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名人物 俞建章人物简介

Posted 地质

篇首语:最是人间留不住,朱颜辞镜花辞树。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知名人物 俞建章人物简介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知名人物 俞建章人物简介

·俞建章



俞建章,地质学家、古生物学家、地层学家、地质教育家。对晚古生代地层及四射珊瑚化石研究建树尤多。提出中国下石炭统珊瑚的四个化石带,奠定了我国早石炭世生物地层学之基础。建立了中珊瑚目,为从古生代四射珊瑚到中生代六射珊瑚的演化提供了重要线索。在我国最早研究了异珊瑚化石,主撰的 《石炭二叠纪珊瑚》是总结性经典。长期从事地质教育,培养了几代地质人才。

俞建章,字端甫,出生于安徽省和县城里一个贫寒的家庭。辛亥革命那年,他才从小学毕业考入中学。高中毕业考入天津北洋大学。过两年转入北京大学地质系,由于学习成绩优异被校方选派赴日本作短期参观。

1924年俞建章毕业于北京大学,经他老师孙云铸介绍受聘于河南开封中州大学,担任助教工作。1928年经他的老师李四光介绍进入了中央研究院地质研究所工作,得到美籍地质学家A. W.葛利普 (Grabau) 的指导。他参加了湖北南漳、荆门等地的煤田地质调查工作,于1929年与舒文博共同发表了《湖北襄阳南漳宜城荆门钟祥京山地质矿产》一文。之后,他与葛利普、黄汲清、尹赞勋、计荣森等一道,整理我国著名地质学先驱丁文江组织的西南地质考察所收集的大量地质资料工作。在不到5年时间里,就在珊瑚化石的研究领域取得成果。特别是对我国下石炭统珊瑚化石研究方面,建立了我国下石炭统的四个珊瑚带,首次与西欧作了对比,为我国早石炭世地层和珊瑚的研究奠定了基础。他这??成果,获得1933年度我国地质学界设立的赵亚曾奖金,并被派??英国留学深造。

在英国,俞建章带着在我国华南各地收集的下石炭统珊瑚材料在布里斯托尔(Bristol)大学的S. 史密斯(Smith)指导下,勤奋学习,决心在已取得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向更深的研究领域前进。他在研究我国湖南的珊瑚标本时,发现泡沫内沟珊瑚属的隔壁生长与一般的皱纹珊瑚不同,于是一个疑问在他脑海里出现,怎么在对隔壁与对侧隔壁之间会生长有后生的一级隔壁呢? 他敏锐地感到,这可能预兆着一个新的珊瑚类型的存在。当时由于材料不足,只能暂时存疑。

1936年,俞建章完成了博士论文《中国南部丰宁系珊瑚》后返回了祖国。当时正处于民族危亡之际的祖国,也不能给他的研究工作有什么支持,只在南京中央大学任兼职教授。抗日战争爆发,他随地质研究所去重庆,兼任重庆大学地质系教授,把主要精力开始投到地质教育事业上。抗日战争胜利后,地质研究所迁回南京,他也随所回到南京。

五十余年研究珊瑚化石,创建了中珊瑚目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俞建章积极参加了我国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建设中的各项重大地质工作。1950年他到东北北部进行地质矿产调查工作,1951年他参加考察嫩江水库莫屯水坝地基的地质工作。1955年他当选为中国科学院生物地学部委员。他在科学研究工作中,态度严谨,致力创新。随着我国地质事业的发展,他搜集了遍布全国各地的下石炭统珊瑚化石材料,补充了过去研究资料的局限性,并重新对泡沫内沟珊瑚属进行了系统发育和个体发生的研究,证实了他在30年代所产生的疑问,即该属的新生隔壁可以发生在6个区域内,在对隔壁与对侧隔壁之间也可以发生后生的一级隔壁,这与皱纹珊瑚的隔壁发生规律不同,而颇似中生代六射珊瑚早期阶段的特点,为研究古生代皱纹珊瑚演变为中生代六射珊瑚提供了重要线索。另外,他也着手研究我国青海、新疆的石炭纪珊瑚材料,以实现他在以前所渴望的研究课题。他通过与新疆地质矿产局合作,在新疆东部地区开展生物地层的研究工作,对石炭纪地层和珊瑚做了全面、系统的工作,采集了大量标本。可是,这项研究工作刚刚开始,由于 “文化大革命”而中断。这期间他虽倍受迫害,下放农村,但仍然不忘这项研究工作。当他从农村回来后,已年过古稀,却立即向学校提出恢复该课题的研究要求,执意要实现他的夙愿——为开发边疆做贡献。从此,他和助手们经过3年的艰苦工作,对我国新疆东部的下石炭统做了详细的划分与对比,弄清了珊瑚群的面貌,发现了大量的异珊瑚类,为我国填补了对这个门类的研究空白。

俞建章对珊瑚的研究有50余年的历史,积累了丰富的资料,早在60年代,他想对珊瑚研究工作中的一些问题,进行总结,供后人引用。但这个想法直到1978年才予实现。他带着病,手执拐杖,致力于撰写一部石炭纪和二叠纪的珊瑚专著。但遗憾的是他没能见到这部以他自己半个世纪心血结晶而成的著作出版,也不能亲手去接受地质矿产部授予的奖状和奖章,但他给我们留下的这部珍贵学术遗产,人们是永远不会忘记的。

俞建章常把科学研究与艺术创作相类比,欣赏宋代诗人姜白石的格言: “人所易言,我寡言之; 人所难言,我易言之。”正是这样,他在自己研究领域内有所创新,而对自己研究所得又从不止步。他对我国下石炭统珊瑚的研究,在30年代就已有建树,但并不满足。他经常说由于当时野外工作条件困难,有时生命也得不到保证,所研究材料对地域广阔的中国只是一个小局部,希望能有机会再补充我国西北、东北各地材料,力求得出更全面的结论,对野外地质工作更有指导意义。

俞建章在研究工作中做到精细观察,严谨论证。在学术上能有成就是建立在对客观地质现象的精细观察、思索和随之而来的严谨论证上。他研究的每块化石标本,很少轻易发表结论性意见,总是反复多次观察、综合分析后才予定论。特别是对新属、新种的建立更为慎重,除了要有足够材料外,还注意水平和垂直的分布状况。当遇到个别特殊类型的标本,也不轻易命新名,待以后发现有更多材料时再作进一步研究。所以他建立的我国下石炭统4个珊瑚带,时隔半个世纪,一直沿用至今。

积极参加区域地质综合研究,成就卓越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为了东北地区大规模经济建设的需要,1950—1951年间俞建章参加并负责黑龙江小兴安岭、密山地区及辽宁抚顺等地区矿产普查工作。当时东北北部交通条件极差,人烟稀少,又是森林及沼泽地区,野外工作极为艰苦。此时俞老已经年过半百,每天骑马穿越森林和沼泽地带,连下雨天也从不休息。夏季不顾天气炎热和蚊虫叮咬,戴上有纱罩的帽子,到处寻找岩石露头,进行岩石和化石采集和研究。1952年又参加中苏合作考察大小兴安岭和黑龙江流域矿产资源工作,俞老任中方负责人兼技术顾问。经过数年的野外实地考察,他不仅对东北北部矿产资源有进一步的了解,还发现现在大庆油田产油的嫩江页岩是含油页岩,与此同时还调查了黑龙江甘河煤矿、黑龙江北部小兴安岭砂金矿。在地层研究方面,根据化石,证实了小兴安岭地区海相泥盆系、石炭系及二叠系的存在。对哈尔滨以东阿城附近的海相二叠纪灰岩,吉林市二道沟志留系,吉林盘石、明城地区的海相石炭系、志留系地层,以及辽宁抚顺第三纪煤系地层等,都进行了较详细的研究。与此同时还注意研究大兴安岭东坡第四纪冰川地质,详细调查黑龙江嫩江库莫屯水坝工程地质及黑龙江查哈阳农场水利灌溉工程与小兴安岭近代火山活动的研究等。1958年俞建章还亲自去辽东半岛南部研究晚期元古代地层,并在1959至1960年先后发表了 《辽东半岛南部震旦纪地层》专著及?大兴安岭西坡根河至黑河上游一带地质构造》一文。

俞建章在东北北部几年来的地质综合研究,奠定了我国东北地区地质学基础,同时也为东北地区大规模经济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

我国鹦鹉螺化石研究的创始人



俞建章不仅是我国珊瑚化石专家,同时也是鹦鹉螺类化石研究的奠基人。早在1928年俞建章调查湖北西北部地质矿产时,除研究该地区的地质矿产外,还对这一地区奥陶纪鹦鹉螺化石进行研究,于1930年发表他的第一本专著《中国中部奥陶纪头足类化石》。其中记述了扬子地台区奥陶纪鹦鹉螺类化石的分类、地层及地理分布,还对该类动物群特征、生物地理区也有较详的论述。这是我国古生物学家论述华中西南区奥陶纪直角石类动物群第一本专著。该书同时指出我国华北奥陶纪珠角石动物群与华中西南区奥陶纪直角石动物群有显著的差异,为以后我国奥陶纪鹦鹉螺类化石研究奠定了坚实基础。为我国奥陶纪生物地层学及古生物地理学的发展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这部专著的发表,曾引起国际上古生物学家的广泛关注和重视,并引起 “秦岭、汉城线”是亚洲东部大地构造及古生物地理分界线的长期讨论。以后在50年代初,俞建章还对我国湖北及贵州奥陶纪鹦鹉螺、腹足类及三叶虫等化石也有研究。根据俞建章在西南地区发现极少数的珠角石类化石,认为秦岭淮阳山脉并没有完全阻隔华北与华中西南奥陶纪海域的局部沟通。俞建章除对我国奥陶纪鹦鹉螺化石有深入的研究,还对我国二叠纪海绵化石、侏罗纪菊石及奥陶纪腹足类等门类进行了研究。



长期从事地质教育,为国家培养了众多的地质工作者



俞建章一生的活动与他献身于我国地质教育事业紧紧相连的,他培育了一大批地质古生物人材,遍布于祖国各地。他从大学毕业就走上了教师工作岗位,直到他进入了中央研究院地质研究所也兼任大学的教学工作。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的30年中也都献身于教育事业。自英国留学归来,正逢抗日战争爆发,他在南京中央大学作兼职教授,后来地质研究所迁往重庆,他也任重庆中央大学、重庆大学教授。在这些年的教学工作中,他显示出精湛的教学才能,内容精辟,语辞简明,条理清楚,赢得了学生们的很大赞扬。

1951年冬,国家急需培养大批地质人才以适应即将开始的大规模经济建设。俞建章在老师李四光的推荐下与喻德渊等人来到长春筹建成立地质院校工作。他虽是久居南京,身兼数职,但考虑到教育事业是国家大业,毅然接受这一任务,全家来到已正值寒冬的长春市,把自己的后半生辛勤地献给了人民的教育事业。

来到长春后,他先任长春地质专科学校教授兼地质科主任,1952年成立东北地质学院,任教授、地质勘查系主任。他作为教学组织和领导人之一,与学校领导一起抓教师队伍建设、教材建设和教学设备等项工作。他不遗余力为教师进修提高创造条件,亲自参加教材的编写工作。除了教学之外,他常到实验室了解有关实验内容、效果以及实验标本情况。他认真贯彻教学、科研、生产实践相结合的方针,许多科研成果就是结合教学和生产任务而完成的。他在身居学院科学研究部主任和副院长之职期间,也总是以一名教师的身份工作在教学第一线。1957年他开始招收研究生,以后逐年增加了招生人数,同时教学任务只要需要,他也从不推辞。在教学中,他严格要求,首先注意对学生的学风培养,经常对学生说:“治学要持之以恒,下苦功夫;对待问题要有追根问底的勇气。” 为了讲授新课,把自己30多年来积累的几百块标本和一些珍贵资料都拿出来供学生们使用。他虽然是我国著名的地层古生物专家,学部委员,并有多年的教学经验,但他备课从不草率而是刻意求精。他注意从学生的实际知识水平出发,把理论概念讲得清楚透彻。为了保证实验课的教学质量,亲自审查实验内容,亲自指导学生做实验。他指导研究生一丝不苟,修改论文时做到逐句逐字修改,连标点符号的使用都做了斟酌。他正是以自己这种身教为学生们树立了严格学风,实为他们终生之楷模、治学的典范。有的研究生走上工作岗位还保存着他修改过4遍的论文底稿,看到这些更加引起对他们老师的怀念。

俞建章在地质科学与地质教育领域中走过的途程,始终贯穿着他对祖国富强与兴盛的追求。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的前夕,在南京的国民党要员慌忙南逃,中央研究院也一再要求地质研究??南迁。在这关键时刻,俞建章等人遵照李四光的意愿,为反对搬迁和保护全所财产作了充分的工作。他和马振图等人把重要的仪器设备装入箱内,上面放着书籍伪装,藏在地下室,并亲自进行夜间巡视,以防遭到破坏。致使地质研究所的全部财产得以安全地保存下来。

俞建章的一生,为祖国地质事业的发展鞠躬尽瘁。即使他已到晚年,疾病缠身,仍以老骥伏枥之志,不忘对科学事业的追求,完成了一部巨著《石炭纪二叠纪珊瑚》,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遗产。

简 历



1899年1月12日 出生于安徽省和县。

1918年 考入天津北洋大学预科。

1920年 转入北京大学地质系。

1924年 毕业于北京大学地质系,获理学士学位。受聘河南中州大学任教。

1928年 在上海中央研究院地质研究所任助理研究员。

1933年 任中央研究院地质研究所副研究员。赴英国布里斯托尔 (Bristol)大学留学。

1935年 在英国布里斯托尔大学修业结束,获博士学位。

1937年 受聘南京中央大学兼职教授。

1939年 任中央研究院地质研究所研究员,重庆中央大学地质系教授。

1941年 任重庆大学地质系系主任,仍兼重庆中央大学教授。

1945年 任中央研究院地质研究所代理所长,兼任中央大学地质系教授。

1947年 被选为中国地质学会理事长,中国古生物学会理事。

1950年 任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研究员。

1951年 任中国地质工作计划指导委员会研究员,中国科学院古生物研究所无脊椎古生物组主任。11月调到长春地质专科学校任地质科主任。

1952年 任东北地质学院教授、地勘系系主任兼地史古生物教研室主任,兼任中国科学院南京古生物研究所研究员。

1953年 加入中国民主同盟。

1955年 当选为中国科学院生物地学部学部委员。

1964年 任长春地质学院副院长。当选为第四届全国政治协商委员会委员。

1978年 作为特邀代表出席全国科学大会。当选为第五届全国政治协商委员会委员。

1979年 当选为国际石炭纪地层及地质分会委员。任中国地质学会第32届理事会副理事长。

1980年10月3日 病逝于长春市,享年82岁。

主要论著



1 俞建章,舒文博. 湖北北部襄阳、南漳、宜城、荆门、钟祥和京山地区地质. 中央研究院地质研究所集刊. 1929(8): 39—52.

2 俞建章. 中国中部奥陶纪头足类化石. 中国古生物志,乙种. 1930 (1).

3 俞建章. 丰宁系 (中国下石炭纪地层)之时代及其珊瑚化石之分带. 中国地质学会志,1931(10): 1—30.

4 俞建章. 中国下石炭纪珊瑚. 中国古生物志,乙种,1933,12(3).

5 俞建章.中国南部马平和黄龙灰岩的珊瑚化石.中央研究院地质研究??西文集刊,1934(14): 55—83.

6 俞建章. 中国南部丰宁系珊瑚. 中央研究院地质研究所西文集刊,1937(16).

7 俞建章,史密斯. 轴管珊瑚属的研究及其英国、中国一些种的描述. 英国地质学会季刊,1943(99): 37—56.

8 俞建章.广西桂林及其附近之泥盆纪化石. 中国地质学会志.1948(27):123—140.

9 俞建章. 李四光传记. 中央研究院地质研究所丛刊,1948(8): 1—7.

10 俞建章,郭鸿俊.华南中奥陶纪珠角石与腹足类化石.中国地质学会志,1951(31): 63—78.

11 俞建章. 湖北、贵州奥陶纪化石之记载. 科学报告,1951,2(2): 95—112.

12 俞建章,何信禄等. 辽东震旦纪地层. 中国地质学基本资料专题总结论文,1958(4): 1—27.

13 俞建章. 石炭二叠纪一些皱纹珊瑚的订正. 长春地质学院庆祝建院十周年科学论文集,1962: 1—11.

14 俞建章,林英铴,范影年. 新疆青海石炭二叠纪珊瑚. 长春地质学院庆祝建院十周年科学论文集,1962: 77—85.

15 俞建章,林英铴.从珊瑚化石来讨论祁连山南北坡早石炭世地层对比问题. 地质学报,1962,41(2): 154—174.

16 俞建章.论述泡沫内沟珊瑚与六射珊瑚的关系并建立中珊瑚目与泡沫内沟珊瑚科. 古生物学报,1963,11(3): 307—312.

17 俞建章,崔盛芹. 再论辽东地区震旦纪地层及其与燕山地区的对比. 地质学报,1965,44(1): 1—12.

18 俞建章.依据皱纹珊瑚划分中国丰宁系.中国石炭系论文集,1965:31—36.

19 俞建章,林英铴.中国丰宁世地层概况及其珊瑚群特征.地质学报,1978,52(3): 222—230.

20 俞建章,林英铴等. 新疆东部早石炭地层及珊瑚. 地层古生物论文集第五辑,1978: 1—77.

21 俞建章,林英铴,黄柱熙. 中国下石炭统的异珊瑚类. 第26届国际地质大会论文,1979(4): 108—112.

22 俞建章,林英铴,黄柱熙. 吉中地区早二叠世珊瑚. 古生物学报,1981,20(3): 273—285.

23 俞建章,林英铴. 论异珊瑚类. 长春地质学院学报,1980(3): 1—6.

24 俞建章,林英铴等. 石炭纪二叠纪珊瑚. 吉林人民出版社,1983.

相关参考

历史人物 伍建章的主要事迹 伍建章的人物生平 伍建章的人物简介

  中文名:伍建章  国籍:大隋  民族:汉族  职业:忠孝王,右仆射www.cha138.com  主要成就:在当山洼连挑南陈十几员上将  儿子:伍云召侄子伍天锡、伍魁、伍亮  地位:开隋九老之首 

历史人物 伍建章简介 隋朝兴隋九老之首忠孝王伍建章生平

  简介:小说《兴唐传》《说唐》的人物,兴隋九老之首,与杨林、罗艺、邱瑞、定彦平结义为兄弟,伐陈时,连挑南陈十几员上将。建立后,因为功高盖世,受封为忠孝王。后晋王杨广夺权篡位,伍建章披麻戴孝,手持哭丧

知名人物 黄建章人物简介

·黄建章黄建章,纺织技术和管理专家,总结推广织布工作法、织机保全工作法的先驱。抗战胜利后整顿武昌一棉,为迅速恢复生产做出贡献。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初期研制成功络筒机上的“混合清纱器”。经常深入基层,解决

历史人物 开隋九老之首伍建章简介

隋朝人物中文名:伍建章国籍:大隋民族:汉族职业:忠孝王,右仆射主要成就:在当山洼连挑南陈十几员上将儿子:伍云召侄子:伍天锡、伍魁、伍亮地位:开隋九老之首(历史lishixinzhi.com)(历史:/

民国历史上的陆建章怎么死的?

赶赴天津遭枪毙1918年6月14日,徐树铮忽然在天津枪毙了陆建章。陆建章于6月13日由上海到了天津,他是个主和派的幕后活动者,和各省北洋军阀都有一些直接间接关系,冯玉祥的主和,就和他有关,皖系早已把他

知名人物 俞济时生平故事简介,俞济时历史评价,俞济时怎么死的?

俞济时,字良桢,号邦樑。1904年6月14日(清光绪三十年五月初一)生。浙江奉化人。父亲俞阿城,清末小吏,在奉化县衙任税务、田赋员,生有十几个子女,贫困拮据,难以度日,有的孩子出生不久就给别人寄养。俞

历史人物 天塌了有柱子接着

作者:金满楼话说1918年徐树铮擅自枪毙民国陆军上将陆建章后,这事可真是轰动一时。不过,陆建章虽然被杀了,但后事还没有完。要知道,陆建章是后来西北军统领冯玉祥的恩帅(一说是冯妻之姑父,此说不确),冯玉

知名人物 俞承修生平故事简介,俞承修历史评价,俞承修怎么死的?

俞承修,字志靖,江苏常熟人。1894年5月3日(清光绪二十年三月二十八日)生。其父俞钟銮,清光绪丁酉科举人,是翁同龢的外甥,爱好文学。后因翁支持戊戌变法被黜受到牵连,遂改业中医;并在本邑创办“儒英两等

历史人物 明朝将领俞通海简介 俞通海是怎么死的

  俞通海,明朝开国将领,是明太祖朱元璋打天下时候的重要辅助。俞通海,字碧泉,生于公元1329年,去世于公元1366年,是河间郡公俞廷玉的长子。  俞通海虽说是明朝开国大将,但是在元朝末年俞通海却是草

明朝将领俞通海简介 俞通海是怎么死的?

  俞通海,明朝开国将领,是明太祖朱元璋打天下时候的重要辅助。俞通海,字碧泉,生于公元1329年,去世于公元1366年,是河间郡公俞廷玉的长子。  俞通海虽说是明朝开国大将,但是在元朝末年俞通海却是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