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秘闻 李商隱最憂傷的一首詩,道盡身世坎坷,最後兩句一語雙關
Posted 历史
篇首语:心态决定成功的方向,勤奋是推动学习的基石。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历史秘闻 李商隱最憂傷的一首詩,道盡身世坎坷,最後兩句一語雙關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历史秘闻 李商隱最憂傷的一首詩,道盡身世坎坷,最後兩句一語雙關
李商隱,字義山,號玉溪生,是我國唐代著名詩人。與杜牧合稱“小李杜”,與溫庭筠合稱“溫李”,又與李賀、李白合稱“三李”。因爲陷入“牛李黨爭”的政治漩渦,李商隱備受排擠而一生困頓不得志。所以李商隱的詩歌作品多抒發對身世坎坷的感慨,格調悽婉。比如,李商隱的一首經典詩歌作品《落花》。
《落花》是李商隱創作的一首五言律詩。這首詩主要描寫了園中的落花,洋溢着李商隱的傷春惜花之情,抒發了李商隱對自己身世坎坷的無奈憂傷之感。全詩純用白描,卻將落花與惜花者的情思展現的淋漓盡致,尤其是最後10字一語雙關,歷來令人拍案叫絕。下面我們便來具體看看李商隱的這首《落花》:
高閣客竟去,小園花亂飛。
參差連曲陌,迢遞送斜暉。
腸斷未忍掃,眼穿仍欲歸。
芳心向春盡,所得是沾衣。
首聯“高閣客竟去,小園花亂飛”,李商隱便點明題中“落花”,並以客去樓空引出對春去花落的聯想。它的意思是說,高樓上的客人已經競相離去,小園中的春花也紛紛凋零隨風到處亂飛。“客竟去”,說明人留不住。“花亂飛”,則說明春留不住。字裏行間,李商隱的悵然之感就此體現。
頷聯“參差連曲陌,迢遞送斜暉”,則是描寫主人目送客人遠去的情形。即主人目送離去的客人走在崎嶇不平、蜿蜒曲折的小徑上,直到客人走遠,就彷彿是在送別夕陽落山一樣。這一聯可以看作是對首聯中“人留不住”的展開描寫。蘊含了一種有情之人卻無情的感慨在其中。
頸聯“腸斷未忍掃,眼穿仍欲歸”,即主人看到園中的落花越來越多,便覺得愁腸寸斷,卻不忍心去打掃,望眼欲穿,春天卻依然匆匆走掉了。這一聯便是對首聯中“春留不住”的展開描寫。隨着枝頭的殘花越來越少,春天的腳步越走越遠,李商隱的那種惜春卻無奈憂傷的心情便體現的淋漓盡致。
尾聯“芳心向春盡,所得是沾衣”,李商隱將人、花相結合起來進行描寫,運用了語義雙關的技巧。所以它有着兩層意思。其一,是李商隱嘆花。多情的花朵用自己的豔色來裝點春天,最終得到的卻是被無情的春風,吹得凋落飄零沾人衣裙的結局。其二,則是李商隱嘆己。我雖然有一顆憐花的心,但我對留春卻無能爲力,最終只能落得個淚沾衣襟的結果。
綜觀李商隱這首詩,借對落花命運的憐惜,表現了他對一切美好事物被摧殘的深深惋惜。這其中也包括了李商隱因爲“無情之人”造成他身世坎坷的幽怨情思。而花開花落,本就是自然界的演變過程。它也同人世的滄桑變化,物是人非的規律相契合。總的來說,這是一首令人拍案叫絕,且具有哲理意味的詩歌作品。
圖片來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相关参考
历史秘闻 《唐詩三百首》最樂觀的一首詩,最後兩句成爲千古名句
李白,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唐朝浪漫主義詩人,被後人譽爲“詩仙”。詩仙這個稱號,不僅說明李白的詩風浪漫飄逸,而且也證明李白的爲人是樂觀豁達的。否則他也寫不出留世的千餘篇如飛仙一般的詩作,這位正是李白的可
历史秘闻 《唐詩三百首》最樂觀的一首詩,最後兩句成爲千古名句
李白,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唐朝浪漫主義詩人,被後人譽爲“詩仙”。詩仙這個稱號,不僅說明李白的詩風浪漫飄逸,而且也證明李白的爲人是樂觀豁達的。否則他也寫不出留世的千餘篇如飛仙一般的詩作,這位正是李白的可
作者:洞見Ray此情可待成追憶,只是當時已惘然。小時候,最怕的詩人就是李商隱了。每一首詩都那麼讓人費解,想破腦袋也弄不明白詩中的真義。到後來,偏偏最喜歡李商隱,因爲義山的那些情詩,句句深情綿邈,感人至
縱觀我國古代詩詞史,你會發現文人對於離別總是歌吟不絕。但是正如南朝政治家、文學家江淹在千古名篇《別賦》中所說:「黯然銷魂者,唯別而已矣!」因此絕大多數歌吟離別的詩詞,總有一種濃濃的感傷意蘊。如王勃《江
縱觀我國古代詩詞史,你會發現文人對於離別總是歌吟不絕。但是正如南朝政治家、文學家江淹在千古名篇《別賦》中所說:「黯然銷魂者,唯別而已矣!」因此絕大多數歌吟離別的詩詞,總有一種濃濃的感傷意蘊。如王勃《江
元稹和李商隱,誰的愛情詩更勝一籌?枯木元稹和李商隱,都是唐代著名詩人,元稹和白居易號稱“元白”,李商隱和杜牧號稱“小李杜”,與溫庭筠合稱爲“溫李”,從詩詞名氣上來說不相上下。元稹詩詞風格言簡意賅,妍麗
历史秘闻 杜牧登山後寫下一首詩,成爲千古絕唱,最後7字驚豔千年
杜牧,字牧之,號樊川居士,是我國唐代著名詩人。因晚年居長安南樊川別墅,世稱“杜樊川”。杜牧的詩以七言絕句著稱,其詩創造了晚唐詩歌的高峯。現存詩作五百餘首,著有《樊川文集》傳世。小編今天要向大家介紹的這
現在一提起王安石,可能大部分的第一時間便會想到他是一位政治家,在他主持的改革變法中,儘管最後沒能按他的意願進行,但也成就了他在中國歷史上的特殊地位,以至於現在的人們只要一提起王安石,那麼便是會想到他是
有一句話被我們從小說到大,「中華文化,博大精深」。中國歷史上,無論哪個時期,都湧現出了一大批優秀才子,他們有的在史書上留下了璀璨的光華,但更多地還是如流星般一閃而過,雖然璀璨,但轉眼就消失不見。像李白
佛曰:人生有八苦。其中第五苦講的就是這愛別離之苦。我們每天都面臨著各種各樣的不得已的別離,與陌生人之間,與熟人之間,與親人之間,……縱然不是死別,有時也依舊會痛苦萬分。有時候,可能這一次的別離就將成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