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名人物 李志方人物简介

Posted

篇首语:夏天就不会生长,春天不播种。秋天就不能收割,冬天就不能品尝。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知名人物 李志方人物简介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知名人物 李志方人物简介

·李志方



李志方,化学纤维专家,中国工程设计大师。我国化纤工程设计的奠基人之一。主持和指导过一系列大型化纤工程的规划和设计工作,在解决关键性技术问题上发挥了重要作用。

李志方,字元骥,1919年9月11日出生于江苏省无锡县。父亲李国伟,纺织企业家,曾任全国人大第一、第二、第三届代表,全国政协第二、第三、第四、第五届常委,全国工商联常委。母亲荣慕蕴,系我国近代民族资本家荣德生的长女。李志方出身于民族工商业者家庭,从小父亲对他的要求是能继承父业,成为一名工业家,并为他创造了优越的学习条件。李志方在父亲“实业救国”的思想影响下,勤奋读书。1932年2月入汉口博学中学,学习成绩名列前茅。1934年6月转学上海南洋模范中学,1936年7月考入上海交通大学化学系。抗日战争爆发后,因交通阻断,借读于武汉大学化学系。1938年7月赴美国留学,1941年6月获麻省理工学院化学工程学士学位,1942年6月读完硕士学位课程,留在美国缅因州华伦造纸厂、宾州洛易斯城粘胶人造丝公司工作,1944年3月回麻省理工学院任研究员,9月又到西弗吉尼亚州尼特罗城粘胶人造丝公司工作至1945年11月。经过三年多科研和生产工作实践,李志方掌握了植物纤维化学制浆和粘胶纤维的生产技术。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李志方怀着发展民族工业的抱负,于1945年11月中旬从纽约乘货轮回国,翌年1月4日抵达上海。

李志方回国后,要创建人造丝厂,因资金等条件不具备,由父亲介绍,负责筹建上海宏文造纸厂,并于1950年建成投产。宏文造纸厂于1954年7月公私合营,李志方任副厂长兼总工程师。

1955年2月,当时在纺织工业部毛麻丝局工作的化纤专家孙君立约请李志方,向他说明纺织工业部在化纤方面将有发展,拟将以前曾经搞过这方面工作的技术人员集中起来,希望他也能参加。李志方回答说:我响应祖国的号召,到最需要的地方去。表达了听从国家安排,愿为新中国化纤事业献身的态度。

1956年5月,李志方奉调到纺织工业部毛麻丝局工作,规划化纤工业的建设与发展,协助丹东化纤厂和上海安乐人造丝厂的恢复、改建工作。随后,他参加纺织工业部化纤考察组,考察了苏联和南斯拉夫的粘胶纤维厂,带回粘胶长丝和粘胶短纤维生产设备图纸和有关技术资料。

1958年1月,李志方调纺织工业部设计院工作,参加丹东化纤厂的扩建设计。同年5月,国务院决定化纤工业归口化学工业部管理,李志方随之调往化学工业部化工设计院,参加北京合成纤维试验厂的设计和开车。

1960年5月,化纤工业复归纺织工业部管理,李志方调回纺织工业部设计院,先后任化纤工艺组组长、化纤总工艺师,主持南京、新乡化纤厂的化纤工艺和自控设计。他带领设计人员克服了许多困难,出色地完成了任务。

1961年、1964年,李志方先后考察了朝鲜维尼纶厂和日本冈山维尼纶厂。回国后经领导批准在北京市引进日本仓敷公司的维尼纶生产线。翌年在冈山现场审查了初步设计,并为化学工业部在贵阳新建维尼纶厂考察了日本新泻的聚乙烯醇厂及日本大日纺的维尼纶抽丝厂。

1965年,李志方负责审查兰州化纤厂从英国考陶尔公司引进的一步法腈纶湿法纺丝技术的工艺设计。

20世纪70年代初,国家决定发展石油化纤工业,李志方参加了上海石油化工总厂、天津石油化纤总厂、辽阳石油化纤总厂的前期规划工作,担任引进装置技术选择和谈判的顾问。他还负责辽化引进装置工艺技术的消化吸收和国内配套工程的设计工作。该厂于1979年陆续建成试车,顺利投产。

1978年后,李志方晋升为纺织工业部设计院副总工程师、副院长兼总工程师,主持全院的技术工作。

1978年,国家决定建设第二批大型化纤基地,仪征化纤工业联合公司是其中规模最大的一个。在李志方的指导下,谈判引进联邦德国先进的聚酯装置及日本两条直接纺丝生产线的样机,完成了仪化一、二期工程的总体设计和涤纶一、二厂聚酯车间和涤纶短纤维车间的设计。

李志方在纺织工业部设计院工作三十多年,参加和主持、指导过一大批化纤工程的规划和设计工作,对国家重点建设项目上海、辽阳、天津、仪征等大型石油化纤基地的规划,提出过具有指导性的建议,并且参加了这些大型工程项目的考察、谈判、设计、现场指导等工作,在解决关键性技术问题上发挥了重要作用。这些项目都已先后建成投产,显示出较高的设计水平,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在李志方主持和指导下设计的化纤工程项目中,仪征化纤工业联合公司一期工程总体设计和涤纶一厂工程设计,获国家优秀设计金质奖;仪征化纤工业联合公司涤纶一厂聚酯车间及熔体夹套管道设计,获纺织工业部优秀设计一等奖;聚酯熔体夹套管道设计,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仪征化纤工业联合公司一、二期工程荣获国家最佳工程设计特奖,这是建国以来工程设计行业的最高荣誉。

1989年,李志方被国家授予首批“中国工程设计大师”称号。

李志方作为科技界代表,曾任全国政协第五、第六、第七届委员,中国民主建国会中央委员,中国纺织工程学会理事。

试制棉绒浆粕纺丝获得成功



1946年,李志方回国后,主持筹建上海宏文造纸厂,造纸设备从美国进口。从设备选型到向美国询价、订货、签约等均由他一手承办,并从事造纸工艺和自控设计,亲自负责监督施工及安装。该厂于1950年建成投产,为我国草板纸生产填补了空白。

1951年初,上海安乐人造丝厂筹备处主任孙君立主持该厂恢复生产工作,准备开工,但缺少原料,得知李志方曾有制造粘胶人造丝的经验,便与其商讨用棉短绒制浆粕作为人造丝原料。经李志方与宏文造纸厂商定,同意停止草板纸的生产,按拟订的工艺过程生产出了正品棉绒浆粕,并在安乐人造丝厂成功地纺出了粘胶人造丝,这是我国首次用自己制造的棉绒浆粕纺成粘胶人造丝。

协助丹东化纤厂恢复生产



1956年5月,李志方奉调纺织工业部毛麻丝局工作,参与了纺织工业部化纤发展规划的制订。根据我国的资源情况和技术条件,决定首先发展粘胶纤维。

丹东化纤厂原是日本侵华期间建立的东洋人造丝株式会社,始建于1939年,采用从日本搬迁来的旧设备,设计能力为日产粘胶纤维10吨,技术人员全部是日本人,1941年投产。由于设备陈旧和技术落后等原因,实际日产粘胶纤维只有2—6吨。该厂在抗日战争胜利前,由于遭到日本侵略军的破坏和日本技术人员全部回国,已经无法生产。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该厂着手恢复改建,确定设计能力为日产粘胶纤维12吨。李志方多次赴丹东,处理恢复生产中出现的各种难题。1957年7月该厂恢复生产,到1958年7月即达到日产粘胶纤维12吨的设计水平。这是我国化纤工业起步初期取得的好成绩,李志方为此做出了贡献。

主持南京、新乡等粘胶纤维厂的工艺设计



20世纪60年代初,纺织厂缺少原料,开工不足,纺织品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纺织工业部提出发展天然纤维与化学纤维并举的方针,制订了化学纤维发展规划,经国务院批准,开始建设我国第一批粘胶纤维厂。

在南京、新乡化纤厂设计中,李志方主持化纤工艺及自控设计。粘胶纤维是化学纤维中流程最长、设备最多、工艺比较复杂的一个品种,当时的多数设计人员既缺乏系统的理论知识,更没有实践经验,而且又处于边设计、边制造设备、边施工的“三边”建设之中,时间要求非常紧迫。李志方带领设计人员从粘胶纤维到棉绒浆粕,由初步设计进入施工图,工作循序前进。根据产品方案,确定工艺流程和工艺参数,选用连续浸渍压榨粉碎联合机等较先进的设备,使这批化纤厂比我国20世纪50年代引进的保定化纤厂的技术水平前进了一大步。他每天早晨一上班,就依次到每张设计图桌旁进行中间检查,帮助设计人员查找资料,耐心解答大家提出的技术问题,攻克了一道道技术难关。碱纤维素的输送,南京、新乡的粘胶纤维厂原设计采用手推车人工搬运,从楼下乘电梯至三楼,再分配到每台黄化机,平均每小时10多车,劳动强度很大。李志方查阅了大量国外资料,主持设计了碱纤维素气流输送系统,后来被推广到其他化纤厂,这在当时国际上也属先进的技术。粘胶纤维厂的原料,国外多用木浆,而我国木浆原料白松资源奇缺,李志方与有关人员一起研究,考虑采用棉短绒、甘蔗渣、芦苇、马尾松等。他们通过在江苏一带的实地调查,证明采用棉短绒作为原料是可行的。此方案得到纺织工业部的肯定,并决定在南京、新乡化纤厂增设棉浆车间。他又成功地指导设计人员完成了浆粕车间的设计任务。

南京化纤厂设计组1960年8月中旬到达现场,用了不到四个月的时间便完成了原液、长丝、短纤维、浆粕四个车间的施工图设计。那时正值国家经济困难时期,主副食品供应紧缺,进入冬季,没有烤火,双手还要制图和计算,每天晚上都要加班到深夜,当设计交完了底,返回北京时,已是1962年春节前夜。李志方和多数同志都消瘦了,但他们的心情是愉快的。

在南京化纤厂试车阶段,李志方又深入现场解决试生产中出现的问题。他和年轻设计人员一起在车间里,楼上楼下逐项检查。在李志方的带动下,依靠各方面的努力,终于使自行设计、自制设备的首批粘胶纤维厂于1964年顺利建成投产,奠定了我国粘胶纤维工业的基础。当时国家建委曾在南京化纤厂召开全国轻纺工业的基本建设现场会议,推广该厂多快好省建设的经验。

负责辽阳石化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和国内配套工程设计



1973年,国家批准引进以石油(天然气)为原料的化工化纤联合装置,建设上海、天津、辽阳、四川四个大型联合企业。建设规模之大、技术之复杂,为我国纺织工业建设史上前所未有。

辽阳石油化纤总厂是以石脑油为起始原料,采取以提取芳烃为主的工艺路线,生产涤纶、锦纶及其原料聚酯切片、尼龙66盐和聚乙烯、聚丙烯塑料的特大型联合企业,其生产装置分别从法国、联邦德国、意大利等多家公司引进,年产聚酯8.6万吨、尼龙66盐4.5万吨、聚乙烯和聚丙烯各3.5万吨,并用自产原料加工涤纶短纤维3.2万吨、锦纶长丝8000吨,全厂投资约29亿元,在当时这四个大型石油化纤企业中规模最大。李志方负责蒸汽裂解、对二甲苯、聚酯、尼龙66盐等全厂21套引进装置,涤纶、锦纶、热电站等国内配套工程的物料平衡、热平衡、公用工程供需量的平衡等计算以及引进技术谈判的顾问工作。物料平衡计算,是一项多装置互相配合极为复杂的工程计算,李志方在不到半个月内完成了计算和文字说明,还参加了长达一年多时间的国外设计和国内配套设施设计的审查。该厂于1979年陆续试车,投产后的实践表明,各项计算及平衡符合实际,充分说明李志方在石油化工、化纤工艺技术方面具有深厚的技术功底和精湛的设计技术。

主持仪征化纤厂的技术引进和消化吸收并解决熔体输送问题



仪征化纤工业联合公司是用精对苯二甲酸和乙二醇为原料,采用连续缩聚、直接纺丝新工艺,由联邦德国和日本提供技术设备,年产聚酯53万吨,可纺制各种涤纶纤维48万吨以上,规模又超过了上述四个大化纤厂,是目前全国生产规模最大的化纤基地,在世界上也是屈指可数的大企业。该企业所用14条年产1.5万吨大型涤纶短纤维生产线,是在李志方直接参与和指导下,谈判引进联邦德国先进的聚酯装置和日本两条直接纺丝生产线的样机,随后消化吸收纺丝生产工艺,并做了部分改进的基础上,由我国纺机厂设计制造的。

考虑到仪化公司引进的聚酯装置熔体温度较高,为适应长距离直接纺丝的工艺要求,降低熔体温度和加装熔体过滤器是需要解决的技术难题。李志方经过调查研究,将联邦德国和日本公司的设备和技术做了反复比较,认为日本一家公司能按仪化聚酯熔体进行设计,提供技术,保证产品质量,工艺设备比较简短,公用工程耗量少,而且单台连续纺丝机产量有保证,于是向有关领导部门建议,最终选用了日本公司的工艺技术和设备。李志方还带队参加设计联络,与外商讨论确定工艺流程;在设计中采用丝桶自动调运的辊道输送和切断机上楼的方案,节省人力,减少纤维输送设备;确定纺丝与聚酯装置平面衔接,满足了建设进度要求,保证了质量。

在仪化聚酯装置的工程设计中,高温、高压、高粘度熔体的输送技术是一大难题。当时,国外公司要价昂贵、条件苛刻,仅一项年产6万吨聚酯切片生产的熔体夹套管道工程报价高达675万西德马克,其中设计费350万西德马克,占工程费的52%。对方还声称没有使用大面积熔体过滤器的经验,不保证输送熔体质量等等。在有关部门的支持下,李志方带领技术人员自行设计,先后攻克了熔体输送的流体力学计算、熔体管道的应力计算和夹套管的结构设计等多道难关,然后由国内自行制造熔体夹套管道,终于使开车一次成功,节省了大量投资。

爱国敬业不移志,诲人不倦风范高



李志方从小家境优裕,又受到良好的西方教育,本可以安心于国外待遇优厚的工作;但他怀着热爱祖国、发展民族工业的抱负,于1945年毅然回国。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李志方在父亲的影响下,拥护中国共产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他积极响应国家的号召,于1954年7月把自己一手筹建起来的上海宏文造纸厂交付公私合营。1956年,又听从国家安排,奉调到纺织工业部工作,为发展我国化纤事业做贡献。

“文化大革命”期间,李志方失去了正常的工作。但他对所遭受的迫害从未有过怨言,仍然爱国敬业,矢志不移,在困难的条件下兢兢业业地完成所承担的各项任务。

改革开放之后,李志方已到花甲之年。他在大好形势的鼓舞下,在设计院的领导岗位上,锐意进取,毫不懈怠,超龄服役到74岁才退休。

李志方知识渊博,经验丰富,作风严谨,待人热忱;他研讨技术问题从不保守,年轻人向他请教,他总是诲人不倦,耐心指导,为我国化纤工业设计战线培养了一大批技术骨干。他在化纤行业技术人员中享有很高的威望,受到普遍的尊敬。

简 历



1919年9月11日 出生于江苏省无锡县。

1936—1937年 上海交通大学化学系学习。

1937年 武汉大学化学系学习。

1938年 美国纽约哥伦比亚大学学习。

1938—1941年 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化工系学习。

1941—1942年 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硕士研究生。

1942—1943年 美国缅因州华伦造纸厂实习工程师。

1943—1944年 美国宾州洛易斯城粘胶人造丝公司工程师。

1944年 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研究员。

1944—1945年 美国西弗吉尼亚州尼特罗城粘胶人造丝公司工程师。

1946—1956年 上海宏文造纸厂总工程师、副厂长。

1956—1958年 纺织工业部毛麻丝局工程师。

1958年 纺织工业部设计院工程师。

1958—1960年 化学工业部化工设计院工程师。

1960—1993年 中国纺织工业设计院化纤工艺组组长、化纤总工艺师、院副总工程师兼化工专业总工程师、副院长兼总工程师、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1993年6月 退休。

相关参考

知名人物 李志坚人物简介

·李志坚李志坚,中国科学院院士,半导体物理学家,微电子学专家,教育家。在为清华大学创建半导体与微电子学学科的同时,先后在硅材料、硅器件、超大规模集成电路及相关工艺和测试装置的学术研究与样品制作中作出了

国民党史 李志鹏

李志鹏贵州修文人,1932年7月4日生。台湾中兴大学法律系毕业,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法学院法学博士。1948年服役,1953年退役,后重新上学取得学历和学位。1968年起历任中兴大学、辅仁大学教授,台北市

陈毅安和李志强

陈毅安与妻子李志强在长沙的合影【历史资料】陈毅安,湖南湘阴人。参加了秋收起义,后随部到井冈山,任工农革命军第1师1团连长、营长,参加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斗争。1930年6月任红3军团第8军第1纵队司

赣榆区柘汪镇李志珍贪污

建议到当地纪委或者检察院反贪污贿赂局举报,请求当地纪委或者检察院反贪污贿赂局进行监督和调查。1.纪检监察部门是对党员和国家机关内部的工作人员的违纪违法行为的举报和处理,属于内部监督机关。2.反贪污贿赂

历史秘闻 赣榆区柘汪镇李志珍贪污

建议到当地纪委或者检察院反贪污贿赂局举报,请求当地纪委或者检察院反贪污贿赂局进行监督和调查。1.纪检监察部门是对党员和国家机关内部的工作人员的违纪违法行为的举报和处理,属于内部监督机关。2.反贪污贿赂

历史人物 方先觉简介 方先觉诀别电报 方先觉衡阳保卫战

中文名:方先觉外文名:Fangxianjue别名:字子珊国籍:中国民族:汉族出生地:江苏省徐州府萧县出生日期:1905年11月22日逝世日期:1983年3月3日职业:陆军中将毕业院校:黄埔军校第三期步

中共人物传 马明方人物传,马明方生平事迹,马明方评价

马明方马明方是“陕北革命根据地的创始人和主要领导人之一”,战争年代曾任中共区委书记、县委书记、特委代理书记、省委书记、中共中央西北局副书记和陕北省苏维埃政府主席;建国以后历任中共陕西省委书记兼省人民政

小温侯吕方简介小温侯吕方怎么死的

【小温侯吕方简介】小温侯吕方怎么死的?  水浒小温侯吕方怎么死的?小温侯吕方简介吕方是中国古典小说《水浒传》中的人物,梁山一百单八将之一,绰号“小温侯”。原本在对影山一带落草为寇,后来因为花荣神箭,和

历史人物 苏定方生平简介 苏定方怎么死的

  苏定方唐朝著名大将,名烈,字定方,他在世时多以字称之,所以后世一般都以苏定方称呼他。苏定方生于公元592年,冀州武邑人,后迁居始平县,历任唐朝左武侯中郎将、左卫中郎将、左骁卫大将军、左卫大将军之职

苏定方生平简介 苏定方怎么死的?

  苏定方唐朝著名大将,名烈,字定方,他在世时多以字称之,所以后世一般都以苏定方称呼他。苏定方生于公元592年,冀州武邑人,后迁居始平县,历任唐朝左武侯中郎将、左卫中郎将、左骁卫大将军、左卫大将军之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