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面埋伏囚闯王 明朝最后一个战略大师杨嗣昌
篇首语:先学爬,然后学走。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十面埋伏囚闯王 明朝最后一个战略大师杨嗣昌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十面埋伏囚闯王 明朝最后一个战略大师杨嗣昌
看崇祯朝的历史,最绕不过的一个话题人物就是杨嗣昌,他是湖南常德人,中国明末重臣。
很多人说杨嗣昌是一个误国误民的权奸,杨嗣昌是很嚣张,骂他的口水,如滔滔江水,延绵不绝,然而无论怎么弹劾,就是不倒。就算他明明干错了事,却依然支持他,哪怕打了败仗,别人都受处分,他还能升官。也有很多人认为杨嗣昌是崇祯年间唯一能拯救危局的人,如果当时还有一个人能拯救危局,那么这个人只可能是杨嗣昌。
杨嗣昌才华横溢,机敏便捷,对历史掌故了如指掌,又一向工于笔札,富有辩才。杨嗣昌所阐明的攘外必先安内的方针,提出了“四正六隅十面张网”的方针,向皇帝保证:下三个月死功夫,了结十年不结之局。朱由检激动得拍案叫绝,叹道:悔恨用你太晚了!
那么,他的四正六隅十面张网究竟是什么意思呢?
所谓四正,就是陕西、河南、湖广、凤阳四个正面战场,这四个地方的巡抚,以围剿为主以防御为辅。所谓六隅,就是延绥、山西、山东、应天、江西、四川六个侧面战场,这六个地方的巡抚,以防御为主以围剿为辅。把四正与六隅加起来,十个罗网,所以叫做十面张网。假如流寇在陕西,那么陕西、四川、湖广、河南、延绥、山西的巡抚必须共同张网,六面合围,总理入关和总督联合围剿;假如流寇在河南,那么湖广、凤阳、应天、山西、山东、河南的巡抚必须共同张网,六面合围,总督出关和总理联合围剿;假如流寇在湖广,那么河南、陕西、四川、应天、凤阳、江西的巡抚必须共同张网,六面合围,总督、总理都前往湖广联合围剿。总之,总督、总理是随敌剿杀,各地巡抚是四面合围,不论主战场在哪里,都要围成一个罗网,这就是十面张网的意图
崇祯十三年(1640)十二月,被“十面张网”围得筋疲力尽的张献忠偷偷进入湖广,得知消息的杨嗣昌心急火燎地往回赶,赶到半路,消息出来,出事了,襄阳被攻陷,襄王被杀。
朱翊铭,襄王,万历皇帝的名字,是朱翊钧,光看名字就知道,他跟万历兄是同辈的,换句话说,他算是崇祯皇帝的爷爷。但这位仁兄实在没有骨气,明明是皇帝的爷爷,见到了张献忠,竟然大喊:千岁爷爷饶命。在杀死襄王的时,张献忠说:如果没有你的脑袋,杨嗣昌是死不了的。
当他得知襄王被杀时,他非常愧疚,愧疚于自己没有能够尽到责任,没有能够报答一个知己的信任。一个身患重病的人,是经不起歉疚的,所以几天之后,他就死了,病重而亡。
杨嗣昌死了,崇祯很悲痛,连他爷爷辈的亲戚(襄王)死了,他都没这么悲痛,非但没追究责任,还追认了一品头衔,抚恤金养老金,一个都没少。他终究没能完成自己的承诺,他做得或许不够好,却已足够多。
相关参考
历史人物 杨嗣昌的杨嗣昌的生平介绍_杨嗣昌 西江月_杨嗣昌墓
本名:杨嗣昌别称:杨阁老、杨阁部、杨武陵、盐梅上将字号:字文弱,一字子微自号肥翁、肥居士,晚年号苦庵所处时代:明朝民族族群:汉人主要作品:《杨嗣昌集》主要成就:提出“四正六隅、十面张网”战略;玛瑙山大
现在,很多人眼中的大明王朝是完美无缺的,但是真实的明朝是一个刻薄寡恩的王朝,君臣之间,臣子之间,没有相互协作,只有猜忌、诋毁,大臣间的勾心头脚屡见不鲜,而杨嗣昌与卢象升两位,就是政治斗争中的牺牲品。明
现在,很多人眼中的大明王朝是完美无缺的,但是真实的明朝是一个刻薄寡恩的王朝,君臣之间,臣子之间,没有相互协作,只有猜忌、诋毁,大臣间的勾心头脚屡见不鲜,而杨嗣昌与卢象升两位,就是政治斗争中的牺牲品。明
杨嗣昌明朝末年,社会黑暗,官府贪污腐败成风,苛捐杂税多如牛毛,人民处于水深火热之中。而位于东北边陲的满族政权,通过蚕食周边弱小民族,逐渐强大起来,继而把侵略的矛头指向了貌似强大,实则外强中干的明王朝。
杨嗣昌的出生可以说是比较好的,他的祖父是过去武陵的名士,非常重视文化传播的重要性,曾经亲自花钱建造石塔和书楼,来让大家参与学习。所以杨嗣昌小时候的学习氛围可以说非常好。杨嗣昌是比较早就接触官场政治的,
...在衷心和能力上都有不俗的展现,也非常努力,但是生在明朝末期那个动荡的局面,基本也就告别干大事了,不是为了防止太平
杨嗣昌是湖南武陵人,在万历38年的时候考中进士,并担任杭州府的教授,折合他的祖父一直以来贯彻重视教育的原则是分不开的。并且逐渐升官到户部郎中,之后因病引退回家。崇祯年间杨嗣昌被加封为右参政,之后还曾被
杨嗣昌是湖南武陵人,在万历38年的时候考中进士,并担任杭州府的教授,折合他的祖父一直以来贯彻重视教育的原则是分不开的。并且逐渐升官到户部郎中,之后因病引退回家。崇祯年间杨嗣昌被加封为右参政,之后还曾被
杨嗣昌(1588年—1641年),字文弱,一字子微,自号肥翁、肥居士,晚年号苦庵,湖广武陵(今湖南常德)人,中国明朝后期大臣、诗人。他是杨鹤之子,万历三十八年(1610年)进士,崇祯十年(1637年)
杨嗣昌(1588年—1641年),字文弱,一字子微,自号肥翁、肥居士,晚年号苦庵,湖广武陵(今湖南常德)人,中国明朝后期大臣、诗人。他是杨鹤之子,万历三十八年(1610年)进士,崇祯十年(1637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