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秘闻 華東野戰軍15個縱隊司令,領兵最多的司令員,最後軍銜卻墊底

Posted 历史

篇首语:认识到自己无知是知识进步的重要阶段。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历史秘闻 華東野戰軍15個縱隊司令,領兵最多的司令員,最後軍銜卻墊底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历史秘闻 華東野戰軍15個縱隊司令,領兵最多的司令員,最後軍銜卻墊底

華東野戰軍是解放戰爭時期我軍的主力部隊之一,其中圍殲民黨軍整編第74師的孟良崮戰役、俘虜了國民黨軍第2綏靖區司令官王耀武的濟南戰役以及三大戰役之一的淮海戰役,都是華東野戰軍拼殺出來的。
1947年1月,華東野戰軍成立,是由山東野戰軍和華東野戰軍合編而成的,華東野戰軍先後成立了15個縱隊,包括第一縱隊到第十三縱隊,其中沒有第五縱隊的編製,同在序列的其他縱隊還有特種兵縱隊,渤海縱隊,魯中南縱隊和兩廣縱隊。
兩廣縱隊只是掛了一個名頭,其實麾下只有四個團,相當於一個師的編製,去掉這個編製。這15個縱隊,司令員分別是誰呢?比較有趣的是,當時領兵最多的縱隊司令,到了1955年授銜的時候,軍銜卻成了墊底的。
第一縱隊,1947年成立的時候,人數有2.3萬人,縱隊司令葉飛,這是位出生在菲律賓的華僑,葉飛出自於閩東的紅軍游擊隊,新四軍成立後擔任第三支隊第六團團長,葉飛在1955年被授予了上將軍銜。
第二縱隊,剛成立的時候人數有約2.9萬人,縱隊司令韋國清,韋國清曾在紅一方面軍、八路軍和新四軍等部隊擔任過重要職務,建國後被授予了上將軍銜。
第三縱隊,剛成立的時候人數有約2.5萬人,縱隊司令何以祥,紅軍時期擔任過第二軍團團長,經歷了紅軍時期,抗戰,解放戰爭。建國後被授少將軍銜。
第四縱隊初成立的時候約三萬人,縱隊司令陶勇,陶勇1929年參加的紅軍游擊隊,出自紅四方面軍,曾擔任過新四軍第一支隊副參謀長,建國後被授予了中將軍銜。
第六縱隊,初成立的時候約3.5萬人,縱隊司令王必成,1928年參加的赤衛隊,是出自紅四方面軍的一位老將,建國後被授予了中將軍銜。
第七縱隊,建立時約2.5萬人,縱隊司令成均,1930年參軍的紅軍部隊,參加過長征,抗戰時任新四軍2師五旅旅長,建國後成均被授中將。
第八縱隊,建立時兵力約3.3萬人,縱隊司令王建安,是紅四方面軍的主要將領,紅軍時期,他跟許世友一度是黃金搭檔,建國後授了上將。
第九縱隊,合編後兵力約3.1萬餘人,縱隊司令許世友,許世友很多人比較熟悉,1928年參加的紅軍,經歷過長征,抗戰,解放戰爭。建國後被授予上將軍銜。
第十縱隊,剛成立的時候兵力約1.6萬餘人,縱隊司令宋時輪,紅軍時期擔任過軍參謀長,軍長等職,抗戰時任八路軍716團團長,建國後被授上將軍銜。
第11縱隊,剛建立的時候約3.1萬人,縱隊司令管文蔚,管文蔚建國後轉入了地方工作,所以沒能參加授銜。
第12縱隊,初建立時有人員約五萬多人,這個縱隊是所有縱隊人數最多的,縱隊司令謝振華,建國後卻只授了少將,軍銜在各縱隊司令中算是墊底的存在。
第13縱隊,剛建立時約2.3萬餘人,縱隊司令周志堅,1930年加入紅軍部隊,抗戰時任豫鄂挺進縱隊參謀長,新四軍十三旅旅長等職,建國後授予中將。
其他序列縱隊,渤海縱隊,剛建立時約1.3萬人,縱隊司令袁也烈,軍銜少將。魯中南縱隊,剛建立時約1.4 萬人,縱隊司令傅秋濤,軍銜上將。特種兵縱隊人數不多,縱隊司令陳銳霆,軍銜少將。
華野15個縱隊,一共出了六個上將,四個中將,四個少將,少將軍銜真的是墊底的。

相关参考

華東野戰軍的宿敵,最後兵敗淮海戰場,臨死之前還讓華野損兵折將

華東野戰軍是解放戰爭時期,我軍一支長期生活在華東地區的部隊。這支部隊兵強馬壯,加上名將陳老總與粟司令擔任司令員,讓華東野戰軍無疑是如虎添翼。同時陳粟大軍麾下猛將如雲,像陶勇,王必成,葉飛,宋時輪,許世

历史军事 解放戰爭中的王牌縱隊,司令員軍銜各有不同,最低的都是中將

三年解放戰爭打下來,我軍在這期間有興趣無數王牌軍,如大家耳熟能詳的第38軍,第40軍,第20軍,第27軍24軍,第12軍等等王牌軍的番號。這些軍的番號都是在1949年成立的,它們的前身都是由各野戰軍縱

彭老總麾下的兩位兵團司令員,一個大將一上將,上將比大將成就大

四大野戰軍中,哪一個最艱苦?當然是彭老總領導的第一野戰軍了,長期戰鬥在苦寒的大西北,生計都成問題,還要應付兵強馬壯的胡宗南和兇殘的馬步芳馬鴻逵等軍閥。哪個野戰軍兵力最弱?當然也是彭老總領導的第一野戰軍

历史军事 各野戰軍共擁有63位軍長,但能夠享受上將軍銜的有8人,他們都是誰

1948年到1949年毛爺爺向全國全軍下達部隊整編命令,按照數字先後順序排列,西北野戰軍整編成第一野戰軍(共有八個軍),中原野戰軍整編成第二野戰軍(共有十個軍),華東野戰軍整編成第三野戰軍(共有16個

历史军事 各野戰軍共擁有63位軍長,但能夠享受上將軍銜的有8人,他們都是誰

1948年到1949年毛爺爺向全國全軍下達部隊整編命令,按照數字先後順序排列,西北野戰軍整編成第一野戰軍(共有八個軍),中原野戰軍整編成第二野戰軍(共有十個軍),華東野戰軍整編成第三野戰軍(共有16個

历史秘闻 三野第9兵團4個軍政委,此人軍銜最高,身居高位從不搞特殊

第三野戰軍,很多人都知道,是解放戰爭時期我軍的主力部隊之一,第三野戰軍的前身是在戰場上威名赫赫的華東野戰軍,下轄四個兵團和一個特種兵縱隊,其中第九兵團下轄四個軍,有四個軍政委,建國後,軍銜最高的是第2

历史军事 5次授稱、7次二等功、26次三等功

第71集團軍某旅「人民英雄連」,誕生於1938年,前身是泰山區游擊隊三中隊,後改編為華東野戰軍第三縱隊八師二十二團一營一連。連隊歷經抗日戰爭、解放戰爭、抗美援朝戰爭、中越邊境自衛還擊作戰等戰役戰鬥百餘

历史军事 5次被授稱、7次榮立二等功、26次榮立三等功

第71集團軍某旅「人民英雄連」,誕生於1938年,前身是泰山區游擊隊三中隊,後改編為華東野戰軍第三縱隊八師二十二團一營一連。連隊歷經抗日戰爭、解放戰爭、抗美援朝戰爭、中越邊境自衛還擊作戰等戰役戰鬥百餘

參觀淮海戰役紀念館

淮海戰役,國民黨稱“徐蚌會戰”,是解放戰爭時期中國人民解放軍華東野戰軍、中原野戰軍在以徐州爲中心,東起海州(今連雲港),西至商丘,北起臨城(今棗莊市薛城),南大淮河的廣大地區,對國民黨軍進行的戰略性進

他當旅長時,秦基偉是副旅長,1955年授銜,秦是中將,他是大校

1949年2月,中原野戰軍改稱「第二野戰軍」,劉元帥任司令員,鄧公任政委,下轄3個兵團,共9個軍。第二野戰軍第4兵團司令員兼政委是陳賡,轄第13軍、第14軍、第15軍。第15軍的軍長是秦基偉,政委是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