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秘闻 孔夫子搬家尽是书,他搬家却尽是诗情画意
Posted 诗人
篇首语: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历史秘闻 孔夫子搬家尽是书,他搬家却尽是诗情画意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历史秘闻 孔夫子搬家尽是书,他搬家却尽是诗情画意
俗语有云「 ”孔夫子搬家尽是书(输)”,提起搬家你想到了什么呢?是凌乱不堪各式各样的物件?还是东西搬净后空落落的感觉?唐代的这位诗人将搬家写进诗歌里,写得是有声有色,有情有义,充满了诗情画意!他就是戎昱。 孔夫子搬家——尽是书(输) 戎昱小传 说起戎昱,很多人并不熟悉。他是唐代荆南人,这个地方就在现在的湖北江陵。年少的时候如中国大多数读书人一样,走了科举应试之路,但是终于还是没考上进士。大历(公元766年11月——779年12月)初年卫伯玉来荆南当一把手的时候,看中了他,让他做了自己身边的一个从事。但是后来可能觉得这样无所作为,就走开了,去了湖南、广西一带漫游。到了建中(公元780年正月—783年12月)末年,戎昱做了辰州刺史,这个地方在今天湖南怀化一带。后来又做了虔州刺史,这个地方在今天的江西赣州。贞元(公元785年正月—805年8月)年中他就去世了。 他写的诗大多是吟咏旅途当中的山水景色,只有少数作品表现了忧念时事的心情。原本是有文集传世的,但现在已经散佚了。到了宋代有人把他的作品收集起来编了一本《戎昱诗集》。 《移家别湖上亭》 戎昱搬家 戎昱原先在湖上亭住着了。湖上亭,光听这个名字,我们就知道这是一个宜居的地方。一汪湖水尽收眼底,水光潋滟,映照亭台,真是美不胜收。可是不知什么原因,戎昱得走了,得离开这个地方,到其他地方去。但这么好的一个地方,谁愿意走呢?戎昱对这个地方充满了感情,依依不舍,但又不得不走,就写了一首诗跟湖心亭告别,这就是《移家别湖心亭》: 好是春风湖上亭,柳条藤蔓系离情。 黄莺久住浑相识,欲别频啼四五声。 春风湖上亭 搬家写诗 戎昱虽然写的是《移家别湖上亭》,但实在是不忍相别,于是第一句就写到「 ”好是春风湖上亭”。搬家的时候正是春风徐徐的季节,湖上亭正是一派好风光。诗人不知怎么去形容这风光,就用了一个「 ”好”,看似简单,却深藏着诗人喜爱之情,也让我们领略了湖上亭难以形容的美丽风光。 他抬头看到春风中,杨柳枝随风摇摆,似乎想要牵住自己搬家的骡马,于是诗人写下了第二句「 ”柳条藤蔓系离情”。不只是杨柳枝,还有爬满墙的藤蔓,它们在风中努力地把自己的枝蔓伸长,像老朋友一样,想把诗人牵住,系住,不让他走。柳条藤蔓哪有这样的感情?不过是诗人自己情感的投射罢了。诗人已经把他们当成朋友了,舍不得离不开它们。他心中的那份离情难以割舍,中国人的含蓄又让他不便直说,他就采用对面落笔的手法,说它们舍不得自己。 黄莺久住浑相识,欲别频啼四五声。 诗人再竖起耳朵一听,柳树上传来了黄莺婉转的叫声,就写完了最后两句「 ”黄莺久住浑相识,欲别频啼四五声”。早已听惯了黄莺的叫声,早已成为了老相识。看到诗人要走,这老相识也忍不住多叫了几声:老伙计再好好听听我的歌声吧,走了可就听不到了!是黄莺想多叫几声呢?还是诗人想多听几声呢?此时已经难以分辨。 搬家的诗情画意 诗人这首诗把搬家写得是有声有色,有情有义,充满了诗情画意。春风吹临,柳枝藤蔓,绿意盎然。翠绿色中,几点明黄,那是黄莺蹦跳鸣唱。这是多么美的一幅春风送美图啊!诗人用拟人化的手法,写得是物中有我,我中有物,天人合一,情景交融,难舍难分。诗人舍不得湖上亭的一草一木,一鸟一鸣;草木飞禽也舍不得这个最能欣赏他们的诗人啊!「 ”他视花鸟为挚友,达到了物我交融、彼此两忘的地步,故能忧乐与共,灵犀相通,发而为诗,才能出语如此天真,诗趣这般盎然。”陈志明在《唐诗鉴赏辞典》中如是说,非虚言也!相关参考
不论是经学取士,还是孝廉举士,两者皆有。而事实上,孝廉举士是有包含经学取士在内的,说法如下。*经学取士:来自于汉武帝独尊儒术,设置五经博士,致使经学发达,儒者多盛行以经学传子,形成累世经学,朝廷任官也
我国历史上疆域辽阔,我们应该感谢老祖宗的开疆拓土。虽然有些地区已成国外,但历史无法改变曾是我们领土记载。从历史记载看,清朝是一个为我国疆域做出贡献的王朝,但清朝也是在历代王朝基础上拓展。还有一个王朝为
我们都知道,刘备手下有五虎大将:赵云、关羽、张飞、黄忠、马超。他们五人不仅是蜀国最厉害的将领,放眼天下也没有几人,能和他们过上几招。可就是这勇冠天下的英雄,出的后人却有点窝囊,没有一个人干出点什么大事
云之南,国有殇。一条路,一座桥,一条江,一座山……串起滇西红土地上悲壮的历史记忆。从保山出发走老320国道经707往松山,山道狭窄,怪石嶙峋,盘旋颠簸,一步一弹,有记者顿感不适欲呕。“不颠就不是滇缅公
在生命中的后20年,呈现出越来越显著的心理疾病。她对人越发冷淡,生活日益封闭,家俱、衣物随买随扔。她其实是以这种方式,来摆脱内心的空虚与枯寂。而多年来一直潜伏在心里的「虱子」,此时终于变成实实在在
康熙爱吃什么?雍正爱吃什么?乾隆爱吃什么?恐怕谁也不知道。不但外人不知道,连伺候这些人的厨子也不知道。为什么?因为不让你知道!不许你知道!谁要瞎吹老太后爱吃什么菜,爱吃什么点心,小心脑袋搬家。这是个大
康熙爱吃什么?雍正爱吃什么?乾隆爱吃什么?恐怕谁也不知道。不但外人不知道,连伺候这些人的厨子也不知道。为什么?因为不让你知道!不许你知道!谁要瞎吹老太后爱吃什么菜,爱吃什么点心,小心脑袋搬家。这是个大
岐山、渭水流域,就是中华民族远古文明的发祥之地。进入山西、陕西,才真正感觉什么是历史的厚重。似乎那里每一颗飘浮的尘埃,都是伸手可以触摸的、有着厚重历史韵味的远古圣物,也是令人神心向往的鲜活历史。陕西、
岐山、渭水流域,就是中华民族远古文明的发祥之地。进入山西、陕西,才真正感觉什么是历史的厚重。似乎那里每一颗飘浮的尘埃,都是伸手可以触摸的、有着厚重历史韵味的远古圣物,也是令人神心向往的鲜活历史。陕西、
不知道大家对于穷人是怎样理解的,古代的穷人,很多吃不饱,穿不暖,更别提读书识字了,所以很多穷人一辈子都是穷人,除非遇到大机遇,否则难以翻身,而现代很多人也向往不缺钱的生活,现代穷人可以靠积累,也可以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