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秘闻 这才是天下第一商帮衰落的原因

Posted 潼关

篇首语:但使书种多,会有岁稔时。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历史秘闻 这才是天下第一商帮衰落的原因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历史秘闻 这才是天下第一商帮衰落的原因

话说明王朝建立以后,为防止北方游牧民族的侵扰,就在长城沿线设置了九边重镇,其中固原、宁夏、延绥、甘肃四镇属于陕西管辖,总计兵力20余万人,马10万余匹。 九边重镇 为维持规模如此巨大的边防驻军,后勤供应就成为军国大计,然而,明帝国财政不堪重负,难以支持。现实的困难让政府想出一个两全其美的法子——"食盐开中",就是允许商民向边关运输粮草以换取食盐经销的盐引。 明长城 关中自古就是天府之国,八百里秦川号为陆海。平畴沃野,农产阜盛,作为全国粮仓的陕西,在"中盐利厚"的刺激下,三秦商民抓住机遇,趁势而起,纷纷积粟千担,向边关运粮换引,走上输粮换引的经商之路。 关中平原,右边是秦岭 如当时延绥镇定边营下,驻扎有一个1084名军人,347匹战马的"柳树涧"军堡,这个军营的粮草全由陕西富平商人李月峰供应,他动员同乡路家、李家与王家,"粮食动辄千万石""草千万斤",以四家之力,供应一个军营,由此造就了"富平北乡四大富户"。 陕北的富户 相比于东南沿海的商人群体,陕商兴起的历史地理背景,主要靠的是自身物产的蓄积,加上"食盐开中"政策的支持,逐渐形成一个巨大的地方商人集团。明代文人张翰《松窗梦语》卷四《商贾纪》中,对陕商兴起的地域特征有着清晰的描述,他讲到: 河以西为古雍地,今为陕西,山河四塞,号为天府,西安为会城。地多驴马牛羊,旃裘筋骨,自昔多贾,西入陇蜀,东走齐鲁,往来交易,莫不得其所欲。至今西北贾多秦人,然皆聚于沂雍以东至河华沃野千里间,而三原为最。若汉中、西川、巩、凤犹为孔道,至梁、庆、甘宁之墟,丰草平野,沙苇萧条,昔为边商之利途,今称边戍之绝塞矣。关中之地,当九州三分之一,而人众不过什一,量其富厚,什居其二……则贾人所聚也。 据西北大学李刚教授的研究,在明洪武、永乐年间,陕商每向边镇驻军输送30斤粮食,就可以换得一个盐引,而且换得的还是盐利最厚的淮扬"盐引"。由此,陕西商人东出潼关,"腰缠十万下扬州",纷纷踏上这片江南繁华之地,以求赚得第一桶金。 西安城芦荡巷"陕商历史博物馆"(姚家大院) 明代中叶,在扬州从事盐业贸易的陕西商人多达500多人,他们团结一道,居住在扬州最繁华的下关一带,成为明代中后期淮扬盐场规模最大的盐业资本集团。许多陕西商人因输粮换引成为"实居扬州"的大盐商,如三原之梁、泾阳之张、西安之申、临潼之张,都名重一时,势力远超同期的晋商和徽商。有一首《扬州竹枝词》说的好: 商人河下最奢华,窗子都糊细广纱。 急限饷银三十万,西商犹自少离家。 这里的西商主要就是指扬州的陕西盐商。除了投资淮盐,陕商还贩运江南的布匹,由此开辟了出入潼关、"南布北运"的物流大动脉。这些来自关中的陕西布商,在苏州、常州的棉织业市场上长袖善舞,位尊王侯,腰缠万贯,每次贩运"白银动以数万计或多数十万两"。渭北的财东就是有名的陕西布商,他的布店设在三原,由江南运来的布匹都在三原交割、核算、改卷、整染,然后再发往西北各地,三原也就成为西部布业的中心。 陕商们头戴瓜皮帽,身披钱褡子,多财善贾,在江南赚得钵满盆满。然而,好日子并没有维持多久。明末清初,徽商在江南的势力迅速崛起,晋商也开始对陕商构成威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下,陕商在江南的势力迅速衰败,最后只剩下十几家惨淡经营。面对危机,何去何从?是继续留恋江南的风花雪月,还是审时度势、开拓市场、艰难图存?这成为清初陕商不得不思考的战略问题。令人惊奇的是,陕商们并没有坐以待毙,而是扬长避短,再次走出潼关,前往四川,去开创另一片天地! 四川经过明末张献忠屠蜀的战火,人口百不存一,满目疮痍。为了恢复经济,清政府鼓励移民入川,由此形成"湖广填四川"的移民潮。在此过程中,陕商抓住移民入川的市场先机,利用清政府对川盐实行"招商认引"的政策,投身于川盐贩运行业。同时,采用"借地入股"的方式,投资自贡盐场的井盐生产,以致当时自贡井盐资本中陕商占到十之七八,一跃成为左右四川井盐业的大型盐商集团。自贡陕西盐商捐款修建的西秦会馆,不仅仿照阿房宫的建筑风格,还依照地形将会馆结构设计成船型,寓意是将四川的银子运完才罢休,充分显示了陕商在自贡盐业经营中的实力与气魄。 明清数百年的时间里,除去投资盐业与布业,陕商还基本上垄断了中国西部的边茶贸易。在西北,为适合陇藏高原西北游牧民族的口味,陕西茶商把湖南红茶运到泾阳制作成茶砖,然后再往西北贩运。泾阳"马合盛"马家以贩运茶叶起家,仅运茶的骆驼就有千匹以上。泾阳"裕兴重"的东家安吴寡妇财力雄厚,因向"两宫西狩"时捐银甚多,还被慈禧太后认作是干女儿。在西南,陕商把川北茶叶运到康定,再贩运到川边与藏区,每年交易额都达到千万斤以上。至今四川康定还流传着"豆腐、老陕、狗,走尽天下有"的民谣。 作为兴盛数百年的内陆商帮,陕商从厚重的黄土地上崛起,走出潼关创出了属于自己的一片天地。他们的身上流淌着黄土地的血液,也无法割舍来自故乡的血肉联系。大多数的陕西商人在外地发家致富以后,总要选择回到这片养育多年的黄土地。 泾阳三原陕商"周家大院" "穿皮袄套褐衫骑驴压马,张口兽琉璃瓦高房大厦",回家盖个宽敞明亮、光宗耀祖的大房子,是这些"陕西楞娃"衣锦还乡后的第一件事。泾阳布商周梅村在江南从事贩布生意,一次就赚得36万两银子,后一口气盖了五进大院17座,号称"周家大院"。韩城的王庄党家,在外开商铺致富,返乡后更是一口气盖了120座四合院,每个院子造价7000两银子,总计投资350万两。渭南西塬的贺家,把老家贺家洼九条巷子都盖满了,俗称为"九龙贺家"。 更多的陕商带回来的大量商业资本,要么投资土地,要么窖藏起来,乐于当个土财主。如大荔八女井李家,在外经营盐井、布店发家后,在八女井购买土地近万亩,家藏万金。晚清陕甘回民起义的时候,清军将领多隆多从李家的一个地窖里就挖出白银1000余万两。渭南孝义镇的赵家,一次从四川运回的银子,挑银的担子足足排了八里长。从此以后,当地就留下了一句民谣:"孝义的银子,赤水的蚊子"。 明清时期陕商力农致富,走出潼关,走向全国,最终又通过购买土地和窖藏白银回到乡村,大量的商业利润回归故乡,最终在奢侈性消费中消耗殆尽,最终斩断了陕商向工商业投资的道路。这样一个怪圈,不仅反映了他们"以末尽财、以本守之"的保守心态,也是内陆商帮无法向近代商人转型的最终原因。当我们回味当年陕商怀揣发家致富的理想,走出潼关,不辞艰辛,万里投荒的创业精神,也要看到他们最终无法走出黄土地,回归乡村的小农意识。 这是历史的宿命,也是自然经济条件下的必然选择。出入潼关,展示的是明清陕商的开拓精神,而回归乡土,则是内陆商人背向海洋的百年迷茫。我们期待着,在新的世纪,当代陕商们既能传承明清陕商的开拓精神,又能超越传统乡土意识的局限,去书写当代中国商业史的传奇!

相关参考

心理学知识 原来,这才是我们性格内向的真正原因

??偶读内向者兼心理学博士马蒂·莱尼的内向书籍,才猛知一直不成功的根源竟是自己的内向性格。为尽快渡过人生的低谷,使我不得不研究内向性格。——内向分析师宗武???不可否认,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正如所说凡

三国历史 这才是关羽大意失荆州的终极原因

读《三国志》,你会发现,被后人寄予了无限希望的西蜀帝国,在一连串无以言述的错误之后,悄然间走向它的覆亡。这些错误,每一个都是那么让人揪心,那么让人伤神。因为这都是些伟大的错误,是人生无可逃避、必须要犯

赵匡胤为何没攻取大理段氏:这才是真正原因!

965年11月宋太祖赵匡胤派遣王全斌、刘光义率六万兵马从开封出发,分两路向盘踞在四川一带的后蜀政权进军。自出兵之日起,仅仅过了66天,后蜀君主孟昶出降,后蜀四十六州纳入大宋版图。此时王全斌向赵匡胤进献

李小龙之死?这才是李小龙最真实的死亡原因

各位朋友大家好今天我们聊一个关于李小龙的话题李小龙原名李振藩1940年出生在美国的旧金山他的一生获得了众多的奖项不仅开创了功夫影片的先河而且还把中国武术发扬光大带向全世界虽然李小龙拥有众多的光环但一直

李小龙之死?这才是李小龙最真实的死亡原因

各位朋友大家好今天我们聊一个关于李小龙的话题李小龙原名李振藩1940年出生在美国的旧金山他的一生获得了众多的奖项不仅开创了功夫影片的先河而且还把中国武术发扬光大带向全世界虽然李小龙拥有众多的光环但一直

曹操手下有很多将才,为何每次他都亲自带兵,这才是真正原因

我想对于历史比较了解的人,应该都不会对曹操感到陌生吧,他自身可谓是具有极为出众的才能,也正是因为如此才会在这般动乱的年代中成就一番霸业。他还极为擅长发现并合理运用人才,以至于他手下才能出众的有很多。但

曹操手下有很多将才,为何每次他都亲自带兵,这才是真正原因

我想对于历史比较了解的人,应该都不会对曹操感到陌生吧,他自身可谓是具有极为出众的才能,也正是因为如此才会在这般动乱的年代中成就一番霸业。他还极为擅长发现并合理运用人才,以至于他手下才能出众的有很多。但

700字杀掉封疆大吏,这才是曾国藩的 ”天下第一折”

晚清名臣胡林翼曾说,天下写奏折,有三把手,曾国藩算一个,左宗棠算一个,自己算一个。而被誉为「”天下第一折”的《参翁同书片》则出自曾国藩幕府之手,是曾氏众多参折中最负盛名的一道。这道参折之所以享有盛名,

历史秘闻 曹操手下有很多将才,为何每次他都亲自带兵,这才是真正原因

我想对于历史比较了解的人,应该都不会对曹操感到陌生吧,他自身可谓是具有极为出众的才能,也正是因为如此才会在这般动乱的年代中成就一番霸业。他还极为擅长发现并合理运用人才,以至于他手下才能出众的有很多。但

赵匡胤为何没攻取大理段氏:这才是真正原因!

965年11月宋太祖赵匡胤派遣王全斌、刘光义率六万兵马从开封出发,分两路向盘踞在四川一带的后蜀政权进军。自出兵之日起,仅仅过了66天,后蜀君主孟昶出降,后蜀四十六州纳入大宋版图。此时王全斌向赵匡胤进献云南的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