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名人物 黄建章人物简介

Posted 织机

篇首语:一锹挖不成水井,一天盖不成罗马城。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知名人物 黄建章人物简介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知名人物 黄建章人物简介

·黄建章



黄建章,纺织技术和管理专家,总结推广织布工作法、织机保全工作法的先驱。抗战胜利后整顿武昌一棉,为迅速恢复生产做出贡献。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初期研制成功络筒机上的“混合清纱器”。经常深入基层,解决生产技术难题。

黄建章,又名黄俊民,江苏省泰兴县人,生于1895年5月15日。自幼发奋学习。1912年,考入江苏省泰兴县立中学。1916年,考入南通纺织专门学校,就读纺织本科。在校学习期间,他以校训“忠实不欺,力求精进”和提倡“手脑并用”为座右铭,时刻鞭策自己,在掌握技术理论的基础上,注重生产实践知识的掌握。1920年,他以优异成绩被南通大生纱厂选中,任织布场领班。1922年,因发明“织机码份表”,受到北洋政府农商部的奖励。1924—1931年,先后出任上海永安一厂织布场科长、阜昌染织公司考工主任、汉口第一纱厂织布场工程师。1932—1938年,回南通大生纱厂任织布场工程师,期间曾去日本学习3个月。抗日战争期间,大生纱厂被敌人占领,黄建章离厂回乡。1939年,受商家推荐,出任泰兴县曲霞镇镇长,兼任18乡联合办事处主任。同年5月,新四军江北指挥部在靖(江)、泰(兴)、如(皋)建立苏中解放区,黄建章被留任;他带领全镇乡民捐助布鞋、毛巾等物资,支援陈毅领导的“黄桥之战”。1946年春到1948年秋,出任汉口第一纱厂总工程师兼工务处长(厂长)。1949年4月到1950年4月,任青岛中纺八厂(现青岛第二毛纺织厂)工程师。从1950年4月起,任青岛纺织管理局织布总工程师,负责青岛国棉六厂、国棉七厂、国棉八厂的技术整顿工作,提出了降低用梭量的10种方法和降低布机断头率的建议,总结出统一布机综框和整经了机贴布条等经验。1951—1953年,领导和参与了“五一织布工作法”、“五三保全工作法”的总结和推广工作。

1954—1956年,设计边纱钳,协助纺织工业部制定军布规格标准,编写《关于织布机机物料规格及磨灭限度》的资料,总结“浆纱工作法”、“准备工作法”、“浆纱机大平车工作法”和“织轴挂机工作法”等。统一了青岛各厂钢筘、木梭、纬纱木管规格及浆料成分,建立了前后各工序从运转到保全的技术管理制度等,使青岛纺织业的管理水平、生产技术水平、产品质量水平都处在当时全国纺织行业的上游,青岛和上海、天津一起被誉为20世纪50年代全国三大纺织基地“上青天”。1956年,黄建章晋升为一级工程师。

1951年,黄建章受中央人民政府邀请,以纺织技术专家身份列席了在北京召开的全国政协会议,并与毛泽东主席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合影。黄建章是山东省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省政协第一届常委,民盟青岛市第二届委员,中国纺织工程学会执行委员、青岛分会第一届副理事长。1957年9月错划为右派,

1958年9月错定为历史反革命分子,受到处分和管制。1961年1月,在监督劳动期间,针对“五三保全工作法”中大平车主轴安装、疵布机台检修的不足,曾拟订计划,做出预算,并列出内容和细目,分上下两篇撰写《1511型自动织布机保全、保养实际操作法》,以充实完善“五三保全工作法”的内容,可惜被漠视。1978年6月病故。1979年12月平反,恢复名誉。

为战后迅速恢复生产做出可观业绩



黄建章亲身经历了帝国主义列强侵略、欺凌中国的历史,深知只有掌握科学技术,才有立足之本,才是中华民族立于世界之林的保障。所以,他从求学时代起,就致力于“学用并举”,注重实践;工作以后,他的学识和苦干、实干、巧干精神及在工作中取得的优异成绩,引起了各方重视。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南通大生第一纱厂土布的销路被断绝,企业陷于亏损境地。为了与日商竞争,在全国人民掀起抵制日货的浪潮中,增锭扩台,改革厂务,在厂内推行工程师负责制。经理李升伯聘黄建章为织布场工程师。1932年黄建章到任后,一边制定计划,备齐机件,示范安装,开齐240台丰田新织布机;一边率领职工全面整顿老机,并加强保全和各个环节的质量管理。经全体职工一个多月日夜奋战,织造出新孔雀牌12磅细布。该产品不仅优于日商的“洋大布”,在本地畅销,还远销到四川、江西、安徽三个省,并打开了以天津为中心的华北市场。1935年,日商曾邀他去日本名古屋纺织企业考察。1937年,该细布远销到云南、香港和南洋一带。南通大生第一纱厂变亏损为赢利。

1945年8月日本侵略军无条件投降后,因长江尚未恢复航运,汉口的棉花运不出去,上海的棉纱也运不进来,纱布成为武汉三镇的抢手货,恢复生产成为汉口第一纺织股份有限公司的当务之急。当时,黄建章闲居在江苏省泰兴县乡村。该厂几经周折,打听到黄建章的住址,邀黄建章出任武昌第一纱厂总工程师兼工务处处长。

1946年3月,黄建章赶到汉口第一纺织股份有限公司。呈现在他面前的是:部分厂房被炸,设备锈蚀破损,员工四散,满目疮痍。黄建章深入工厂调研,走访老工人和技术干部,听取各方意见,做出“边修厂房,边维修设备,把主要力量放在梳棉机、细纱机和织布机平车上,保证关停设备在短时间内达到正常运转状态”的复工计划。带领技术人员和职工昼夜抢修,巡回指导,示范拆装设备并亲自动手检修变形部件。经他和全体职工一个多月的精心修配,全部设备达到了正常运转水平。1946年5月,汉口第一纺织股份有限公司正式复工,成为华中地区战后恢复生产最早、赢利最多的企业。

研制成“混合清纱器”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初期,青岛各棉纺织厂的络筒机上都装有不同式样的清纱装置,但功效不大。如青岛国棉一厂络筒机上装的是“清纱针”,它可以剔除纱上的大结头、羽毛纱、鱼肚纱等,但对去除纱上的棉结、破籽作用不大;青岛国棉六厂络筒机上装的是“清纱板”,它对去除棉结、破籽作用较大,但对去除纱上的大结头、鱼肚纱、羽毛纱等作用却很小。总之,这些装置都不能完全清除纱上的疵点,因而布机的断头率很高,影响了“五一织布工作法”的贯彻。黄建章在分析这两种清纱装置的不同功效后,综合“清纱针”和“清纱板”的优点,设计成功了“S形”、“竖锭式”、“急行往复式”和“旋翼式”四种络筒机上的“混合清纱器”。

黄建章创造的“混合清纱器”,经纺织工业部鉴定,认为对提高棉布产量、质量有很大作用。使用“混合清纱器”后,青岛国棉三厂、七厂的布机断头率都下降了一半左右。不仅减轻了工人劳动强度,还充实了“五一织布工作法”的内容,促进了纺织生产的发展。1954年8月4日和13日,山东《大众日报》和《青岛日报》先后发布了黄建章创造“混合清纱器”成功的消息。

制定织布操作和保全工作法



1951年初,华东纺织管理局青岛分局在总结推广“郝建秀工作法”的同时,成立了由织布总工程师黄建章、制造处处长杨樾林等领导干部、技术人员、值车工等30余人组成的“织布工作法总结研究委员会”。运用总结“郝建秀工作法”、苏联“郭瓦廖夫工作法”的方法,以青岛国棉四厂魏秀英的自动布机操作法、青岛国棉六厂王建德和王家祥的普通布机操作法为主,吸取青岛其他厂的操作优点,让优秀值车工现场操作,技术人员临场测定、个别教学,去粗取精,取长补短,经过两个月的归纳—实践—再归纳,取得了满意效果,于1951年8月,总结出内容比较齐全、方法比较先进的“织布工作法”。它的基本精神是:一切为了预防断头,减少织物疵点,合理使用劳动力,减轻工人劳动强度,提高劳动生产率。它的主要优点是:①巡回有规律,保证工作主动权;②预防断头,减少织物疵点;③科学合理组织各项动作,善于运用时间,省时省力;④基本动作又快、又好、又安全,克服停台多、效率低、次布多、质量差、故障多等缺点。

“织布工作法”打破了旧的技术定额、旧的生产标准,棉布产量提高8%,正品率达到99.28%。

青岛织布工作法的初步总结,为1951年10月在天津总结“五一织布工作法”奠定了基础。

早在1950年7月,山东省生产部就要求青岛纺织管理局制定织布机保全标准工作法。时任该局织布总工程师的黄建章在总结青岛各纺织企业织布保全技术人员工作经验的基础上,于1950年10月编写出青岛的也是全国织布机的第一部保全工作法。青岛纺织管理局将其打印成册,分发给青岛各棉纺织厂,试用征求意见。该工作法分别列出了丰田式、阪本式、普通式三种织机的“履历表”,明确规定了它们的大平车检查制度、小平车维修制度、了机检修制度、机物料执行制度、运转修机制度和保全工的分工制度等项内容。该工作法得到了技术人员的肯定,受到了操作工的欢迎,1000本书很快被全国各地纺织厂函购一空。

1952年1月,纺织工业部委托黄建章制定织机保全工作法。黄建章从青岛各厂抽调织机技术人员29人(含市和局的技术干部3人),织机先进工作者69人,组成“总结织机工作法小组”,集中在青岛国棉二厂开展工作。他凭自己的学识和经验,并参照自己在日本学习参观时的记录、中国纺织建设公司青岛分公司出版的《青岛中纺各厂设备之特点》一书,结合各厂设备状况,于1952年10月,领导该小组编写出版了青岛的《丰田自动织机保全工作法》和《阪本自动织机保全工作法》各七章,各约16万字。两工作法试验、推广后,各厂产量、质量都有提高。织机速度由每分钟170转提高到200转,次布率降低,机物料由每千台月用梭六七百只,降为月用梭200只以内。与此同时,总结织机保全工作法小组还筛选出各厂保养工作法的精华,集中在青岛国棉六厂进一步试验、测定、分析、研究,达到了满意的效果,总结出织布机的保全、保养工作法。该工作法的大部分内容被全国的“五三织布保全工作法”所采纳。

深入现场解决浆纱防腐剂用量等生产难题



1950年7月,青岛国棉六厂2000多匹库存白布霉烂。青岛纺织管理局检查组分析霉布原因,一是含水量过大,二是氯化锌含量过少。纺织管理局通知各厂,将氯化锌含量提高到7.77%。通知下达后,引起各厂技术人员的不同反映。黄建章分析了各种不同意见,并亲自通过浆纱防腐剂用量试验、棉布入库前回潮率检测,掌握了第一手资料,向纺管局建议:只要严格控制含水率在7.5%—8.5%以内,氯化锌含量夏季可降到4%,春秋季可降到2%。纺管局采纳了这个建议,并通知各厂执行。此项建议为国家节约支出50万元。

1951年,青岛国棉二厂接到生产飞机轮胎帘子布的定单。虽经反复试制,经向抗拉强度太低、断裂伸长率太高的问题仍难以解决。黄建章不顾年高体弱,到二厂观察,发现原因是棉纱强度不匀。他到供纱厂,在络经、合股、捻线等工序上逐锭调整棉纱张力,增加经向抗拉强度、降低经向断裂伸长率。经过反复调试,终于生产出符合技术要求的飞机轮胎帘子布。

1959年,青岛国棉八厂接到省外贸生产出口帘影麻纱布的定货。当时该厂的机器效率只有30%,正布率只有25%,不能如期交货。上至厂长、下到技术人员,无不因找不出提高产量的办法而着急。这时,黄建章正在该厂接受管制。他怕企业受罚,国家的信誉受到损失,冒着再挨批斗的风险,制定出“采用木梭自动砂光机”、“在织机上增加边纱钳”、“特种小平车”等提高正布率及设备效率的措施。企业采纳了黄建章的意见,如期出色完成了生产任务。

简 历



1920—1923年 南通大生纱厂织布场领班。

1924—1929年 上海永安一厂织布场科长。

1929—1931年 汉口第一纱厂织布场工程师。

1932—1938年 南通大生纱厂织布工程师。

1939—1940年 泰兴县曲霞镇镇长、18乡联合办事处主任。

1946—1948年 汉口第一纱厂总工程师兼工务处长。

1949年4月—1950年4月 青岛中纺八厂工程师。

1950年4月—1957年 青岛纺织管理局总工程师。

1978年6月 病逝。

主 要 论 著



1 黄建章.织机保全工作法.青岛纺织管理局,1950

2 黄建章主持编写.青岛丰田自动织机保全工作法.华东纺织管理局青岛分局、中国纺织工会青岛委员会,1952

3 黄建章主持编写.青岛阪本自动织机保全工作法.华东纺织管理局青岛分局、中国纺织工会青岛委员会,1952

4 黄建章.关于织机机物料规格及磨灭限度.青岛纺织管理局,1956

相关参考

历史人物 伍建章的主要事迹 伍建章的人物生平 伍建章的人物简介

  中文名:伍建章  国籍:大隋  民族:汉族  职业:忠孝王,右仆射www.cha138.com  主要成就:在当山洼连挑南陈十几员上将  儿子:伍云召侄子伍天锡、伍魁、伍亮  地位:开隋九老之首 

历史人物 伍建章简介 隋朝兴隋九老之首忠孝王伍建章生平

  简介:小说《兴唐传》《说唐》的人物,兴隋九老之首,与杨林、罗艺、邱瑞、定彦平结义为兄弟,伐陈时,连挑南陈十几员上将。建立后,因为功高盖世,受封为忠孝王。后晋王杨广夺权篡位,伍建章披麻戴孝,手持哭丧

知名人物 俞建章人物简介

·俞建章俞建章,地质学家、古生物学家、地层学家、地质教育家。对晚古生代地层及四射珊瑚化石研究建树尤多。提出中国下石炭统珊瑚的四个化石带,奠定了我国早石炭世生物地层学之基础。建立了中珊瑚目,为从古生代四

历史人物 开隋九老之首伍建章简介

隋朝人物中文名:伍建章国籍:大隋民族:汉族职业:忠孝王,右仆射主要成就:在当山洼连挑南陈十几员上将儿子:伍云召侄子:伍天锡、伍魁、伍亮地位:开隋九老之首(历史lishixinzhi.com)(历史:/

民国历史上的陆建章怎么死的?

赶赴天津遭枪毙1918年6月14日,徐树铮忽然在天津枪毙了陆建章。陆建章于6月13日由上海到了天津,他是个主和派的幕后活动者,和各省北洋军阀都有一些直接间接关系,冯玉祥的主和,就和他有关,皖系早已把他

历史人物 天塌了有柱子接着

作者:金满楼话说1918年徐树铮擅自枪毙民国陆军上将陆建章后,这事可真是轰动一时。不过,陆建章虽然被杀了,但后事还没有完。要知道,陆建章是后来西北军统领冯玉祥的恩帅(一说是冯妻之姑父,此说不确),冯玉

历史人物 汉武帝为李夫人招魂是怎么一回事

  热衷求神访仙,又好女色。他听信方士的妄说,嫌旧宫矮小,不足以迎神,同时也想使后宫可以容纳天下更多的佳丽。于是在太初元年修了「建章宫」。建章宫周长三十里,里面可以容纳千门万户,内殿有十二个门,台阶都

历史经验 李夫人和汉武帝的故事

汉武帝晚年热衷求神访仙,又好女色。他听信方士的妄说,嫌旧宫矮小,不足以迎神,同时也想使后宫可以容纳天下更多的佳丽,于是在太初元年修建了“建章宫”。建章宫周长30里,里面可以容纳千门万户,内殿有12个门

历史人物 三国人物应玚简介

三国人物本名:应玚别称:字德琏所处时代:东汉末年民族族群:汉族诞生地:汝南南顿诞生时候:177年作古时候:217年重要作品:《侍五官中郎将建章台集诗》、《灵河赋》、《征赋》、《撰征赋》重要造诣:建安七

卫青一生不败记录 西汉名将卫青简介

卫青(?—前106年),字仲卿,河东平阳(今山西临汾市)人。卫青:汉代大将,汉武帝皇后卫子夫之弟,名将霍去病的舅舅。卫子夫得宠时,卫青被封为建章宫监加侍中官衔,后来姐姐做了武帝的夫人,卫青也升为大中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