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景帝孙休的儿子都是谁

Posted

篇首语:知识越多越令人陶醉。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吴景帝孙休的儿子都是谁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本文目录

1、吴景帝孙休的儿子都是谁

2、历史人物 张布,在史上曾任孙休的左右将督,受封永康侯

吴景帝孙休的儿子都是谁

吴景帝孙休的儿子都是谁?孙休有几个儿子

吴太宗景皇帝孙休(235-264),字子烈,中国三国时期吴国的第三位皇帝,大帝孙权的第六子,公元258-264年在位。十八岁时,受封为琅琊王。太平三年(258年)九月二十六日,孙D发动政变,罢黜孙亮为会稽王,迎立孙休为帝,孙休三次辞让而受,改元永安。孙休登基,封孙D为丞相,孙D权倾朝野,遂除孙D。孙休在位期间,颁布良制,嘉惠百姓,促进了东吴的繁荣。孙休好文。上位后于永安元年创建国学,设太学博士制度,诏立五经博士,为南京太学之滥觞,韦昭为首任博士祭酒。其妻为朱皇后。

孙《雨单》(上下结构,单为繁体,wān),表字《 艹住罚ㄉ舷陆峁梗 。孙休长子,262年立为太子,266年为孙皓所杀。

孙《雷大》(上下结构,gōng),表字《 (西-一)升》(上下结构)。孙休次子,66年为孙皓所杀。

孙[mǎng],表字j[wēn]。孙休第三子。

孙《亠(先夂)》(上下结构,bāo),表字《(禾午)火》(上下结构)。孙休第四子。说明:孙休采用以上八个冷僻字的目的是方便世人,不易因犯讳而产生罪责。

历史人物 张布,在史上曾任孙休的左右将督,受封永康侯

个人资料

生卒 :? - 264官至:骠骑将军 侍中 封永康侯

终属:吴

兄弟姐妹:张 张恂

历史简介

吴骠骑将军、侍中。先为长水校尉,因辅导勤劳,以布为辅义将军,封永康侯。后孙专权,布与吴主休阴图之,封左将军,加为中军督。封布弟为都亭侯,给兵三百人,弟恂为校尉。后迎立孙皓,迁骠骑将军,加侍中。后见皓暴政,口出怨言,被人传出,被诛灭三族。

历史评价

《三国志·吴书·三嗣主传》:“任用布,不能拔近良才,改弦易张。”

相关参考

三国魏晋 景帝孙休皇后朱氏

景帝孙休皇后朱氏朱氏是东吴皇帝孙休的皇后,吴郡吴(今江苏苏州)人。父亲朱据,才兼文武,被孙权看作是吕蒙、张温一流的人物,备受器重;母亲孙鲁育,乃孙权步夫人的小女儿。赤乌(238~251)末年,孙权为少

三国魏晋 吴景帝孙休皇后·朱氏

朱氏吴景帝孙休皇后□□档案:姓名:朱氏生卒年:公元234~265年籍贯:吴郡(今江苏苏州)婚配:吴景帝孙休封号:皇后朱氏,吴郡人,吴景帝孙休皇后。朱氏是孙权宠妃步夫人的小女儿鲁育公主的女儿。步夫人有两

历史人物 张布,在史上曾任孙休的左右将督,受封永康侯

个人资料生卒:?-264官至:骠骑将军侍中封永康侯终属:吴兄弟姐妹:张张恂历史简介吴骠骑将军、侍中。先为长水校尉,因辅导勤劳,以布为辅义将军,封永康侯。后孙专权,布与吴主休阴图之,封左将军,加为中军督

历代帝王三国之吴国吴景帝孙休

吴景帝孙休  吴景帝孙休(235年-264年),字子烈,吴国皇帝,在位六年。十八岁时,受封为琅琊王。太平三年(258年)九月二十六日,孙发动政变,罢黜孙亮为会稽王,迎立孙休为帝,孙休三次辞让而受,改元

三国历史 历代帝王三国之吴国吴景帝孙休

吴景帝孙休  吴景帝孙休(235年-264年),字子烈,吴国皇帝,在位六年。十八岁时,受封为琅琊王。太平三年(258年)九月二十六日,孙发动政变,罢黜孙亮为会稽王,迎立孙休为帝,孙休三次辞让而受,改元

历史人物 朱据,为人文武兼备,其女儿是孙休的皇后

人物生平劝阻暨艳朱据仪表堂堂,体格健壮,又善于论辩诘难。黄武初年(222年),朱据被征召任命为五官郎中,补任侍御史。当时选曹尚书暨艳,憎恶贪赃枉法者身处官位,打算将这些人淘汰。朱据考虑到天下未定,应以

三国魏晋 吴乌程侯孙皓皇后·滕氏

滕氏吴乌程侯孙皓皇后□□档案:姓名:滕氏生卒年:不详籍贯:北海剧县婚配:吴乌程侯孙皓封号:皇后滕氏,吴乌程侯孙皓的皇后。孙皓本是乌程侯,孙休即位以后册封的,也不是孙休的继承人。但是孙休去世以后,太子太

历史人物 三国时期吴国的第三位皇帝孙休简介

三国天子本名:孙休别称:吴景帝字号:子烈所处时期:三国时期民族族群:汉人诞生地:建业诞生时候:235年作古时候:264年重要造诣:公布良制,惠及庶民,使东吴繁华开建立国粹,设太学博士制(历史lishi

嗜杀成性 东吴皇帝孙皓

...是司马炎建国的头一年(公元264年),吴国的第三任皇帝孙休英年早逝,享年三十岁。国不可一日无君,吴国上下当前的计划就是马上迎立新皇帝,但是孙休的儿子年幼,吴国丞相濮阳兴与孙休宠臣张布担心难以支撑大统,两人...

历史秘闻 皇帝问妃子:你父亲在哪

264年,吴景帝孙休病重,临死前将10岁的太子托孤于丞相濮阳兴和左将军张布。但是孙休死后,两位顾命大臣却认为当时蜀汉刚刚灭亡,东吴内部也爆发了叛乱,如果让一个10岁的孩子继承皇位,难以安定人心。于是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