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历史 满腔爱国情怀却背负卖国骂名

Posted 日本人

篇首语:知识贵在质,不在量。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清朝历史 满腔爱国情怀却背负卖国骂名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清朝历史 满腔爱国情怀却背负卖国骂名

日本首相伊藤博文视其为"大清帝国中唯一有能耐可和世界列强一争长短之人",慈禧太后视其为"再造玄黄之人",著有《李文忠公全集》。

与曾国藩、张之洞、左宗棠并称为"中兴四大名臣",与俾斯麦、格兰特并称为"十九世纪世界三大伟人"。

他就是晚清重臣李鸿章。

李鸿章(1823―1901),洋务运动的主要领导人之一,安徽合肥人,世人多尊称李中堂。

作为淮军、北洋水师的创始人和统帅、洋务运动的领袖、晚清重臣,官至直隶总督兼北洋通商大臣,授文华殿大学士,

曾经代表清政府签订了《越南条约》《马关条约》《中法简明条约》等。

小编认为,

中国历史上最冤的替罪羊当数李鸿章。

大清的卖国贼只有一个,那就是掌握大清实际权力的老太后。

用“生不逢时”四个字来形容李鸿章的一生再合适不过,李鸿章有大智慧,比起守旧派,他能清醒地看到中外形式,尽管作为满清重臣,他无法跳出自身的局限,但他依然在保皇的前提下,大力改革。

(《马关条约》签订)

让李鸿章遗臭万年的是他签订的《马关条约》。

说是他签订的,实在是冤枉他了。因为是慈禧太后叫他去签的。慈禧太后大权独揽,她说要签,谁都为之奈何,那时候就是孙中山去了,也得签。

李鸿章铮铮铁骨,满腔爱国情怀,大力改革后仍要接受丧权辱国的局面,那种心情,当真是如人饮水,冷暖自知。日本人只给他说三个字的权力,签,不签。李鸿章知道自己的任务,但他依然咬牙说不签,日本人大怒,用枪托打在李鸿章的头上,

李鸿章的脑袋登时冒出血,他面无惧色,仍然说不签。

对不怕死的人谁最没辙的,日本人面对这样视死如归的人,敬佩之余也十分无奈,不能让李鸿章妥协,只能向慈禧太后施压,慈禧太后闻言,连忙给李鸿章传话:这约得签,不管日本人说什么,能换和平就好。

李鸿章在日本马关被一名刺客击中,子弹卡在他左眼下的骨头缝里

,没有医生敢在这个位置下手术刀,李鸿章给朝廷的电报只有六个字:“伤处疼,弹难出。”而面对日本人割让辽东、台湾、澎湖,赔款军费3亿两白银的“要价”,朝廷在给李鸿章的电报中均是模棱两可的“着鸿章酌量办理”。

伤痛和心痛折磨着李鸿章。如果采取强硬的态度和立场,只能导致中日战争继续扩大。以大清国实际的军力状况而言,战争的结果只能是中国的东北被全面占领;

而如果答应日本人的条件,大清国主权和财产的损失也是巨大的。

两害取其轻,这是面对残局的李鸿章的选择。

有一个细节不容忽视,《马关条约》是李鸿章最为代表签订的,但最终决定权在慈禧太后。

签订《马关条约》的所有历程,他都如数上报慈禧,慈禧对中日谈判的全过程和最后结果都了如指掌。李鸿章在日本硬撑,慈禧却在筹备寿宴,她不想打仗,告诉李鸿章,不管日本人说什么都答应。

1895年4月,带着《马关条约》草约和脸上的绷带回国的李鸿章,发现他成了举国的“公敌”

:朝廷斥责他办事不力,官员说他丧权辱国,民间暗示他拿了日本人的银子,更有人公开声明要不惜一切杀掉他以雪“心头奇耻大辱”。

李鸿章视《马关条约》为终生耻辱,发誓从此不再踏入日本半步。

没想到一年后他结束美国之游搭乘美轮回国须途经日本横滨换船,为了自己的精神和肉体坚决不和日本国土发生任何形式的关系,老头无论如何也不肯上岸。侍从们无奈,只能在美国轮船和开到日本接他的帝国招商局轮船之间搭了一块跳板,冒着掉到海里的危险扶着他换了船。但这一切并没有给鸿章换来一丝同情与理解,相反,他这卖国贼的帽子却打着滚儿地往上翻。

客观分析,真正卖国的是慈禧太后,李鸿章权力再大,也只是慈禧太后手里的棋子,慈禧太后的决定他无力改变,慈禧太后才是议和卖国的总后台,而李鸿章只是替她背负了千古骂名。

历史把李鸿章推向了事业的顶峰,同时也把他踢进了名誉的泥坑。晚清历史上的一些外交条约,都成了李鸿章的卖国罪证:

1876年,与英国签订《中英烟台条约》,卖国一次;1895年,与日本签订《马关条约》,卖国两次;1896年,与俄国签订《中俄密约》,卖国三次;1901年,与列强签订《辛丑条约》,卖国最后一次。

至于条约内容,咱就不展开说了。大清当时虽然没有手机,但“李二先生是汉奸”传得妇孺皆知。

1901年,李鸿章逝世。

(李鸿章和孙辈们在一起)

就在他咽气之前的一个小时,俄国公使还站在他的床头逼迫他在俄占中国东北的条约上签字。为了大清国与洋人争辩了一生的李鸿章已不能说话,他只有眼泪了。眼泪流尽了,他的眼睛闭上了。

而就在李鸿章死时,因为允许外国在中国驻军和几近天文数字的赔款而成为“将来无数困难问题发生之源”的《辛丑条约》刚刚签订,外国联军仍在整个朝廷逃亡在外的情况下占领着大清国的都城北京。

对于风雨飘摇中的大清国来说,洋人的气焰永远是一个巨大的威胁。

而李鸿章一死,大清上下就失去了惟一能够与洋人周旋的人。

相关参考

明朝历史 为什么说明神宗(朱翊钧)是一代英主却背负千古骂名?

朱翊钧年号万历,是明朝中后期的皇帝,也是明朝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他是一个争议颇多的历史人物。  从正面看,年幼登基,张居正辅政,万历前十年创造了明朝历史上经济最为繁荣,军事比较强盛

她先后侍奉杨广父子,背负世间万千骂名,却没有得到善终

在古代,我国的女子身份是很低贱卑微的,几乎没有什么自由,凡事都要听从父母的或者郎君的,否则就会被特殊对待;而在皇室中的女人也是一样,根本没有自由,尽管有些女人成为了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皇后、妃子等,但是

苏秦背负历史的骂名,是因为死的比张仪早

史家常说张仪连横,苏秦合纵。苏秦连纵六国,并且坐上六国宰相的故事,也算家喻户晓。他巧合如簧、行云流水的语言天赋,后世无人能及。但正史中的苏秦,却在生前身后背负着满纸骂名,直到后来司马迁站出来,为他说了

总得有人背负骂名

选自:《刀锋下的外交》作者:董丛林出版社:东方出版社“李鸿章到底是好人还是坏人?”用一个“好人”或“坏人”去评论一个复杂至极的历史人物未免极度简单化,但也恰恰是因为“极度简单”反而让这个问题极度复杂。

李鸿章一生签了三十多个不平等条约,是卖国吗

众所周知,大清王朝是中华最后的封建王朝。而大清王朝的四大名臣之一的「”李鸿章”一生与国外列强签了三十多个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使得他背负很多骂名。那么李鸿章真的是在卖国吗?其中比较著名的《幸丑条约》、

李鸿章一生签了三十多个不平等条约,是卖国吗

众所周知,大清王朝是中华最后的封建王朝。而大清王朝的四大名臣之一的「”李鸿章”一生与国外列强签了三十多个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使得他背负很多骂名。那么李鸿章真的是在卖国吗?其中比较著名的《幸丑条约》、

历史人物 "红色间谍"关露,背负汉奸骂名43年

1939年关露受中共地下党派遣,到汪伪特工总部"76号"策反特务头子李士群,后又打入日本大使馆与海军报道部合办的《女声》月刊任编辑,成为著名的"红色间谍"。抗战胜利后,她被国民党列入汉奸名单;新中国成

张作霖兄弟汤玉麟,7天丢热河导致背负一生骂名(不战而逃)

本站网:小编整理了一些关于“张作霖兄弟汤玉麟,7天丢热河导致背负一生骂名(不战而逃)”的详细内容,方便你详细了解!中国历史中对汤玉麟的评价是过大于功,不可否认的是,汤玉麟确实做了一些特别坏,也特别窝囊

历史人物 李道宗是李世民的弟弟,他为什么会背负千年的骂名

此人是李世民的弟弟,一生战功赫赫,却因薛仁贵背负骂名上千年!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根据野史记载薛仁贵是个为国立功,性格耿直的忠臣,但是最后遭到李

历史人物 白起背负千古骂名的背后的真相到底是什么

在春秋战国时代,各国纷争不断,强者才能生存。其中大战者当属秦国和赵国的长平之战,此战后有40万赵军投降秦国,最后被白起坑杀!>>第一,没法养。>秦赵对峙长平长达4年,可以说国力都耗的差不多了。当时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