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能忽悠曹操的人 直接导致乱世近百年

Posted 曹操

篇首语:虽然狠努力,练习着忘记,我的心却还没答应可以放弃了沵。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三国能忽悠曹操的人 直接导致乱世近百年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本文目录

1、三国能忽悠曹操的人 直接导致乱世近百年

2、历史人物 三国许劭是谁

三国能忽悠曹操的人 直接导致乱世近百年

后汉三国乱世,是一场大动乱,大浩劫。

这场从180年左右开始,一直到280年左右结束的动乱,长达百年。

而实际上,这场乱世本该在中途完结,却因为曹操的一个“自作聪明”的失误,导致乱世延续。

这个失误不是赤壁之战,而是建安四年放走刘备!

我们都知道,刘备曾跟随曹操在许昌,曹操对刘备礼遇甚厚,表封其豫州牧、左将军,甚至对其恩如兄弟!

《三国志@先主传》记载:出则同舆,坐则同席。

意思是出门俩人坐一辆车,开会吃饭就坐在一张席子上(汉代不坐椅子)。

这待遇只有夏侯这种曹氏亲贵才有啊,曹操对刘备堪称仁至义尽。

有人认为曹操之所以这样对刘备是虚情假意,其实还真不是!说到底,曹操没有看透刘备,他被刘玄德忽悠了!

曹操以奸诈著称,号称乱世奸雄,可在建安四年对待刘备的事件上,他有些自作聪明,甚至有些幼稚。

我们都知道煮酒论英雄的典故,曹操与刘备喝酒,期间,曹操忽然对刘备说:“今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操耳。本初之徒,不足数也。”

本初就是袁绍,曹操的意思是,这天底下我也就瞧得上你刘备,连势力最大的袁绍我都没看在眼中。

刘备呢,听到这话筷子都吓掉了,因为曹操说中了他的心事。恰巧此时打雷,于是刘备就敷衍道:我是被雷吓得了。

刘备其实一直都有自己的小九九。

刘备平时没事就刨地种菜,装作一副胸无大志的样子迷惑曹操。

另外,他还暗中与董承合谋,要暗害曹操。

所有这些曹操事先都被蒙在鼓里,全然不知!

直到建安四年十二月,袁术衰败,逃至徐州,曹操竟然派遣刘备率领部队前去徐州狙杀袁术。

注意,这件事必须要说明:刘备是曹操主动派遣的。

《三国演义》说这件事是刘备自己向曹操请求,然后曹操派他出兵,其实不是,整件事都是曹操自己犯糊涂做出来的判断!

结果,刘备前脚出许昌,后脚程昱和郭嘉就颠颠的跑来力劝曹操不可放走刘备。

其实,早在刘备归顺曹操之初,程昱就对曹操说,刘备是英雄,将来必成大患,应该将其杀掉。但一贯心狠手辣的曹操,却对刘备网开一面,没有杀他。不但没杀,还把刘备当亲人看待,估计曹操是想感化刘备吧。

刘备到了徐州后,袁术已经病死,刘备没有交出兵权,反而将曹操任命的徐州主将车胄杀死,占领徐州,对抗曹操。

此时曹操才明白刘备是个超级伪君子,但为时已晚。

历史人物 三国许劭是谁

  提起曹操,人们首先会想到当年 (许子将)对他的一句经典的评语:「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这十个字虽有些刻薄,但还是比较精确地刻画了曹操的性格,肯定了曹操的治国理政之才,所以能为很多人所接受,并传之千年而不衰。>   何许人也?《 志》并没有作介绍,倒是《后汉书》专门给其立传,《资治通鉴》亦有很多记载。从中可以看出,许劭是在当时社会兴起的清议之风中,以臧否人物(即褒贬、评价人物)而称名于世的评论家。>  东汉末年兴起的清议之风,其要旨是人伦鉴识,即指实人物品题。以儒家伦理道德为依据,臧否人物,详细评议朝廷人物任用的当否。为官者一旦触犯清议,便会丢官免职,被禁锢乡里,不许再入仕。这是当时庶族与士族斗争的产物,具有一定的激浊扬清的作用,因而士大夫也因此而沽名钓誉,即所为「饰伪以邀誉,钓奇而惊俗。」>  《后汉书·许劭传》记载,许劭,字子将,汝南平舆人也。少峻名节,好人伦(即品评或选拔人才),多所赏识。若樊子昭、阳和士者,并显于世。故天下言拔士者,咸称许、郭。这里的「郭」,叫郭泰,字林宗,太原介休人,东汉著名学者、思想家、教育家,人称「有道先生」。在士人与宦官的斗争中,是士人的主要代表,是太学生的主要首领之一。把许劭与郭泰放在一起,说明许劭在当时与郭泰齐名,肯定了许劭在清议中谈士的重要地位。《资治通鉴·卷五十八》记载,「子将者,训之从子劭也,好人伦,多所赏识,与从兄靖俱有高名」,「尝为郡功曹」。郡功曹,就是汉朝所设州郡佐吏功曹史,简称功曹,掌管考察记录功劳。《后汉书·百官五》说:「功曹史,主选署功劳。」看起来,许劭的职务和他好人伦、臧否人物还多少有一些关系,但他所评议的人物却远远超出了一个州郡的范围。>  在有关许劭的记载中,主要有以下故事。>  一是不拘一格广求人才。《汝南先贤传》记载,召陵谢子微,高才远识,见劭年十八时,乃叹息曰:此则稀世出众之伟人也。劭始发名樊子昭于鬻帻之肆,出虞永贤于牧竖,召李叔才乡闾之间,擢郭子瑜鞍马之吏,授扬孝祖,举阳和士。兹六贤者,皆当世之令懿也。其余中流之士,或举之于淹滞,或显之于童齿,莫不赖劭顾叹之荣。凡所拔育,显成为今德者,不可殚记。其探摘伪行,抑损虚名,则周之单襄,无以尚也。这里说的单襄,按《国语》记载,在周朝时,单襄公善于看人,「事周评而人物形态毕具。」按这个说法,许劭在当时,几乎比丞相、吏部尚书在选官用人上的功劳还要大些。>  二是精于清议乐此不疲。《资治通鉴·卷五十八》说:许劭「好共核论乡党人物,每月则更其品题,故汝南俗有月旦评焉。尝为郡功曹,府中闻之,莫不改操饰行。」意思是,许劭和他的堂兄许靖喜欢一起评论知名人士,并根据这些人的所作所为,逐月更改评语和排列顺序。所以,当地人称之为「月旦评」。府中人听了他们的评价,无不改变、修饰自己的操行。对一个人的评价,一年有一次都不少,他们竟搞成了月旦评,真可谓比专业的组织部长还要专业。>  三是据实评价谈锋如剑。《资治通鉴·卷五十八》记载,曹操往造劭而问之曰:「我何如人?」劭鄙其为人,不答。操乃劫之,劭曰:「子,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在被曹操威胁的情况下,还能作出这样的评价,堪称快人快语。《资治通鉴·卷六十》记载,许劭在广陵的时候,陶谦「礼之甚厚,劭告其徒曰:『陶恭祖外慕声名,内非真正,待吾虽厚,其势必薄。』遂去之。后谦果捕诸寓士,人乃服其先。」《资治通鉴·卷六十一》记载,当刘繇欲投奔会稽的时候,许劭为他评价孙策和江东,说「会稽福实,策之所贪,且穷在海隅,不可往也。」又说袁绍,「其人豺狼,不能久也。」《后汉书》记载许劭对颖水陈太丘的评价是,「太丘道广,广则难周。」对陈仲举的评价是,「仲举性峻,峻则少通。」无不形象鲜明,又言简意赅。>  许劭等人的清议,作为民间对知名人士的评价,在当时产生了巨大的社会影响。曹操年轻的时候,「世人未之奇也。」桥玄对他说:「君未有名,可交许子将。」因为一旦许劭有了评价,名声则大起。(《资治通鉴·卷五十八》)袁绍「去濮阳令归,车徒甚盛。将入郡界,乃谢遣宾客,曰:『吾舆服岂可使许子将见』,遂以单车归家。(《后汉书》)刘繇看人远逊于许劭。刘繇的同乡太史慈投奔他的时候,恰巧孙策在。孙策建议刘繇让太史慈当大将,刘繇不愿用,竟说:「我若用子义(太史慈字子义),许子将不当笑我邪!」意思是,我要用这样的人,许劭会笑话我的。(《资治通鉴·卷六十一》)到了晋武帝的时候,「竹林七贤」之一的山涛任吏部尚书,延续清议之风,「甄拔人物,各为题目而奏之,时称『山公启事』」。就是对选出的人物,每人都作出评量品题,再上报给皇上。(《资治通鉴·卷八十》)>  政治经济学有一句名言,「人是社会关系的总和。」倒过来也可以说,社会就是人与人的关系。人生在世,不可能不与其他人发生联系,在这种联系中,也就是在为人处事当中,如何看人察人知人处人选人用人就成了一种十分重要的学问。这门学问甚至可以说是社会科学中最基础的学问,当然,也是一个人成功与否的看家本事。看历史上形形色色的人物,其成功与失败,几乎无不与此有关。科学地评价人,与背后议论、评头品足、流言飞语、恶语中伤绝不是一回事。后者是有百害而无一利的。因此,应当更多地学一些相关的历史知识。>  人如其面,各有不同。所以,知人之明与自知之明都是不容易做到的。>

相关参考

新三国猛将张绣是怎么投降曹操的

新三国张绣张绣,三国名将,生逢乱世,他叔父是骠骑将军张济,张绣生性勇猛好斗,因此成了东汉末年时盘踞在宛城的大军阀,他擅使枪,枪法华丽威猛,人送“北地枪王”的称号。那么,关于新三国张绣,有哪些值得一提的

如果关羽跟曹操混三国乱世会不会出现或者会不会提早结束

关羽跟曹操看《新三国》时候就很喜欢姜文饰演的曹操,可以这样说要不是新三国里面有这个曹操的话我很可能不会坚持把新三国看完。刚看了《关云长》这部电影很喜欢更是对姜文饰演的曹操喜欢的不得了,同时也忽然想到要

华佗究竟能治好曹操的病吗

华佗究竟能治好曹操的病吗?  曹操杀华佗,似乎自断后路,所以后人多有疑者。《三国演义》的作者,是反曹派的大将,他写到曹操的儿子及自己生病,悔杀华佗时,得意之色,纸不能掩。不过我们知道,《三国演义》里的

越战中最激烈巷战——顺化战役 直接摧毁了越南近四百年的古都

越南战争,简称越战,又称为第二次印支战争,始于1961年,终于1975年4月30日。越战中有一次被称为最激烈巷战的顺化战役,直接摧毁越南三朝古都。1968年新春攻势期间,北越军和南越游击队发动在南越全

曹魏顶级战将,深得曹操宠信,因一事导致晚节不保,最终羞愧而死

汉末三国时期,曹操兵多将广,尤其是那些能征善战的武将,远超刘备和孙权。其中有一位战将,跟随曹操几十年,曾立下赫赫战功,深得曹操的宠信。后因做错了一件事,导致晚节不保,最终羞愧而死,此人就是曹魏五子良将

纵横马上近四十年的曹操 为何会无心也无力统一三国

  曹操二十余岁时于征讨黄巾军起家,以为国家讨贼立功为本愿,从此纵横马上近四十年,几乎无一岁不出征,可惜终究未能一统江山。>  若论原因,最直接是看,击败袁绍后,曹操至少有两次统一天下的机会──赤壁以

三国时期的曹操丞相 到底是如何玩弄女性的呢

在曹操一生的关键词中,是没有爱情这个词的。因为作为三国乱世的一代枭雄,曹操是一个爱江山胜过爱美人的人。因此,他对待女人态度就只能用一个关键词来解释,那就是“玩弄”,而纵观曹操的一生,不难看出,他十分喜

最圆滑机变的谋士非他莫属 乱世三国

曹操为立世子大伤脑筋。长子曹昂战死多年,次子曹铄也早已夭折;现在,三儿子曹丕是真正意义上的长子,要说,曹丕勤奋谨慎,各方面也挑不出他什么毛病来,按照长幼顺序,曹操理应把他立为世子,但是,曹操的另一个儿...

最圆滑机变的谋士非他莫属 乱世三国

曹操为立世子大伤脑筋。长子曹昂战死多年,次子曹铄也早已夭折;现在,三儿子曹丕是真正意义上的长子,要说,曹丕勤奋谨慎,各方面也挑不出他什么毛病来,按照长幼顺序,曹操理应把他立为世子,但是,曹操的另一个儿...

魏国文学家丁仪简介 丁仪最后为何没能成为曹操的女婿?

魏国文学家丁仪简介丁仪最后为何没能成为曹操的女婿?  丁仪人物生平简介  丁仪字正礼,曾经和曹操的长女清河公主有过婚约,但是曹丕却以丁仪有眼病为理由,向曹操提出把清河公主嫁给夏侯楙,结果最后导致丁仪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