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 ”唯才是举”到 ”慎德”,浅析曹操终其一生不称帝的深层次原因

Posted 叛逆

篇首语:对于攀登者来说,失掉往昔的足迹并不可惜,迷失了继续前时的危险。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从 ”唯才是举”到 ”慎德”,浅析曹操终其一生不称帝的深层次原因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从 ”唯才是举”到 ”慎德”,浅析曹操终其一生不称帝的深层次原因

曹操在今天可谓是家喻户晓之人,身为三国时期的一代枭雄。有的人认为曹操是白脸奸臣,有的人认为曹操是英雄,在当下的评价可谓是呈两极化。 或许对于曹操的评价,那句「 ”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最为贴近吧。 曹操身为一代枭雄,不得不说不论你是佩服亦或讨厌他,但不可否认的是曹操是一个有大魄力大能力之人,所以才可以在那个乱世之中一统北方半壁江山,并且挟天子以令诸侯。 即使千百年过去,曹操依旧给后世留下了不少疑惑。比如曹操墓到底在哪里呢,曹操明明可以称帝,为什么却没有称帝呢? 关于曹操没有称帝这个问题,相信很多人是一直很疑惑,曹操明明有实力可以称帝,为什么却选择不篡汉称帝呢。 说他是忠臣吧? 可他的所作所为,分明就是给儿子曹丕篡汉称帝做好了准备,很明显他不能被称之为忠臣。 说他是奸臣吧? 可是他明明可以自己就称帝,不用等到下一代,为何至死也没有称帝呢? 关于这个问题,宋安之今天以不一样的角度来分析一番。 因为曹操那个时代的弄潮儿,终其一生都在叛逆与传统之中徘徊。但最终却选择了名教传统,所以害怕背负千古骂名,因此选择了为下一代铺路,自己则是做了「 ”周文王”。 为什么这样说呢,接下来宋安之以曹操的叛逆和传统之间的徘徊来具体说说。 众所周知曹操出身于官宦世家,这是他日后起兵打天下的优势所在,更是他这一生叛逆的源头。因为他的养祖父曹腾是东汉的大宦官,所以他这种身份,堪称是当时的浊流,不只是被当时的士大夫所歧视,更不能与当时的世家大族真正走到一起,也不能像刘皇叔那样,靠着曾经卖草鞋的创业经历来走走人民群众路线。 而曹操在一统北方半壁江山的过程之中,不只是面对各种外患,内部的世家大族,还有地方上的豪强属于是半割据的势力,也很多次威胁到曹操的统治。 面对这种情况,创业初期的曹操是循规蹈矩,孔融,他不敢杀。打败了地方的豪强武装,他不敢兼并,反而将其署为郡县,默许其半割据的状态。对下属,也尽量是只赏功而不惩罚。以这种委曲求全的维稳方式,以在当时风雨飘摇的局势之中寻找生路。 等到曹操平定北方以后,这个浊流世家出身的枭雄开始了叛逆的一面,不再循规蹈矩。 曹操开始了「 ”唯才是举”的路线,在那个流行「 ”举孝廉”,重视品德的年代,曹操只重视个人能力,却不在乎品德,无疑是叛逆的。接着曹操开始杀孔融、清吏治、整齐风俗、重豪强兼并之法,打击地方半割据势力、开始赏罚分明:诸将出征,败军者抵罪,失利者免官爵等等。 可以说曹操掌权以后,这个浊流世家出身的枭雄开始了叛逆的一面,表示出对于名教传统的不屑一顾。 但晚年的曹操在传统与叛逆的徘徊之间,终究还是摆脱不了名教的束缚,选择了传统。诸如在建安二十二年,曹操最后一次颁布举贤令,还是「 ”唯才是举”的思想,但是却把「 ”至德之人放在民间”和「 ”不仁不孝而有治国用兵之术”者相提并论,说明了曹操的思想从「 ”唯才是举”不重视道德问题,转变成为实行「 ”慎德”和「 ”兴功”的双重标准。 这意味着曹操在政治上开始向世家大族的转变,更是说明曹操最终在叛逆的同时,并没有摆脱传统的束缚,而不得不重视传统。 而正是在曹操选择名教传统的背景之下,所以他虽然万事俱备,但在只要一句话就可以改朝换代的时刻,最终选择了退缩,害怕留下千古骂名,所以说道:「 ”若天命在吾,吾为周文王矣”。 所以曹操做下了极其矛盾的事情,明明可以称帝却终其一生没有称帝,但这不代表曹操是忠臣,恰恰相反的是曹操虽然没称帝,却为自己的儿子曹丕称帝铺好了路,使曹丕最终完成了篡汉立魏。 可以说从「 ”唯才是举”再到重视「 ”慎德”, 说明曹操这一生之中,徘徊与叛逆和传统之中,虽然是时代的宠儿,但自然摆脱不了名教传统的束缚,所以在叛逆之后选择了名教传统,害怕背负千古骂名,并没有称帝,等于是放过了自己。 以这个角度来看一代枭雄曹操没有称帝之谜,现在大家看明白了吧? 谢谢观看宋安之独家原创文章,专注于明清史及其中国大历史,喜欢以不一样的角度来说说那些一成不变的历史,觉得可以的朋友记得点赞关注哈。

相关参考

魏武帝曹操终选择杀死秘书杨修的真实原因

...植与曹丕的世子之争,因为“袁家谭尚”的前车之鉴,是曹操晚年最忌讳的事情,而杨修却不知萧墙之轻重,屡助曹植,使得曹操深怨于他。在《三国演义》中,杨修之死的原因被归结于“恃才放旷,数犯曹操之忌”。书里面提...

魏武帝曹操终选择杀死秘书杨修的真实原因

...植与曹丕的世子之争,因为“袁家谭尚”的前车之鉴,是曹操晚年最忌讳的事情,而杨修却不知萧墙之轻重,屡助曹植,使得曹操深怨于他。在《三国演义》中,杨修之死的原因被归结于“恃才放旷,数犯曹操之忌”。书里面提...

从皇族到平民,浅析爱新觉罗家族的心路历程

武昌起义的一声枪响,使原本屹立与清朝权力顶端的爱新觉罗家族显露出极为复杂的心情,他们之中不乏眼光长远之人,深知清朝二百多年的历史即将得到终结,所以也不免心生伤悲,为自己家族的前途命运而担忧。一般说来,

带你了解唯才是举的九品中正制的弊端

曹操提出的唯才是举是一个非常急功近利的一种人才选拔政策。曹操提出这个唯才是举的口号之后,就对整个官员的选拔制度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这个改革到他的儿子曹丕称帝的时候,就变成了一个国家制度,这个制度在我们

唯才是举的曹操为何不任用名将吕布

曹操曹操是三国时期比较大气的军阀,喜欢有才能的人,基本上可以做到既往不咎,比如对张绣,对陈琳,对关羽总能显示出海纳百川的气度,可是对吕布就不同了,吕布是当时最优秀的武士,曹操为何要当众缢死吕布。曹操这

唯才是举的曹操为何不任用吕布呢

曹操是三国时期比较大气的军阀,喜欢有才能的人,基本上可以做到既往不咎,比如对张绣,对陈琳,对关羽总能显示出海纳百川的气度,可是对吕布就不同了,吕布是当时最优秀的武士,曹操为何要当众缢死吕布。曹操这个举

曹操唯才是举会导致怎么样的后果呢

读过《三国演义》,《三国志》的历史爱好者,或是看过电视剧《三国演义》的观众朋友们,应该都对曹操非常熟悉,他就是东汉末年有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当然曹操还在的时候,确切地说,我们不能称其为三国,毕竟曹操还

“我有嘉宾,鼓瑟吹笙”一文看懂曹操如何爱才惜才,唯才是举

导读:自古以来,人们评价曹操都会说他爱才惜才,唯才是举,这是因为他懂得一个国家的强大与繁荣,需要人才。这张曹操图很霸气呀曹操在革新政治类奏议《陈损益表》中讲道:“昔韩非闵韩之削弱,不务富国强兵,用贤任

曹操一生犯下的五大错,看懂你就是人生赢家

东汉末年,群雄并起,曹操也是顺应历史潮流,成为了一方霸主。在曹操传奇的一生中,他见过了无数人,遇到了无数事,可是在对待这五个人的处理上,曹操显然做的还不够好,这也导致了他终其一生都没完成自己统一的心愿

魏武帝曹操的唯才是举政策带来了怎样的后果

曹操是东汉末年有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当然曹操还在的时候,确切地说,我们不能称其为三国,毕竟曹操还是汉朝的官,官至丞相,也就是汉朝的大管家,皇帝就是东汉的末代皇帝汉献帝,虽然东汉已经是名存实亡了,但是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