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名人物 古应芬

Posted 蒋介石

篇首语:心态决定成功的方向,勤奋是推动学习的基石。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知名人物 古应芬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知名人物 古应芬

古应芬,字勷勤。1873年生于广东省番禺县一个商人家庭。受其父影响,幼年时即喜欢读书。1902年以“经古”第一名入县学中秀才。

1904年,古应芬与胡汉民、汪精卫等结伴东渡留学,入日本法政大学速成法政科。1905年参加中国同盟会成立会议并入盟,开始致力于推翻清朝政府统治的斗争。是年冬,中国留日学生反对日本取缔规则的风潮发生,古应芬采取反对全体学生罢学回国的立场。1906年速成科毕业,升入其专门部次年毕业。同年底, 日本当局通令同盟会停止活动,即与朱执信等回国,在广州广东政法学堂教书,并兼任广东省谘议局秘书,利用方便条件秘密从事反清活动。1911年4月,去香港,协助胡汉民、黄兴等策划广州起义。是年秋,辛亥革命爆发,古应芬任广东都督府秘书长。民国元年,任核计院长,后担任琼崖绥靖处总办。1913年7月,积极参加了孙中山发动的二次革命,失败后,避居香港。1914年7月,中华革命党成立,朱执信奉孙中山之命潜回广东秘密活动,古应芬与邓铿均为朱的重要助手,有文武两胆之称。曾劝说当时被称为匪帮的民军起来反对广东督军龙济光;三次赴南洋各地筹募债款接济讨袁各路义军。并与朱执信密谋进攻广州,但未遂。1917年,孙中山又发动护法战争,古应芬奉命联络粤军将领朱庆澜、陈炳昆迅速响应。1918年11月至1920年10月间,曾协助陈炯明进军福建、克漳州。在讨伐桂系军阀、夺回广东的战役中也起了重要作用。1920年11月,出任广东省政务厅长。次年10月,孙中山督师北伐,出广西,师至桂林。陈炯明拒不接济北伐军饷械,古应芬竭力相劝。后见陈炯明野心勃勃,乃辞职前往上海。

1922年6月,陈炯明叛变,炮轰总统府。古应芬闻讯南下,奔赴永丰舰为孙中山佐治军书,昼夜忙碌。后又奉孙中山之命去香港筹款,援助各地讨陈军。并与邓泽如等秘密联络反陈,滇军、桂军与一部分忠于孙中山的粤军,共同把陈炯明逐出广州。1923年初,进据广州桂军沈鸿英企图谋害一批国民党领导人,发动叛乱。古应芬知悉后连夜赶往江门,设立大元帅江门行营,任主任,搜集粤中陆海各军以防有变。梁鸿楷、陈可钰、李济琛、陈铭枢、邓演达等均率兵投靠。不久,沈鸿英叛变,古应芬率部队在三水将其打败。接着又在西江击败叛军沈荣光、张希栻部。平叛后,是年8月,被任命为征讨陈炯明大本营秘书长,随孙中山东征讨伐陈炯明。10月,被孙中山指定为国民党临时中央侯补执行委员,参与国民党改组工作。1924年9月,孙中山再次督师北伐,古应芬担任大本营财政部部长,兼广东省财政厅厅长、军需总监,在各派系军队极端困难的条件下,努力于广东财政之统一,支援北伐。1925年3月,孙中山逝世。滇、桂军阀杨希闽、刘震寰乘广东革命政府东征讨陈之机,发动兵变。在这严重关头,古应芬等在中国共产党和国民党左派支持下,赴东江招集各路讨陈军,回师广州,平定叛乱,使广州革命政府转危为安。 7月,广东国民政府成立,古应芬任国民政府委员、广东省民政厅厅长。廖仲凯被刺后,兼财政部部长及广东省财政厅长。1926年7月,任国民党中央监察委员。 7月,国民革命军北伐。随着北伐战争的胜利进军,统一战线内部斗争不断激化。本来就不赞成国共合作的古应芬,面对中国共产党影响及力量的日益增长,甚为恐惧。10月,他趁代表国民政府北上慰劳前敌将士之机,进行破坏国共合作,攻击工农运动的反动宣传。并设立所谓课史馆、警官学校等,培训反共骨干。

1927年3月起,古应芬先后去江西、上海、湖南、湖北等地与蒋介石、邓泽如、张静江、吴稚辉等预谋反共事宜。他出席了在上海召开的所谓国民党中央监察委员紧急会议,通过《共党谋叛证据案》,参加了蒋介石所召集的一连串秘密会议,商讨“清共”计划。并根据反共布置, 由上海南下广州。在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又策动李济琛进行了“四·一五”广州大屠杀,逮捕和杀害大批共产党人及革命群众。 4月18日,蒋介石南京反动政权建立,古应芬任国民政府常务委员、财政部部长,并兼任广东省财政厅厅长。 8月,蒋介石下野。古应芬亦辞去所有职务东渡日本,赴香港。1928年10月,蒋介石重新上台,古应芬任中央政治会议委员、文官长。竭力调解与缓和国民党内部各派系之间矛盾,维持蒋介石南京反动政权。1930年12月,古应芬日见蒋氏政权排斥异己,独裁专制,便愤然南下广州。次年2月,蒋介石扣留胡汉民于汤山。古应芬即在4月与邓泽如、林森等以中央监委的名义,通电支持胡汉民,对蒋介石加以弹劾。5月28日,又与汪精卫、孙科、唐绍仪等在广州举行非常会议,成立反对派政府,与蒋介石南京政权相对峙。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在严重的民族危机面前,国民党南京、广州两派试图重新合作。古应芬提出胡汉民立即出京的要求,并被选为赴上海代表。因正患牙疾,未行。10月28日,在所谓南京、广州“和平会议”预备会议召开的第二天病死。时年五十九岁。留有《双梧馆诗文集》若干卷; 《孙大元帅东征日集》一卷。

相关参考

历史人物 近代人物古应芬简介

近代人物中文名:古应芬别名:字勷勤,亦作湘芹国籍:中国民族:汉族出生地:广州府番禺县(现广州越秀区)出生日期:1873年逝世日期:1931年职业:辛亥革命志士(早期)毕业院校:日本法政大学主要成就:中

人物志 汪精卫的人生经历,历史资料

汪精卫原名兆铭,字季新,号精卫。1883年5月4日生于广东三水。童年时代进私塾读书。1901年应番禺县试,中秀才,名列榜首。1902年,在民族危机日益严重的情况下,他与古应芬、朱执信、胡毅生等人在广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