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秘闻 《逐客令》與《諫逐客書》背後的權力博弈
Posted 历史
篇首语:我相信:一切事物的价值必将重新得到评估。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历史秘闻 《逐客令》與《諫逐客書》背後的權力博弈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历史秘闻 《逐客令》與《諫逐客書》背後的權力博弈
《資治通鑒》秦紀一 第6卷秦始皇十年(甲子,公元前237年)
秦國的王族大臣們建議說:「各諸侯國到秦國來作官謀職的人,大都是為自己的君主來遊說,以挑撥離間我們君臣上下之間的關係,因此,請大王將他們一律驅逐出境。」於是,秦王下令全國實行大搜索,驅逐外來人。客卿楚國人李斯也在被逐之列。
他(李斯)在臨離開前上書秦王。(省略了《資治通鑒》中關於李斯上述秦始皇的內容)
嬴政看了李斯上的這封信,即召他入見,要恢復他的官職,並撤銷逐客令。此時李斯已走到了驪邑,接秦王召令後即刻回返。嬴政最終採用了李斯的計策,暗中派遣能言善辯的人攜帶金珠寶玉去遊說各國國君。對各國有名望、有勢力的人,凡是可以用錢財賄賂的,便出重金收買,結交他們,凡是不肯受賄的,便持利劍刺殺他們。挑撥各國國君與臣民之間的關係,離間他們的感情,然後派良將率兵攻打各國。這樣,幾年之內,秦國終於兼并了天下。
前段時間,我看到一篇文章,裡面提到了一個詞,「得一人而興邦」。
簡單來說就是,因為得到了這個人,所以這個國家才強盛起來,這種人用國士無雙來形容毫不為過。
這話放在今天,得一人而興邦者,有鍾南山、袁隆平等。
如果把這話放在戰國,那麼秦國的崛起無疑是非常幸運的,因為秦國的人才戰略,以及對人才的包容,讓天下的人才盡為其用。
如「得一人而興邦」的國士無雙,就有商鞅、司馬錯、白起。而且是每個時期都有一個這樣的國士。
這段材料發生的背景,是秦始皇加冠親政平定嫪毐叛亂之後。
在清算時,送嫪毐給趙太后的呂不韋同樣也要追究責任,於是將其罷相驅逐。
後來考慮到他的功績,以及勸阻的人太多,就沒有殺的。
這時,秦國的宗室開始作妖了,迫不及待的上書要求將關東六國的客卿全部驅逐。
1.權力爭奪
自從秦孝公商鞅變法、到秦昭襄王重用范雎,對於宗室、權貴、世族採取打壓的態度。
重點將原有掌握在其手中的權力逐步收回並加以控制,完成中央集權。
這一點秦國做的比關東六國都好。
而集權不是讓秦王一個人管那麼多事,集權的目的是為了控制,不是抓著不放。
所以集權之後又要放權,放權被授權的人,要聽秦王的話,又不會形成新的權貴階層。
關東六國來秦的人才就是非常好的授權對象。
因為他們在秦國沒有根基,想要獲得權勢只有依靠秦王、忠於秦王。
秦國經過秦孝公、秦惠文王、秦武王、秦昭襄王、秦莊襄王的治理,已經非常牛逼。
但是相關利益秦國宗室未必能夠分的了一杯羹。
這些利益掌握在關東六國客卿手中。
如果先要分享這些利益,關東六國的客卿必須走人,這些人一走,空出來的位置,必然有人去填補,秦國宗室的人就可以順勢上位「攻城略地」。
2.陰謀論
秦王嬴政到底是不是呂不韋的種?
這個自從呂不韋把趙姬送給秦莊襄王(異人)的時候,已經有非常大嫌疑。
如果是,誰能證明?以當時的條件證明不了。
如果不是,那麼就要想怎麼把秦王嬴政給拉下來。
現在,秦國宗室藉由呂不韋一事為契機,推動驅逐關東六國來秦的客卿,其實就是在斷絕秦王的臂膀、消弱他的勢力。
其中有沒有人串聯?
這個說不準。
那個一年前(公元前239年)那場叛亂,秦莊襄王的兒子成嶠(秦始皇嬴政同母異父的弟弟)身處漩渦之中,未嘗不是預演。
李斯本是楚國人,早年間在呂不韋門下討生活,後來才進入秦始皇的視野。
對他來說,他一身的本事,除了秦國沒有其他的國家會用。
秦國是他出人頭地唯一的舞台。
逐客令的發布斷絕了他的希望,但是他要搏一把。萬一有轉機呢?
而李斯諫逐客書並沒有扯什麼大道理,講來講去論點就三個。
第一,用關東六國的人才,能強大秦國。
第二,用關東六國的人才,對秦王有利。
第三,不用關東六國的人,對秦國有害。
而在論據上,李斯用了大量秦國本身的案例,如西戎的由余、楚國的百里奚、宋國的蹇叔、經過的丕豹和公孫支、衛國的商鞅、魏國的張儀和商鞅。
表達的意思就很直接了,甚至有點誅心。
其一,使用關東六國的人才是秦國固有的傳統,憑什麼放棄?
其二,宗室建議驅逐不用關東六國的人才,難道是不相秦國強大?是想消弱秦王?
其三,不用這些關東六國的人才,而讓他們去侍奉關東六國,這是在資敵、助敵。
這一通大帽子扣下來,秦國宗室也沒話說了,繼續反對的話,其心可誅。因為李斯搶佔的制高點太高了。
說完了李斯和秦國宗室再來說說秦始皇的心思
對於秦國宗室提出驅逐關東六國客卿,秦始皇同意了。
而之後在李斯上書《諫逐客書》後,秦始皇又廢除了《逐客令》。
要知道,朝令夕改對於統治者而已絕對是壞事,且不論改過來的政令是否對,就論朝令夕改這件事本身就很傷威信。
不過,秦始皇這般如此也不是沒有原因,他有自己的算計。
其一,秦始皇登基,清除了呂不韋之後,他需要來自秦國宗室的支持。
其二,呂不韋雖然罷相,但是他的勢力還很龐大,其主要構成是關東六國的人,借逐客令可以清洗一波。
其三,呂不韋的雖然和他有權力之爭,但是他留下的政治勢力其實天然可以為秦始皇所用,不過沒有施恩貿然接手不能用。
其四,秦國宗室之中重用關東六國人才不是沒有,利用逐客令來一波全覆蓋攻擊,順手摟草打兔子,把秦國宗室之中用的關東六國人才也給踢走,消弱部分宗室。
其五,大量官職由關東六國的客卿擔任,將其驅逐後,職位真空,秦始皇可以安插自己人。畢竟你是誰提拔安排的,你就天然打上了是誰的人的標籤。
現在,李斯上書《諫逐客書》讓秦始皇有了發力點。
秦國宗室推動驅逐關東六國客卿的計劃站不住腳,並且已經執行了一段時間。現在廢除逐客令,雖然傷秦始皇威信,但是效果也很明顯。
其一,收攬了大量關東六國客卿、人才的忠心,給了他們二次機會。這個等於先挖坑埋人,然後救人,這樣就有了恩。
其二,利用時間差,秦國宗室中相關的六國客卿依然在驅逐走列。消弱宗室目的達成。
其三,逐客令是廢除了,但是相關人等驅逐現在再回來,職位恐怕已經安插上了秦始皇的人。
關於這段材料,其實反應的事情很簡單。
《諫逐客書》與《逐客令》本質上都是對人以及人所處的職位進行爭奪。
這其實也反應了鬥爭的本質以及表象,起源於權力,終於人事。
權力的控制在於相關位置都是自己人,都聽自己的。
權力的奪取也是把相關位置的人換成自己的。
看明白這一點,你在看歷史材料的時候,只要涉及人事變動,背後必然有權力博弈。
相关参考
皇太極,作為清王朝第二位皇帝,帝國的開創者之一,他的一生環繞著榮耀神聖的光環。他更改國號,將大清由部落聯盟轉向中原式的政權;他發動松錦大戰,殲滅數萬明軍,為滿清入關奠定基礎;他鐵血柔情,與宸妃海蘭珠的
皇太極,作為清王朝第二位皇帝,帝國的開創者之一,他的一生環繞著榮耀神聖的光環。他更改國號,將大清由部落聯盟轉向中原式的政權;他發動松錦大戰,殲滅數萬明軍,為滿清入關奠定基礎;他鐵血柔情,與宸妃海蘭珠的
历史人物 李斯写《谏逐客书》是怎么回事?李斯为什么要写《谏逐客书》?
提起李斯这个人物,总难免与秦国挂在一起,毕竟他的事迹,除却早年没什么成就的经历,还是来到秦国之后更值得记载。李斯不仅仅是一个政治家,也是一个文学家和书法家,书法的成就自然就是“书法鼻祖”,小篆,而文学
李斯谏逐客 秦国虽然在邯郸打了一次败仗,但是它的实力还很强。第二年(西元前256年)又进攻韩、赵两国,打了胜仗。后来,索性把挂名的东周王朝也灭掉了。秦昭襄王死去后,他的孙子秦庄襄王即位不到三年也死去
轉自:經濟觀察報書評哲學園鳴謝作者=殷文、張傑來源=《哈爾濱工業大學學報》網路群體性事件的研究是近十年網路研究的熱點之一,這其中,將之視為社會心理學的集群行為是網路群體性事件研究中的重要視角。與現實的
秦国虽然在邯郸打了一次败仗,但是它的实力还很强。第二年(公元前256年)又进攻韩、赵两国,打了胜仗。后来,索性把挂名的东周王朝也灭掉了。秦昭襄王死去后,他的孙子秦庄襄王即位不到三年也死去,年才十三岁的
李斯谏逐客——海纳百川,有容乃大战国末期,秦国虽然在邯郸打了一次败仗,但是它的实力还很强大。第二年(前256),秦国再次进攻韩、赵两国,打了胜仗。后来,秦国索性把挂名的东周王朝也灭掉了。秦昭襄王死去之
秦国虽然在邯郸打了一次败仗,但是它的实力还很强。第二年(公元前256年)又进攻韩、赵两国,打了胜仗。后来,索性把挂名的东周王朝也灭掉了。秦昭襄王死去后,他的孙子秦庄襄王即位不到三年也死去,年才十三岁的
秦代政治家。战国末年楚国上蔡(今河南上蔡西南)人。早年为郡小吏,后从荀子学帝王之术,学成入秦。初被吕不韦任以为郎,后劝说秦王政灭诸侯、成帝业,被任为长史。秦王采纳其计谋,遣谋士持金玉游说关东六国,
秦代政治家。战国末年楚国上蔡(今河南上蔡西南)人。早年为郡小吏,后从荀子学帝王之术,学成入秦。初被吕不韦任以为郎,后劝说秦王政灭诸侯、成帝业,被任为长史。秦王采纳其计谋,遣谋士持金玉游说关东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