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拜年有哪些礼仪需要注意? 拜年的讲究
Posted 春节
篇首语:聪明出于勤奋,天才在于积累。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春节拜年有哪些礼仪需要注意? 拜年的讲究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春节拜年有哪些礼仪需要注意? 拜年的讲究
正月初一这一天,无论男女老少,都是衣冠楚楚,文质彬彬,磕头作揖,拜年敬老。依传统习惯,初一这一天,是给族中老人拜年、从初二开始,便探亲访友了。俗话说,“外甥拜年,初二初三。”依习惯,外甥探亲首先要给外祖父母、舅父舅母去拜年,然后是姑父姑母,姨父姨母,依次排列。拜年是要分个亲疏远近的,这便是伦理之礼。正月初五叫“破五”,家家就要扫垃圾,倒脏土了。到这时候再拜年,就有点晚了。随着社会的发展,拜年的形式也多种多样了。电话拜年,电报拜年,电脑网上拜年,邮寄贺卡拜年,等等,都是可行的。
宗族拜年
宗族拜年的意义在于传承孝悌之道,发扬尊老爱幼之风,维护家庭的团结和睦,教育晚辈尊老敬长。拜年的礼仪教育青少年在家里养成懂礼节,知进退的良好习惯,以便将来到社会上也能尊师敬长,谦虚谨慎的去工作和生活。如果在家里就不能尊老敬长,到社会上就容易违法乱纪,所以,拜年的风俗是有教育意义的,决不是封建意识,而是优良传统。
亲戚拜年
亲戚之间,在新春佳节,互相探视、慰问、拜望、祝福,能够增进亲情,加强团结,沟通感情,传递信息。所谓亲戚,现在一般指的是由于婚姻关系而形成的社会关系。这种关系开始是凭着血缘关系来维护的,但是,血缘关系逐辈变远,需要通过礼仪来调节,比如,姑舅表亲之间,依传统,应该是外甥先给舅父母拜年,然后内侄再给姑父母拜年,这种伦理关系称为“娘亲舅大”,这种风俗包含有尊重母系的风俗。所以传统都说“外甥拜年初二三,过了初五门就关。”可见,给外祖父母、舅父母拜年,宜早不宜晚。不宜晚于初五。因为正月初五也叫“破五”,春节的黄金时期已过,家家都要料理生意,无暇整天招待客人了。
朋友拜年
朋友之间在正月里互相拜个年,一是为了祝贺新年,二是为了慰问健康,三是为了增进友谊。无论去年有多大矛盾,新年一拜,心情愉快,往日嫌隙,马上抛在九霄云外。所以,拜年虽然是个礼仪形式,却有极其丰富的道德内涵,轻视不得。现在家家都有电话了,为了不打搅长者,有时也可以打个电话拜个年。探亲访友之前,最好事前打个电话,问问对方家中方便不方便,免得主人一时应酬不开。在礼仪往来中,这是很值得注意的。
相关参考
拜年是中国民间的传统习俗,是人们辞旧迎新的一种方式。我们通常知道的是正月初一家长带领小辈出门谒见亲戚、朋友、尊长,以吉祥语向对方祝颂新年,卑幼者必须叩头致礼,谓之“拜年”。主人家则以点心、糖食、红包(
拜年已经成为我们过年是走家串户的一大乐趣和风俗,拜年增加了节日的氛围也增进了邻里亲朋之间的关系,随着电话拜年、短信的拜年,贺年卡逐渐远离我们的视线。那么古代人是如何拜年的呢?春节拜年已成为传统习俗,古
孝感位于江汉平原,但节令习俗与鄂东北大部分地区基本一致,却也独有趣味。大年初一早起,人们先拜天地、家神、尊长,然后出门拜年。拜年是不问亲疏的,称为“拜年无大小”。家中来了拜年客,必定再三挽留,以糍粑相
赫哲族春节:春节是赫哲族一年中最欢乐的节出除夕,大家各自忙碌,做年饭,剪窗花,糊灯笼。初一,姑娘、妇女和孩子们穿上绣有云边的新装,到亲朋好友家拜年。热情好客的赫哲族人摆下“鱼宴”款待客人。有酸辣风味的
赫哲族春节:春节是赫哲族一年中最欢乐的节出除夕,大家各自忙碌,做年饭,剪窗花,糊灯笼。初一,姑娘、妇女和孩子们穿上绣有云边的新装,到亲朋好友家拜年。热情好客的赫哲族人摆下“鱼宴”款待客人。有酸辣风味的
1、藏历新年藏历新年是藏族人民传统新年,西藏最隆重的节日之一,寺庙僧侣与俗人共同欢庆的节日。一家人做卡赛、摆“切玛”、驱鬼、吃“古突”、背水、互相拜年等等活动,类似内地的春节的重要性。2、雪顿节雪顿节
春节春节,除夕宰鸡,以饭和肉喂狗,用猪头拜灶君,然后祭祖先。初一吃素,不出门,全家带着粑粑、菜、酒等物到祖先坟上拜年。初二洗头洗脚。初三祭天,这是整个村寨的共同活动,有的地方祭天时只许男子参加。祭天的
有一年,过春节时,他和他的一些同僚一起去给太守拜年,其中有个叫王望的人,对太守极尽谄媚之言,说:“在我们这儿,多年来一直受到盗贼的骚扰,长期听不到鸡鸣犬吠的声音。但自从你来到这个地方上任以后。五年以来
新春佳節之際,筆者先給朋友們拜年了。現在越來越多的人感慨年味兒變淡了。其實,“年”還是那個“年”,變的是過年的方式,不變的是傳統親情、民族精神、美好期盼的文化內涵。在筆者的老家,依然延續着“磕頭拜年”
“打粑粑杀年猪”是土家族过年的重要活动之一,是春节到来的序幕。一般这两者都会在同一天进行。俗话说“杀单不杀双”,所以通常都会在农历腊月的奇数日来进行这项活动。在土家族文化中,这活动有什么特点,需要怎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