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秘闻 敌人听后立马撤退
Posted 历史
篇首语:一万年来谁著史,三千里外欲封侯。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历史秘闻 敌人听后立马撤退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历史秘闻 敌人听后立马撤退
自从“八王之乱”后,西晋王朝陷入四分五裂的混乱局面,匈奴、鲜卑等乘机占据北方地区。当时有很多权贵豪族逃去了南方,但也有一些立志于平定中原的将领,依然在北方坚持战斗,努力保卫国家。这其中表现最为突出的人物之一,就是刘琨。
刘琨出生于官宦世家,相貌俊朗,精通诗赋音律,“少负志气,有纵横之才”,“以雄豪著名”。青年时代就胸怀报国大志,曾与祖逖一起刻苦学习,留下了“闻鸡起舞”和“枕戈待旦”两个成语,后来两人都成为了名将。
说话永嘉二年(308年),晋怀帝被刘琨的爱国决心所感动,任命他为并州刺史,期望他北上收复河山。
当时的并州是一个非常混乱的区域,各族势力横行,部分城池已经失陷,前任刺史见势不妙逃之夭夭,西晋王朝基本上已丧失了对这里的控制权。同时,刘琨虽然是皇帝亲自任命的刺史,但是朝廷无力给他调拨钱粮兵马,所以刘琨这个刺史实际上只是一个“光杆司令”。
面对这项艰巨的任务,刘琨并没有退缩,他凭借自己的号召力,在短时间内就招募了千余名壮士,然后率领他们前往晋阳。
历经千辛万苦的长途跋涉之后 ,刘琨一行人终于抵达了晋阳。眼前的处境远比刘琨想象中的更为艰难,晋阳城在战火的摧残下已是满目疮痍,城中人口稀少,房屋破败不堪,粮食短缺。刘琨只能抓紧时间修缮城池,安抚人心,并带领军民多次击退了匈奴的进攻。
匈奴对晋阳志在必得,在多次挫败后,发动十几万大军将晋阳围得水泄不通。而晋阳城内士兵不足,粮草匮乏,更不可能有援兵前来相助。在匈奴连续几天的进攻下,刘琨虽然组织军民拼死抵抗,但是毕竟兵力悬殊,晋阳城已是危在旦夕,恐怕不久之后就会被匈奴攻破。
这天夜里,匈奴暂停了攻城,刘琨站在城头上,看着城外的匈奴大营,心中苦思退敌之策。根据他这几天的观察,发现匈奴大军虽然人多势众,但是士气并不高昂,战斗力也不强,他推测这些士兵应该是被临时征召来的,必然有着强烈的思乡情绪。想到这里,无计可施的刘琨忽然产生了一个看起来很天真的想法。
刘琨连夜在城中征集能够吹奏胡笳的人,并且很快就找到了几个,让他们在城楼上吹奏一些表达思念家乡、思念亲人的曲子。胡笳是古代北方民族的一种乐器,形似笛子,也是匈奴人最喜爱的乐器,声音非常哀婉动人。
寂静的夜晚,当匈奴士兵们听到熟悉的音乐,一个个彻夜难眠,甚至抱头痛哭,思乡和厌战的情绪更加浓烈。(见《 晋书·刘琨祖逖列传》:中夜奏胡笳,贼流涕歔欷,有怀土之切。)
等到天亮时,匈奴士兵开始集结,刘琨再一次让人登上城楼吹奏胡笳。这一次,匈奴士兵们听到哀婉的曲调,心理防线彻底崩溃了,纷纷大声痛哭。他们不顾匈奴将领的威逼利诱,拒绝攻城,要求回家与亲人团聚。匈奴将领见士兵们群情激愤,无心再战,只好带着他们撤退而去,放弃了马上就要取得的胜利。(见《 晋书·刘琨祖逖列传》:向晓复吹之,贼并弃围而走。)
看到撤退而去的匈奴大军,刘琨终于长舒了一口气。
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吹笳退敌”的故事。很难想象,在西晋末年那样混乱的时代,刘琨竟然可以用这样的方法退敌,此事若不是记载于正史之中,恐怕很难让人相信。这不仅是音乐的魔力,更是刘琨深谙心理战的结果。
相关参考
北宋的大文学家苏轼,不仅擅长写词,在散文、书法及绘画上面,也有着常人难以企及的造诣。更难得的是,他与父亲苏洵及弟弟苏辙三人,都是当时非常著名的才子,在唐宋八大家中占据三席。据传,苏轼有一个妹妹,人称“
封建时代由于生产力不发达,交通工具也比较有限,即便是封建王朝的统治者,其陆上出行代步也不外乎马车和轿子,顶多他们的交通工具比普通贵族要气派,耗费的人力物力多一些罢了。但到了清朝特别是清末的时候,这种情
对于古代的皇帝来说,有一件至关重要的事情,即选择合适的继承人。秦始皇驾崩前,没有明确册立公子扶苏为太子,以至于赵高和李斯有机会篡改遗诏,逼迫扶苏自杀,拥立不学无术的胡亥坐上皇位,导致秦朝的灭亡。从此之
公元1352年,正在皇觉寺里做和尚的朱元璋,接到了发小汤和的一封信,看了信中的内容后,他顿时热血沸腾,立马做出了一个改变一生的决定,即参加了郭子兴领导的反元起义军。由于作战勇猛,且办事灵活,很快得到了
提起明朝开国功臣,人们最为熟悉的莫过于刘伯温。在林林总总的野史逸闻中,刘伯温被塑造成诸葛亮一般的人物,堪称朱元璋的左膀右臂,大明王朝的头号开国功臣。其实这些都是评书戏曲的误导。真实历史中的刘伯温,在朱
历史秘闻 朱元璋非要迁都,刘伯温只说了九个字,朱元璋听后立马放弃
公元1352年,正在皇觉寺里做和尚的朱元璋,接到了发小汤和的一封信,看了信中的内容后,他顿时热血沸腾,立马做出了一个改变一生的决定,即参加了郭子兴领导的反元起义军。由于作战勇猛,且办事灵活,很快得到了
大唐第一战神多厉害?30岁从军,一人横扫十几万敌军,被世人传颂>说起将军,大家都不陌生,和平时期,他们坐镇边疆守四方,保护着国家领土不被侵犯,百姓安全不受威胁。混乱时期,他们在战场上英勇作战,崭露头角
历史人物 日军进村扫荡时,突然看见一块刻字石碑,细读之后立马磕头撤退
抗日战争时期,日本侵略军对我国平民百姓烧杀抢掠,十恶不赦,特别是华北军针对我军各大革命根据地展开前所未有的以破坏为目标的军事行动,简单概括为“烧光、抢光、杀光”的“三光政策”,又称“三光作战”。原来日
对越反击战中,他带着十个战士,对抗敌军的一个加强连,23岁牺牲。中国史上历来就不乏保家卫国,御敌于国门之外的英雄烈士,尤其是在反侵略战争中更是涌现出了无数可歌可泣的战士,今天要说的这位虽然仅仅是一位班
对越反击战中,他带着十个战士,对抗敌军的一个加强连,23岁牺牲。中国史上历来就不乏保家卫国,御敌于国门之外的英雄烈士,尤其是在反侵略战争中更是涌现出了无数可歌可泣的战士,今天要说的这位虽然仅仅是一位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