,刘繇不愿用,竟说:「我若用子义(太史慈字子义),许子将不当笑我邪!」意思是,我要用这样的人,许劭会笑话我的。(《资治通鉴·卷六十一》)到了晋武帝的时候,「竹林七贤」之一的山涛任吏部尚书,延续清议之风,「甄拔人物,各为题目而奏之,时称『山公启事』」。就是对选出的人物,每人都作出评量品题,再上报给皇上。(《资治通鉴·卷八十》)>  政治经济学有一句名言,「人是社会关系的总和。」倒过来也可以说,社会就是人与人的关系。人生在世,不可能不与其他人发生联系,在这种联系中,也就是在为人处事当中,如何看人察人知人处人选人用人就成了一种十分重要的学问。这门学问甚至可以说是社会科学中最基础的学问,当然,也是一个人成功与否的看家本事。看历史上形形色色的人物,其成功与失败,几乎无不与此有关。科学地评价人,与背后议论、评头品足、流言飞语、恶语中伤绝不是一回事。后者是有百害而无一利的。因此,应当更多地学一些相关的历史知识。>  人如其面,各有不同。所以,知人之明与自知之明都是不容易做到的。>

相关参考

历史秘闻 ”五虎上将”和曹操的 ”五子良将”,孰优孰劣

【战争与历史原创56期】熟读三国历史的人都知道,三国枭雄当中以曹操、刘备、孙权最为出名,因为东汉末年各路军阀相机而起,最终只有这三位笑到最后,由于有曹、刘、孙三位的存在,在东汉末年的乱世之中,大量的能

历史人物 三国许劭是谁

  提起曹操,人们首先会想到当年(许子将)对他的一句经典的评语:「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这十个字虽有些刻薄,但还是比较精确地刻画了曹操的性格,肯定了曹操的治国理政之才,所以能为很多人所接受,并传之

三国历史 乱世奸雄曹操实为坦荡荡心口如一之小人

   (一)奇特的出身  咱们先从曹操的出身说起。常言道:“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生儿打地洞。”古人认为出身是要决定人的命运的。  曹操的出身相当卑微,他的父亲曹嵩本来

曹操用人还有这个癖好,难怪那么多人为他卖命

在古代,一个军阀想要成功,必须要有足够的人才。尤其在三国这样的乱世,更是得人才者得天下。曹操能成为三国第一霸主,与他的善于用人有着莫大的关系。而曹操的用人,有一个爱好,就是喜欢把自己招募的人比作古代的

三国历史 华佗究竟能治好曹操的病吗

华佗究竟能治好曹操的病吗?  曹操杀华佗,似乎自断后路,所以后人多有疑者。《三国演义》的作者,是反曹派的大将,他写到曹操的儿子及自己生病,悔杀华佗时,得意之色,纸不能掩。不过我们知道,《三国演义》里的

历史人物 曹操的文韬武略水平究竟有多高?

一直都说曹操才能出众,生逢乱世成了枭雄,若能生在太平年代,那一定是一个治国能人。他也一直是三国时期人物中人们的争论比较大的人物,对于他的功绩和过失,人们总是争讨不休,持各种观点的人都有。那么,既然说曹

三国历史 曹操的驭人之道其实蕴藏很大学问

要干事就需要人才,没有人才不行,但有时人才太多也会带来问题,如果领头的人驾驭得不好,加上人才自身存在的问题,人才虽多,优势却未必能发挥出来,反而容易产生内耗。韩馥手下的人才不可谓不多,文有田丰、沮授、

新三国猛将张绣是怎么投降曹操的

新三国张绣张绣,三国名将,生逢乱世,他叔父是骠骑将军张济,张绣生性勇猛好斗,因此成了东汉末年时盘踞在宛城的大军阀,他擅使枪,枪法华丽威猛,人送“北地枪王”的称号。那么,关于新三国张绣,有哪些值得一提的

不战而屈人之兵 吕蒙靠忽悠拿下零陵

刘备主力尽数入蜀,关羽留守荆州的担子可不算轻松,兵力大减之下,对北、东两方向只能被动防御,北方的曹军还好说,凭借自己的威名,再加上曹操的注意力已不在襄阳前线,双方还能暂时维持一条默认战线,谁也不愿轻易

不战而屈人之兵 吕蒙靠忽悠拿下零陵

刘备主力尽数入蜀,关羽留守荆州的担子可不算轻松,兵力大减之下,对北、东两方向只能被动防御,北方的曹军还好说,凭借自己的威名,再加上曹操的注意力已不在襄阳前线,双方还能暂时维持一条默认战线,谁也不愿轻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