卧冰求鲤的主人公是谁

Posted 母亲

篇首语:知识虽宝贵,但更可贵的却在于运用。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卧冰求鲤的主人公是谁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本文目录

1、卧冰求鲤的主人公是谁

2、历史典故 二十四孝之王郎卧冰求鲤

卧冰求鲤的主人公是谁

导读:

我们熟知的三国是一个兵荒马乱、人才辈出的时代,关羽、诸葛亮、曹操的英雄故事我们都是耳熟能详。但也许有人不知道,就在那样一个英雄高产的时代,也同样诞生了许多著名的孝子。让我们一其了解下三国时期的八大孝子,一起学习古人的感恩之心吧。

徐庶

徐庶是刘备的第一位军师,得其辅佐后,刘备军屡次战胜曹军,新野一战,助刘备大破曹仁的“八门金锁阵”。曹操听闻徐庶才能卓越,十分担心,问帐下谋士有何良策,程昱便献计假托徐母病重、见子心切,将徐庶骗去了曹营。

徐庶是个孝顺的人,收到母亲病重的来信,没有思索真假,早已心急如麻。次日,徐庶便辞别刘备,走前将“卧龙”诸葛亮推荐给了刘备。来到曹营,徐庶见母亲安然无恙,才知道是中了曹操的奸计。而徐母得知因其“去刘归曹”勃然大怒,斥责他一番后竟自缢而死。从此,徐庶发誓终生不为曹操献一计一策。

毕谌

毕谌是东汉末年曹操的部下官员,因平定黄巾贼有功被曹操任命为别驾从事。后来,张邈与陈宫叛迎吕布,毕谌的母亲、弟弟、妻子、儿女都在东平,俱被张邈劫持。曹操打算拜别遣还毕谌,说:“你的老母亲在张邈那儿,可以离去。”毕谌顿首向曹操表明自己没有二心,曹操感到很欣慰,并为他涕泣流泪。

可曹操离开后不久,毕谌还是逃回了东平。等到吕布被破,曹军生擒了毕谌,大家都为毕谌担忧,曹操说:“作为人能孝顺他的亲人,不也会忠于君主的吗!这正是我所需求的啊。”于是毕谌没受责罚,反而被任命为鲁国相。

姜维

姜维是蜀汉著名将领,《三国演义》形容他是自幼熟读兵法,奉母至孝,智勇双全。年轻时,姜维曾是守卫天水郡的魏国大将,多次看破诸葛亮的计策。

诸葛亮喜爱姜维之才,想收其为自己的助手。他得知姜维是个孝子,其母住在冀城,便想出一条计策:命魏延虚张声势打冀城,姜维得知消息,便请兵杀回冀城救母。诸葛亮又派俘将夏侯杼木带兵前往冀城劝姜维投降。夏侯懋走到半路,听老百姓说姜维已献城降蜀,他只好往天水郡来。夏侯懋进城,把姜维已投降蜀兵的消息告诉了天水郡守城官兵。深夜,诸葛亮让人假扮姜维打天水郡。守城官兵更认定姜维降蜀是事实了。

而维苦守冀城,粮草缺乏。一日带兵劫粮,蜀兵乘虚取冀城。姜维失城只好向天水郡逃去。天水郡众将,误认姜维已经投降,不准他进城。姜维无奈落荒而去。走不到数里,诸葛亮乘车而出,姜维见自己陷入重重包围之中,便下马投降了诸葛亮。

孙登

孙权的长子孙登是个极为孝顺之人,只可惜33岁便早逝。孙登的生母地位低贱,孙权宠爱徐夫人,就让她以养母的身份抚养孙登。后来徐夫人失宠被废,流放到了吴郡。孙权的新欢步夫人,考虑到孙登是未来接班人,也会上门巴结,经常送一些礼物给他,联络感情。

孙登虽然不好拒绝,但也只是礼节性地说几句谢谢关心,然后收下。但徐夫人送给他的衣服,他都要先认认真真地洗个澡,然后才穿上。孙登将被册立为太子时,他对孙权说:“要立太子,应先立皇后。”孙权说问:“你的母亲在哪里?”孙登答:“在吴郡。”意思就是说养母徐夫人才是他的母亲。孙权因此沉默无语。犹豫不决,很久没有确立正式的皇后。

陆绩

陆绩是我国古代“二十四孝”之一。《二十四孝》诗曰:孝顺皆天性,人间六岁儿。袖中怀绿桔,遗母事堪奇。

陆绩六岁时,随父亲陆康到九江谒见袁术,袁术拿出橘子招待,陆绩往怀里藏了两个橘子。临行时,橘子滚落地上,袁术嘲笑道:“陆郎来我家作客,走的时候还要怀藏主人的橘子吗?”陆绩回答说:“母亲喜欢吃橘子,我想拿回去送给母亲尝尝。”袁术见他小小年纪就懂得孝顺母亲,十分惊奇。从此以后,“陆绩怀橘”便传为佳话。元代郭居敬将其编入《二十四孝》。

孟宗

孟宗也是我国古代“二十四孝”之一,成语“哭竹生笋”的主人公。《二十四孝》诗曰:泪滴朔风寒,萧萧竹数竿。须臾冬笋出,天意报平安。

孟宗少年时父亡,母亲年老病重,医生嘱用鲜竹笋做汤。适值严冬,没有鲜笋,孟宗无计可施,独自一人跑到竹林里,扶竹哭泣。少顷,他忽然听到地裂声,只见地上长出数茎嫩笋。孟宗大喜,采回做汤,母亲喝了后果然病愈。孟宗后来官至吴国司空。

鲍出

鲍出天生魁伟,生性至孝。据《三国志・魏书十八・阎温传》中记载,一天鲍出不在家,一伙强盗把他母亲劫走。鲍出闻讯后,怒发冲冠,抄起一把刀就不顾一切地追下去。沿途杀了十几个贼人,终于追上了劫掠他母亲的强盗,远远看见母亲和邻居老妪被绑在一起。

鲍出大吼一声,奋力上前。众贼见他来势凶猛,锐不可挡,吓得四散逃命。鲍出顾不上追敌,径直跑上前来,叩头请罪。跪着给母亲和邻居老人解开绑绳,将她们解放回家。 后来战乱纷起,他就侍奉母亲到南阳避难。贼乱平定,其母思归故乡。可是路上跋山涉水,抬轿难行,鲍出思虑再三,就编了一个竹笼,请母亲坐在笼中,将她背回家乡。

后人有诗赞曰:救母险如履薄冰,越山肩负步兢兢;重重危难益坚忍,孝更绝伦足可矜。

王祥

王祥是我国古代“二十四孝”之一,“卧冰求鲤”的主人翁。《二十四孝》诗曰:继母人间有,王祥天下无。至今河水上,一片卧冰模。

王生母早丧,继母朱氏多次在他父亲面前说他的坏话,所以王祥的父亲也不喜欢他,常让他打扫牛圈,但王祥却更加恭谨。父母有病时日夜伺候,不脱衣睡觉,汤药必自己先尝。王祥家有棵红沙果树结了果实,母亲令王祥守护,每逢有大风雨,王祥总是抱住树哭泣。

父母患病,他衣不解带侍候,继母想吃活鲤鱼,适值天寒地冻,他解开衣服卧在冰上,冰忽然自行融化,跃出两条鲤鱼。继母食后,果然病愈。王祥隐居二十余年,后从温县县令做到大司农、司空、太尉。

历史典故 二十四孝之王郎卧冰求鲤

二十四孝之王郎卧冰求鲤 

“卧冰求鲤”是二十四孝中的一个故事,故事的主人公王祥为西晋重臣大僚。更为重要的是,“晋王氏自王书生祥、览,而祥位三公。同时衍、绥、澄、戎、敦、导、玄并位至三公,才名冠世,人号琅琊八王。导之后洽、悦、昙首、弘、俭又累世贵盛,与五代相终始”(王圻《续文献通考》卷二百十一)。因此,所谓王祥“卧冰求鲤”发生地也引起多方争夺:首为山东临沂,次为江西抚州,再为河南新安。但是,“卧冰求鲤”故事本身很可疑。  

一  

王祥“求鱼”事,最早见于东晋孙盛《晋阳秋》:“母欲生鱼,祥解衣将剖冰求之,会有处冰小解,鱼出。”但在其《异同杂语》中,却变为孝心感天的灵异事件:“盛寒之月,后母曰:‘吾思食生鱼。’祥脱衣将剖冰求之,少顷,坚冰解,下有鱼跃出,因奉以供,时人以为孝感之所致也。”干宝在《异同杂语》基础上,以小说手段继续神化“性至孝”的感染力,《搜神记》卷十一云:“母尝欲生鱼,时天寒冰冻,祥解衣,将剖冰求之。冰忽自解,双鲤跃出,持之而归。”  

房玄龄等撰《晋书》,整合《异同杂语》《搜神记》《世说新语》《孝子传》等为王祥本传:“母常欲生鱼,时天寒冰冻,祥解衣将剖冰求之,冰忽自解,双鲤跃出,持之而归。母又思黄雀炙,复有黄雀数十飞入其幕,复以供母。乡里惊叹,以为孝感所致焉。有丹柰结实,母命守之,每风雨,祥辄抱树而泣。”王祥孝行故事由最初的“剖冰求鱼”而逐步增益为“剖冰求鱼”“黄雀入幕”“抱树守柰”等系列孝行感天的动人故事。但王祥“求鱼”并非如后世所言“卧冰求鲤”,而是“剖冰求鱼”。同为“求鱼”,“卧冰”“剖冰”差异颇大。  

二  

王祥“求鱼”的叙述混乱肇始于宋代,主要表现有二:其一,文献所载王祥“扣冰(剖冰)求鱼”的越来越多,如:⒈保州曹河,见于黄震《黄氏日钞》卷六十七;⒉江南东道武进县,见于《太平寰宇记·江南东道四》;⒊毗陵,见于《(咸淳)重修毗陵志·古迹》;⒋抚州,见于刘克庄《御书抚州忠孝堂》、潘自牧《记纂渊海》卷十一等;⒌沂州,见于《记纂渊海》卷十七;⒍浙江吴兴,见于谈钥《(嘉泰)吴兴志·事物杂志》。  

其二,为了渲染王祥孝行,将唐代及之前文献所载“扣冰(剖冰)求鱼”事逐步改为“卧冰求鲤”。在北宋早期文献中,王祥“求鱼”,一般皆谓“扣冰”或“剖冰”。如《太平御览》之《时序部十一》:“母欲得生鱼,祥解褐扣冰求之,忽冰小开,有双鱼出游。”《鳞介部八》:“母欲生鱼,时天寒水冻,祥解衣将剖冰求之,冰忽自解,双鲤跃出。”但在《太平寰宇记》中,“扣冰”或“剖冰”变为“卧冰”,如卷一百二十五《淮南道三·舒州》:“王祥池,在县西南二十里。即卧冰取鱼处也。”  

“卧冰求鲤”广泛现诸文献在南宋,当时很多作品均有类似说法。如刘克庄《杂咏一百首·王祥》:“乃知履霜子,绝似卧冰人。”邵雍《梦林玄解·梦占》:“占曰:王祥卧冰,出鱼救母。”《(咸淳)重修毗陵志·山水》:“孝感渎…晋王祥与继母寓此卧冰,得双鲤,故名。”此外,释惠洪《林间录》卷上、曾季狸《艇斋诗话》、袁甫《承务郎致仕洪君墓志铭》等亦有此类记载。  

宋人改王祥“剖冰(扣冰)求鱼”为“卧冰求鲤”,很可能是将东晋楚僚“卧冰求鲤”事附会王祥。《搜神记》卷十一云:“楚僚……时十二月,冰冻,僚乃仰天叹泣,脱衣上冰,卧之。有一童子,决僚卧处,冰忽自开,一双鲤鱼跃出。”个中原因一方面可能是误抄而致,因《搜神记》卷十一载孝子王祥、王延与楚僚三人事迹相连,传抄时误将楚僚“卧冰”与王祥“剖冰”混淆。另一方面则可能有意附会,王祥以孝著称,在践行“以孝治天下”的封建王朝都是旌表对象,早在西晋时,即“赐几杖,不朝”,因此为了宣传其“孝感天神”之神迹,而将楚僚“卧冰求鲤”事附会本来“剖冰求鱼”的王祥。  

三  

王祥“卧冰求鲤”乃后人附会,但“剖冰求鱼”,事应不虚。“求鱼”地应在洛阳新安。  

其一,从西晋开始,传世文献即有“孝水”在洛阳新安的记载。王祥同事潘岳有《西征赋》:“澡孝水而濯缨,嘉美名之在兹。”此赋作于元康二年(592)自洛阳赴长安逗留新安时,说明当时新安已有“孝水”。《水经注》亦云洛阳有“孝水”,其“谷水”注云:“《山海经》曰:俞随之水出于其阴,北流注于谷,世谓之孝水也。潘岳《西征赋》曰:澡孝水以濯缨,嘉美名之在兹。是水在河南城西十余里,故吕忱曰:孝水在河南郡。”  

唐代文献中,多有以孝水命名的洛阳地名,如唐天宝七年(748)《唐故文安郡文安县尉太原王府君夫人勃海李氏墓志铭并序》云:“终于河南县孝水里私第舍…以天宝七载十一月廿四日葬于洛阳北原。”亦有将孝水作为洛阳地标的记录,唐志中出现“孝水”的墓主人或家于洛阳,或葬于洛阳。如显庆二年(657)《大唐故张夫人墓志铭》:“夫人张氏,河南伊阙人也…或名标孝水。”乾封二年(667)《唐故左骠骑左一车骑将军上柱国王君墓志铭》:“卒于思恭里第…合葬于北芒山之平原…孝水征源,仙凫早泳。”其中“思恭里”等为洛阳城坊名,“北芒山”指北邙山,故在墓志中以孝水为洛阳地标,寄托哀思。  

元代石刻文献记载洛阳孝水与王祥的关系。今新安县“孝水村”王家祠堂尚存元人翻刻“晋太保孝王祥碑”,原碑至正三年(1343),已泐蚀“不可读”,时任“河北河南道肃政廉访副使”崔帖命下属重新刻石立碑并题诗,碑文云:“□□河南三十里,有小河自南而北,曰孝水。水右以居成聚,曰孝水店。”明清记录更多,如李贤《明一统志·河南府》、张瀚《北游纪》等。明清人又称孝水为“王祥河”,如顾炎武《肇域志》卷二十九:“晋王祥葬此山下,名孝水,流入于涧。”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卷四十八:“本名谷水,晋王祥卧冰于此,因改为孝水。”  

新安县孝水现已干涸,其故道人称“王祥河”,今新安县磁涧镇尚有“王祥河”及“王祥河桥”。可见,新安县以王祥孝行命名的“孝水”或“王祥河”自西晋初潘岳时至今一脉相承。新安县尚有“孝水村”,从唐代“孝水里”、元代“孝水店村”到如今“孝水村”,以“孝水”命名的古村落亦千余年绵延不绝。综上可知,王祥“求鱼”地应在洛阳新安。  

其二,临沂所称“孝河”或“王祥河”记载最早出现于宋代文献,《记纂渊海》卷十七云:“王祥河在峄县北,即卧冰跃鲤处。”此后历代始有记录,如《明一统志》卷二十三:“王祥河,在沂州北二十五里,源出王祥庙后,即其卧冰跃鲤处,又名孝河。”章潢《图书编·沂水考》:“南径王祥墓,孝感水入焉,其水出墓西戚沟湖,剖冰跃鲤之地。”  

 

上述文献所称临沂王祥“卧冰跃鲤”的“孝水”“孝感水”“王祥河”均源出王祥庙后或王祥墓西戚沟湖,则河因王祥庙或墓而得名。但唐修《晋书》本传云:“西芒上土自坚贞,勿用甓石,勿起坟陇。”“西芒”即北邙山,则知其葬于洛阳而非临沂。历代文献多记载王祥墓在洛阳,如李贤《明一统志》卷二十九、薛冈《天爵堂文集》卷七、穆彰阿《(嘉庆)大清一统志》卷二百七、王士俊《(雍正)河南通志》卷七等。可见,宋代以来文献所载临沂王祥墓,应是当地人后建。王象之《舆地纪胜·碑碣》、周应合《(景定)建康志·风土志二》、顾起元《客座赘语》卷八、程哲《蓉槎蠡说》卷七等所载南京江宁王祥墓亦属此类。洛阳之外王祥墓和“卧冰处”实为散居各地王氏后人追奉先祖而后建,故《(咸淳)重修毗陵志》卷二十七云:“至晋拜太保,未尝至毗陵…览孙导显于江左,子孙往往居此,追慕祖徳,故以卧冰名池、孝感名渎尔。”至于江西抚州和浙江吴兴“卧冰处”,则颜真卿为官当地时所建,目的在于宣扬忠孝,两地方志均有记载。综上所述,王祥“求鱼”处应在洛阳新安而非他地。(作者系西华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

相关参考

历史人物 卧冰求鲤的大孝子,面对篡权的司马氏是如何应对的

中国历代的统治者,多标榜“以孝治天下”,声称求忠臣必于孝子之门。当然这个大道理说的在理,一个连自己的父母也不孝顺人要他忠于别人,怕是很难做到。>汉魏之间,士人当官的路径叫“举孝廉”,由官员向上推荐当地

历史典故 二十四孝之王郎卧冰求鲤

二十四孝之王郎卧冰求鲤 “卧冰求鲤”是二十四孝中的一个故事,故事的主人公王祥为西晋重臣大僚。更为重要的是,“晋王氏自王书生祥、览,而祥位三公。同时衍、绥、

历史典故 二十四孝之王郎卧冰求鲤

二十四孝之王郎卧冰求鲤 “卧冰求鲤”是二十四孝中的一个故事,故事的主人公王祥为西晋重臣大僚。更为重要的是,“晋王氏自王书生祥、览,而祥位三公。同时衍、绥、

解析王祥“卧冰求鲤”这种孝顺是否真的可取

王祥事后母是一个关于孝顺父母的小故事,出自《世说新语》。故事的主人公是大家都非常熟悉的“二十四孝”之一的王祥。王祥是东汉末年的曹魏的官员,从县令一直做到了太尉,西晋建立之后官至太保,还被封了爵位,在入

历史人物 王祥后人 王祥和王羲之是什么关系

王祥王祥出生琅邪临沂(今山东省临沂市西孝友村),也就是我们非常熟悉的琅琊王氏,是二十四孝之一“卧冰求鲤”故事的主人公,世人皆知的大孝子。王祥是琅琊王氏的一员,著名书法家王羲之是其家族后人。王祥后人>儿

朝花夕拾题目及答案

一、填空1、《朝花夕拾》是鲁迅先生1926年所作的回忆散文集,共10篇。目前,我们学过其中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和《阿长与〈山海经〉》。2、《二十四孝图》着重分析了卧冰求鲤、老莱娱亲、郭巨埋儿等孝道

孝圣王祥的生平简介 王祥有哪些孝顺长辈的故事?

  中国有一民间传说,讲的是孝圣王祥“卧冰求鲤”的故事。王祥是晋朝人,他的生母去世得很早,后来父亲娶了一房继室朱氏,可是继母朱氏对王祥并不好,有时候还在王祥的父亲面前搬弄是非,

历史人物 孝圣王祥的生平简介 王祥有哪些孝顺长辈的故事

  中国有一民间传说,讲的是孝圣王祥“卧冰求鲤”的故事。王祥是晋朝人,他的生母去世得很早,后来父亲娶了一房继室朱氏,可是继母朱氏对王祥并不好,有时候还在王祥的父亲面前搬弄是非,搞得父子俩的关系十分紧张

洛阳纸贵的主人公是谁

 洛阳纸贵的主人公是谁?洛阳纸贵与哪位历史人物有关? 洛阳纸贵的故事,洛阳纸贵的意思及洛阳纸贵指的作品是指那个?那么洛阳纸贵的主人公是谁?  在西晋太康年间出了位很有名的文学家,也就是洛阳纸贵的主人公

杀妻求将杀妻求将的人是谁 杀妻求将的主人公是谁

  【杀妻求将】杀妻求将的人是谁杀妻求将的主人公是谁  杀妻求将后来比喻为了成功不择手段。它原先的典故是出自史记·孙子吴起列传。你知道杀妻求将的是谁吗?一起来看看君天下网小编给大家精心准备的资料,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