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秘闻 神童的下联太经典
Posted 神童
篇首语:金鞍玉勒寻芳客,未信我庐别有春。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历史秘闻 神童的下联太经典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历史秘闻 神童的下联太经典
中华文化渊源流长,几千年的沉淀,在历史长河中,涌现出了许许多多令人惊叹的优秀文化,有琴棋书画、诗词歌赋、对联等,它们不仅提高了人们的文化水平,也增添了生活的乐趣,像对联文化,其雅俗共赏的妙趣,一诞生便受到了各个阶层人士的喜爱,成为了人们茶余饭后一道丰盛的佐餐。
历朝历代不乏一些才子,均在对联的长河中,留下不少妙趣横生的对子,清朝一代才子戴名世在被临终前所对的那副经典之作——“木匠造枷枷木匠;翰林监斩斩翰林”,这副对联颇具特色,非常的经典,细细琢磨,别有一番滋味,令人惊叹不已!
说起清末的四大肱骨大臣之一的左宗棠,熟读清史的伙伴一定不会陌生,他在位期间最大的贡献莫过于——抬棺入疆,为祖国的领土完整做出了应有的努力!其自幼聪慧多才,小小年纪便善于吟诗作对,在当地享有“神童”的美誉!
在左宗棠8岁的一天,他跟随母亲来到了集市上买猪肉,由于其名扬当地,许多人都知道了这位大名鼎鼎的小神童,一见他到来,集市中一位杀猪的屠夫便指着秤上的猪,吟出一上联:“小猪连头二百斤”,小左宗棠听出了屠夫有意在考他,略加思索后,脱口而出一下联来:“大鹏展翅三千里”,这下联一出,在场的人纷纷叫好,小左宗棠这下联充满了高大的志向,可谓是气魄非凡!
这时,一位在场的富家公子听到了小左宗棠所对的下联,心高气傲、自以为是的他很是不服气,便想着给小左宗棠个下马威,随即吟出了一上联来
上联:乌喙将军,体胖身黑只拱地
原来,这富家公子看到小左宗棠长得胖乎乎的,且穿着一身黑棉衣,便以此为题,运用了一语双关的手法,联中这“乌喙将军”是猪的别称,这既形容了猪,也含沙射影的羞辱了小左宗棠,将其比喻为猪。小左宗棠听后,听出了联中之意,便打量了一番那富家公子,见其身穿一袭绿衣,又见到不远处几只争食的绿头鸭在嘎嘎叫唤,顿生一联,脱口而出
下联:绿头公子,声高最硬总烦人
这下来应对堪称经典,与上联有着异曲同工之妙,也是一语双关的手法,联中既指绿头鸭子,也暗指那富家公子惹人烦之意,与上联对仗工整,且意境相符,相组合,不失为一副经典之作。那富家公子一听,顿时尴尬极了,脸色青一阵红一阵,连忙灰溜溜的走了,在场的乡亲们一听,纷纷拍手称赞,高声叫妙,直竖起大拇指夸赞!
亲爱的朋友们,你们有更好的下联吗?赶紧来试试吧!
相关参考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在文学的发展史上,涌现出了许多的文化载体,且都渐渐独占一席,各领风骚,像对联文化,起源于五代十国后蜀国主孟昶,而后经过了崇文的宋朝大发展时期,再到明清两朝,将对联文化推上了历史的巅峰
宋朝崇尚文治,宋太祖立下祖训:后世不得诛杀文臣。正是对文化的重视,让宋朝成为中国历史上,文化气息最为浓厚的一个朝代,可以说,上到皇帝三公,下到三教九流,所有人肚子里都有三两墨水,也留下了许多逸闻趣事。
对联,作为中华文化组成的一部分,自五代十国开始,便逐渐的兴盛起来,受到了上至皇帝,下至百姓的喜爱,成为了人们茶余饭后一道丰盛的佐餐,它言简意深,形式多变,可长可短的特性,加之雅俗共赏的妙趣,令历朝历代
对联,俗称对子,雅称楹联,是我国传统文化特有的艺术瑰宝,是写在纸上、布上、刻在竹子、木头、柱子上的对偶语句,历史上第一幅对联,是五代后蜀主孟昶的——“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此后以此为制,流传了下来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几千年的传承,各个载体的文化均蓬勃发展,独占一席,且各领风骚,像诗词歌赋,琴棋书画,或者对联,可谓样样是中华的瑰宝,它们给人们带去了欢声笑语的同时,也陶冶了人们的情操,增加了人们的见
对联,又称楹联或对子,是中华文化的艺术瑰宝之一,它起源于五代十国,至今上千年的历史,自后蜀主孟昶第一幅对联——“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开始,于两宋形成体制且以此流传了下来,成为了老百姓茶余饭后的一道
古人喜欢以文会友,不管是琴棋书画,还是诗词歌赋,或者对联,三五人相聚于茶馆,你来我往,春风袭来,很是惬意,而运用交流最多的莫过于对联了,其雅俗共赏,可长可短的特性赋予它快速创造的便利,取现实之景色,对
玉不雕不成器,人不学不成材,无论一个人智商有多高,都需要良师的悉心栽培,否则难以有太大的作为,甚至可能泯然众人矣。晚唐大文豪韩愈曾说过: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纯属正常,也是老
做事可以高调,做人一定要低调,知识渊博的孔圣人都曾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还拜六七岁的孩童项橐为师,用实际行诠释“敏而好学,不耻下问”的道理。每个人均是独一无二,总有值得他人学习的一面,不要瞧不起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