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秘闻 7岁神童的下联绝了
Posted 神童
篇首语:学向勤中得,萤窗万卷书。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历史秘闻 7岁神童的下联绝了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历史秘闻 7岁神童的下联绝了
中华文化历史悠久,五千年的沉淀,涌现出了许多优秀的文化载体,其中,有一个特殊的文化,它做到了与民同乐的效果,不像琴棋书画,诗词歌赋那般博大精深,它只要稍微有些基础,便可来上几句,且雅俗共赏的特性,时刻享受到不一样的妙趣,历史上许多著名的才子,均在对联的历史长河中留下了不少妙趣横生的对子!
说起苏东坡,相信大家都不会陌生,北宋著名的大才子,其一生飘逸不拘,不喜拘束,不善迎奉的性格特征,在他所写的诗词歌赋中展现的淋漓尽致,不管是为官还是为民,均一样的性格,而到了人生的低谷时,他遇到了人生中的知己——佛印和尚,两人惺惺相惜,以对联互相切磋,互相调侃,最经典的就有这副——“孤山独庙,一关公单骑匹马;夹河两岸,二渔夫双钩对钓”,这上下联可谓是精彩至极,上联全是单数,下联全是偶数,组成了一副经典之作!
宋朝的时候,有个小孩叫赖其尚,自幼聪慧多才,小小年纪便善于吟诗作对,在当地享有神童的美誉,后来,新上任的知县听说了后,便想着来看看,到底是否真如传言那般神奇,能出口成对,带领了一班衙役便来到了赖其尚的家中。
县令一到赖家,见其院中栽种着姜,便以此为题,脱口而出一上联:“新姜哪有老姜辣”,这上联看似平常,有点大白话的意思,却暗藏玄机,有种挑衅、下马威的味道,小赖其尚听后,环顾了一下四周,随即用那稚嫩的声音回了一下联:“老笋哪有新笋尖”
原来,小赖其尚看到了门外边的竹林,且以竹笋为对,不仅一语双关的回答了县令,将心中的抱负,志气展现的一丝不剩,与上联对仗工整,且意境相符,堪称巧对,那县令听后,当即大吃一惊,暗暗想道,这小孩果然如此厉害,但他仍然不死心,于是沉思了片刻,再次吟出了一上联
上联:剃刀虽利,难伐千年树木
这上联充满了轻蔑之意,且同样运用一语双关的手法,既说明了剃刀太小,无法将千年的大树给砍倒,同时也在说小赖其尚小小年纪虽然有才华,但仍然是小儿科,学得一点皮毛而已。小赖其尚听后,微微一笑,点了点头,脱口而出一下联来
下联:灯火本微,能烧万里江山
这下联堪称大气,也是一语双关的手法,古语云,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这灯火虽然小,但却可以让一座山林付之一炬,延绵万里江山,同时也向县令表达了心志,说自己虽然年纪尚小,才华一般,但却有远大的志向,将来必能成就一番事业。
下联与上联有着异曲同工之妙,不仅对仗工整,且意境相符,联中“灯火本微”对“剃刀虽利”,“能烧”对“难伐”,“万里江山”对“千年树木”,上下联相组合不失为一副经典之作!那县令一听,连连称妙,直竖起大拇指称赞道:“小小年纪,就有如此才学,难得,难得,果然名不虚传啊!”
亲爱的朋友们,你们有更好的下联吗?赶紧来试试吧!
相关参考
对联,又称楹联或对子,是中华文化组成的一部分,被称之为独特的艺术瑰宝,自古以来受到了历朝历代才子们的追捧和喜爱,因其言简意深,形式多变,可长可短等特殊性,成了读书人在碎片时间,随时可创作的载体,历史上
对联,作为中华文化组成的一部分,自五代十国开始,便逐渐的兴盛起来,受到了上至皇帝,下至百姓的喜爱,成为了人们茶余饭后一道丰盛的佐餐,它言简意深,形式多变,可长可短的特性,加之雅俗共赏的妙趣,令历朝历代
明朝崇祯年间,山西有个小孩叫顾永顺,自幼聪慧,才思敏捷,小小年纪便善于吟诗作对,一时间,“神童”的盛名不胫而走,受到了十里八乡乡邻称赞,且还被私塾先生视为得意门生,预言将来必定前途不可限量。一天,顾永
宋朝崇尚文治,宋太祖立下祖训:后世不得诛杀文臣。正是对文化的重视,让宋朝成为中国历史上,文化气息最为浓厚的一个朝代,可以说,上到皇帝三公,下到三教九流,所有人肚子里都有三两墨水,也留下了许多逸闻趣事。
天分这种东西,可遇而不可求,属于与生俱来的能力,极少数人自幼智商爆棚,对于相同的知识,只需要花一点时间即可掌握,简直让人羡慕嫉妒恨。明朝初年的解缙,就属于天分超高之人,从小头戴神童光环的他,几乎一直处
九岁神童考试时迟到,考官出上联刁难,神童的下联让考官自愧不如
宋湘是清代著名的诗人,著有《红杏山房诗钞》传世,在当时名气很大。不过,在民间流传最广的,并不是他的诗作,而是他对对联的故事。宋湘自幼聪慧过人,父亲是私塾教师,因而很重视对他的培养。宋湘从小刻苦学习,幼
从古至今,神童都属于稀有人才,天生拥有超乎常人的智商,要么记忆力超群,要么机智过人,理解能力突出,让人可望而不可及。明朝名臣李东阳,小时候就是远近闻名的神童,三岁时就写得一手好书法,皇帝朱祁钰原本不太
玉不雕不成器,人不学不成材,无论一个人智商有多高,都需要良师的悉心栽培,否则难以有太大的作为,甚至可能泯然众人矣。晚唐大文豪韩愈曾说过: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纯属正常,也是老
做事可以高调,做人一定要低调,知识渊博的孔圣人都曾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还拜六七岁的孩童项橐为师,用实际行诠释“敏而好学,不耻下问”的道理。每个人均是独一无二,总有值得他人学习的一面,不要瞧不起任
做事可以高调,做人一定要低调,知识渊博的孔圣人都曾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还拜六七岁的孩童项橐为师,用实际行诠释“敏而好学,不耻下问”的道理。每个人均是独一无二,总有值得他人学习的一面,不要瞧不起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