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无数人看中的诸葛恪为什么最后自我毁灭

Posted 诸葛恪

篇首语:幼苗需要土壤的滋养,孩子需要教师的爱护。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被无数人看中的诸葛恪为什么最后自我毁灭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本文目录

1、被无数人看中的诸葛恪为什么最后自我毁灭

2、历史人物 诸葛家族的神童,诸葛恪最后却落得满门抄斩的结局

被无数人看中的诸葛恪为什么最后自我毁灭

诸葛恪,在三国后期这段历史上算是一个比较重要的角色。只不过,他活跃的时间并不长,或者说真正给他展示的舞台很短暂。历来对诸葛恪的评价都是权臣,尤其《三国演义》中,他的专权行径被刻画得惟妙惟肖,那么事实真的如此吗?

诸葛恪是诸葛瑾的儿子,诸葛亮的侄子,在三国这段历史上,诸葛家族称得上是一颗耀眼的明珠。诸葛瑾是吴国的重臣,诸葛亮则是蜀汉的丞相。作为诸葛瑾的儿子、诸葛亮的侄子,诸葛恪从幼时头上就顶着一个光环。但诸葛恪并不是那种纨绔子弟,相反他颇有才干。当初诸葛恪曾率军征讨山越,几乎所有人都觉得那是不可能成功的事情,但诸葛恪恰恰成功的平定了山越。也正因为如此,诸葛恪一直很得孙权的器重。

孙权死后,继位的孙亮年幼,诸葛恪成了辅政大臣。虽说诸葛恪的职务是太傅,属于虚职,但真正的决策还是由他来决定。当政之初,废除了孙权时期的不少苛政,深得民心。之后打退魏军,取得了东兴大捷,此时无论是名望还是个人的成绩也都达到了顶峰。

之后诸葛恪出兵伐魏,但在新城被打得大败。正当他打算整军再战的时候,被孙峻设计杀害。死后家人也惨遭杀害,自己还被弃尸荒野,可谓身后凄凉。

诸葛恪攻魏之事,当时朝中大臣都极力反对,但诸葛恪却一意孤行。事实上,诸葛恪的想法并没有错。王业不偏安,历来偏安一隅的政权,最终都是覆灭的结局。当时吴国刚刚打败魏国的进攻,乘胜追击无可厚非,况且还有蜀汉姜维的遥相呼应。

诸葛恪之死,在东兴大捷之后就已经有人给下了定论,主少国疑,功高震主,诸葛恪被杀是早晚的事。此时诸葛恪该做的应该是明哲保身,至少不要远离权力核心。但他偏偏率师伐魏,给了别人进谗言的机会,自己也就走到了尽头。

当然,这些都是一方面因素,还有一个主要的原因,诸葛恪性格上有一个致命的缺陷――刚愎自用。当初陆逊曾说过,在诸葛恪上面的人,诸葛恪不服,在他下面的人,诸葛恪又不屑一顾。而他的父亲也说过“非保家之主”。

当初孙权选他当太傅的时候,吕岱曾劝他,遇事“十思而后行”。他当时就不太愿意听了,孔子说三思而后行,而且还说两思就差不多了,你让我十思,摆明了就是觉得我没能力吗?吕岱听后也不好再说什么。也正因为诸葛恪这种缺陷,导致树敌太多,自己身为辅政大臣,自然成了众矢之的。当初孙权刚死的时候,同为辅政大臣的孙弘因为与诸葛恪不和,想先杀死他。不料事情被孙峻泄露给了诸葛恪,诸葛恪先下手为强,杀死了孙弘。后来诸葛恪新城兵败之后,孙峻又除去了诸葛恪,先救后杀,很显然是两人交恶的过程。诸葛恪被杀之前,曾有人劝他,宫内有异动,但诸葛恪觉得孙峻这样的人,顶多是在酒里下毒,根本没当回事。

阮籍说:“自是者不章,自建者不立。守其有者有据,持其无者无执。”这就是诸葛恪没有明白的道理,他并非权臣,但因为刚愎自用、一意孤行而留下了权臣的名声,也为自己招来了祸患。自卑、自信、自负这是三个极端的表现,很多时候也难以拿捏,但无论在什么时候,凡事三思,多听取别人的意见终归没有坏处。

历史人物 诸葛家族的神童,诸葛恪最后却落得满门抄斩的结局

你真的了解诸葛恪吗?小编给大家提供详细的相关内容。

诸葛家族还有一人也可称得上三国中的独秀一枝,此人就是诸葛恪。诸葛恪三国时期东吴的权臣,是吴国大将军重臣诸葛瑾的长子,也是诸葛亮的侄儿,正是因为这层关系,诸葛恪这个官二代成年后才得以被拜为骑都督。不过最重要的还是因为他继承了诸葛氏家族的某些优秀遗传基因,不仅从小就以神童著称,还十分善于辩论,几乎很少有人能争辩过他,话说诸葛瑾脸型较长,被大家调侃道面长似驴,有一次孙权在大会上让人牵了头驴进来,然后故意量了一下驴脸,写上诸葛子瑜,而诸葛恪那时还小,他不慌不忙地走到驴前,拿起笔在诸葛子瑜字下添上‘之驴’两个字,这一举动迎来举座欢笑,孙权就把驴赐给了诸葛恪,前丞相陆逊病时候诸葛恪升任大将军并带领其兵。

孙权问他“你觉得你能否比得过诸葛亮,”他坚定地回答了“能”孙权惊讶的说“丞相不仅治国严谨,而且还是你的长辈,你怎能胜过他?”诸葛恪答“您说的没错,但是如果投靠了昏庸的君主,甘心为其服务,则不如我从容地效忠清明安泰的朝廷,为天下赞扬君主效力。”孙权又问“那你跟步骘朱然陆逊相比呢?”诸葛恪摇了摇头,孙权说“你都不如这三人,还怎么跟你叔叔比呢?”诸葛恪说“不敢欺骗陛下,小国虽然有君主不如灭亡的诸侯国,所以说能胜过他。”

诸葛恪的一生太顺了,所以他把许多事情都想得很简单,从而养成了狂妄自大,刚愎自用的毛病,因而最终落了个全家抄斩的荒凉结局。

相关参考

3年时间,用300仪仗队收服10万人,诸葛亮的侄子是如何做到的

我们都知道,诸葛亮的大哥叫诸葛瑾,是东吴的开国功臣之一。诸葛瑾的大儿子叫诸葛恪,说来,诸葛恪是诸葛亮的大侄子。诸葛恪和他的叔父诸葛亮有几分相似,是托孤大臣,最后也做到了丞相,并且也曾北伐曹魏。在防御性

3年时间,用300仪仗队收服10万人,诸葛亮的侄子是如何做到的

我们都知道,诸葛亮的大哥叫诸葛瑾,是东吴的开国功臣之一。诸葛瑾的大儿子叫诸葛恪,说来,诸葛恪是诸葛亮的大侄子。诸葛恪和他的叔父诸葛亮有几分相似,是托孤大臣,最后也做到了丞相,并且也曾北伐曹魏。在防御性

东吴神童诸葛恪

诸葛恪(203一253),字元逊,是三国时吴国著名大巨诸葛谨之子,也就是蜀国丞相诸葛亮的侄子。诸葛恪幼年聪慧,闻名一时,年轻时就任骑都尉。吴主孙权对他很是看重,临终托孤于他。他聪明机敏,口才很好,较有

诸葛恪是谁

诸葛恪(203-253年),字元逊,琅邪阳都(今山东沂南)人。三国时期东吴权臣,东吴大将军诸葛瑾长子,蜀汉丞相诸葛亮之侄。从小就以神童著称,深受孙权赏识,弱冠拜骑都尉,孙登为太子时,诸葛恪为左辅都尉,

诸葛恪学习诸葛亮北伐曹魏

诸葛亮的哥哥诸葛瑾在东吴为官,是一位很重要的政治人物,而诸葛瑾的儿子诸葛恪,则是一位英才,自小就能言善辩,深得孙权赏识,长大后也很有出息,在政治和军事上颇有建树,尤其是孙权临终前,向诸葛恪托孤,委托他

文能治国武能领军 诸葛恪是个怎样的人

诸葛恪是个怎样的人诸葛恪,字元逊,三国时期的人,效忠吴国,一生侍奉吴国的两位君主,孙权和孙亮,一生立下不少功绩,也算是立下汗马功劳。诸葛恪画像诸葛恪从性格层面来看,是一个情商智商俱高之人,最难得是此人

功高震主诸葛恪的故事

>  诸葛恪,诸葛瑾之子,之侄儿,吴国将领。诸葛恪年轻时就显露出非凡的才能,31岁时请命平定升杨之乱,匪忠平息,得数万猛士。在以后的征战中,谋略在先,武功在后,屡建战功。>>  病重时,任命他为太子的

诸葛恪是什么样的人

诸葛恪(公元203--253年),字元逊,琅琊阳都人(今山东沂南),三国时期吴臣,蜀相诸葛亮之侄,吴大将军诸葛瑾长子,从小就以神童著称,深得孙权赏识,弱冠拜骑都尉。孙登为太子时,恪为左辅都尉,是东宫幕

一胜一败细节相似 诸葛亮侄子诸葛恪两次与魏作战

...国司马懿病逝,儿子司马师执掌大权。252年,孙权去世,诸葛恪执掌大权。新上台的都是绝顶高手,隔江相望,谁才是天下第一呢?诸葛恪始终有个梦,就是建功立业,称霸天下。251年,魏国司马懿病逝,儿子司马师执掌大权。...

一胜一败细节相似 诸葛亮侄子诸葛恪两次与魏作战

...国司马懿病逝,儿子司马师执掌大权。252年,孙权去世,诸葛恪执掌大权。新上台的都是绝顶高手,隔江相望,谁才是天下第一呢?诸葛恪始终有个梦,就是建功立业,称霸天下。251年,魏国司马懿病逝,儿子司马师执掌大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