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名人物 王守觉人物简介

Posted

篇首语:山涧的泉水经过一路曲折,才唱出一支美妙的歌。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知名人物 王守觉人物简介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知名人物 王守觉人物简介

·王守觉



王守觉,半导体器件及微电子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半导体器件研究的开拓者之一。长期从事半导体器件、半导体电路设计及器件制造工艺的研究,模糊逻辑电路、新型高速逻辑电路及其应用途径的研究,创造了连续逻辑电路。对我国半导体器件工艺的成型,工艺设备的设计与定型生产,电路的集成与应用等方面作出了重要贡献。

王守觉,原名王守平,1925年6月27日出生在上海一个自然科学工作者的家庭里。他自幼聪慧,深得父母宠爱,11岁时入苏州东吴大学附中念初一。一年以后,日本军国主义者侵华战争爆发,他随家长去昆明,1939年初进入昆明天南中学,1941年入昆明裕庆建筑公司当练习生。1942年先后以同等学力考入西南联大及内迁四川的同济大学。到西南联大就读后,转至同济大学电机系弱电专业学习。1945年应召入伍,被派至时驻四川泸州的重庆国民政府青年军203师通讯营当报务员及机务员。1946年,王守觉复员后又回上海同济大学继续学习。他因成绩优异而获得了当时政府设置的学业优异奖学金 (全校两名)。

1948年底,上海解放前夕,王守觉经联系进入当时北平研究院上海镭学研究所工作,主要从事氧化亚铜整流器的整流作用和生成过程的研究。1949年5月上海解放,王守觉在获得同济大学的毕业证书后,作为应届毕业生正式留在该所工作。1950年12月,该所改为中国科学院应用物理研究所结晶学研究室,迁往北京,王守觉则转到上海新成电器厂任工程师,从事把氧化亚铜整流器的研究成果用于生产实践,并使之在我国最早建成的集中控制自动闭塞火车站——衡阳火车站应用成功。1953年初,王守觉被调到第一机械工业部第二设计分局动力科任主任设计师。由于他勤于钻研技术,在加速新建工厂弱电系统设计和新设备设计中做出了可喜成绩,于1955年被评为上海市工业劳动模范,1956年被评为全国机械工业系统先进生产者和全国先进生产者代表,赴北京参加了当年召开的全国群英大会。1956年被调回中国科学院,在物理研究所半导体研究室任半导体高频晶体管课题组组长,定职为副研究员。1957年9月,被派往苏联科学院列宁格勒列别捷夫研究所作短期工作。这期间,他刻苦自学,夜以继日地工作,圆满完成了任务。在研制锗扩散型三极管中做出了很好的成绩,并研制成功一种具有N型负阻特性的半导体器件,给苏联同事留下了深刻印象,受到赴苏实习团领导的一致好评。1958年4月回国后,从事半导体器件和微电子学的研究。自70年代末起,主要从事新型电路的探讨及其应用方式的研究,目前正致力于以新的电路结构实现人工神经网络的探究。在他的科学历程中,作出过一系列科研成果,前后发表了三十多篇富有创新的学术论文

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自1960年9月成立以来,王守觉相继担任过器件研究室主任、半导体研究所副所长及所长等职务。1978年3月,他被提职为研究员,1980年11月,当选为中国科学院技术科学部学部委员(中国科学院院士)。他是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第一批博士生导师。1980年起他被选为历届北京电子学会副理事长、北京市科协常委。1988年起当选为中国电子学会副理事长。

研制成功第一只锗合金扩散高频晶体管



1956年,国家在制定12年科学发展远景规划时,把“半导体”列为与原子能、计算机、自动化、电子学并提的五大紧急措施之一。开展我国半导体材料及其器件的研究,是半导体科技工作者当时面临的重要课题。

刚过而立之年的王守觉,壮志满怀地参与并主持了锗高频晶体管的开创性研制任务。勤于探究新技术的王守觉,并没有被当时设备缺、条件差等困难所吓倒,而是依仗他平素积累的知识和在苏联工作期间获得的经验,果断地采用了以双合金扩散为突破口的研制方案;凭借他于1949年前后在北平研究院研制氧化亚铜半导体整流器的实践经验,解决了热处理过程中的精确控制、多元金属均匀性与配比控制以及优化组份等关键问题,从而在不到半年的时间里,即于1958年9月研制成功了截止频率超过200兆赫的我国第一只锗合金扩散高频晶体管,它的截止频率比当时国内研制的锗合金结晶体管提高了一百倍以上。在这个科研成果的基础上,和在国家对研制高速电子计算机急需高频晶体管的推动下,旋即由王守觉率试生产队伍,并亲自传授技术,进行小批量试制,解决了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研制我国第一台晶体管化高速电子计算机的燃眉之急。由当年这个试制组发展起来的中科院109工厂也因该计算机代号“109”而命名。此厂现已改名为中国科学院微电子中心。

创立了硅平面工艺并研制成功我国第一只硅平面型晶体管



1960年初,传来了美国同行在不久前研制成功了硅平面型晶体管的消息。观察力敏锐、处事果断的王守觉毅然舍弃了正在研制并取得了一定结果的硅台面工艺,立即集中研究室力量转而投入对硅平面工艺的探索,并从工艺设备的设计建立着手,开展了硅平面型p—n结的研究。当时,第七机械工业部某研究分院正需研制多种高性能的硅器件,王守觉即以正在研究的硅平面工艺为基础,承接了这些硅器件的研制任务。在不到半年的时间里,就首先研制成功了一种结构最简单的硅平面型低反向电流二极管,电参数全部达到了要求,重复性、一致性好,成品率较高。随着一系列新暴露出来的关键工艺问题的解决,到1962年下半年,一批批性能合格的各种硅平面型晶体管也都相继研制成功。为了缩小器件体积与减少重量,根据硅平面型器件相对地较为稳定的特点,王守觉当即率领化学专业人员,研究并解决了硅平面管的软包封技术,发展了体积与重量均减小一个数量级的微小型晶体管,受到使用部门的赞扬。

由王守觉领导和亲自参与下根据军工需要研制成功的五种硅平面型器件:低反向电流二极管,p—n—p—n高灵敏开关器件,高速开关晶体管和两种高频晶体管,均于1964年4月通过了鉴定验收,并在同年举办的全国新产品展览会上获国家颁发的新产品一等奖,次年还获国家科委首次颁发的创造发明一等奖。

硅平面工艺在我国开发成功的重要意义还在于,为我国发展集成电路、并进而发展微电子技术奠定了基础。

以王守觉为主的科研班子在这一阶段的研制成果还包括: 自动控温的高温扩散炉,真空蒸发设备,金丝热压焊机,简易型光刻曝光机,照像制版设备等我国自行设计的第一代硅平面工艺设备。这些工艺设备、硅平面工艺和几种硅平面器件,在当时就广为国内有关单位所采用。

研制成功第一块微小型半导体固体电路



虽然有微小型晶体管的出现,但电子线路的小型化仍然受到阻容元件和连接线的限制。在需求的推动下,60年代初国际上出现了把阻容元件与互连线同晶体管一起制作在硅片上的半导体固体电路。待这种样品传到王守觉手中,他便在业已掌握的硅平面工艺基础上,投入了半导体固体电路的研制,并于1964年11月首次研制成功了把制作在硅片上的具有6个晶体管、7个电阻和6个电容的电子线路封装在不到指甲盖大小的管壳里的半导体固体电路——一种称为第三代电子计算机所普遍采用的阻容耦合门电路。这一集成电路的成果立即受到国家科委高度重视,并拨出100万元人民币在半导体所内建起了新的实验楼,即后来通称的 “固体楼”。国内对固体电路——后来统称为集成电路的研究随之高潮迭起,惜其后不久发生的 “文化大革命”使之跌入低谷。

研制成功积木式自动图形发生器 实现大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辅助自动制版技术



随着集成电路的发展,光刻掩膜版的图形日益复杂化,源自刻红胶膜照相制版的传统方法越来越难以满足复杂图形的需要。1965年,王守觉首先提出了用拼图发生方式来直接发生复杂图形的掩膜版主张,并同时和他的助手杨柳林一起用一台大型工具显微镜改装成可以把图形库里的多个基本图形直接用传感光拼合方法产生复杂图形的图形拼合产生设备,并在1966年初成功地试作了一块小规模集成电路的掩膜版。这比国际上最早用拼图方式产生的版图及其图形发生器早3年。但是,“文化大革命” 的肆虐,摧毁了这一待放的花朵。1969年,王守觉被安排在制版组作具体工艺工作,无法施展所长。1970年,他看到了当时国外同行发表的用拼图感光方式产生版图的图形发生器论文,证实了他早在1965年提出的设想并在1966年初见成效的制版途径的正确性。王守觉遂义无反顾地向当时的军管人员提出了重新开展图形发生器和自动制版技术研究的建议。这一建议意外地得到了军管人员的支持,并立即组成了以他为主持人的研究小组,他原来的助手杨柳林以及庄文君等人也应他的要求调了进来。此后,在他亲自试验、设计、制作、调试的情况下,工作进展顺利,仅花了半年时间,于1971年就把一台一般通用的光栅定位数字式工具显微镜,成功地改造成了我国第一台能自动制版的积木式图形发生器。为使自动制版技术能配套应用,王守觉接着率领全组人员投入了计算机硬件和自动制版软件的研制工作,1973年投入应用。在解决了实际制版工艺问题的基础上,1974年在我国首次成功地应用计算机辅助自动制版技术,制成了大规模集成电路掩膜版,为基于计算机与图形发生器的自动制版法代替传统的刻图照相制版方式开辟了道路,使大规模集成电路的复杂性不再受制于刻图尺寸与精度。这项工作1978年获得科学大会奖。王守觉在研究自动制版的同时,还进一步研究了计算机自动布线问题,并提出了一种从总体分析出发进行布线的计算机损益分析的新颖计算方法。这个基本思想被他当时的助手、当年的学生庄文君后来以计算机软件来实现。在此软件辅助下作出的平面布线,其布通率比国际上流行的一些方法高得多,曾获得科学院成果二等奖,两次科学院成果三等奖。

发明多元逻辑电路 应用成果迭出



1976年10月,打倒了 “四人帮”,迎来了科学的春天,也为王守觉解下了束缚其创新思维的紧箍咒。当年初冬,他通过深入研究,发现各类集成逻辑电路的工作速度都受到一个共同的制约因素的影响,速度愈快者,这个制约因素的影响愈突出,这是由于进入电路的信号总是要进行一次或多次的倒相; 这意味着电路中器件的结电容和许多分布电容都要以2倍于逻辑摆幅的电压变化进行充放电。这个充放电所需时间往往成为高速逻辑电路延迟时间的主要组成部分。他针对这个固有的缺陷,大胆地提出了让逻辑电平连续变化,尽量采用 “与”、“或”逻辑,以使倒相次数降低到最低限度。他同时提出了使电路电容在同样工艺水平下降到最低点的电路结构。1977年,这种逻辑电平连续变化的集成“与”、“或”门在实验室内试制成功,每级门的延迟时间小于1纳秒,比在当时工艺条件下最高速度的门电路速度高3倍以上。在1978年发表反映这项成果的论文时,他把这种电路起名为多元逻辑电路,简称为DYL电路。这是在国际上最早提出并实现的逻辑电平连续变化的集成电路。它的逻辑功能与国外在80年代发表的模糊逻辑电路相同,因此亦可称之为模糊逻辑电路或连续逻辑电路。这种模糊逻辑电路的MIN门和MAX门,当时被称为线性“与”、“或”门。

为了验证把这种电路作为高速二值逻辑电路应用于计算机的可行性,王守觉和他的助手们随即开展主要基于这种电路的实用高速小型计算机的研制工作。在一年时间里他们研制了十多个品种的多元逻辑电路,并装置成了一台指令系统与当时流行的NO-VA (即DJS—130) 小型计算机完全相同而速度更高的小型计算机,名为DYL—1300。通过考机后证明稳定可靠。1979年,这种新的高速逻辑电路通过了院级鉴定,并获1980年科学院重大成果一等奖。

为了扩大这一成果的应用领域,王守觉同他的助手随之开展了进一步的探索。一是尽量发挥其逻辑电平连续可变的特点,探讨把它用作多值逻辑和直接把模拟信号输入这种电路的应用方式。另一是设计上精益求精,使其电源电压和逻辑电平与通用的TTL和CMOS电路兼容,并进一步提高DYL电路的速度。

在推广应用方面,1980~1982年间,他与桂林市电子工业公司合作,从发展新品种DYL电路开始,全部应用DYL电路研制成功了我国第一台大型电子智能游艺机。这也是迄今为止唯一全部应用国产集成电路的大型电子游艺机。当时生产了四台,很受用户欢迎。但在进口国外大量生产的游艺机机芯的冲击下,这种基于自力更生基础上的新产品,因形不成规模经济,工厂不得不转而改用进口机芯组装。然而这对我国大型电子游艺机工业的起步毕竟起到了奠基作用。1990年,王守觉被视作我国大型电子智能游艺机的奠基人而受到中国游艺机游乐园协会的表彰。

曾由有关生产部门把这种新型电路列作推广应用项目的,还有万能函数发生器和时分制三用电话小系统等。前者曾由生产厂家生产并销售出二十余台,后因工厂转作引进彩电装配线而停产。后者作为电话指挥系统被采用于新建的舰艇上。这些推广应用新电路的整机研制项目,两次获科学院二等奖,一次获科学院三等奖。

在进一步提高DYL电路的二值逻辑速度方面,王守觉和他的助手们研究了DYL电路的有源馈电方式,不仅在电源到逻辑电平上解决了它与TTL和CMOS电路的兼容问题,还使DYL电路每级门延迟时间降到0.3纳秒以下。

七五攻关任务中有一项12×12位高速数码乘法器电路研制计划,它要求12×12位二进制数字的乘法时间降到低于25纳秒以下,而当时国外此类产品中速度最高的是工艺很成熟的ECL乘法器,其乘法运算时间为40纳秒。同类电路的运算速度与集成电路工艺的精细度是密切相关的。国内的工艺条件更无法与国外相比。王守觉决心以新电路在原理上的优越性克服国内工艺落后的不利条件,在速度上超过国外最高速度的产品。到1990年“七五”攻关任务完成时,他用5微米的落后工艺制备的、以中规模集成电路连接成的DYL 12×12位高速数码乘法器,其乘法运算时间不到11纳秒,比1990年国际最高水平的12×12位乘法器产品的速度(21纳秒)高出近一倍,此成果通过中科院鉴定后,受到了有关部门的重视并获得科学院科技进步二等奖。它有望在“八五”期间在先进的工艺线上予以大规模集成化。届时,运算速度将会进一步提高。

1985年,年满花甲的王守觉从半导体所所长行政岗位退了下来。对科研壮心未已的他,在设法提高DYL电路运算速度的同时开展了把连续逻辑直接用于模拟信号处理的研究课题。在助手们帮助下,他先后实现了模拟信号时间轴坐标变换线路,数字控制时间的模拟信号延迟线路,频率灵敏控制线路,模糊自动控制器线路,模拟量与数字量高速乘法线路,以及对模拟信号直接进行傅立叶变换线路等。他从中概括出的 《连续逻辑为电子线路与系统提供的新手段》论文,受到电子学界专家们的高度评价。已故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教授常迥称:“这一尝试不仅在实用上有重大价值,而且在电路与系统的理论上也是一项具有开拓性的工作。”原电子工业部第二十七研究所副总工程师章贤民誉之为“开创了电路理论的新篇章,是电路理论研究的卓越成就,是对电路理论宝库的划时代的贡献。”中国人民解放军南京通信工程学院训练部部长徐越彦教授以他们学院在此文启迪下制成的滤波频率可控的多音频滤波器、语音加密设备、集线器等为例,称王守觉的这一贡献:“必然会在电子系统的研制工作中起到推动作用,导致多种新电路、新系统及新设备的产生。”

此后,王守觉还提出了应用连续逻辑与数字逻辑梳状量化器结合实现模拟信号动态随机存取存贮器的途径。他的研究生在他的指导下据以实现的这种多值与准模拟信息动态存贮器线路,获得了国家发明专利。

研制成功多元逻辑8位高速数-模转换器



长期以来,国内高速数-模转换器(DAC)产品的水平,由于工艺条件差,即使取仿制方式,与国外相比,差距仍然不小,以致精度在8位以上、建立时间小于30纳秒的高速视频DAC,迄至90年代前期仍然只能依赖进口。而迅速发展着的高速数字信号处理和多媒体应用却要求国内自供这种器件。1991年,经王守觉倡议和在国防科工委有关主管部门的组织与支持下,中科院半导体所与电子部第47所共同承担起了这一项目的预研任务。半导体所以王守觉为首的预研组,负责全部线路与版图的研究和设计,47所承担电路芯片的工程研制。王守觉首创的DYL高速线性门被作为基本单元用于线路与版图设计之中。利用这种线性门来求大求小的逻辑运算功能取代传统DAC中的电流开关去实现数模转换,便构成了一种与国外同类产品完全不同、且结构新颖的低内阻电压型DAC。它不仅具有很高的转换速度,而且还能和通用的CMOS及TTL数字电路兼容。1995年3月在北京由中科院军工办和电子部军工预研局联合组织的鉴定结果表明,这一成果的电学性能已全面达到,并在部分参数上超过国际先进产品的水平。鉴定会还认为其电路结构属国际首创。

开拓半导体神经网络理论与应用的研究



人工神经网络,是基于人类大脑思维原理的一种大量并行且运算简单的新算法软硬件集合。它在形象思维和创造性思维方面的巨大潜力,已成为使未来计算机智能化的重要发展方向。其研究工作已在国际上广泛展开。

在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已建立起以王守觉为核心的半导体神经网络的研究,承担了 “人工神经网络硬件化实现”这一“八五”攻关课题及“模式识别用神经网络理论研究”的国防预研基金课题。目前,王守觉领导的研究组,在模拟与数字混合处理与纳秒高速神经突触等方面的攻关指标已达到,并已在此基础上开展了模数混合处理的高速通用神经计算机的研究,完成了具有千万次以上连接速度的高性能小型通用神经计算机的全部设计工作。目前正在加工制作之中。在神经网络模型与计算方法等理论研究方面,王守觉提出了多值和多阈值神经元网络的新结构理论和树状前馈网络模型及其自学习的新算法。这种新模型与新算法,与国际上通用的BP网络与自学习算法相比,可大大简化网络结构并缩短自学习过程。王守觉在这些方面的研究成果已在该领域的学术界产生了重要影响。

多年来,王守觉奋进不息,对待半导体学科的发展,他以敏锐的洞察力,把握重大科研方向,以高度责任感立足国情,不步他人后尘,自辟蹊径,勤于实践,走前人没有走过的路。对待科研工作,他高标准、严要求,信奉自力更生,追求理论和实践的完善结合,从业40余年,成果迭出,建树甚丰。对于青年学子,他言传身教,悉心培养,并以严谨求实、探索不倦的学风,勤于任事、拼搏不止的品格,率领他们一起攀峰,从而深得他们的敬重与爱戴。如今,他虽已年届古稀,但追求卓越的使命感仍一如往昔。

简 历



1925年6月27日 出生于上海市。

1942—1944年 在同济大学工学院学习。

1945—1946年 知识青年志愿军203师通讯营2连当通讯兵, 机务军士。

1946—1949年 上海同济大学工学院学习直至毕业。

1949—1950年 中国科学院应用物理所上海结晶学研究室任助理员。

1950—1953年 上海新成电器厂任工程师

1953—1956年 第一机械工业部第二设计分局任动力科主任设计师。

1956—1960年 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副研究员。

1960—1978年 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任器件研究室主任、 副研究员。

1978—1981年 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任研究员。

1981—1983年 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任副所长, 研究员。

1983—1985年 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任所长, 研究员。

1986年— 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研究员。

主要论著



1 王守觉等.N型负阻三极管. 无线电与电子学 (苏联), 1962, 7(8):1404—1408.

2 王守觉. 关于晶体管最高振荡频率有关因素的测量分析. 物理学报, 1962, 18 (4) :194—205.

3 王守觉. 关于晶体管饱和区直流特性的研究. 物理学报, 1964, 20(6) :550—567.

4 王守觉.赵雅珠, 刘朝中. 晶体管最高振荡频率随rbCc变化中的跳跃现象的理论和初步实验.见:第一次全国半导体器件专业学术会议论文选集,1965 : 32—34.

5 王守觉, 林霄.利用隧道二极管与晶体管的脉冲整形线路及其在晶体管脉冲性能测量中的应用.见:第一次全国半导体器件专业学术会议论文选集, 1965:282—285.

6 王守觉.关于制版套刻精度问题的分析讨论. 国防科委第十四研究院照相制版工艺技术交流会邀约报告, 1973年11月.

7 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自动制版研究组(王守觉执笔).积木式图形发生器及其图形发生方式.物理学报, 1976, 25 (1) :88—90.

8 王守觉,孙祥义,王润梅. 一种新的高速集成逻辑电路——多元逻辑电路 (DYL) . 电子学报, 1978, 6 (2) : 43—51.

9 王守觉,魏书铭,郑洁. 多元逻辑电路12位高速进位发生器. 电子学报, 1980, 8(1):1—8.

10 S.J.Wang.Silicon Technology and its Applications in Microelectron-ics.Physics and Contemporary Needs.1983, (5):1—5

11 王守觉,李致洁,朱荣华.极高速多元逻辑电路(DYL)线性“与或” 门的研究. 电子学报,1983, 11 (5) : 9—16.

12 Wenjun Zhuang,Shoujue Wang.Method Based on Routing Order andPattern for Routing on a Plane.Advances in Circuits and Sys-tems——The Proceedings of China 1985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Circuits and Systems, 1985:65—68.

13 Yinong Zhou,Shoujue Wang.AFT——A New Method for Realizing the Real Time Fourier Transformation and its Circuits.Advances inCircuits and Systems——The Proceedings of China 1985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Circuits and Systems, 1985:320—323.

14 庄文君, 王守觉.平面上布线的一种总体分析方法. 电子学报,1985, 13 (2) : 1—10

15 王守觉, 夏永伟, 孔令坤等. 一种无隔离区的DYLMOS混合集成新电路. 电子学报, 1986, 14 (1) : 16—20.

16 王守觉.连续逻辑为电子线路与系统提供的新手段. 电子学报,1986, 14 (5) : 1—11.

17 王守觉, 夏永伟,孔令坤等.基于连续逻辑的模糊自动控制系统.见: 中国电子学会电路与系统学会第六届年会论文集, 1986 : 277—285及电子学报,1988, 16 (1) : 46—52.

18 冯宏娟,王守觉.试论模糊自动控制系统和模糊自控系统中控制条件的设定, ——兼论DYL电路在模糊自动控制系统中的应用.见:中国电子学会电路与系统学会第六届年会论文集, 1986 : 146—157.

19 王守觉, 石寅, 朱荣华. 多元逻辑12位×12位超高速乘法器.半导体学报, 1987, 8(5):466—473.

20 王守觉.逻辑与逻辑电路的发展历程及新进展.见:中国电子学会第四届年会论文集—— 《电子学报》增刊, 1987:13—19.

21 王守觉,王玉富.DYL连续逻辑min, max门实现模拟信号直接处理的傅立叶变换. 第五届全国半导体集成电路及硅材料学术年会论文集, 1987 : 114—115.

22 石寅, 王守觉.DYL确定零点失调模拟开关D/A转换器. 电子学报, 1988, 16 (5) :48—54.

23 王玉富,王守觉.连续逻辑“max”“min”门的线性度. 电子学报,1989, 17 (2) :3—8.

24 Feng Hongjuan, Wang Shoujue.On Self-Organizing Fuzzy Control Algorithm with Regulating the Control Rules Directly.Chinese Jour-nal of Electronics, 1991,1(1):50—55.

25 石寅,朱荣华,王守觉等. 多元逻辑高速数码乘法器.见:第七届全国半导体与集成技术及硅材料学术年会论文集,1991 : 144—145

26 冯宏娟,王守觉.直接修改控制规则的自调整模糊控制器. 电子学报, 1992, 20 (2) :10—16.

27 石寅,翁思游,王守觉. 一种新型BiCMOS电路的设计.见:中国电子学会电路与系统学会第十届年会论文集, 1992 : 665—668.

28 Zhang Qi,Wang Shoujue.A New Structure of General-Purpose Neu-ral Computer.in: Proceedings of The Fifth Sino-Japanes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Computer Applications, 1992:284—286.

29 Shi Yin, Zhu Ronghua, Wang Shoujue.Application of DYL Linear“AND”“OR”Gate in Fast Digital Calculatin g Function Unit.in:The Proceedings of the Third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Solid Stateand Integrated Circuit Technology,1992:322—324.

30 王守觉.发展我国微电子产业应走自力更生之路.科技导报,1992(5) :39—41.

31 Wang Shoujue.Neuro Processor VLSI Implementation.Invited Tuto-rial on International Joint Conference on Neural Networks,Beijing,China, Nov. 1992.

32 Zhang Qi,Wang Shoujue.General Purpose Analog Neural Computer.in: Proceedings of International Joint Conference on Neural Net-works, Beijing, China, 1992, (Ⅲ) :231—234.

33 张奇,王守觉.连续逻辑电路在神经元网络中的应用.见:中国第五届多值逻辑学术会议论文集, 1992: 84—87.

34 王守觉. 一种简便的全封闭式流体抽唧机构. 中华人民共和国实用新型专利, 专利号86209575.1, 1986年11月.

35 王守觉.利用电视公共天线线路的呼话装置. 中华人民共和国实用新型专利, 专利号86210656.7, 1986年12月.

36 王守觉. 一种单线并联的简易选通装置.中华人民共和国实用新型专利, 专利号86210657.5, 1986年12月.

37 王守觉,张学鹏. 一种多值与准模拟信息动态存贮器. 中华人民共和国发明专利, 专利号87104416.1, 1987年6月.

38 王守觉. 一种新的机械手传动机构. 中华人民共和国实用新型专利, 专利号87205305, 1987年11月 .

相关参考

知名人物 王守纯人物简介

·王守纯王守纯,土壤学家。长期从事盐渍土及其改良研究。60年代依据豫北内陆盐渍土盐分在土壤剖面呈“T”字型分布,创造了“以冲沟躲盐巧种”为核心的棉、麦保苗技术;70年代依据鲁北平原槽状背河洼地水盐运动

知名人物 王守融人物简介

·王守融王守融,精密机械及仪器学家和仪器仪表工程教育家。中国仪器仪表工程教育和计量测试技术的开拓者,我国精密机械与仪器仪表学科的创建者之一。长期从事精密机械及仪器科学理论与技术的研究与教学工作,取得了

知名人物 王守武人物简介

·王守武=王守武,半导体器件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半导体科学奠基人之一。我国第一个半导体研究室、半导体器件工厂、半导体研究所和全国半导体测试中心的创建者。在研究与开发中国半导体材料、半导体器件

历史人物 唐穆宗第六子、漳王李凑简介,李凑死后为何被追赠为太子

人物生平及至其兄唐文宗即位后,深感宦官王守澄的威胁,所以秘密与宰相宋申锡暗中策划除掉宦官,却为王守澄门客郑注探听出来以告王守澄,王守澄遂谋先事杀宋申锡。王守澄又以漳王贤明及有声望,因而意欲株连大臣族夷

中国历史 甘露之变

唐文宗与李训、郑注合谋,于835年冬十月除掉了王守澄这个宦官头子,接下来矛头就对准仇士良了。按李训、郑注原来的谋议,十月毒杀王守澄后,郑注去凤翔选数百名壮士为亲兵,奏请入京守护王守澄葬事。十一月为王守

唐宪宗李纯竟被被太监活活毒死! 嚣张宦官

作为一个太监,王守澄为什么能够杀害并废立皇帝?这件事想想都感觉不可思议。自古以来,太监都是皇帝的家奴,纵然贪财跋扈,但在主子身边都表现的像小猫咪一样温顺听话。王守澄做掉的第一位皇帝是唐宪宗,这位爷在历

贵阳历史人物

1.贵阳有哪些著名的历史人物1、王守仁王守仁(1472年10月31日-1529年1月9日),汉族,幼名云,字伯安,别号阳明,浙江绍兴府余姚县(今属宁波余姚)人。因曾筑室于会稽山阳明洞,自号阳明子。学者

唐宪宗李纯竟被被太监活活毒死! 嚣张宦官

作为一个太监,王守澄为什么能够杀害并废立皇帝?这件事想想都感觉不可思议。自古以来,太监都是皇帝的家奴,纵然贪财跋扈,但在主子身边都表现的像小猫咪一样温顺听话。王守澄做掉的第一位皇帝是唐宪宗,这位爷在历...

贵阳有哪些著名的历史人物

1、王守仁王守仁(1472年10月31日-1529年1月9日),汉族,幼名云,字伯安,别号阳明,浙江绍兴府余姚县(今属宁波余姚)人。因曾筑室于会稽山阳明洞,自号阳明子。学者称之为阳明先生,亦称王阳明。

历史人物 唐文宗叫什么

   唐文宗李昂,唐穆宗第二子。唐敬宗之弟。敬宗宝历二年(826年),被宦官王守澄等拥立为帝。   文宗在位期间,颇思图治,遣散宫女三千人,裁汰官员一千二百余人。朝臣朋党相互倾轧,