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得有人背负骂名
Posted 汉奸
篇首语:精神的浩瀚,想象的活跃,心灵的勤奋,就是天才。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总得有人背负骂名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总得有人背负骂名
选自:《刀锋下的外交》作者:董丛林出版社:东方出版社 “李鸿章到底是好人还是坏人?”用一个“好人”或“坏人”去评论一个复杂至极的历史人物未免极度简单化,但也恰恰是因为“极度简单”反而让这个问题极度复杂。不知从什么时候起,我们已经习惯了复杂地看待问题,想要简单地说清楚一个问题反而做不到了。 那么,李鸿章到底是好还是坏呢?这个问题被提出来本身就已经说明了这个问题的复杂性。没有人会问袁世凯是不是坏人,因为已基本有定论(当然,习惯于把一切问题复杂化的我们偶尔也会有不同声音来讨论,不过基本不影响结论);也很少有人会问辜鸿铭是好人坏人,这倒不是说辜鸿铭一定是好人,而是对此人的评价标准可以脱离“好”与“坏”的范畴,他再好或再坏也不涉及“爱国”“卖国”的大是大非,因为其基本不在政治漩涡之中。而李鸿章则不同,他“一生功过在和戎”,总是出现在外交场合,甚至是在谈判桌前。要知道任何时代任何国家,出现在谈判桌前的人往往都会引起人们的不满,更何况是在积贫积弱的晚清被列强的坚船利炮逼迫到谈判桌前的李鸿章。李鸿章“汉奸”的骂名从1895年签订《马关条约》的那一天起就已经背负,“好人”与“坏人”的问号也就从那一天开始打出。 李鸿章在《马关条约》和《辛丑条约》上签字,于是成为了“汉奸”,而假如签字的那个人叫“张鸿章”,那么这个“汉奸”就会变成“张鸿章”。也就是说,谁签字,谁就是汉奸。但问题是,在那样的历史条件下,总得有人去签字,总得有人背负这个千古骂名。王树增在《1901》当中有一连串关于《辛丑条约》的诘问,从慈禧到清流哪一个不该骂,却独独骂李鸿章。其实,骂李鸿章也是一种逃避的手段:挑选出一个汉奸大骂痛骂,就转移了视线,推卸了责任,甚至因为谩骂中言辞上的正义而让自己堂而皇之地成为了“正义”的一方,何乐而不为?但似乎很少有人去想、或者是很少有人愿意去想:如果你是李鸿章,你能如何? 当然,李鸿章所做的一切并不完美,就如董丛林在《刀锋下的外交》这本书中所论述的那样,李鸿章过于迷信列强的技术又过于轻视国人的能量而在外交当中失于软弱,在对付一个列强的时候往往首先想到的是借助另一个或另几个列强的能量,结果却是前门拒狼后门引虎。而在中日甲午海战中更是因为他的保守而致战事失利,于是在马关谈判桌上即便是再有手段再有能量,最终的结果也只能是彻头彻尾的失败。而这种保守和软弱,正是来自打开国门之后和诸强的对比而产生的自卑。因为自卑,就想要学习和发展,但学习和发展总要有个过程,于是就会采取更直接的办法:借助或引入。于是在无力量对付日本的时候李鸿章首先想到的是借助俄罗斯的力量,最后却上了大当。而在这个问题上,我们不能单纯批评李鸿章的短视,因为即使是现在,我们依然有这种强烈的自卑感,这种自卑感让我们急功近利,总是喜欢寻求捷径。比如我们的改革开放,真正学习和发展到的技术很有限,更多的办法是直接从发达国家手里购买。没错,在我们的大街上跑的车和在美国大街上的没什么两样,但问题是人家那是造的,而我们的是买的。 这个问题有点扯远了,不过这种对比能够更好地让我们认清李鸿章,也能够帮助我们通过李鸿章反过来更好地认清我们自己。李鸿章的局限是时代的局限,也是民族的局限。所以知道李鸿章在那个时代做了些什么能够认清那个时代,而清楚李鸿章的思想根源则更有助于了解自己。如今,我们的国家虽然强大了许多,但依然有很多不确定的因素。我们要看清楚这个世界,但更要看清我们自己的局限。 李鸿章是好人还是坏人不重要,最重要的是,他是一个中国人。相关参考
刘邦的妻子是吕公的女儿吕雉。而刘邦能够娶到吕雉实属高攀,而他之所以能够娶到这个貌美如花的吕雉,还要归功于刘邦有一副好面相。当年,吕公迁居沛县,因与县令交好,而不断地有人前来拜访。刘邦只是前来凑个热闹,
史家常说张仪连横,苏秦合纵。苏秦连纵六国,并且坐上六国宰相的故事,也算家喻户晓。他巧合如簧、行云流水的语言天赋,后世无人能及。但正史中的苏秦,却在生前身后背负着满纸骂名,直到后来司马迁站出来,为他说了
日本首相伊藤博文视其为"大清帝国中唯一有能耐可和世界列强一争长短之人",慈禧太后视其为"再造玄黄之人",著有《李文忠公全集》。与曾国藩、张之洞、左宗棠并称为"中兴四大名臣",与俾斯麦、格兰特并称为"十
本站网:小编整理了一些关于“张作霖兄弟汤玉麟,7天丢热河导致背负一生骂名(不战而逃)”的详细内容,方便你详细了解!中国历史中对汤玉麟的评价是过大于功,不可否认的是,汤玉麟确实做了一些特别坏,也特别窝囊
“皇帝可以昏庸,臣子不可篡权”,在这样的封建伦理道德前提下,篡权的臣子必然会被永生永世地钉在“耻辱柱”上。作为篡权者的代表人物王莽,也必然成为大家心目中最具代表性的坏人形象。然而,王莽的一生是否真的不
“皇帝可以昏庸,臣子不可篡权”,在这样的封建伦理道德前提下,篡权的臣子必然会被永生永世地钉在“耻辱柱”上。作为篡权者的代表人物王莽,也必然成为大家心目中最具代表性的坏人形象。然而,王莽的一生是否真的不
1939年关露受中共地下党派遣,到汪伪特工总部"76号"策反特务头子李士群,后又打入日本大使馆与海军报道部合办的《女声》月刊任编辑,成为著名的"红色间谍"。抗战胜利后,她被国民党列入汉奸名单;新中国成
...识都很清楚,千古帝业有他一半的功劳,也因此替始皇帝背负了一半的骂名。李斯成功登上丞相之位后,回首当年在上蔡的时光应该是很感叹。想当初,李斯还只是上蔡这个地方的一个小官,两千多年前的楚国上蔡郡府内
他在位开拓疆土颇有作为,却被政敌歪曲宣传,背负了上千年的骂名?
他在位开拓疆土颇有作为,却被政敌歪曲宣传,背负了上千年的骂名?下面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千百年来,只要讲起商朝的灭亡,人们就往往会想到那个昏庸无道的纣王,他沉溺酒色,奢靡腐化,宠爱妲己,重用
说到潘美简介,就不得不说到潘美和赵匡胤之间的关系。潘美,系北宋开国名将。生于公元925年,别名潘仲询。与赵匡胤有十分深厚的感情,年轻时候的潘美风流倜傥,胸怀大志。陈桥兵变以后,更是受到赵匡胤的重用,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