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为何一生未称帝?曹操不称帝的真实原因
Posted 曹操
篇首语:无论你有多少知识,假如不用便是一无所知。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曹操为何一生未称帝?曹操不称帝的真实原因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曹操为何一生未称帝?曹操不称帝的真实原因
曹操是三国时期着名的枭雄,他有足够的实力称帝,但却从未这么做过,这是为什么?
在曹操取得北方后,政治地位日益增加.在接献帝都许后,借皇帝之名,自封丞相,行治理国家的权利。平定中原后,接着被封为司空,做了“三公”。
有趣的是,之前做三公的人,像王允、杨彪,基本皆死于非命,就好像遇整十年(1900、1920、1940、1960)就任的美国都是被刺杀死的,成了一个被诅咒的位子。到了曹操之后,做三公的人照样享得天年。书归正传,曹操做了丞相、当了三公,又想位列王侯,献帝只好依他封其为魏王。
但终究曹操还是没当上皇帝,到死也就是个“魏王”,而不是“魏武帝”。是他不想当、不敢当、甚至对皇帝不屑一顾?当年一些汉臣为了奉承曹操,写联名信请曹操废掉献帝自己称帝。曹操堂弟夏侯墩知道此事后,马上面见曹操,对他说千万不能称帝,不然会给孙刘攻打曹魏的口实,此事必须从长计较。当时曹操十分赞同夏侯墩的说法。不久曹操因病去世,夏侯墩十分悔恨,因为就是他的劝阻使曹操没能在有生之年做上皇帝自己不久后也郁闷而死。
这件事说明夏侯墩认为曹操还是想当皇帝的,只是时机未到。为何曹操统一北方,在朝中有绝对的权威后,还没有称帝的最好条件?因为汉朝皇帝那受着上天庇护的“遮羞布”还在,曹操怕拉开这条遮羞布后,舆论对己不宜,怕孙刘两家借机制造事端,所以才不得不把称帝的计划暂且放下。
还有一事恰好说明了曹操的担心。赤壁后曹操不敢再举兵南下专心治理北方。记念后北方一片繁荣的景象。孙权趁机拍拍曹操的马屁,说曹操现在受万民景仰,应一跃为帝才对哪。曹操读了信后冷笑一声,说:“孙权那小子想把我放在火上烧烤哪。”这话一语双关,既说了谋权篡位不可行,还因为汉朝号称得到“火德”自己代汉须胜于“火德”,就是让自己坐在火炉上的意思。孙权这信是一半试探一半挑唆,曹操也是一半拒绝一半不甘心。
曹操实际上拥有皇帝之权,一切朝政大事皆由他掌管。献帝只是后宫的男主人,有时甚至连后宫也管不了。一切生杀大权都在曹操手上,只不过曹操还缺一件黄袍子罢了。
事实上,不称帝对他也有好处,这也是曹操的高明之处。留下献帝,他就能打着天子的旗号,在都许之后不久就就轻而易举地收复了豫州,使关中诸将望风而降;他则利用献帝之名,实现和平的征服,让大小诸侯掩耳盗铃,“名正言顺”地代表献帝。刘琮投降、张昭一派劝孙权投降,也是为了以此做挡箭牌。
不做皇帝最大的挑战就是自己的权利欲,所以曹操非常清楚,不能慕虚名而处实祸。公元210年,献帝封给曹操10万人口作为魏国封国人口,他拒绝了,写下一篇让《县自明本志令》,解释自己无代汉之意,还提到“三分天下有其二”还能侍奉陛下的周文王,有以标榜自己的意思。此外,他还明确提出:“然欲孤便尔委捐所点兵众,以还执事,归就武平侯国。何者,诚恐己离兵,为人所祸也。既为子孙计,又己败则国家倾危,是以不得慕虚名而处实祸,此所不得为也。”
曹操的话有合乎情理之处,“不得慕虚名而处实祸”,不就说他要做好准备后才称帝吗?且不说称帝,献帝封他十万人口不就是想让他辞去兵权、官职,他已经看穿了,并表示拒绝,甚至放弃封地。他是用行动暗示群臣,他是永远不会放弃兵权,就意味着身后让儿子继承自己的权势,解决代汉问题。曹操真正要告诉群臣的,是他自己不称帝,但不会放弃手中大权,这种格局不但要自己做,自己的子孙也要继承下去。如果真如此发展下去,以后东汉的政治格局就是日本幕府时代的翻版了——皇帝是傀儡,一切朝政大事皆由将军们操办,将军是当权者,但将军永远不会废掉皇帝自己取而代之。
后来陈群等人又劝曹操称帝,曹操只回了一句饶有深意的话:“若天命在吾,吾其为周文王矣。”这与《让县自明本志令》中的“三分天下有其二——周之德可谓至德”相呼应,说明曹操正在对现有的权力资源进行整合,一旦成功,那就是从周文王到周武王的转变了。
相关参考
是三国史上最受争议的一个人物,出身虽卑微但志向远大,依附自己过人的权谋和智慧,在东汉末年的董卓之乱中脱颖而出。那么,曹操为何一生不称帝呢?曹操一生未称帝,死前不久,孙权因为夺荆州、杀,与蜀交恶,不得不
曹操,司马昭都是很有能力的人,都窥视着皇位。不仅是他们,所拥用大权者无一不向权力的巅峰看齐,毫无疑问权力的吸引力是何其大。曹操一生打下来的魏国、司马昭辛苦打下来的西晋,当之无愧的说是开国皇帝,临死前却
曹操,司马昭都是很有能力的人,都窥视着皇位。不仅是他们,所拥用大权者无一不向权力的巅峰看齐,毫无疑问权力的吸引力是何其大。曹操一生打下来的魏国、司马昭辛苦打下来的西晋,当之无愧的说是开国皇帝,临死前却
导读:枭雄曹操一生未称帝,死前不久,孙权因为夺荆州、杀关羽,与蜀交恶,不得不向曹操示好。遣使上书,建议他“早正大位”,曹操说:“是儿欲使吾居炉火上耶!”这是史书上大书特书,用以说明曹操一生不敢染指皇帝
曹操一生未称帝,死前不久,孙权因为夺荆州、杀关羽,与蜀交恶,不得不向曹操示好。遣使上书,建议他“早正大位”,曹操说:“是儿欲使吾居炉火上耶!”这是史书上大书特书,用以说明曹操一生不敢染指皇帝二字的心态
为何说"只为王不称帝"是曹操一生中最奸诈之举 以下文字资料是由(本站网www.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导读:曹操一生未称帝
从 ”唯才是举”到 ”慎德”,浅析曹操终其一生不称帝的深层次原因
曹操在今天可谓是家喻户晓之人,身为三国时期的一代枭雄。有的人认为曹操是白脸奸臣,有的人认为曹操是英雄,在当下的评价可谓是呈两极化。或许对于曹操的评价,那句「”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最为贴近吧。曹操身
很多人一直在说,诸葛亮如果想当皇帝,可以轻而易举地废除刘禅并取而代之。没必要为此推测争执得面红耳赤,看看曹操父子两代人完成代汉自立的过程,或许对了解当时历史背景,了解取代汉室之难度有所裨益。自董卓及其
很多人一直说,诸葛亮如果想当皇帝,可以轻而易举的废除刘禅并取而代之,没必要为此推测争执的面红耳赤,看着曹操父子两代人完成代汉自立的过程,或许了解当时历史背景,了解取代汉室难度有所裨益,自董卓及其部属李
很多人一直在说,诸葛亮如果想当皇帝,可以轻而易举地废除刘禅并取而代之。没必要为此推测争执得面红耳赤,看看曹操父子两代人完成代汉自立的过程,或许对了解当时历史背景,了解取代汉室之难度有所裨益。自董卓及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