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秘闻 言說歷史|堯舜禹之間真的是禪讓嗎
Posted 大禹
篇首语:万事须己运,他得非我贤。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历史秘闻 言說歷史|堯舜禹之間真的是禪讓嗎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历史秘闻 言說歷史|堯舜禹之間真的是禪讓嗎
(1-01-22-1)堯舜禹之間所遵循的禪讓制度已經成為一段佳話,按照傳統的說法,帝堯放棄了自己不肖的兒子丹朱,把天子之位讓給賢德的帝舜,而帝舜也放棄了自己無能的兒子商均,把天子之位讓給功蓋天地的大禹。這種傳位以德不以親的「禪讓」,究竟有多少真實性存在呢?
考古發掘表明,堯、舜、禹的時代很可能貧富分化已非常嚴重,已經邁入了階級社會。而就算仍處於原始社會,連猴群產生猴王都難免經過一番爭鬥,禪讓的傳說實在太溫文爾雅,太過理想化了。對此,歷代也存在著截然不同的另外一些傳說。
儒家文化的主張
主張禪讓說的,主要是後世的儒家。根據這種說法,帝堯很早以前就在尋找合適的繼承人,他聽說有個名叫許由的人品德高尚,就想把王位傳給許由然而許由不願意接受,連夜跑到箕山腳下的水去隱居。帝堯追到潁水,說:「好吧,既然您暫時不願意接受王位,那就先來當我的輔佐官吧。」清高的許由聽了更是厭惡,衝出屋子,到水邊捧水來洗耳朵,以表示不願再聽。
許由有個朋友名叫巢父,正好牽著一頭小牛來岸邊喝水得知許由洗耳的原因後,他不屑地說道:「你如果一直隱居在深山密林之中,誰又會想到把治理天下的重擔往你肩上放呢?你自己名釣譽,現在惹禍上身,又跑來洗耳朵,把水弄髒,使我的小牛也遭到污染!」說罷,牽著小牛到上游去喝水了。
後人對此事評價說,當時的所謂天子,並不是真正鐘鳴鼎食的君王,他們不過是原始社會的部族聯盟長而已。毫無特權的帝堯生活極其清苦,所以一般人不願意接受這種吃力不討好的職位,只有帝舜這種大賢,才肯接受禪讓。
「篡權」的說法
《韓非子·外儲說右上》中提到,帝堯想把君主之位讓給帝舜,重臣鯀(gun)和共工反對說:「怎能把天下傳給一介平民?」帝堯不但不聽從他們的意見,還發兵將鯀殺死在羽山,把共工流放到幽州之都。
《韓非子·忠孝》中又說,舜因為父母和弟弟象不肯悔改,最終流放了父母,殺死了象。《竹書紀年》中說,因為帝堯年老德衰,舜就將他囚禁在平陽,還派人攔阻其子丹朱,不使父子相見,最終奪了帝堯的君主之位。
如果按照這種說法,堯舜之間的繼承關係就不是禪讓,而是篡位。類似的說法也對應在帝舜和大禹身上傳統說法認為,帝舜因為兒子商均不賢,就向上天推薦大禹作為他的繼承人。十七年後,他巡遊到南方的蒼梧之野時突然去世,安葬在九嶷山上。大禹堅持守喪三年,然後想請商均繼位,但遭到諸侯和百姓們的一致反對,這才勉強做了君主。但還有相反的說法,是說帝舜開非巡遊南方,而是被大禹流放到那裡去的,大禹趁機奪了他的君主寶座。
至於啟之開創夏朝,也和前述的情況類似,只不過他是兒子繼承君位的勝利者,最終通過甘之戰打敗伯益而登上寶座。
言說觀點
堯,舜、禹三代君位相傳,與其說是不切實際的禪讓,不如說是攝政官和君主兒子之間的權力鬥爭,這只是從所謂「公天下」向「家天下」的轉化,是從古代共和國向奴隸制帝國的轉化,從公有制的原始社會向奴隸制社會的轉化。
即便在傳說中,帝舜和大禹經常會聚諸侯,發動戰爭,甚至斬殺不肯從命的重臣,其權威之重,權力之大,許可權之廣,也並非原始社會的部族聯盟長所能夠擁有的,而從大禹傳位夏啟,開創了第一個奴隸制王朝後,中原地區的人們就從此稱自己為夏,或者諸夏、華夏(華有繁華華美的意思)。
華夏族就此誕生了,中國歷史也從神話時代入了半信史的時代。
代碼含義:
1-01-22-1(中國古代史-傳說時代-禪讓和篡權-1)
(部分圖片轉載自網路,侵刪)
相关参考
每天5分鐘獲得1個國學知識第二十五期:十六字心傳據《尚書·大禹謨》記載,舜在把天下禪讓給禹之前,曾經發表了一番政見,其中有四句:「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執厥中。」這份來自上古時期堯舜禹湯等聖
太上皇,是中國歷史上給予退位皇帝或當朝皇帝在世父親的頭銜,通常給予的對象是在世但已禪位的皇帝。縱觀中國歷史,那些為了皇位,父子、兄弟之間不惜刀兵相見,血腥殘殺的事情不絕於耳。相比這些,禪讓製成為一種文
熟悉中國歷史的朋友們都會知道,在我國遠古社會,那還是原始社會的時代。在那個時候呢?是一群氏族部落。他們過着群居的生活。就在那樣一個茹毛飲血的時代,每個氏族部落也是有首領的,就像我們今天每一個國家都有自
熟悉中國歷史的朋友們都會知道,在我國遠古社會,那還是原始社會的時代。在那個時候呢?是一群氏族部落。他們過着群居的生活。就在那樣一個茹毛飲血的時代,每個氏族部落也是有首領的,就像我們今天每一個國家都有自
熟悉中國歷史的朋友們都會知道,在我國遠古社會,那還是原始社會的時代。在那個時候呢?是一群氏族部落。他們過着群居的生活。就在那樣一個茹毛飲血的時代,每個氏族部落也是有首領的,就像我們今天每一個國家都有自
上一期我們提到,遠古帝王的傳承,並非是靠繼承的。如今人們普遍認為,遠古時期存在一種「”禪讓制度”,即部落首領是通過推舉和禪讓來產生的一種民主制度。如著名的「”堯讓舜”、「”舜讓禹”。然而,這一說法實際
上一期我們提到,遠古帝王的傳承,並非是靠繼承的。如今人們普遍認為,遠古時期存在一種「”禪讓制度”,即部落首領是通過推舉和禪讓來產生的一種民主制度。如著名的「”堯讓舜”、「”舜讓禹”。然而,這一說法實際
上一期我們提到,遠古帝王的傳承,並非是靠繼承的。如今人們普遍認為,遠古時期存在一種「”禪讓制度”,即部落首領是通過推舉和禪讓來產生的一種民主制度。如著名的「”堯讓舜”、「”舜讓禹”。然而,這一說法實際
戰國時期,燕國發生了一件令諸侯都意想不到的事情,就是燕王噲不顧眾人反對,將位置禪讓給了相國子之,為了使子之能夠順利執政,燕王噲還在背後幫忙,那麼燕國為何實行禪讓制?真的被忽悠了嗎?燕王噲實行禪讓制的原
在我國歷史上,有着許多爭議非常大的人物和話題。舉例來說,關於堯、舜之間的傳承,人們原本都相信着按照《史記》中禪讓的說法,但隨着《竹書紀年》的出土,堯舜之前的權力斗爭也被揭露了出來。如今人們對於堯舜傳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