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秘闻 皇帝悄悄给他换成真金白银

Posted 刑部

篇首语:认识到自己无知是知识进步的重要阶段。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历史秘闻 皇帝悄悄给他换成真金白银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历史秘闻 皇帝悄悄给他换成真金白银

俗话说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在封建社会,作为朝廷“栋梁”,想要给自己谋点福利,简直就是轻而易举,起码老年养老是毫无问题,然而在中国历史上不愿意蝇营狗苟,清正廉洁的官员也是大有人在,今天讲的便是一位清廉到极致的好官!

此人名叫孙嘉淦,山西兴县人,自幼家境贫寒,康熙52年中进士,历经康熙、雍正、乾隆三朝,从翰林院庶吉士这样的小官一直做到刑部尚书、吏部尚书这样的朝廷大佬!

孙嘉淦最大的特点便是敢言直谏,在孙嘉淦做国子监祭酒之时,雍正帝对教习教习宋镐、方从仁不满,想要撤掉二人,结果孙嘉淦认为二人表现得体,极力劝阻,被雍正帝痛骂一顿,结果孙嘉淦心中有气,便上书说:方从仁不称职!

雍正帝看到他的奏折后,是气的哇哇乱叫,将他交由刑部定罪,要斩了孙嘉淦,可等气消了,又叹了口气,说:“孙嘉淦这个人太憨,但是不爱钱,让他到户部上班去吧,专管钱粮!”。

孙嘉淦去户部上班后,对雍正帝并无怨言,而是实心实意的工作,他经手的账簿不差毫厘,因此得到朝廷的重用,雍正十年,调任刑部侍郎,不久又兼任礼部侍郎!

孙嘉淦虽居高位,但心系天下百姓,在他做直隶总督期间,先后对永定河、子牙河、南运河、北运河及东白洋两淀经行治理,并加固了保定城郊堤防,使得直隶百姓安居乐业,不必担心水患!

乾隆十二年,孙嘉淦以年老为由,乞求告老还乡,朝廷批准,但临走只是,孙嘉淦却犯难了,想自己做了一辈子清官,到老还乡,还是一副穷酸样,一来怕老家富豪乡绅笑话,二来又怕丢了朝廷的颜面,思来想去,还真让他想到一条妙计!

孙嘉淦名老仆借来几口箱子,在箱子里装满转头充门面,带着“丰厚”的家产,浩浩荡荡的回老家去了,没想到却因此被官员参了一本,说孙嘉淦是个欺世盗名的骗子,从他临走拉的那几口箱子便能说明问题!

乾隆一听,心里也犹疑不定,便派人去盘查,结果派去的人说孙嘉淦箱子里全是砖头,乾隆得知原委很是感动,便派人悄悄将孙嘉淦箱子里的砖头换成了真金白银!

相关参考

换成真金白银

清朝的历史上,出名的皇帝不少,自然也有不少辅佐皇帝的肱股之臣。尤其康熙、雍正、乾隆期间,由于皇帝们励精图治、任用贤人也给了不少清官为国效力的机会。要说清官,人们都会有一个大致的印象就是“清贫”。都说清

换成真金白银

在中国古代,出现过不少青史留名的清官,他们的事迹至今广为流传,如包拯、海瑞。鲜为人知的是,在清朝时期,有这么一位大臣,不仅清正廉洁,且敢于直谏。为官几十载,却穷的一塌糊涂,晚年辞归故里,害怕亲朋友好笑

历史秘闻 换成真金白银

在中国古代,出现过不少青史留名的清官,他们的事迹至今广为流传,如包拯、海瑞。鲜为人知的是,在清朝时期,有这么一位大臣,不仅清正廉洁,且敢于直谏。为官几十载,却穷的一塌糊涂,晚年辞归故里,害怕亲朋友好笑

清朝六部尚书都是从一品,为何还分贵贱高低

清朝六部尚书都是从一品,为何还分贵贱高低?六部中谁最憋屈?清官退休怕人笑话,装十多箱烂砖充门面,乾隆:给他换成真金白银。常看清宫剧的朋友,对于孙嘉淦的名字并不陌生。这位孙老师是个有趣的人,他是康熙五十

历史人物 朱元璋是怎么空手套白狼的 如何用一张纸换出真金白银的

还不知道:朱元璋空手套白狼的读者,下面本站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古往今来,空手套白狼的高手是谁?明太祖朱元璋一定是其中的高手,高手,高高手。>>明朝开国之初,朱元璋下令发行宝钞,即

历史人物 如果把崇祯皇帝换成朱元璋,就真的能够挽救大明王朝的命运吗

>前几天,小编在网上看到很多人有一种观点,他们认为,崇祯皇帝太过刚愎自用,也不能做到“疑人不用,用人不疑”,如果把崇祯皇帝换成朱元璋,就一定能够力挽狂来,改变大明王朝的命运。>先不说历史不能假设,就算

包拯也就是遇到宋仁宗,换成其他皇帝,他或许早没命了

在我国著名的古典文学作品《三侠五义》中,有一个叫庞太师的反面人物,他总是和包拯作对。就像影视剧中的和珅与纪晓岚一样,不过庞太师对于包拯,是恨入骨髓,巴不得将他剥皮抽筋,为何会这样呢?一来因为他是反面人

如果将清军换成秦朝部队,能否战胜八国联军

如果将清军换成秦朝部队,能否战胜八国联军?答案令人意外1900年光绪皇帝在位之时,当时英国、美国、法国、德国、俄罗斯、日本、意大利、奥匈帝国为首的8个国家对我国展开了侵略战争,由八国组成的联合国军共达

县令花80万两白银买个小妾,却把她当祖宗供着,一年后官居二品

在古代,朝廷里做官想要得到提拔升职,主要有两个途径,其一就是自己有能力可以做出政绩,进而被朝廷赏识委以重任。其二则是偏门左道,像大清朝的和珅权倾朝野,且是巨贪一个,不少大清官员为了巴结讨好都暗中给他送

皇帝正在吃饭,在米饭中发现沙子,悄悄地对宫女说了12个字

皇帝的衣食住行都是最顶级的,尤其对吃格外重视,宫中有专门的机构为皇帝做饭,即众所周知的御膳房。虽然每个帝王的喜好不同,御膳房中的厨师数量也不一样,但从整体来看,至少有几百上千人,有的多达几千人,每顿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