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人物 廖锡龙两次请求推迟总攻,没用完100口棺材

Posted 指挥部

篇首语:宿命论是那些缺乏意志力的弱者的借口。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历史人物 廖锡龙两次请求推迟总攻,没用完100口棺材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历史人物 廖锡龙两次请求推迟总攻,没用完100口棺材

作者:魏士

声明:兵说原创,抄袭必究

每一个指挥员,在战场上都会面临一个两难抉择:一方面,“军人以服从命令为天职”“军令如山”;另一方面,“将在外军令有所不受”。这看似是难以协调的一种矛盾,其实是考验一个指挥员是庸官还是良将的试金石。

它们并非是天然对立的一种矛盾,只有出现了原定计划与战场实际情况不符、上级命令对战场实际战况不利这样的局面,才可能成为严重对立的矛盾。在瞬息万变的战场上,这种矛盾经常出现在指挥员面前。

如果是一个缺乏主心骨、缺乏洞察力和正确分析力的军官,死板地遵守执行上面的指令,或许是最稳妥、最安全(对个人而言)的方法。即便出现失利,自己完全是遵照执行,也能成为给自己辩护的挡箭牌。

这样的指挥员,是难以带领部队在艰险战场打胜仗的,只能说是平庸而且有着自私心理的庸夫。

而一个有眼光、有智慧、有血性又有担当的指挥员,如果在战场上发现上级命令、原定计划已经不符合战场实际情况时,会以对战争负责、为战士负责、为历史负责的高度责任感和勇气,果断选择“军命有所不受”。古今中外无数战例表明,这样的指挥员才是真正称职的优秀指挥员,这样的指挥员才是广大官兵爱戴拥护的。今天,我们就来介绍一位大战在即,敢于两次要求总指推迟炮火准备时间的优秀师长,他就是1984年收复者阴山的昆明军区第11军第31师师长廖锡龙。

廖锡龙在前线指挥

1979年,我军对越南发起了一场令世界惊诧的自卫还击战,但由于众多因素影响,这场正义的惩戒之战时间较短,打击也有克制,我军撤军之后,越南小霸并没有在惩戒中吸取教训,相反变本加厉地骚扰我边境,甚至明目张胆地违反国际惯例,强行侵占中越边境老山、者阴山、扣林山等骑线要点,在这些地方修筑工事,对我边境日夜炮击,还派出臭名昭著的特工人员,侵入我国境内进行破坏骚扰,猖狂之势甚至甚于1979年之前。

因而,1979年对越自卫还击战结束后,边境上的战火实际上从未停止,我军与越军进行了长达十年的边境战争,其中又以收复老山、者阴山(简称“两山作战”)最为著名。

1984年收复者阴山之战,主要是廖锡龙任师长的11军31师完成的。

根据前线总指挥部的作战计划,战斗应该在4月30日5时50分开始炮火准备,6时40分部队发起攻击。

31师93团一炮连战士从西畴前往者阴山途中短暂休息

4月29日夜,31师参战部队冒着连夜不停的大雨出发,分别向预定进攻发起阵地进发。由于恶劣天气,以及没有灯火,战士们背着沉重的武器,在黑暗中摸索在崎岖陡峭的山林间攀爬穿行,艰难险阻可想而知。

经过一夜的奋力前进,到了30日凌晨5时30分许,多数部队如期到达指定位置,但还有一些部队未能到达。此时,距原定总攻时间不到20分钟了!怎么办?是遵照计划,准时开战,还是向上级申请推迟?

廖锡龙很清楚,收复者阴山是我军酝酿已久、期盼已久的一战,无论从军事角度还是国际国内形势看,成败都影响重大,所以只能打好打赢,绝不能侥幸地打、碰运气打。所以,必须全部部队到达预定位置,才更有把握做到这一点,否则就是一种侥幸!

廖锡龙要通了与指挥部的电话,请求将总攻时间推迟20分钟,廖锡龙说明了理由后,指挥部很快回复:“同意!”

廖锡龙在勘察战场地形

20分钟内,所有部队纷纷电告廖锡龙,全部到达预定位置。廖锡龙心里稍有宽慰,可是又有一个新的问题摆在面前:在如此恶劣的战场环境下,战士们整整一个夜晚都在崇山峻岭中跋涉,背着沉重武器,深一脚浅一脚、摔一跤又一跤地艰难前行,已经十分疲惫。不少战士不是丢了鞋子就是掉了钢盔,甚至还有人受伤。如果这时急着发动攻击,疲惫不堪的战士,面对的将是以逸待劳的越军,战斗势必受到不利影响。

最后时刻,廖锡龙再次要通了指挥部的电话,又一次请求推迟30分钟!

在廖锡龙身旁的31师指挥所干部都愣住了,他们深为师长的“鲁莽”捏了一把汗。受特殊年代影响,当时我军还存在一些现在的人们难以理解的现象,一些正常的反映,就可能贴上“怯懦、迟疑、抗命”的标签,可能遭受不公正的对待和处理。

廖锡龙在前线指挥作战

廖锡龙却一而再地推迟总攻时间,的确是罕见的行为。所以师指的不少干部都为廖锡龙感到担忧。

指挥部还未回复……有人开始劝告廖锡龙收回请求,但廖锡龙想到的是在前线泥泞不堪的阵地上,战士们一张张被雨水浇得面色发白的脸庞。他又一次斩钉截铁地要通了电话,再次请求推迟总攻时间!

指挥部终于回复,还是两个字:“同意!”

31师部队在阵地上英勇杀敌

就这样,廖锡龙为战士们争取了宝贵的半小时休整和准备时间。战士们精力有所恢复,战斗准备更加充分,信心和勇气也倍增!

6时40分,我军众炮齐鸣,成千上万颗炮弹呼啸着落在越军阵地上!经过50分钟的炮火覆盖,7时30分,严阵待发的31师各攻击部队全线出击,战士个个如猛虎下山,势不可挡!

经过4小时45分钟激战,我军全歼了侵占者阴山各骑线要点的越军。

31师93团者阴山主攻二连尖刀班八班“九勇士”,图中杨模山、浦兴明、周林和杨通海4人在战斗中牺牲

战斗中,我军共击毙越军大尉以下550名,俘18名,缴获大批枪支火炮和弹药军用物资,打了一场完美的胜仗。

此战,既要为师长廖锡龙敢于在战场担当的品格喝彩,也要为充分尊重一线指挥员意见、果断回复“同意”的昆明军区指挥员,特别是11军军长马秉臣、政委曲明耀、副军长何其宗等喝彩!

【免责声明】图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相关参考

怕人死了钱没用完 白居易还有这癖好喜欢晒工资

现在的许多官员大概不会愿意晒自己工资,因为往往一晒就出事。而唐代大诗人白居易,曾把自己一生中做各种官时的工资都写进诗里拿出来晒,在古今官员里都十分罕见。白居易早年当户曹时,说自己“俸钱四五万,月可奉晨

怕人死了钱没用完 白居易还有这癖好喜欢晒工资

现在的许多官员大概不会愿意晒自己工资,因为往往一晒就出事。而唐代大诗人白居易,曾把自己一生中做各种官时的工资都写进诗里拿出来晒,在古今官员里都十分罕见。白居易早年当户曹时,说自己“俸钱四五万,月可奉晨

为何曹操死后给自己准备72口棺材一同出城?

曹操生前,率领军队盗过很多墓,而且获得的宝贝也是非常多,据说盗取的宝贝养活了军队好几年。所以他死后,就得想办法防止别人盗取他的陵墓。为此绞尽脑汁,先是提倡薄葬,也就是简单的安葬,不用太多的陪葬品。尽管

为防盗墓21口棺材同时下葬 包拯得罪权贵无数

...户晓,人人崇敬,深受后世爱戴。但是,包拯死后,21口棺材同时下葬,为了掩饰真实的墓地。但是最后还是被考古专家找到。包青天作为宋朝时期的重臣,开封府尹,一生审理的案子那是不计其数。而且包青天审理案子不避权...

世界历史 包拯死后为防盗墓,21口棺材同时下葬,最后还是被考古专家找到

现在通过很多影视作品的演绎,包拯,包青天,额头有月牙,面如黑炭,铁面无私。这位中国古代最廉洁奉公,为民请命的官员,几乎是家喻户晓,人人崇敬,深受后世爱戴。但是,包拯死后,21口棺材同时下葬,为了掩饰真

为何安排21口棺材从7门而出? 铁面名臣包拯死后

包拯,后世又称其为包公,是中国北宋时期的名臣忠良,当时的朝堂封其以开封府知府之职,与此同时封其以龙图阁直学士之职称,因而后人亦称包拯以“包龙图”,包拯同关公一样,其传奇一生被历史长河淹没过后,被后人口

为何安排21口棺材从7门而出? 铁面名臣包拯死后

包拯,后世又称其为包公,是中国北宋时期的名臣忠良,当时的朝堂封其以开封府知府之职,与此同时封其以龙图阁直学士之职称,因而后人亦称包拯以“包龙图”,包拯同关公一样,其传奇一生被历史长河淹没过后,被后人口...

历史人物 包拯死后21口棺材同时出殡,直到1973年才发现真正的包拯墓

老话说,当官容易,但要当让老百姓佩服的青天大老爷难。许多寒门出身的学子在刚入官场的时,都发下宏愿要做一个让百姓爱戴的好官,可是一旦身在官场,面对布天盖地的金钱攻势、无尽的温柔乡,就都沦陷了。但还是有一

清朝康熙帝陵寝棺材喷“鬼火”之谜

“知道自己中奖之后,我就决定要分给小蒋100万元。”11月3日上午,在省福彩中心兑领550万元大奖的荆州彩民汪先生(化姓)的一席话,让现场所有人意外,直赞他是“好哥们”。>  >  汪先生口中的小蒋,

历史人物 这位开国少将两次死里逃生,毛主席说你能活100岁,果然

原标题:这位开国少将两次死里逃生,毛主席说你能活100岁,果然在几十年的革命生涯中,开国将帅大多数人都受过伤,这些伤病也给他们留下了不同程度的后遗症,不少人都因此而过早去世了。不过,今天介绍的这位开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