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名人物 张钫生平故事简介,张钫历史评价,张钫怎么死的?

Posted 蒋介石

篇首语:不知道自己无知,乃是双倍的无知。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知名人物 张钫生平故事简介,张钫历史评价,张钫怎么死的?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知名人物 张钫生平故事简介,张钫历史评价,张钫怎么死的?

张钫,字伯英,号友石,河南省新安县铁门镇人。生于1886年7月17日(清光绪十二年六月十六日)。其父张清和,为清光绪年间拔贡,曾任陕西乾州、鄜州州判。

1902年,张钫随母至陕西父亲任所。不久,以客籍考入陕西陆军小学。1907年毕业,以优异成绩被选送保定陆军速成学堂炮科学习。在校期间,与校友钱鼎、吕公望等组织军人革命团体“同袍社”,从事反清活动。

1908年加入同盟会,并与河南民党密切联系。是年暑假乘返里之便,于巩县黑石关小学与河南同盟会主要负责人秘密会谈,为河南民党起义做准备。

1909年底,张钫从保定陆军速成学堂毕业。第二年由陆军部分派回陕西新军任炮营右队排长,即与钱鼎、党自新等在新军内组织同盟会秘密联络组织“武学社”,并担任该社副会长(钱鼎任会长)。他经常以研究军事为名,在新军和陆军中、小学中传播革命思想,并与新军中的哥老会会众联系,发展反清势力。

1910年7月9日(农历六月初三),张钫与在陕同盟会、哥老会主要成员三十余人,在大雁塔集会,“歃血为盟”,立誓为推翻清王朝而斗争。

1911年10月22日,陕西同盟会为响应武昌革命,发动武装起义,张钫是主要组织、发动者之一。当日上午,同盟会、哥老会领导骨干在西安西郊的林家坟开会之后,张钫即先行入城侦察,率领部队首先攻占军装局,作为起义军的总司令部;并缴获大批枪支弹药,武装了徒手的新军战士,为光复西安立了首功。

11月初,张钫出任“秦陇复汉军”东征军大都督,率军东征;三战潼关,一度进兵到陕、渑一带,豫西民军万余人也来投奔,一时军威大振,吸引清兵数万,血战百余天,保卫了西安,推动了河南革命形势的发展,也减轻了武昌方面的军事压力,为武汉革命政权的存在和巩固,作出了重要贡献。

民国建立之后,张钫出任陕西陆军第二师(原东征军)师长,屯兵潼关。

1912年6月,张钫先后到北京和开封,面见袁世凯、张镇芳,呈准把原参加东征作战的河南民军编为“镇嵩军”,由刘镇华统领,回豫西“剿匪”。

1913年,袁世凯指使暗杀宋教仁,激起全国人民的反对,孙中山发动“二次革命”,派人赴河南、陕西与刘镇华、张钫联络。袁世凯得到密报,急调张钫率部移军四川。张钫身陷川东,孤掌难鸣,未敢轻举。

袁世凯扑灭了“二次革命”,1914年调张钫回陕西任陕南镇守使,驻汉中。第二年,又调张钫进北京,名义上任将军府的将军,实际上是进了袁世凯的无形囚笼。张钫进京后,受到袁世凯爪牙的严密监视;但他仍然与在京反袁志士联系,探听袁世凯帝制活动消息,并暗中与河南和陕西的刘镇华、陈树藩联系,组织豫陕反袁联盟,准备起兵反袁。

1916年3月,张钫经长时间谋划之后,假托回河南为袁世凯筹办民团为名,回河南领导豫陕联军,以策应云南护国军,讨伐袁世凯。不料刘镇华叛盟投靠袁世凯,并向袁告密,所以他一到开封,就被河南督军赵倜扣押,并当即转押到北京。这时全国反帝斗争已全面展开,袁世凯进退失据,无暇顾及此案,加之张钫在京好友多方营救,把案子拖下来。6月,袁世凯在一派讨伐声中死去,张钫获释。

1918年,陕西各部靖国军,在征伐依附于北洋军阀政府的陈树藩、刘镇华的战争中,久战不胜,共约于右任、张钫赴陕统一领导靖国军。张钫应约离京,8月下旬至三原与先行至此的于右任组织靖国军总司令部,于右任任总司令,张钫任副总司令。各路靖国军得到统一整编,加强了对陈、刘集团的攻势,扭转了战争的局势。张钫经常深入前线指挥作战,并在戎马倥偬之间,检阅古诗,编成《历代军事分类诗选》。

1921年,陈树藩、刘镇华集团瓦解,靖国军也随之解体,张钫因父丧返乡守制。在故乡三年,张钫创办了铁门小学,并资助县政府在铁门成立“续修县志局”,还集股筹资创设“观音堂民生煤矿股份有限公司”。

1924年,冯玉祥发动“北京政变”之后,胡景翼任河南督军。仍然盘踞陕西的刘镇华派憨玉琨部进军河南,欲与胡争夺中原。张钫不忍家乡战火再起,祸害百姓,乃发“弭兵电”,呼吁双方罢兵,以宁中原,并来往奔走于胡、刘之间,从中调解,终于无效。

1925年2月,在豫西爆发了“胡憨之战”,这时张钫尚在开封胡景翼处。当他辞胡西归,途经洛阳时,刘镇华强把他留在军中,并发表张钫为前线“副总指挥”。张钫囿于镇嵩军的旧关系,参与了军事行动。3月,战争迅速结束,镇嵩军惨败。张钫为胡部所扣,几遭杀害。由于省参议郭燕生和驻军洛阳的樊钟秀的全力营救,才免于难。

8月,于右任为促成冯玉祥的国民军与广州革命政府合作,约请张钫到北京。1926年4月,国民军被迫撤离北京,直鲁联军入京严查国民党人,张钫避居天津,以埋头搞实业作掩护,观察北方局势的变化。7月,广州革命军出师北伐,张钫微服返豫,与国民党人郭燕生、张鸿烈等取得联系,筹划迎接北伐军,并以观音堂煤矿资金资助河南国民党人的秘密活动。1927年,在五原誓师参加北伐的冯玉祥军解西安之围后,张钫应于右任、冯玉祥的邀请,到了西安。5月,随冯军返豫,参与谋划军事和河南政务。

1928年9月,张钫任河南省建设厅长,兼省赈务会主席。他在掌建设厅期间,主持植树造林,修建公路,颇有成绩。是时,豫西兵、匪、旱三灾并袭,大批灾民扶老携幼到开封谋生,张钫多方筹款放赈、开舍饭场,并用“以工代赈”方式,安排灾民生活。

1929年,蒋、冯战争爆发,张钫因参与了蒋介石收买韩复榘的活动,开始与冯玉祥分道扬镳。

1930年春,蒋、冯、阎中原大战爆发。5月,蒋介石在徐州约见张钫,委任他为河南省代理主席,利用他在河南地方的影响和他与西北军的密切关系来对付西北军。7月,蒋介石又加委他为第二十路军总指挥,促使他加强对西北军的分化工作。接着张钫飞抵漯河,乘阎、冯联军失败之际,收编了万选才(时已被蒋介石枪毙)旧部,使二十路军一度拥有一个军八个师的兵力。

10月,国民党河南省政府成立,蒋介石任命刘峙为省主席,以张钫为民政厅厅长。二十路军经国民党中央整编为七十五、七十六两个师,张钫以二十路总指挥兼任七十六师师长。此后,他又担任河南“清乡督办”,指挥二十路军在河南各地“剿匪”。是时,张钫在执行军务中,看到豫西地区历年出土大量唐代墓志,不为人所重视,甚为痛惜,遂于1931年夏委专人代为搜购,妥为保存。此事前后历经五年,共得唐志及其他石刻千余片。1936年在故园“蛰庐”单辟一天井院,建砖拱窑十五孔,将志石镶嵌在窑内外墙壁间,并请章太炎以古篆题额为“千唐志斋”。

1932年春,张钫奉命到潢川“剿共”,历时一年,遭到红军沉重打击。年底,带七十六师移驻许昌进行整补。第二年7月,七十六师移驻洛阳西工,负责豫西“剿匪”事宜。张钫以“剿”、“抚”结合的政策,把豫西主要杆头收编在自己部下。

1934年春,二十路军回驻许昌、南阳一带。南阳是东汉大医学家张仲景的故里,南阳“医圣祠”历来是医界景仰的圣地。但是,由于军阀的破坏,当地豪强的劫夺。“医圣祠”已破败不堪。张钫目击神伤,愤然枪毙了霸占“医圣祠”地产的劣绅先及元,发愿重修“医圣祠”,并计划创设“国医学校”,以光大祖国医学。后因蒋介石命令张钫赴江西参加第五次“围剿”红军的战争,此计划未能实施。这期间,张钫还购得《万有文库》、《四部丛刊》、《四部备要》多部和一批精印的儿童读物,分别捐赠给故乡铁门和新安、偃师、洛阳、许昌、南阳等地,建立公共图书馆。

是年9月,张钫奉蒋介石命令带领二十路军进至江西的临川、光泽、邵武、南城一带,参加对红军的第五次“围剿”。10月,红军主力突围远征,根据地只留有少数游击队在坚持斗争。红军游击队灵活机动的战术,曾使二十路军常年奔波于深山茂林之中,备受疲惫之苦,且二十路军官兵多系北方人,大都不服水土,在江西三年,仅死于疾病者就有数千名。

1937年,上海“八一三”抗战爆发,张钫升任第十二军团长,移驻苏州,所部在昆山前线与日寇作战。9月下旬,蒋介石任命张钫为第一战区抗日预备军总司令,令其回河南收编地方武装。张钫奉命到河南,处处碰壁,方悟这是蒋借机剥夺自己兵权的阴谋,因此一气上了鸡公山。1938年2月,已经西迁在重庆的国民党政府,任命张钫为军事参议院副院长(后改任代院长),但他仍住鸡公山。后来日军逼近武汉,他才携眷至西安。

此后,一直到抗战胜利,张钫除因公务短时间逗留重庆外,长期居住西安。在这里,他倡办麟凤煤矿公司、沔县民主煤矿公司,组织西北建设促进会,致力于实业开发工作,并捐资帮助陕西著名中医黄竹斋刻版印行了东汉医学家张仲景所著《伤寒杂病论》第十二稿,使这一中医珍籍得以传世。

抗战期间,河南水、旱、蝗、汤(恩伯)四害横行,逃荒到陕西乞食的灾民难以数计。豫西沦陷后,更有大批难民涌进西安,充塞于街道和城壕之间。张钫以河南同乡会会长身份向西安市民募征馒头、大饼,救济难民,并多方奔走;甚至变卖汉中私产,筹粮筹款,放赈,开舍饭场,以解难民燃眉之急。张钫还创办“西北中学”,安排难民子弟入学就读;接着组织“西北移民垦干班”,短期培训移民干部和医生,有计划地组织难民向甘肃、新疆移民。

1944年春,流亡在豫西潭头镇的河南大学遭日寇袭击,数百名学生辗转到西安,衣食无着,露宿街头。也赖张钫救助,河南大学很快安顿在宝鸡复校上课。抗战胜利后,张钫又亲自出面,为河南大学争取到一笔“善后救济款”,才使河南大学顺利回到开封复学。1945年5月,张钫当选国民党第六届中央执行委员。

抗战胜利后,张钫先后担任过国民党政府国策顾问、总统府顾问,并被授予上将军衔,但这都是作为蒋介石安抚杂牌军将领的闲职。

1949年9月,全国即将解放,蒋介石飞抵重庆,妄图负西南一隅作最后挣扎,遂委张钫为“鄂豫陕边区绥靖公署主任”,希望张钫重新拉起一方势力,为他支撑残局。不久,解放军大举入川,解放重庆,包围成都。张钫乃串联国民党第二军、十五军,连同本部共六万余人,于12月在成都近郊郫县通电起义。第二年,随军到天水,在彭绍辉军长欢迎起义军将领的招待会上,张钫痛陈“觉今是而昨非”,坚决表示要和人民一道,努力建设新中国。

1951年,张钫定居北京。1954年,担任全国政协第二届委员会委员。1966年5月25日因患癌症逝世,葬北京八宝山公墓。1986年,张钫诞辰一百周年纪念,骨灰迁回故里,安葬于千唐志斋旁。

参考文献

  • 张钫:《风雨漫漫四十年》,中国文史出版社1986年版。
  • 黄元吉等:《张钫事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河南省委员会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编《河南文史资料》第7辑,1982年版。
  • 《〈张钫事略〉和〈王拱璧事略〉中几件史实的订正》,《河南文史资料》第9辑,1983年版。
  • 张应超:《对〈张钫事略〉一文的几点质疑》,《河南文史资料》第10辑,1984年版。
  • 《河南文史资料》第18辑,1986年版。

相关参考

知名人物 史良生平故事简介,史良历史评价,史良怎么死的?

史良,字存初,1900年3月27日(清光绪二十六年二月二十七日)出生于江苏常州。父亲史刚,读得不少经书,但对封建纲常名教具有一种叛逆性格,生平不慕功名利禄,澹泊以明志,颇有名士气度。为了维持家计,他把

知名人物 胡风生平故事简介,胡风历史评价,胡风怎么死的?

胡风,原名张名桢,又名张光莹、张光人,笔名胡风、古因、谷音、谷非、张果、谷风、顾风、胡丰、孟林、秋明、陈乔、马荒、高荒、顾纷等,别名古斐、张因,化名中川。1902年11月1日(清光绪二十八年十月初二)

知名人物 斯诺生平故事简介,斯诺历史评价,斯诺怎么死的?

埃德加·斯诺(EdgarSnow),1905年7月19日生在美国密苏里州堪萨斯市的一个贫苦家庭。父亲詹姆斯·埃德加·斯诺(J.EdgarSnow),母亲安娜·埃德曼·斯诺(AnnaEdelmannSn

知名人物 端纳生平故事简介,端纳历史评价,端纳怎么死的?

端纳(WilliamHenryDonald),祖籍苏格兰。1875年6月22日出生在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州东部的利斯莫城。父亲是铁路工人[1],对子女管教严格。端纳自幼养成刻苦耐劳的习惯。端纳少年时不慎

知名人物 洪深生平故事简介,洪深历史评价,洪深怎么死的?

洪深,字伯骏,号浅哉,我国著名的戏剧家。1894年12月31日(清光绪二十年十二月初五)生于江苏武进(今常州市)的一个官僚世家。1900年入塾读书。1906年至1907年先后在上海徐汇公学、南洋公学(

知名人物 黄维生平故事简介,黄维历史评价,黄维怎么死的?

黄维,字悟我、培我,江西贵溪县人,1904年2月28日(清光绪三十年正月十三日)生于一个农家。父亲早逝,由母亲抚育成人。清贫的童年生活,使他形成坚毅、勤朴的品质和内向的性格。少时在本乡读小学,1918

知名人物 梁希生平故事简介,梁希历史评价,梁希怎么死的?

梁希,字叔五,1883年11月(清光绪九年十月)出生在浙江吴兴一商人家庭。幼年就读私塾,少年时科举考试中试,成为清末秀才。鉴于外患频繁,国势危急,他抱着为国效力的志愿,投笔从戎。1906年毕业于浙江武

知名人物 严重生平故事简介,严重历史评价,严重怎么死的?

严重,又名立三,号劬园。湖北麻城人。1892年10月22日(清光绪十八年九月初二)生。父亲严宜焕,曾在安徽颍州府任职,为官清廉,清介自持,处事公道,政声颇佳。严重六岁启蒙,少时喜爱读书,广涉博览。时值

知名人物 李铭生平故事简介,李铭历史评价,李铭怎么死的?

李铭,字馥荪,浙江绍兴人,1887年(清光绪十三年)出生在一个经营银钱业的商人家庭。李铭幼时入私塾学习,1902年到杭州入美国浸礼会所办学校中读书,毕业后于1905年赴日本,入山口高等商业学校习银行学

知名人物 鲁迅生平故事简介,鲁迅历史评价,鲁迅怎么死的?

鲁迅,原名周树人,幼名樟寿,字豫山,后改豫才,“鲁迅”是他1918年为《新青年》写稿时开始使用的笔名。1881年9月25日(清光绪七年八月初三)生于浙江绍兴一个败落的家庭。鲁迅七岁进本宅私塾就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